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的文字,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那么,如何營造一個寬松而愉悅的課堂,讓學生的個性在語文課堂充分的展示,并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呢?
一﹑給學生營造“多彩”的課堂氛圍
在改革創(chuàng)新,重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首先要在備課上多下功夫。盡量選擇學生熟知的和生活關系密切的地方入手。利用多媒體進行精妙的導﹑多樣的寫和創(chuàng)設情景的畫,培養(yǎng)學生的潛能,使學生不但喜歡上,而且熱愛上有聲有色,多姿多彩,過目不忘的一節(jié)節(jié)語文課。
1.把課堂還給學生,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一二年級的語文課識字量太多,六七歲的小孩多數覺得最難的地方是識字﹑詞匯的積累和筆畫筆順的應用,感覺枯燥單調,所以精力不集中。以往教師多以寫代替記,加重了學生的作業(yè)負擔,效果并不理想,F在只要教師利用一定的時間,在網上下載圖片和課件,根據需要進行編輯,上課時一放,稍微點撥和啟示學生一下就行了。(語文教學 )一節(jié)課放兩遍,百分之九十五的學生都能達到過目不忘的效果。其次是組詞,平時多鼓勵學生帶表情的講故事。要想講的好,受同學歡迎,就得多看書,詞匯自然就積累了。有時組詞都超越了老師的想象,真是百花齊放!
另外,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幻燈片和一二年級的還要有區(qū)別。三年級以上的學生上學不用接送了,來的相對比較早,所以每天早上和中午課前十分鐘,讓學生共同找十到二十個錯詞就可以了。一定要把偏旁歸類﹑字形字意都融匯到課件中去。慢慢的他們就會自己推敲在寫作時,用哪個字或那個詞更好。只要教師用相信欣賞的眼光去鼓勵學生,學生的作品都會比較出色的。課堂上學生大膽提出的問題,不要采取壓制的手段。教師要及時引導拓展問題,不要給答案,讓學生主動地去討論,換位去思考,他們的思想就會逐步成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鉆牛角尖,主動地去思考,去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2.“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人云亦云”,幫助學生樹立自己的人格。譬如我們在講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第十二冊中的《七步詩》時,首先是學生反復的誦讀詩文,然后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音樂,再讓學生在情境中去想象,去動筆勾畫場景,最后寫出曹植的心情怎樣。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自由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便于學生更好的想象和聯想,同學們很快地理解了詩意。解決了過去一句一字的耗時、費力的講解,打破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下,背下了這首詩,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全部知識,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3.和諧平等的校園氛圍,靠師生互動共同去營造。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的對話過程中進行。我在教學中倡導“民主”和“寓教于樂”的方式。在同學們的身上,有很多智慧的資源令我感動,有時也在學生的見解中,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所以我常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近況,包括家庭狀況,讓自己成為學生可親﹑可敬和可信的朋友。課堂上我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集體討論問題。回答結果不做肯定與否定,讓學生充分去評析﹑去判別,反而激起學生的熱情,追溯源頭,得出自己的真知灼見。在大方向不變的前提下,讓學生多角度的判定利弊,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一刀切,目的是讓學生思維活躍,想法標新立異,課堂上真正成為學生智慧飛揚的天地。語文課堂效率的提升,教者心境自然明朗,學者眼界放寬,品格也會隨之升華,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使師生都樂此不疲。
二、落實以生為本,營造開放寬松的良好環(huán)境
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能夠幫助學生以更為主動、自由、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聽、說、讀、寫能力活動中,對于課堂效率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達到以上教學目的,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環(huán)境的設計過程中,一方面從思想上給學生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不僅尊重每一位學生的自主權和獨特的思維方式,而且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和差異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自己學習、發(fā)展的主人,另一方面從行為注重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情境性、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在參與學習時,享有開放的環(huán)境、寬松合作的人際氛圍,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自主、獨立、主動、探索的心態(tài),為學生獲取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學習成果提供有利的條件,以此促進課堂效率的全面提升。
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可以提升小學語文的課堂效率
完善各班的多媒體,是保證課堂效率提升的前提。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聲形并茂,直觀又快捷,特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客容量效果非常好。尤其在創(chuàng)設情境上,更是引領學生活躍的想象﹑激發(fā)并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欣賞著﹑微笑著上好每一節(jié)語文課。
1.精妙的導,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學習《張家界》這篇寫景的散文時,我精心設計了導語,然后激發(fā)了學生力求想知道張家界是怎樣一幅迷人的景象時?用多媒體播放一幕幕的幻燈片,展現張家界美麗雋秀的風景圖,再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使學生沉浸在如詩如畫的境界,享受祖國河山的優(yōu)美。經過藝術的熏陶和洗禮,學生可以打開思維的閘門,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可以從一種境界,跳到另一種境界中去,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拓展其思維空間,實現認知的飛躍與突破。
2.多樣的寫,確立“我能行”的理念。在寫作前,根據本次習作的內容要求,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編故事﹑續(xù)寫和擴寫等習
作訓練的方式,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設計思維和想象,使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內心活動,對作文不再犯難,不再害怕寫作文。
3.用心靈去感受人際關系,創(chuàng)設情景的畫。如:我們在講六年級《古詩五首》時,課文的五首詩都有插圖,首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文的內容,然后再讓學生互相補充沒有描述的內容。我在邊上加以點撥,再通過默讀﹑齊讀和接龍式的讀,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及時用筆勾畫出心底的創(chuàng)意畫,畫出詩的意境,畫出曹植的心情(高興,色彩就要亮,沉重就是色彩深)。最后和文中插圖比,看看誰的更漂亮,是否達到了詩人的意境。這樣做,符合小學生愛動手﹑動腦的習慣。學生的熱情被激發(fā)了,都主動的去描繪詩中的畫境。最后用多媒體,將學生的作品投影出來,供大家欣賞,并共同分享學生創(chuàng)意畫的快樂與成功。
四、優(yōu)化師生關系,提升課堂效率
葉瀾教授指出:“課堂教學的觀點之一就是要注重人的發(fā)展。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良好關系是實現每個學生發(fā)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習慣上把學生當作被灌輸的教育對象,教師作為單一的語文知識元是絕對的課堂構建者,獨霸著課堂的話語權、評價權,并且加之語文教師與學生在身心方面的巨大差距,很容易導致教師對小學生的個體需求存在忽視甚至無視的現象,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勢必影響師生和諧關系的建構,令教師無法深入走近學生、了解學生,令學生對教師敬而遠之,進而對語文學科近而遠之,由此為課堂效率的提升制造了障礙。要想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就要真正走近學生,嘗試換位思考,努力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轉化自身的“師道尊嚴”角色,真正成為學生們的大朋友;努力開放課堂空間,給學生們釋放更多的話語權,賦予學生更多的思想上和行動上的自由,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小學語文的興趣,發(fā)揮小學生學習小學語文的創(chuàng)造性和潛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不斷確立的過程中實現課堂效率的同步提升。
以上是我執(zhí)教多年的積累和體會,但我終生學習的信念不會改變,還會繼續(xù)和其他教師交流經驗,取長補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誠懇的﹑虛心的接受同行們的批評和指導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