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中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這里小編給大家?guī)淼氖菍W習《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心得體會16則,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進來看看,參考參考!
1
在學習《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以后,我受益匪淺,感受頗深,看看身邊的人,同時踏入工作崗位,若干年下來,成就高的往往是那些一開始看上去比較踏實、比較敬業(yè)的人。很多人自視過高,卻眼高手低,看看哪里也容不下自己,領導也不如自己、同事也不如自己、一肚子懷才不遇的情緒,天天琢磨著跳槽。且不論他是否有真才實學,試問這樣的職工,哪一個領導肯重用?能力是可以后天培養(yǎng)的,熱情或者說工作態(tài)度卻是個人成敗的關鍵。
“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沒有良知的人,猶如行尸走肉。雖然活著卻已死去。在喧器的當下,我們更應該“頭上一片藍天,心中一方凈土”,絕不能因為一時的得失,而出賣了靈魂,違逆了自己內心的準則。
2
個人覺得這個標題不光是個主題,更是一種狀態(tài)的形容詞,也是一個民族的紀實寫照:近年來國家、社會及個人越來越將傳統(tǒng)文化推崇,傳統(tǒng)思想價值體系也得到一定的認同,繼十八大的召開,五四北大專座演講后,習大大先后展開了國內外不同場合的講話,核心很簡單:核心價值觀和文化自信。一字一句都在展先中國政府和人民的精神氣,提升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大道理不是很懂,但是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不是騙人的!段幕孕排c民族復興》中民族文化的“心-道-德-事業(yè)”四部曲和提升心靈品質的“明心”、“凈心”五步法,概括了致良知四合院多年年來人生和事業(yè)煥然一新的總結和升華,并通過商業(yè)實踐、二代傳承、教育扶貧等領域教育扶貧等領域鮮活感人的案例,證明了幸福自在乃至圓滿覺悟的人生之道。道可道,非常道,當?shù)莱蔀槿f物最自然的存在軌跡,那么幸福自在就不只是身邊發(fā)生的案例!
3
學完王曉東和宋瑞兩位老師扶貧案例分享,感悟最深就是這兩句:
正人先正己,扶貧先扶心。扶智,扶志!
宋老師所駐的彎柳樹村,之前之所以亂,是因為傳統(tǒng)文化的丟失,人們的心、道、徳出現(xiàn)問題;王老師的團隊之所以能實現(xiàn)質的飛躍,是因為大家在心上下功夫,找到了那顆至誠之心。
一個案例反映了現(xiàn)在社會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傳統(tǒng)文化的丟失,導致人們的心出現(xiàn)問題,引出道與徳的問題。
一個案例則為我們指明了方向:致良知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摒棄不明和私欲,立大志,心懷至誠,則定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為了銷售而銷售,為了掙錢而掙錢,在1.0徘徊。這也是我們員工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個人認為,也是因為傳統(tǒng)文化未能得到傳承所致。
陽明心學、傳統(tǒng)文化,都是圣賢的智慧,我們理應扶智,扶志,扶心。先從自己開始,逐漸影響身邊的人。
分享最后,用10個字來要求自己:誠,立志,致良知,知行合一
4
陽明先生教誨我們,圣人之道,悟性自足。我們心中原本擁有與圣人一樣的道。只要我們以圣賢之心為心,在心靈深處建設心靈品質。其實作為員工,我們要以企業(yè)家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大愛和寬廣的胸襟,去看待一件小事,一份簡單的工作,一段生活,視角不一樣,行動自然不一樣。我們要以更高的姿態(tài),更長遠的認知,來決定我們當前所行。這就是致良知,知行合一。我們要以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姿態(tài),做好自己,影響身邊的人。作為管理者,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才不會教人把第一?圩涌坼e,繼續(xù)扣扣子,只會一直錯誤。始終相信一點,教壞一個人,就是教壞無數(shù)人,反之,用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來影響一個人,就是影響無數(shù)人。世界確實很大,我很渺小。我們在世界不同的角落正在經歷自己的人生,我們要以"大家"的姿態(tài),致良知,知行合一,過好自己的人生。
5
我們每天都裝著自己的心,可是我們不知道心為何物,心即為性,盡心即盡性:心即理,良知即天理,良知清澈即能通達天理。天地之間有一個玄牝之門,就是我們的心門。讓我們打開心門視人猶己,視國猶家,有一顆為大眾鞠躬盡瘁的心,時刻裝著別人,盡心盡力做好一切。學習圣賢,首先要放下我們的傲慢之心,不要讓傲慢之心阻礙我們的人生,毀了我們的事業(yè),讓我們立志朝向圣賢指出的光明方向堅定前行,知行合一,擁有無畏的,純粹的,真誠的心做事。
6
陽明心學是什么?我感受到良知學就是在紅塵生活中,在企業(yè)經營中,一門“事上磨、心上覺、為善去惡”的內求修心之實學,人生只有一件事,事事皆求達致良知。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良知,這個良知是善的、純潔的、高尚的,做道德的事才是每個人的本心;應該好好地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良知,讓良知主宰自己。我感覺,良知學說的提出,是對儒家修身養(yǎng)性觀點的發(fā)展,其間明顯的有佛家的思想影響。事實上,一個人真正的要優(yōu)秀,不管怎么學,怎么做,根本的還是內心。而且,良知還有一個擴大的問題,絕不僅僅是內心現(xiàn)有的,境界有多大,良知愈多,實踐能力愈強。后世的大人物們,無不是自我修煉和不斷擴大境界的典范。
在對善惡的剖析方面,每個人心中都有個善人也都有個惡人,首先我們要認識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惡,才能明辨是非守住底線。在工作當中,認真履職不辜負每位消費者的信任就是善,敷衍塞責讓消費者不滿意就是惡。唯有此,我們才能更好履行工作職責,提高服務質量。
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事業(yè)導師,企業(yè)家可以成為員工的事業(yè)導師。確實如此,每一個剛出生的人,每一個剛步入社會參加工作的人,誰能說,我們的素質就很高,我們是需要學習的。那這樣,學習榜樣便是我們身邊的同事,我們的上級領導。作為同事,我們要以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姿態(tài),做好自己,影響身邊的人。作為領導,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才不會教人把第一粒扣子扣錯,繼續(xù)扣扣子,只會一直錯誤。始終相信一點,教壞一個人,就是教壞無數(shù)人,反之,用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來影響一個人,就是影響無數(shù)人。
一直以來,做銷售,確實是在做人。產品和銷售密切的關系,常常在想,我們銷售產品,到底是在銷售產品,還是銷售我們自己。要讓別人相信你,需要讓別人知道產品的價值,回頭來,知道產品的價值之后,又更一步讓別人相信了你。這個階段,錯綜連接的復雜關系,孰重孰輕的價值趨向,難以決策。從書中所學到,我們要以更高的姿態(tài),更長遠的認知,來決定我們當前所行。這就是致良知,知行合一。
8
陽明心學是什么?公司倡導我們學習致良知目的何在?我感知到的良知是在普通生活中、日常工作中的一門“事上磨,心上覺,為善去惡”的修心之實學。忙碌是我們現(xiàn)時代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不幸的是,與身體的操勞相伴隨而來的,還有內心的忙亂急躁、焦慮不堪。所謂「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給內心留一份悠閑,而使其深受煩惱與擔憂所累,便更難在為人處世之時做到游刃有余、瀟灑自在。內心開始安靜下來,我們才會變得更有力量。比如做銷售行業(yè)的管理者處理售后或者員工間的爭吵是家常便飯,當我們斷案時要用一顆無善無惡的心,不能因為對方的無禮而惱怒,不能因為對方的言語委婉輕而高興,不能厭惡對方而心存整治,在決策性的工作中不可固執(zhí)己見,要善于改變,敢于提出質疑,敢于付諸行動這大概就是陽明心學所強調的知行合一聽從良知的召喚遵存本心吧。
9
是不是經常會聽到這樣的抱怨:“你就給我這么點錢,還讓我去加班?憑什么..“我這么辛辛苦苦的為你工作,連獎金都沒有...相信很多人都聽到過甚至說過。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工資都是這個月發(fā)上個月的,而不是提前預支給你工資?道理很簡單:只有你付出勞動,才能獲得收益。其實作為員工,我們要以“企業(yè)的事就是我家的事”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工作,不是給別人干不是給老板工作,而是你自己。為自己工作,不僅可以做出超過老板預期的貢獻,更能讓自己獲得超過自己預期的成長。陽明先生教誨我們,圣人之道,悟性自足。只要我們以圣賢之心為心,在心靈深處建設心靈品質。很多人的價值觀出現(xiàn)了問題,所以工作和生活的一切,都是以個人核心利益為導向,這樣的人生,只能處于停滯不前。我們應該用大愛的心靈和寬廣的胸襟,去看待一件小事,一份簡單的工作,一段生活,視角不一樣,行動自然不一樣。
10
學習之后對知行合一的感悟最深,老師教導我們:說自己所做,做自己所說。我經常在思考我還有哪里可以做的更好,我還答應了別人那些事情至今還沒有完成?知行合一我認為除了言行合一之外,還有身心是否合一,就是我現(xiàn)在做的事情是否為我內心真正想做的事情,我是否有違背內心的訴求等,以行踐言,實踐是檢驗真理、檢驗自我的標準。
陽明先生說:“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者只是未知”。這句話的意思是,“知”必定會“行”,如只“知”而不“行”,就是“不知”。陽明先生認為,知行必須合一,是為真知,知行不合一,是為未知。生活中,我們懂得很多道理,如果不將這一些道理運用到生活中去踐行,實際上,只說明我們對這個道理并不是真懂。所以,明白良知的內涵并真正去實行的人,才是真正的明白良知的道理。
11
讀完《致良知》之后,我覺得王陽明真的可以用神奇來形容,以一介書生先后平定多場叛亂,但創(chuàng)立王學才是他在歷史中輝煌的根本原因。王陽明學的核心是“知行合一”,基本內涵是知識不僅僅是在理論上有它的意義,還一定要還愿到生活的實踐當中才能夠真正體現(xiàn)出它的價值。
王陽明對善惡的剖析,每個人心中都有個善人也都有個惡人,首先我們要認識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惡,才能明辨是非守住底線。在工作當中,認真履職不辜負每位消費者的信任就是善,敷衍塞責讓消費者不滿意就是惡。唯有此,我們才能更好履行工作職責,提高服務質量。
如果有閑工夫抱怨不滿,還不如努力前進、提高,即使只是一厘米。每日檢查自己的行動和心里狀態(tài),是否只考慮了自己的利益,是否卑怯的舉止等,自省自戒,努力改正,培養(yǎng)對任何細小的事情都心懷感激的心性,提倡行善、積德,特別注意要有同情心,行善積德有好報。不要總是忿忿不平、杞人憂天、自尋煩惱。
“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沒有良知的人,猶如行尸走肉。雖然活著卻已死去。在喧器的當下,我們更應該“頭上一片藍天,心中一方凈土”,絕不能因為一時的得失,而出賣了靈魂,違逆了自己內心的準則。
12
從開始接觸致良知到現(xiàn)在,從最初的無法理解到現(xiàn)在的醒悟,其實每當我們接觸到一個新鮮事物的時候,我們首先就是反感,抗拒,但當所有人都在跟你講同一件事情,做同一件事情,你就會不由自主的也跟著說,跟著做,久而久之,你就會被這件事情所吸引,從而喜歡做這件事,學習致良知的過程就是這樣,它把我從困惑中拉出來,我們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這其實就是一種格局,我們每個人,如果都能在目前的格局和境界上提升30%,那么其實就是一種很了不起的超越,每個人都想改變自己,提升自己,但就是無法再這條路上堅定地走下去,這是一條漫長的路,需要我們從各個方面去做,不管是為人處事還是經商之道,都需要時間來參透,等到真正擁有的時候,我們就會無比自豪!致良知,讓我發(fā)生的最大的改變就是,教育孩子,父母才是做好的老師,我們一定要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我們只要嚴格要求自己,才不會讓孩子走偏,習總書記說: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 從來不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心里的我,通過學習致良知,我一定讓孩子在成長路上不會走偏!感謝公司給我這樣一個學習的平臺!希望今后能學到更多更好的知識!
13
學習其實就是通過別人的故事來讓自己的心靈品質得到提升,很多時候,我們往往不知道學習的方法,從而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其實很多東西,不一定是親身經歷,但我們一定要相信別人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付出了我們無法想象的努力,上到國家,下到家庭,其實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與習慣,文化就是一個人的思想、行為、習俗、精神財富、物質財富等等,文化也是推進人類文明進程的一種工具,一個人的行為,全來自于心,而心是一切的根源,起心動念,決定我們的所作所為,我們平時說的建設心靈品質,其實就是把我們心中的不明和欲望除掉,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其實也是心靈品質高低的區(qū)別,雖然我們不一定能夠到達到圣人的境界,但至少我們利用圣人之道來成全自己,做一個腳踏實地,忠于職責的人!
14
陽明先生教誨我們,圣人之道,悟性自足。我們心中原本擁有與圣人一樣的道。只要我們以圣賢之心為心,在心靈深處建設心靈品質。其實作為員工,我們要以企業(yè)家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常聽人說,工作,不是給老板工作,而是你自己。很多人的價值觀出現(xiàn)了問題,所以工作和生活的一切,都是以個人核心利益為導向,這樣的人生,只能處于停滯不前。大愛和寬廣的胸襟,去看待一件小事,一份簡單的工作,一段生活,視角不一樣,行動自然不一樣。
一直以來,做銷售,確實是在做人。產品和銷售密切的關系,常常在想,我們銷售產品,到底是在銷售產品,還是銷售我們自己。要讓別人相信你,需要讓別人知道產品的價值,回頭來,知道產品的價值之后,又更一步讓別人相信了你。這個階段,錯綜連接的復雜關系,孰重孰輕的價值趨向,難以決策。從書中所學到,我們要以更高的姿態(tài),更長遠的認知,來決定我們當前所行。
15
日常工作中,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擔當。要有真正的擔當和真切的責任心,就需要我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結合工作實際,積極樹立服務意識,為員工辦實事、做好事。工作貢獻智慧與力量,增強員工對構建幸福文化的認同感和參與感。
我發(fā)現(xiàn)如果沒有同頻的學習進度,就算有線下交流的機會,也不會有什么質量,所以我想還是先從共同學習一段時間開始。一個人真正的要優(yōu)秀,不管怎么學,怎么做,根本的還是內心。
很多人雖然都心有所想,卻很少有人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而王陽明告訴我們,只要時刻保持這種“想要”的念頭,久而久之就能凝聚積累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逐漸解決所有阻撓因素,使“我想”轉變成“我能”,使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成為結果。
16
通過學習“致良知”讓自己深刻感悟到,致良知不只是教我們做好人,更要做有智慧、有能量的人。然而這個能量包含的其一就是先從自己的“心”上開始入手,從自己的起心動念上用功,首先要去心上的私欲,因為一分私欲就是一份過失,一份過失即是“危”,這些私欲會阻礙我們的人生,阻礙我們的事業(yè),當我們把內心的針和刺拔掉了就成了為善去惡,拔掉自己那些不依良知而行的錯誤想法,在起心動念處下功夫,只有在自己的心上種大樹,才能看得見希望的田野,才會對生活有了方向,不再迷茫。
其二就是要有“仁愛之心”,任何的矛盾和誤會都是具有仁愛之心才能化解的,本身我們從事的是客服崗位,更要有仁愛之心去傾聽顧客的心聲,心有仁愛,智慧也就產生,戰(zhàn)略的提升是不言而喻,能量也就隨之而來。大家都說厚德才能載物,將小我放下,把大家裝心里,你的事情就如我的事情,你的好壞就如我的好壞一般。往大了說就是有如“天地萬物為一體”,以大愛的心去對待每一件事情,一切我們所謂的“疙瘩”就會覺得是一種“幼稚”。
有怎樣的“心”才會有怎樣的“道”,只有建立自己的心靈品質質,“心”、“道”、“德”、“事業(yè)”四部曲才會隨之提升,我們做不了賢人、圣人,但一定要力爭做士人、能人、君子。不僅在“心”上下功,同時也要從“事”上磨練,“行”上有恒。頓時覺得自己有無盡的寶藏可開發(fā),生命充滿了希望!一定要好好將“致良知”學懂、學透,打開心門,追隨圣賢之道,解放自己的心牢!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