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看到不少去美帝交換的同學(xué)在票圈秀做飯或者也看到不少在家的同學(xué)感慨做飯很難,不禁回憶起自己在廚房的經(jīng)歷。
高考完那個暑假,第一次下廚,洗菜切菜我媽包辦了。而我拿到鏟子,戰(zhàn)戰(zhàn)兢兢,猶豫許久,還把我媽叫出來,問她怎樣弄。我媽說,點起火,把水燒干,倒點油,之后把菜放下去,放點佐料,該炒的炒,該燒的加一點水燒。我問多久才能熟,她說憑感覺差不多就行。
我一聽,懵了,這感覺怎樣來呢?好在我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靈光一閃:多久燒熟我不明白,但吃過二十年多燒熟的菜,把菜的外觀轉(zhuǎn)成我平常吃的模樣就好。然后隨便炒炒,隨便燒燒,放鹽放油都是隨緣。家常菜要求不高,大多也是我一個人在家吃,一般不嘗菜,除非弄自己個性喜歡的,別的做成什么樣就怎樣吃。
兩三次后,從買菜到洗碗都得自己上。而我卻玩心大發(fā),漸漸自己摸索著找樂子了。稱之為玩是因為我常常瞎弄,會有新奇的想法和奇妙的發(fā)現(xiàn)。
我本著返璞歸真的想法,嘗試著減少調(diào)料,體驗食物原本的味道,別有一番風味,雖然大多時候沒有那么可口。比如韭菜大多是甜的,茄子是沒什么味兒的,芹菜是帶著點清苦的。再比如不加鹽和糖不加味精雞精不加辣椒胡椒的雞湯骨頭湯牛肉羊肉湯,當然蔥姜酒還是要的,聞起來香味沒變多少,但嘗起來能明白是什么湯卻寡淡許多。和白開水比,只是帶著一點點熟悉的感覺。挑一點鹽或者胡椒辣椒,便能夠做到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
有的時候也懶,畢竟買菜擇菜做飯洗碗不是簡單事。掃兩眼發(fā)現(xiàn)家里面還有不少菜和剩飯,便偷懶做炒飯。一個西紅柿,一個雞蛋,一根火腿腸,兩三個蘑菇,幾根芹菜,切點牛肉榨菜,鹽都不用放,油也放得少,加點水煮煮,最后收干,為了讓飯更硬一點,再用微波爐熱一熱,這么糊弄過去。發(fā)現(xiàn)家里剩一點湯,就會看看冰箱里面是否有水餃或者包子。包子也不蒸,蘸水用微波爐加熱后蘸湯吃。水餃要煮一煮,然后倒到湯里吃。再不濟就去泡杯面或者吃一吃肯塔州的炸雞換換口味。
偶爾出些小事故,便會想辦法補救。一次蘿卜切多了,燒了一整鍋,而且底下還有些糊,一股淡淡的燒焦味兒。于是我把沒燒焦的盛起來,切了一點蔥花,倒了不少芝麻油,拌一拌,用芝麻油和蔥的香氣掩蓋掉之前的糊味。有時候燒肉煮餃子等等發(fā)現(xiàn)沒有燒熟,用微波爐再補一補,讓分子快速轉(zhuǎn)一轉(zhuǎn),弄熟就好。實在不能進微波爐的就號稱這是我特意做出來的七成熟或是溏心蛋。
偶爾還是會回憶起校園食堂的好,不用忙前忙后,雞肉鴨肉豬肉隨便點,輕簡單松吃到滿心的滿足感,價格也不高?偛荒艹砸惠呑邮程冒桑词鼓軌,倘若以后在他鄉(xiāng)生活,某個空閑的周末,做一桌家鄉(xiāng)菜,也很愜意。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