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教師來說,暑假進行閱讀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可以將之前沒有時間閱讀的書進行翻閱,既能增長知識,又能讓暑假過的有意義。下面小編帶來的是小學教師暑期閱讀讀后感范文4篇。
篇一
《湯姆叔叔的小屋》是1852年由美國作家哈里特·比徹·斯托(斯托夫人)創(chuàng)作出版的一部反奴隸制為主題的悲劇長篇小說。它的問世對美國社會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導致了對奴隸制的廣泛批判,甚至被認為是導致美國內(nèi)戰(zhàn)的誘因。它主要講述了當時奴隸是如何從一個主人賣給另一個主人的,他們的主人如何對待他們,與親人分離,以及奴隸對獲得自由的渴望。
故事開篇于一個肯塔基農(nóng)場。小說刻畫了多個重要角色,但以湯姆叔叔和伊莉莎為主角。由于農(nóng)場的主人欠販賣奴隸商人的錢,被迫要賣掉湯姆叔叔及伊莉莎的兒子。農(nóng)場主的兒子知道要出售奴隸這件事后,感到十分失望。伊麗莎知道這件事后,她帶著她的孩子星夜逃離了農(nóng)場,奔赴加拿大尋找他的丈夫以求庇護。
奴隸商發(fā)現(xiàn)伊麗莎和孩子逃走了,便追趕他們。途中在其他奴隸的幫助下,伊麗莎渡過了俄亥俄河。后來,找到Quaker家的暫時借住,并在這里遇到了她的丈夫。經(jīng)過與奴隸主們的接二連三的斗爭后,他們一家最終逃到了加拿大。
湯姆則沒有反抗,湯姆被賣給了南方新奧爾良地主Clare先生。這些奴隸們因為受到較好的待遇,變得不老實和虛榮。但是湯姆叔叔并沒有這樣,相反始終如一的品行,獲得了Clare先生的喜愛,以及他女兒的崇拜。此時,湯姆收到他老主人的一封信,信中說,原主人將會籌集到錢,將他重新購買回來,并與其在肯塔基的家人團聚。然而,Clare先生的暴斃,使得湯姆落入了無情的Clare夫人手中。Clare夫人把湯姆賣給了臭名昭著的種植園主Legree。后來,湯姆在種植園遇到一位絕望的婦女。這位婦女熟知Legree怕鬼的心理弱點,施計假裝逃跑后又躲在種植園的“鬼屋”里。Legree發(fā)現(xiàn)后,狠狠的毆打湯姆,強迫湯姆說出那位婦人的藏身之地。但是,湯姆始終守口如瓶直至被毆打至死。湯姆尸體被Legree遺棄,后由喬治埋葬。湯姆臨終時,渴望進入天堂而不是繼續(xù)這樣苦難的人生。
這部小說描述的主題有奴隸制、暴力和宗教等。小說中不僅描述了奴隸的苦難和痛苦,而且描述了奴隸制對參與其中的每個人的傷害。奴隸制不僅是極不道德的,而且在經(jīng)濟、社會和政治方面也被認為是落后的。這部小說中的另一個主題是暴力。奴隸們被鞭打、毆打、虐待、挨餓、處死。《湯姆叔叔的小屋》無疑是一本經(jīng)典之作,故事會讓我們明白很多美國十九世紀的歷史。因此,我強烈推薦這本書。
篇二
我從未見過愚蠢的孩子;
我見過有個孩子有時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是你說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個愚蠢的孩子,還是
他懂的事情與你不一樣?
——魯思·貝本梅爾
初讀這段詩,它并未引起我的共鳴。然而在讀完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之后,重新細讀,它給了我很深的觸動。反思自己的課堂和班級日常生活,作為一名老師,每天我會面對很多不同性格的孩子。在與他們的相處中我是否能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產(chǎn)生的問題,并給他們善意的解決之道呢?當孩子犯了錯時,我有沒有耐心地去聽聽他們的想法,理解他們給他們機會改正呢?當我自以為是的評價學生,甚至武斷地給孩子貼上“懶惰”“不負責任”“自私”等種種負面的標簽時,是否意識到這都是自己的主觀暴力評價呢?
都說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但有時這座橋不是暢通無阻的,有時它也會出現(xiàn)岔路需要我們?nèi)ふ艺_的方向。有時我們會訴苦:自己對學生可以說是操碎了心,可他們卻對我們的行為不理解;我們會抱著為他們好的心態(tài),努力幫助他們糾正錯誤卻遭到“無視”,甚至消極抵抗。為什么我們的好心不能感動他們?我想有時候我們的好心用錯了方式,我們的初心和目的是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但這個過程中,有時我們會錯誤地使用了暴力的語言。也許大家都認為拳腳相加才是“暴力”,但讀了《非暴力溝通》后我知道了,其實“暴力”分為“身體的暴力”和“隱蔽的暴力”兩類。武力的“身體的暴力”大家比較熟悉,而通過語言和行為讓對方產(chǎn)生精神恐懼、緊張和痛苦的“隱蔽的暴力”,經(jīng)常會被大家忽視。其實這種暴力才是我們要重視的暴力。但這種暴力比較隱蔽,有時往往連我們自己都很難察覺,可它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頻率卻非常高。如果用心體會和留意一下自己日常談話方式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語言有的時候真的很像一把利刃,它會讓自己身邊的人受傷,痛苦甚至變得消極。當我們讓孩子處于這種“隱蔽的暴力”中時,他可能早就遍體鱗傷了又如何能要求他們配合老師快樂地學習呢?
雖然語言有時會是“隱蔽的暴力”,但只要我們愿意它更可以成為“甜蜜的動力”!斗潜┝贤ā废蛭覀冴U述了如何讓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溝通品質(zhì)得到提升。今后,在與學生的相處中,我們應該要有意識地靜下心來多傾聽孩子們的想法,用善意的語言與他們溝通,理解行為背后潛在的需要。努力營造一種讓學生覺得安全、信任,能相互接納、彼此欣賞,相互關心的溫暖的班級氛圍。
篇三
暑假,在溫州新華書店偶然間發(fā)現(xiàn)了薛瑞萍寫的班級日志系列《心平氣和的一年級》、《我們二年級啦》、《書聲瑯瑯的三年級》、《破繭而出的四年級》、《五(2)班的語文故事》和《教六年級的日子》,最吸引我的還是《我們二年級啦》這本書。這學期我擔任的孩子就上二年級了,很想看看同是二年級的孩子,薛老師是怎么指導她們學習語文的。一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發(fā)現(xiàn)薛老師的為人簡直是黑暗中的明燈,無助中的希望,能成為薛老師的學生是幸福的,作為他班的家長更是幸運的。
薛老師博覽群書,還喜歡大聲朗讀。他每天要大聲朗讀一小時,或在曠野,或在空屋子,或在自己的學生面前,她還跟孩子們一起日有所誦,手不釋卷。在一篇日志中這樣寫:早起,照例先背《論語》,再背《吉檀迦利》,然后,攜一夜貯下的精力,晨誦汲來的平和與清新上班,狀態(tài)如歌如舞。偏偏那天早上要上三節(jié)課(代別人的課),怎么合理安排呢?三節(jié)課下來,孩子們定是倦怠有余,思維抑郁。于是,薛老師進行了一番更新,在音樂《漁舟唱晚》《高山流水》《梅花三弄》《陽光三疊》......的滋潤與調(diào)劑下,將朗讀貫穿課堂,整堂課如行云流水,孩子們行走在心靈的深處。雖然不能全然領悟音樂的美妙,但孩子們多少能從琴聲里汲取一泓涼意與靜氣。你瞧,那倦意早已煙消云散,學生由衷地綻放出親切的笑容。生命的課堂必滋潤人的心靈,暖人的課堂來自老師對學生的熱愛,更是老師自己閱讀的魅力所在。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間斷和興致勃勃。只要你在讀, 就值得高興,就應該鼓勵。“只要嘗到了讀書的快樂,喜歡讀書了,所有的問題,就都將如入了熱水的鹽塊,自會融化的。”薛老師語重心長的告誡讓人警醒;“先做讀書人,然后談教育。”
薛老師不但自己喜歡讀書,帶領孩子讀書,還充分調(diào)動家長參與孩子的學習,這讓我很驚訝。我想,這方法在城市還差不多,在農(nóng)村怎么進行呢?很多家長為了生計都忙得暈頭轉向,根本沒時間陪孩子讀書,巴不得把孩子完全交給別人,自己最好都不要管。當然也有部分家長有時間,但真正陪孩子讀書得少之又少。也許他自己根本就不想讀書......可薛老師在給家長的信中寫道:讀同樣書的人是最容易成為朋友的,這樣建立起來的友誼最為純粹和持久。時間和水平都不是問題,如果您不能,真實的原因在于:您缺乏一顆教育學意義上的愛心;您不愿分享孩子成長的快樂,不愿與孩子一起成長。這真是道出了老師的心聲。更好發(fā)揮家長的作用,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這將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
薛老師寶貴的經(jīng)驗數(shù)之不盡,繼續(xù)深讀此書,虛心學習,希望我的二年級乃是走向幸福、快樂、充實的二年級!
篇四
習慣,是個老生長談的問題,寫習慣的書籍也很多。暑假里,隨手拈來一本《好習慣有益終身》,便翻閱拜讀起來,覺得有新意,現(xiàn)摘錄要點以作勉勵。
一位父親習慣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館里喝上一杯酒,這已經(jīng)成為他的習慣。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別了妻兒后,又徑直走向酒館。
沒有走多遠,他感覺有人跟在他的后面,當他轉身時,發(fā)現(xiàn)是他不滿8歲的兒子正踩著他留在雪地上腳印,并且興奮地說:“爸爸,你看,我正踩著你的腳。”
孩子的話使他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館喝酒,兒子卻在跟隨我的腳。”從那天起,他改掉了每日早晨喝酒的壞習慣,再也不光顧酒館了。
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一個人來到世間,除智商和他人有一些差別外,其它東西基本上都是在后天形成的,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而一個人的習慣同樣如此。
就學生學習而言,好習慣尤顯重要,它能讓一個孩子的學習事半功倍。所以就有了“先抓好習慣,再談成績”的說法。
那么,學習的好習慣有哪些呢?
1.尊重與欣賞老師的習慣
其師,信其道。學生更要尊重老師,適應老師,并學會欣賞自己的老師。從現(xiàn)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會稍不如意就埋怨環(huán)境。
2.自學預習的習慣
提前預習,是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fā)現(xiàn)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nèi)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3.專心上課的習慣
教與學應該同步,應該和諧,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老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fā)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
哪怕是你已經(jīng)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老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并在這過程中,盡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4.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yǎng)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shù)挠^察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yǎng)敏銳的觀察能力。
4.善于提問的習慣
我們要積極鼓勵學生質(zhì)疑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
學問、學問,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xiàn),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是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生。
5.切磋琢磨的習慣
《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
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yōu)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群芳精華,經(jīng)過反復加工,釀造知識精華。
6.獨立作業(yè)的習慣
做作業(yè)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不是為了交老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
有的學生做作業(yè)的目的不明確,態(tài)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會做的馬馬虎虎,不會做的就不動筆;有的學生好高騖遠,簡單的是會而不對,復雜的對而不全,這些不良習慣嚴重地影響了學習效果。
所以我們要重視做作業(yè),在做習題時要認真思考,總結概念、原理的運用方法、解題的思路、并且盡量多記憶一些有用的中間結論。
7.仔細審題的習慣
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nèi)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nèi)容,更要認真推敲,反復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nèi)涵與外延。同時還要培養(yǎng)自己能從作業(yè),考試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的能力。
8.復習歸納的習慣
復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復習也就是通過對知識,對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提煉,進行歸納整理,使零碎的知識,分散的記憶得到一個串聯(lián),從而使孩子的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重點化,避免前后知識的脫離與割裂。
每天盡量把當天的東西都復習一遍,每周再做總結,一章學完后再總的復習一下。對記憶性知識的復習,每一遍的用時不需多,但是反復的遍數(shù)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節(jié)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后必須有小結歸納。
當然,學習的好習慣不止這些,因人而異,有心為之,逐日養(yǎng)成。好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就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性,常常會與人相隨一生,幫你成就美好人生。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