20XX年10月,我到漳州實驗小學聽取了十七位教師的科學課后,讓我感觸頗多,受益匪淺。現將自己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 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小學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科學對于他們而言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但如果一味灌輸,只會取得相反效果,所以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相結合的過程。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如:《有趣的食物鏈》這一課,教師充分體現出了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親密的伙伴,讓學生在科學課中玩得開心,學得開心,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幽默行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在XX市實驗小學方老師的《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這堂課中,讓我感受到科學探究不僅僅是一個動手做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動腦的過程,探究是在教師適時、必要、有效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科學探究要深入一些,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簡潔一些,教師說得要少一些,學生思維要多一些。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我之前教授科學課時所缺少的重要部分,通過這幾節(jié)課的學習,讓我明白了科學探究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創(chuàng)新活動過程,創(chuàng)新思維習慣是長期逐漸養(yǎng)成的。教學中應注意:要教給學生善于捕捉思維的火花和理順的方法。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活動留出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允許學生將想法深入的研究探討。每個學生都具有創(chuàng)造的能力,有待我們去開發(fā)。
三、從生活出發(fā)尋找探究點
聲音通過氣體、液體、固體進行傳播,對于同學們理解比較抽象。但是廈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的遲老師給與我們一個很好的體會。讓學生們從最熟悉的上課鈴聲實驗出發(fā),提出問題“你和我之間有什么呢?”,構造了一種直觀模型,讓我們形象的認識到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由此可見科學即生活?茖W課的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這種意識的作用,使兒童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
四、科學課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yǎng)科學課的課堂常規(guī)必不可少,如有條不紊的開展實驗,才能將教師和學生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及時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才能保護思維火花的產生;能傾聽別人的發(fā)言,能提出自己的見解等,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小小科學家。
五、科學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
科學課的內容繁多,涉及到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對教師的知識要求很高,因此教師要及時補充知識儲備,同時要學會科學探究的技能,具備科學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樣科學教學質量會更高。
經歷這次聽課,我觸動很大,包括老師們的自評都使我收獲頗豐,我深刻體會到有太多的知識需要我去學習,有太多的問題值得我去探究。今后,我將一如既往地工作和學習,在今后教學工作中學習他們的有點,改進自己的不足,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做好小學生的科學啟蒙教育。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