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市場,其實也可以說是一個看外表的世界,為什么現在“小鮮肉”和“花美男”越來越受歡迎了呢?接下來就請大家隨小編一起來啊看這篇文章說的是什么吧,一起來看。
《鐵齒銅牙紀曉嵐》的編劇汪海林,最近有一套神論。
第一,“小鮮肉”這個詞最早是香港富婆找鴨的說法,小鮮肉問題是審美安全問題,是全民孌童的傾向。
第二,像歐美這種強勢國家,男明星的雄性意識很強。我們的娛樂圈如果最紅的是一些“不男不女”的人,會對我們國家審美上造成威脅。
第三,多元化可以存在,但是你不能給他們獎,不能去鼓勵年輕人往這個方向走。
汪海林的這一套論調,直接罵“小鮮肉”是鴨,甚至認為“小鮮肉”審美是全民孌童的傾向,這太惡劣也太狹隘了。
由此不難看出,社會大眾對“男色”是普遍存在偏見的,今天V姐就來和大家聊聊“男色審美”。
作為場庫自制短視頻,《在場》談話節(jié)目的第一期中,就來和大家聊聊“男色審美”時代下的偶像養(yǎng)成與粉絲經濟。
這期節(jié)目我們請來了坐擁百萬粉絲的抖音小哥哥游克,與區(qū)塊律動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戎枳潓,兩位嘉賓將與觀眾朋友們一起分享他們對“男色”的定義和看法:
到底什么是男色?
小鮮肉與花美男偶像為何越來越受大眾歡迎?
相信看罷這期節(jié)目,你的心中會有自己的看法。
男色審美,古來有之。
形容男子美貌會說他“貌若潘安”,潘安就是中國古代有名的美男子。
百度百科對于“男色”的解釋是:
指男子以貌美而受人喜愛,通常用于形容人們被美男所吸引的現象,但偶爾也不分長相美丑,泛指某人深深迷戀男人的現象。
由此看出“男色”是指男子貌美,至于是哪一種美,每個時代的人口味不同。
近觀娛樂圈30年來,“男色審美”也在經歷著變遷。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一批港臺劇的引入,周潤發(fā)、秦漢、鄧少秋等人走紅, 內地也流行起了以唐國強為代表的“奶油小生”形象。
他們符合中國傳統(tǒng)審美,長相端正,濃眉大眼,所飾演的角色也大多是一身正氣的英雄。
千禧年間,隨著臺灣偶像劇的熱播,“花美男”崛起。周渝民、鄭元暢、賀軍翔等偶像男星風靡內地。
他們面若桃花、長相精致,注重儀容儀表,所飾演的角色大多是富家公子,被粉絲寄予了事關青春和戀愛的幻想。
而近幾年的演藝圈則刮起了一股“小鮮肉”風潮,蔡徐坤、范丞丞等偶像練習生大火,李易峰、吳亦凡、鹿晗等演藝圈新人身價也是水漲船高。
他們大多年輕俊俏、會賣萌撒嬌,立寵粉人設。
他們是許多少女心中的男友,還被許多成熟女性視為“兒子”。
大家對于“小鮮肉缺乏陽剛之氣”的討論,實則是關于“要不要沖破性別刻板印象”的討論。
“男性就應該陽剛”和“女性就應該柔弱”一樣,都是來自性別刻板意象的壓迫。
“小鮮肉”越來越受歡迎,正是標志著大眾的審美越來越去標簽化。
隨著社會的多元化,越來越多的人敢于撕去標簽,無論是男性的,還是中性的,是陽剛的,還是柔美的,只要你是美的,就總有人認同你。
從這個角度來看,“小鮮肉風潮”興起某種程度上意味著社會的進步,并不全然是一件壞事。
再者,“男色審美”也意味著女性社會地位的進一步提升。
“男色”的主要受眾是女性,女性觀眾們動輒大呼“送你出道”,即使偶像們帶有明顯的撈金目的,女性觀眾依然毫不吝嗇地把兜里的錢掏出來給自己的idol。
這種行為被一些人稱為“腦殘粉”。
我付出了錢和精力,收獲了滿足和快樂,粉絲與偶像間的關系,實則是種互惠行為,絕非單方面的“腦殘”付出。
知名偶像團體大型應援現場
女性不再壓抑自身,不再囿于社會期待的固有男性形象,而自己主動去發(fā)現美,定義美,她們所達成的共識逐漸成為社會上對男性審美的一種標尺。
這是女性權利的體現,女權從來不是“女尊”,不是男性要臣服于女性,而是女性與男性一樣擁有平等的權利,擁有喜歡哪種類型藝人的權利,擁有主動迎擊捍衛(wèi)所愛的權利。
你可能要問了,“小鮮肉”沒有作品卻在演藝圈中撈金能力一流,容貌與實力不掛鉤也沒關系嗎?
那么我想你首先要明確演員、歌手與偶像,定位不盡相同。
演員or偶像,作品or顏值,只占一樣就不易了,這有時還真不是一道多選題。
被稱為“男色”的人,偶像居多。
演員、歌手用作品說話,偶像最重要的卻是人設。
演員和歌手是專精于某一領域的藝人,偶像不是“專才”但得是“全才”,即多種藝能兼而有之。
他得私生活干凈,不但要長得美,唱歌跳舞綜藝感都不能太差,一言一行都不能違背定下的“人設”。
這么看來,做一名合格的“男色”,實則挺難。
至于是他中性還是man,你喜歡不就好了嗎?
就算你不喜歡,也有的是人喜歡啊。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