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代》是一部來自美國的家庭劇情電影,影片主要由埃拉·科爾特蘭和帕特麗夏·阿奎特等出演,劇情精彩,畫面精致,小編整理了一篇網友對這部電影的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
我喜歡《勇敢的心》,是那種忽略掉蘇菲瑪索的美貌、梅爾吉布森的名氣和蘇格蘭風笛的悠揚而仍然隔段時間都會拿出來品玩一番的喜歡。我也喜歡漫威的英雄們,他們甚至構成了我天馬行空的幻想當中的主角。他們都滿足了我對于個人英雄主義的自我意淫,是我脫離繁瑣枯燥現世俗塵的寄托,也是經常自我矮化的我無限意淫的烏托邦。《Boyhood》的出現純屬意外,甚至驚訝于自己原來是如此喜歡這一類電影。也許我內心里住著一個文藝小青,他會不經意間跳出來,想要控制我的身軀,卻總是只能在重重枷鎖下作困獸之斗。這枷鎖,也許就是我自己。我總是不能敏銳地捕捉到心境的細微變化,或是生活中動人抑或感傷的細節(jié)。似乎這些東西總是瞬間從我心間流過,就像是一道電流刺激著我的感官,卻又在我想要抓住的瞬間消逝。我似乎總在想著寫點什么,卻又發(fā)現下筆的瞬間一片空白。久而久之,我開始畏懼,畏懼每一次生活中的某個點滴對我大腦的刺激產生出的某個精妙的想法卻不能經由我笨拙的雙手記錄而任由其消逝于無形?蛇@一次,我終于還是決定寫點什么,為過去的和未來的自己。
兩個小時,我似乎總是在期待著什么,期待某種特別的,不一般的事情,或是所謂的高潮或是轉折會忽然在某一個瞬間鏡頭的切換下會發(fā)生;蚴前职滞蝗换匦霓D意回到他們身邊,或是MJ終于受不了有嚴重虐待傾向的醉鬼后爸的虐待憤然帶領兄妹反抗,又或是致使高中女友意外懷孕種種。可是,這一切都沒有發(fā)生,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鏡頭只是沿著時間軸一步步不急不慢地往后拉,擊碎了我所有的期待。我開始意識到,這只是一個普通家庭里普通孩子的普通故事罷了。即使到了故事的結尾,雖然留下了一個似是而非的懸念,卻也平常、平靜地出奇。而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故事,在并沒有任何炫麗的特效、華麗的布景和別具一格的鏡頭切換助陣下,讓人欲罷不能。
不管看書還是看電影,我的習慣總是在某個精彩的部分,能引起自己共鳴的部分停下,花很多時間去玩味哪怕一句話,一句臺詞,直到自己想通了,明白了才又繼續(xù)。所以這部電影,我斷斷續(xù)續(xù)地看了兩天。我給自己很長時間來消化才敢勉強寫下這些東西,只當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
突然記起不知哪一部電影里曾有這么一句臺詞:“Nothing, life just happen.”這簡直是對《Boyhood》不能再精準的一句話影評了。是啊,什么都沒有發(fā)生,只是生活而已。而生活本身是如此精彩!卻是我從未在電影鏡頭下發(fā)現的。我一直在尋求某種意義,生活的意義,生命的意義,像是所有迷茫的人們一樣。這倒并不是說不感到迷茫的人就已經尋求到了某種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或許有些真的做到了,而更多的,只是在無望中放棄了追尋,因為這根本不是他們生命里需要的,意義本身以及尋求意義的過程在他們那里顯得似乎毫無意義甚至愚蠢。我很羨慕這樣的人,這樣與現實接軌的態(tài)度讓他們在現世過得逍遙自在,無需憂慮生命、價值、意義這類憂傷的詞匯帶來的困惑、質疑。這確是我無法做到的。我會跟MJ一樣,用他那憂郁迷人的小眼神發(fā)問:“What's the point?”現實也許是,沒人知道這一切的意義。也許生命本身并沒有意義,對生命意義的拷問和追求不過是一場騙局,一場自欺欺人的游戲。又也許我們本身就是意義,我們活在意義中而不自知。鏡頭下并沒有對這個問題展開談論,因為這本身也無從討論,只展現了MJ跟我們一樣的困惑。只不過他是在高中時開始思考這樣的問題,而我,卻是大學甚至直到現在仍然偶感困惑的問題罷了。
我好像總是比別人晚一點明白許多道理。每天都在明白某些道理,每天都在成長。回頭望去,已然不忍直視當年圖樣圖森破的自己。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