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培學習中,我們見識了名師們精彩的講課,能夠豐富自己的教育理念,要用多元刺激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在工作中,要有合理的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程序,保證不能手忙腳亂。下面是小編帶來的2018國培計劃培訓心得體會2500字。
作為一名參加工作二十余年的教師,非常有幸能夠走進我們國家十分有名的高等學府——**師范大學,進行為期十天的國培學習。短短十天的時間,十一場講座,兩個小學的實地參觀,同河南省各縣市的同行們一起,在華師大厚重大氣的校園里,聆聽教授們一場場精彩絕倫的專業(yè)講授,在名校的實地參觀學習中,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貋淼倪@幾天,像牛反芻一樣,反復學習,細心揣摩,剖析反思,在進一步感悟大師教育魅力之余,力求讓專家們的理念內(nèi)化為自己的行動,不斷豐盈自己的教育內(nèi)涵。
(一)超前理念做引領。
微課制作創(chuàng)始人于天貞博士,為我們做了題為《微課開發(fā)與應用: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提升路徑》的報告。于博士看起來很是年輕帥氣,單看年齡,并沒有太高的期望值,但在講述中卻讓我們著實為之贊嘆。對于微課、慕課、翻轉(zhuǎn)課堂,雖說近幾年來也聽了不少,但始終沒有去深入探究是何種事物。還是前陣子,局里面組織了一次微課大賽,才惡補一樣從網(wǎng)上進行搜羅,最后完成,自我感覺還行。但是聽了于博士的講述才知道,自己對微課的理解實在是在武斷了,也正因為自己的主觀理解偏差,把微課弄成了課堂教學的縮版。于博士講到:微課的設計首先要充分體現(xiàn)以學習者為中心,要通過多元刺激來實現(xiàn)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微課的形式要求活潑、不單一、不枯燥、不嚴肅,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語言習慣。想想自己的微課設計,僅僅只是把自己的課堂設計完整的展現(xiàn)出來而已。我以:“同學們,你們好!”為開場白,這就犯了微課的大忌;再加上我們用自己慣用的課堂語言,采用學生司空見慣且正規(guī)死板的形式來進行微課錄制,這樣的課堂和普通的課堂又有什么區(qū)別?既然和普通的課堂基本相似,那談不上微課的優(yōu)勢,以及接下來的翻轉(zhuǎn)課堂了。
所以說,任何一種教育的新手段,都一定要建立在對教育理念的準確把握上,而絕對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只是換了種叫法,搞了個新花樣,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沒有任何實質(zhì)性的改進。
(二)專業(yè)知識是基礎。
談到大師們的專業(yè)知識,就必須談談班主任張文國教授。張教授這次為我們主講的是《校園安全的法律應對與應急安全處理》。在張教授講課的前一天,就有人議論,法律和安全,太理論,太枯燥,又是老生常談,沒有什么新意。但事實上張教授的講座,并沒有用生澀枯燥的法律理論來解讀校園安全,而是用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案例,為我們細致解讀了侵權責任法的38條,39條,對學校義務(教育、管理、保護)的清晰界定,讓我們每一位教育者明晰了認識,不再處于盲目的被動和恐慌中;清晰明了為我們呈現(xiàn)了學校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程序,讓我們在應對安全事故時不再慌亂,明確怎樣做才能有章可循,才能有理有據(jù),有效保護自我。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師測評素養(yǎng)研究》的主講者張會杰教授,樸實的就像是大學還沒有畢業(yè)的鄰家女孩,但一談到國際知名的核心素養(yǎng)框架及其特征,談到國際學生測評項目(PISA)的測試樣題及測評方法等,卻是信手拈來,侃侃而談,盡管好多名詞,好多程序,甚至好多內(nèi)容自己是第一次聽說,但這些內(nèi)容依然是給自己帶來了極大的沖擊。
俗話說,打鐵還得自身硬。在現(xiàn)在這個教育大變革的時代,沒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作基礎,就靠著自己那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專業(yè)知識,要想在教育變革中有所突破,有所建樹,估計只能是癡人做夢了!
(三)實踐研究為支撐。
每次聽講座都會有這樣一種強烈的感受,那就是真正的大師是不會用那些深奧枯燥晦澀的理論知識來博取眼球的,相反的,他們會用通俗易懂,大家喜聞樂見的的形式把一些理念,一些專業(yè)知識,一些教育策略在不經(jīng)意間傳達給你。這樣的講座中,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似乎沒有什么可以記錄的,我們只是在全身心的聆聽中,在會意的笑聲中領悟大師的獨特魅力。我想能夠做到這一點,那就源于大師們充分的實踐研究。沒有實踐做支撐的理論只能是高高在上的虛假理論,沒有理論作指導的實踐只能是一盤散沙不能匯聚。理論去指導實踐,實踐去驗證理論,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才是最高境界。
靜安區(qū)教育學院李偉忠教研員,用大量的教學案例告訴我們教師講過數(shù)遍,學生依然出錯是
“相異構(gòu)想”在作怪,通過自己的教學研究告訴我們通過學情分析、先學后教、充分議論來引導學生暴露相異構(gòu)想,從而實現(xiàn)每個人的學。他通過自己長期的教學研究,提出“活動單”教學,告訴我們活動單是“導航儀”、“封箱帶”、“腳手架”,多么形象的比喻!“活動單”教學,把課堂設計成一個個小活動,學生按照活動單一步步進行活動,教師只是做好引導,出現(xiàn)偏差就像導航儀一樣糾正線路;就像封箱帶一樣,封住自己滔滔不絕的講解;就像腳手架一樣為學生搭好一個個腳手架,引領學生往上一層攀登。
這樣的講座,沒有生硬的說教,沒有高深的理論,生動的教學案例,猶如發(fā)生在自己的課堂上,那么的淺顯易懂,又是那么的令人深思,如若沒有長期的實踐研究和總結(jié),是萬萬達不到這樣的水準的!
(四) 風趣表達是境界。
胡東方教授,看起來已經(jīng)不年輕了,穿一件白西裝,粉紅色的襯衣,很典型的上海男人的樣子。講座的題目是《教師反思與課堂教學品味的提升》,這些都不是吸引人的地方。站在講臺上,說了這樣的一段話:“教學就是要把高深的知識淺顯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學科知識生活化。我的講座如果讓你覺得枯燥,讓你覺得高深,整個過程沒有掌聲,那就不是成功的講座。”下午一點半開講,應該是四點半結(jié)束,一直拖到五點半,延長了整整一個小時。其講座的內(nèi)容涉及到國內(nèi)國外,家庭學校,社會現(xiàn)象及個人等等,胡教授幽默詼諧的語言,清晰流暢的表達,生動有趣的事例,再加上豐富多變的表情,把我們深深吸引。期間笑聲不斷,掌聲起伏,四個小時的時間沒有人來回走動,打瞌睡,玩手機。
他談到的:教學品位是從“對的”教學到“好的”教學;教學境界是從讓學生“知道”到讓學生“AHA”,要做“度”“悟”教師。引發(fā)我們每一位同行進行反思,我們是否在追求教學的品味和境界?一直以來,我們都是在追求“對的”教學,力求讓學生“知道”,我們從不去考慮,什么是好的教學,什么是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我們覺得自己是正確的,我們就堅持,我們堅信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們堅守良藥苦口。然而今天,胡教授給我們做出了表率,我們的教學不僅要“對”,更要“好”;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更要讓學生“aha”!
在一次次為教授們喝彩鼓掌的同時,更是為自己的無知和盲目而臉紅。就像那句話所說的,不走出去你以為你看到的就是整個世界。且長久以來,習慣的力量使自己以慣性的思維進行著所謂的教育改革,現(xiàn)在想來,在很多時候,自己的經(jīng)驗,恰恰束縛著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走出去,勇于打破常規(guī)思維;沉下來,不斷豐盈自己的教育內(nèi)涵,做魅力教師!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