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在交換生的學習中,認識到了很多的東西,包括臺灣文學發(fā)展的脈絡、影響文學發(fā)展的理論思想與社會思潮、風格各異的文學作品。下面是小編帶來的交換生心得:清華赴臺交換學習總結。
今年二月至七月,我在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度過了為期近五個月的研修生活。
我在新竹清華大學學習、研修的系所是人文社會學院臺灣文學研究所,主修課程臺灣現當代文學史,學習了臺灣自戰(zhàn)后至二十世紀這一段時期的文學。主要學習內容包括這一時期臺灣文學發(fā)展的脈絡、影響文學發(fā)展的理論思想與社會思潮、風格各異的文學作品等。通過學習,我對以往學習過程中較為薄弱的臺灣文學部分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通過文學作品結識了許多臺灣地區(qū)的優(yōu)秀作家。
除了課程研修,我還參加了一些學;I辦的講座活動,這些講座涉及了哲學、文學、歷史、美學、文化研究等多個領域,其中包括“知識的建構”、“宋代士人的書寫”、“跨文化行旅與跨語際翻譯:以東南亞為主”、“障礙者的愛與性:一個禁忌的難題”、“敘事、傳播與現代社會”、“界域的建構與跨越:亞洲季風區(qū)的社會、文化與族群”、“東方與西方美學的時空對話”、“用鐵鍬在大地上寫詩:楊達的文學實踐與生命故事”等。
除此之外,我還在臺灣其他城市參加了研討會、公開講演和展覽。結合學位論文研究視覺文化的需要,我參加了在臺北舉辦的視覺展覽“色廊展”及在松山文創(chuàng)園區(qū)舉辦的影展,置身大眾視覺文化領域之中將視覺文化理論與文化實踐結合起來。我還參加了在臺北舉辦的“Queer Asia Comparative Studies workshop”系列講座,涉及了“Queer Family and Marriage Equality”、“Global Norms, State Regulations and Local Activism: Marriage Equality in Japan”、“Gay Youth and Queer Consumerism”、“Purchase of Rights: The Emergence of Corporate Citizenship in Asia”等主題,較為全面的認識了亞洲酷兒群體的歷史境遇與發(fā)展現狀、酷兒文化理論的發(fā)展歷史脈絡和前沿理論。
在研修的五個月中,我通過課程學習、課題研究、討論小組、公開講演、主題講座、公開展覽等收益良多。同時我還認識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研修生和臺灣同胞、香港同胞,在與他們的交流中拓寬了理論視野,并期望能在以后的學業(yè)中厚積薄發(fā)。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