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淼氖顷P于小學語文課前預習和課堂教學高效對接的探索,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進來看看,參考參考,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預習是學好語文的第一步,是求知過程的一個開端,有效的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目前課前預習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一是沒有預習。教師沒有布置任何預習作業(yè),第二天直接進入主題上課。二是有預習但無針對性的檢查。教師向學生布置了預習作業(yè),但沒有檢查,結果預習與否都沒有關系。三是預習與課堂脫節(jié)。教師在課前布置了預習作業(yè),但是在課堂中卻沒有相關的鏈接、處理、落實和反饋,預習的效果白白流失。
我們認為,單獨的預習和課堂教學,都無法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整體效果,只有將預習和課堂作為一個整體,重視課前預習和課堂教學的對接,才能讓課前預習成為打造高效課堂的突破口。
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和實踐,我們在課前預習和課堂教學的高效對接中取得了以下一些經驗。
一、交互:課前預習和課堂教學的宏觀對接
課前預習和課堂教學的高效對接,首先體現在宏觀的、整體的設計層面上。預習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設計是一個整體,這兩者存在認知上:經驗上的種種連接,要實現兩者的高效對接,就必須充分認識兩者各自的地位、功能,并實現相互之間的有效溝通。
(一)學情:預習設計轉化為課堂設計
預習的重要功能在于把握真實的學情,而學情則是課堂設計的經驗起點。高效對接的策略,莫過于將預習中發(fā)現的真實學情轉化為課堂教學設計,從而大大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
預習《山中訪友》(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時,學生提出了11個問題:
1.為什么作者在第四段中說“自己”仿佛是一棵樹?
2.課文第四段第3句話用的是什么手法?
3.課文為什么要以“山中訪友”作為題目?
4.老橋不會做任何事,為什么說它是德高望重?
5.為什么作者說懸崖上刻滿了智慧?
6.作者為什么從“落花”中體會到生命的奧秘?
7.為什么從敲石頭中聽到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
8.作者是在哪里拜訪這些朋友的?
9.作者有沒有拜訪他真正的朋友?
10.第七段的第一句為什么要這樣比喻?
11.為什么說“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從表面上看,問題很多也很雜,似乎沒有什么頭緒。經過梳理,我們不難發(fā)現,這些問題的實質就是課文用了什么表達手法?這樣的表達有什么好處?進一步提煉后,這堂課的設計就轉化為這樣兩大板塊:
第一板塊:奇特的想象:作者為什么把“山中看景”說成“山中訪友”?
第二板塊:詩意的表達:這些“景”通過怎樣的語言表達成了“友”?
學生在預習中提出的所有問題,全部能夠融人到這樣一個設計中,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目標:課堂設計轉化為預習設計
預習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為課堂教學鋪路搭橋,它其實是課堂教學的前奏。這樣一來,課堂教學的目標及教學內容的鋪墊,就成了預習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按文本結構設計預習
特殊的文本結構包括課文中出現的總分結構、首尾呼應、過渡轉折等,如《富饒的西沙群島》《荷花》等。針對這類課文的預習,除了一般的文體要求外,還要緊扣文本在結構上的特點,畫出相關語段或句子,想想這樣表達的作用。
3.按表達方式設計預習
特殊的表達方式主要指各種修辭方法和敘述、描寫、說明、議論等表現手法。若課文中出現一系列的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那么除了完成不同文體預習要求外,還要選擇一種修辭方法寫一寫,如《秋天的雨》等。預習人物的描寫方法,要運用符號找出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等描寫,并選擇感觸最深的內容說說感受及這樣寫的好處,如《尊嚴》等。
(三)環(huán)節(jié):預習設計和課堂設計相呼應
當預習和課堂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納人我們的設計視野時,這兩者的統(tǒng)籌兼顧、前后呼應就成了我們思考設計環(huán)節(jié)的一種重要的思維模式。譬如:教學重點、難點、特點之間的前后呼應;預習方法和課堂學習方法的循環(huán)遞進等。
如:《豐碑》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選讀課文。初讀課文,我們感到文本短小、感人,教學不難。但深入研讀教材,我們發(fā)現課文亮點很多,如“愣了一下”和“愣住了”、“嚴峻的考驗”和“嚴峻起來”、“他就是軍需處長……”的省略號的深刻含義等,都是語言訓練和感悟的重點。為此,在“預習設計”中我們最終確定了這樣幾點:(1)畫出描寫將軍的語句,分別用一個詞寫出將軍的內心情感,梳理其內心變化;(2)找出文中環(huán)境描寫的語句,體會其作用。通過課前充分預習、導學,課堂教學更為流暢,學生感悟更到位。
一、融合:課前預習和課堂教學的中觀對接
所謂融合,就是將課前預習的成果有機地整合到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中。這種融合,既有知識和能力維度,也有策略和習慣維度,更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維度,這是課前預習和課堂教學多維度、全方位的融入和結合。
(一)先習后學:前置性融合
“習”指預習,“學”指課堂教學。所謂前置性融合,是指預習成果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鋪墊,預習更多的作為課堂教學的前奏呈現其本來面目。譬如《賣火柴的小姑娘》的預習,同一個內容,學生會有不同層次的表現,這就能幫助我們以學定教,知道教學重點放在哪里。A類學生質疑:小女孩是凍死的,為什么嘴上還帶著微笑?B類學生質疑:每個女孩子都希望自己漂亮,她天生美麗,但沒有時間打理,是饑餓讓她忘記了;小女孩是可憐的,但她是美好的,雖然她死了,但她是在美好中死去的。C類學生質疑:為什么人們不肯花那區(qū)區(qū)幾便士買那個可憐小女孩的火柴,成全她一個美麗的大年夜?沒有父親不愛孩子,為什么當時她賣不出火柴就要受到父親的拷打?
顯然,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預習時,對于《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童話故事的內涵解讀是不同的。A類學生的思考直指故事精髓,可謂心有靈犀一點通;B類學生偏重對童話世界的眷戀;C類學生的思緒相對比較散亂,顯得不著邊際,感悟比較膚淺,這在課堂上就必須多關注、多引導、多啟發(fā)。
(二)邊習邊學:中置性融合
跟前置性融合不同,中置性融合是一種過程性的介入和轉化。即將預習的每個項目都有機地、巧妙地整合到整個課堂教學進程中。
譬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長征》一課,在初讀環(huán)節(jié),我們設置了這樣兩道預習:一是要求學生選出三個生字的正確讀音:磅礴( baobo);岷(min ming)山;泥丸(wan wan)。二是請學生將四個新詞運用到新的語境中去:鐵索、萬水千山、遠征、等閑。在精讀環(huán)節(jié),我們則圍繞“萬水千山只等閑”這一詩眼,設置了一道理解性的預習,請學生選擇正確闡釋詩眼的句子。到了全課即將結束的回讀環(huán)節(jié),我們設置了一道重在熟讀成誦的預習:請學生根據提示將詩句補寫完整。
不難發(fā)現,中置性融合是根據教學進程逐步展開和落實的,它要求根據不同板塊、不同環(huán)節(jié)的學習目標,自然而巧妙地將預習插人其間,從而收到多重的教學效果。
三、共生:課前預習和課堂教學的微觀對接
所謂共生,就是相互影響、共同生成。其實,預習和課堂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影響我、我塑造你,我們必須正視并充分利用這樣一種關系,促成課前預習和課堂教學更好、更美的對接。
(一)需求:層次性共生
規(guī)范的預習流程有很多步驟,想法雖好,但實際操作起來會有困難?紤]到學生的差異,預習需要分層,讓學生自由地選擇,原則是“會做的不做,懂的不做”。以《小橋流水人家》(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一文為例:對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目標是把課文讀通,不讀錯,不添、不漏、不顛倒;借助工具書,學會本文的生字詞。對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還要了解這篇文章說了哪幾件事?主要說了哪件事?這件事分幾層寫的?這樣的預習要求,希望學優(yōu)生多關注“篇”,思考寫法,提出問題,評價賞析;學困生則落實最基礎的字、詞、句的抄寫。這樣好的學生能“吃得飽”,基礎差的學生也能“辦得到”。隨著學生自學積極性的提高,努力幫助能力差的學生完成第一層的預習,逐步增加第二層的預習,盡快縮短他們之間的距離。
(二)個性:開放性共生
預習任務不搞一刀切,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這樣反而在課堂教學上能涌現更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和想法。
從“字詞”的預習方面看。比如在預習《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人教版五年級下冊)一課時,有的同學只選擇了難寫的三個字“脊、莞、嫣”,從筆畫、部首、結構三塊進行自學;在預習《別餓壞了那匹馬》(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時,有的學生找了一大批四字詞語:流連忘返、身無分文、溜之大吉、羞愧不已、忐忑不安、刻骨銘心、十指連心……
從“段篇”的預習方面看。閱讀題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獲取信息、解釋文本、反思與評價。對于高段學生而言就要特別關注概括能力、鑒賞評價能力的培養(yǎng)。開放預習中就涌現出了很多這方面的個性化作業(yè)。有的學生采用白問自答式,《金色的腳印》(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正太郎為什么不直接放小狐貍,而是要讓老狐貍用自己的力量救回小狐貍?有的則聯系舊知提出問題進行質疑,在預習《我的舞臺》(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時,有學生就小結:四年級下學期時,我們學了《萬年牢》寫的是新風霞的爸爸,現在我們又學了《我的舞臺》,寫的是新鳳霞的女兒,我明白了無論學手藝還是學藝術都要認認真真,實實在在,我在學課文時要去體會他們那種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動力:激勵性共生
每次做完預習都要評價,將好的作業(yè)進行展示。點評式評價,關注預習中的創(chuàng)意,無論是創(chuàng)意的預習形式還是創(chuàng)意的解讀文本,對學生給予評語贊美。展覽式評價,將學生的預習成果,放置在教室四壁,供學生交流、欣賞。自己的作業(yè)匕墻了,學生不僅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而且能自覺尋找自己作業(yè)與其他同學作業(yè)間存在的差距,產生競爭的內驅力;邮皆u價,在課堂中設置交流環(huán)節(jié),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競賽組,針對預習中的焦點問題進行交流競賽,課堂辯論氛圍的濃厚能促進對問題的深入思考。評比式評價,是教師為了強化學生的良好行為而采取的一種方法。
課前預習和課堂教學的有效對接,較好地改變了當前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實踐證明,這種高效對接,使優(yōu)生更優(yōu),使后進生得到了充分成長。這種高效對接,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這種高效對接,也大大拓寬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滿足了他們的成就感,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變得越來越濃厚。實踐證明,課前預習和課堂教學的高效對接,是打造高效課堂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