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是我們正在學習的,對于習總書記年輕時艱苦奮斗的精神和魅力是值得今天的我們每個人學習的,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下面給大家?guī)淼氖橇暯降钠吣曛鄽q月讀后感心得體會800字。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對我感觸很深,讓我對總書記的認識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通過了解他七年艱苦的知青經歷,從而更深入的了解當前習主席治國理政的理念。
七年艱苦的知青生活讓他深深扎根于人民,為人民做事實的堅定信念貫穿于他今后的每一個工作。習主席曾說到: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茫、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人一個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yǎng)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事實。
可見這七年對于他人生觀的樹立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為人民做事實的基本落腳點體現在他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當他離開梁家河村的時候,全村人都不約而同的去送他,有的人甚至還流淚了,可見他已經完全成為梁家河百姓心目中的親人。然而誰又能知道,未來的他成為國家的總書記。
在梁家河的七年里,從一名知青到村支書。辦沼氣,打壩,打水井…都體現出為人民辦事實,切切實實解決百姓的困難,改善百姓的生活。有一個印象比較深刻的片段,習近平剛到梁家河時,到一個村民家里吃飯,那個時候的白面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這家人就把家里白面拿出來招待北京知青,習近平吃完后在碗底下留下了糧票。這樣一個舉動體現出十幾歲的他已經萌芽了對百姓的關愛。以及他對梁家河百姓毫無保留的奉獻自己的力量,誰有困難毫無保留的拿出自己的錢,糧票,衣服去幫助別人。這種難能可貴的精神值得我們今天的每一個年輕人學習。
我喜歡這樣一句話,成功,是成功者主體的成功。但沒有成功的機遇或者成功必不可少的外部條件,成功依然是一句空話。然而,機遇不會平均分配給每一個人,他只為那些有準備的人提供。青年時候的習近平就是一個一個有準備的人,面對艱苦的生活,家庭條件壓力,他依然能面對困難,迎難而上,勞動上不留余力,還不斷看書,豐富自己,提高文化修養(yǎng)。
反觀今天我們處于這樣一個幸福的時代,應該感到慶幸。有這樣一句話,年輕人不要只是分享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應該有責任為這個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作出你的努力和你的貢獻。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責任,使命和擔當,我們這一代人就是要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