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相信一面之詞的人,認為解釋都是掩飾?此文謹個人觀點和想法,較片面的分析,也知道會有除此之外帶其余現(xiàn)象,所以沒有以偏概全的意思,且看且理性。這一年來不管是娛樂圈還是新聞,總是有一群“風向標”,哪里有熱鬧往哪里湊,看到新聞里寫的“疑是”、“可能”或許還未有證據(jù)的事情時,就會出現(xiàn)一堆蓄意待發(fā)的鍵盤手紛紛上場,開始解說著自己多年的想法和堆積了很久的猜測。
接著又有一群人相信了,所謂的“三人成虎”效應便被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然而大家都忽略了,這不過是“第三方”甚至“第四方”發(fā)出的一面之詞罷了,你卻總堅信不移。
一、一面之詞有多可怕?
關(guān)于被一面之詞所迷惑的事,不管在娛樂圈還是新聞,隨意列舉都能說出很多,就連很多有影響力的公眾號或者明星,都被這些文字牽來拉去的,而最后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事實”卻是反轉(zhuǎn)反轉(zhuǎn)再360度反轉(zhuǎn)的真相。
例如前段時間的什么顏色幼兒園的事件,出現(xiàn)一些家長的說辭和描述的文字,便很多人選擇了相信家長所闡述的事實,還有一些模糊的證據(jù)也被許多人慢慢推理出“真相”,剩下的吃瓜群眾便在“助一臂之力”的不停散播,但最后事實好像出乎很多人所料,吃瓜群眾也便在此分裂出幾波人“頑固分子”、“不歡而散”、“忍氣吞聲”等等。
暫且不說那些所謂的“事實”是為真還是假,我們先看看為什么“一面之詞”有如此大的威力?
01、埋藏已久而不敢暴露的想法被人揭起。有時候我們相信這個一面之詞,或許知道它經(jīng)不起敲擊,但選擇相信只是內(nèi)心不敢暴露的想法被揭起罷了,寧可相信自己的判斷會是對的,也希望是對的。
例如前段時間薛之謙事件,先不談論最后的結(jié)果。在他被前任爆料出軌墮胎等事情之前,是他人生最紅火的時期,人設(shè)也幾乎是“零差評”,在他微博評論下幾乎找不到罵他的噴子。但他前任爆料出許多隱藏的事情后,很多黑粉突然被炸出來一樣,例如“我本來就很不喜歡薛之謙”或者“腦殘粉那么多,薛之謙哪里好”之類的話隨處可見,而這些人只不過是終于等到他們想聽的話而已。
02、所謂情緒的正義憤起或者跟隨著“正義者”走。有很多公眾號為了蹭熱度或者營銷手段所需,總是站在第一前線去揮鍵盤敲下自己的見解,成為吃瓜群眾的“正義者”,敢說敢做,激起大家的憤怒悲傷等復雜的情緒,而隨后也沒多少吃瓜者去深挖真相,只是覺得跟著“正義者”走就是正確的。
隨著傳播越來越多,影響的人也自然越來越多,這種不經(jīng)實查,只在一面之詞中被肆意拉扯,最后的結(jié)局也會是在人心惶惶中“不歡而散”罷了。
二、解釋為何都變成掩飾
每每事件出現(xiàn)最后官方的結(jié)局時,總會有許多頑固分子堅信自己所知道的那些片面消息,用自己的推理不停的告訴別人,他的才是真相,其余都是虛假的。
為什么一面之詞后的解釋變成掩飾?
01、只想要看到自己想看的“事實真相”。在一部電影《唐人街探案》最后已經(jīng)偵破案件的時候,老何問小唐“其實真正的兇手,并不是那個人。”而小唐卻笑笑說“其實沒人在意最后的真相,他們想看到的只不過是他們認為的真相”。
或許有些人內(nèi)心是知道的,只不過是不想承認和面對而已。
02、湊熱鬧不嫌事大,故意煽風點火。雖說不知道雇傭水軍黑粉之類的流程是如何走的,但總會有那么一群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動動手指頭去推波助瀾一些事情。
有些人是閑著沒事干故意而為之,有些人是為了金錢利益去幫他人完成某種“使命”,但帶著目的不屈不撓者更為可怕。
03、悲觀主義者,認為世界都是黑暗的。為什么新聞報道大多數(shù)都是一些不好的事情?因為研究表明,一些車禍死亡等壞消息更吸引人的注意力,大家也會更愿意關(guān)注此類不好的消息。
但正因為如此,許多“一面之詞”的事情也是由此而產(chǎn)生,悲觀的人總是會把事情看的很壞,若此類事件有了好轉(zhuǎn)的現(xiàn)象,他們都會認為是有人作假等等,并且深信不疑那個更壞的結(jié)果。
所以一面之詞的解釋都會變成掩飾,不是怕掩蓋原本的“事實”,只是怕掩蓋自己那原本很相信的內(nèi)心。
三、如何知道“一面之詞”與“解釋”哪個為真?
信息加速與爆炸的時代,每天各種新聞轟炸,有些瞥一眼過去了,有些卻被掀起一個“龍卷風”般的影響,怎么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的?
01、幕后的真相很難追查,靜觀其變是較好的方法。有許多人會覺得這不是袖手旁觀嗎?但其實更多時候我們是幫倒忙,說的嚴重一些,可能會成為那個事件的“兇手”之一,事情會有最后的結(jié)果,用理性的態(tài)度去等待和面對才是最好的。
02、不看大眾的意見。有時候一些大V或者比較紅的公眾號,都會帶跑偏人們的視角,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他們所闡述的不一定是真相,而大眾的意見也不代表就是最后真相。
03、不過早下結(jié)論,也不必太較真。我們很多事情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所謂的“真相”也很難知道到底這個真的程度有多少,對于快速得到的信息不必過早的去下結(jié)論,對于最后的結(jié)果也不必太較真,大多時候我們不會是那個判決者,理性的看待和解決,會有相對最好的結(jié)果。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