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孤獨的獵手》是一部由美國作家卡森·麥卡勒斯著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呢?小編整理了一些網友們對這本書的讀后感,一起來欣賞吧!
01
閑余的時間,喜歡一個人去書店的感覺,那種舒緩的靜謐。慢悠悠在書架間游走,手指在書本間觸碰,駐足翻閱,便進入一個精彩的世界。因為書名吸引我而收入囊中的不在少數,《心是孤獨的獵手》也在一隅書角處‘勾引’到了我;サ溃喝行!
每一本書的故事,都是作者生活與情感的表露,總感覺麥卡勒斯寫的世界很大很大。而我在旁能領會的,只有那沒有知己而孤零零存在的個體。在這里,失去了孤獨的享受,我感覺孤獨變成了形單影只。很喜歡麥卡勒斯的書寫方式,從第一視角書寫每一個人,每一個人訴說自己的內心,我”貌似變成了理解他們所有人的知己。
思緒在故事中游走間,讓我變的很壓抑,說不出為什么,只想要間歇性的從中逃離片刻。每個人可能都需要一個只需傾聽而無需回復的知心人,辛格便成為了大家共同的“朋友”。杰克、咖啡店主、米克、醫(yī)生...,之前每個人都孤寂的生活在自己的內心里,從認識辛格那天起,似乎有了知己,就不斷的吐露自己的心聲。“他理解嗎?”不重要,“我認為,他完全領會我的感受”。每個人似乎都找到了知己,然后孤獨的重新生活著,有著滿血的能量。辛格獨處中,也有他自己的心靈歸處。伴隨著辛格的離去,每個人又封鎖了傾訴的窗口。
等我離開后發(fā)現:他們就像失去磁性的磁石,沒有產生共鳴的磁場,黯然神傷的獨自藏在自己的心間,也只能選擇藏在心間一樣...
離開他們的世界,沉思良久,我一直享受的片刻孤獨在剎那間發(fā)生猶疑,貌似有了情感的帶入感。不知為何,這本書,我想在不久的將來就再次重溫,可能是因為,我現在能感受到的只有壓抑。不想要只有壓抑吧!
02
瘦高聾啞人辛格先生和胖矮聾啞人斯皮羅斯先生同吃同住同行,后來胖子被送到了瘋人院,辛格先生每次去探望都很隆重,最后一次他被告知胖子已經去世了。冷靜辛格先生一反常態(tài)的失去了脾氣,回家后自殺了。這是為什么呢?
黑人女孩米克是個樂迷,有天賦,沒錢學習專業(yè),她暗戀辛格先生,覺得他是個完美的傾聽者。但這暗戀是忽遠忽近的,不如青春帥氣的哈里帶給她的心動。他們騎車去野外游泳,她看到了哈里健壯年輕的身體,胸膛有毛。米克春心萌動了,她提出一個大膽要求:裸泳。哈里害羞的嘗試了,上岸后,他們有點尷尬。然后他們躺下,在沙灘上接吻。不過,哈里后來逃跑,消失了。為什么哈里要逃跑呢?
餐廳老板比爾先生的妻子愛麗絲因癌癥早逝,他發(fā)現辛格先生的神秘和異于常人,他暗戀上了少女米克,有天真稚嫩氣息的米克。他默默關注了她一年,然后這暗戀便終止了。米克長大了,更像個女人。比爾先生曾經到處拈花惹草,突然有一天發(fā)現自己不行了,這是為什么呢?
03
六度空間理論表明: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超過六個。曾經的校內網據此開發(fā)出尋人程序,同在校內注冊的兩人,最多通過4人便能彼此相識,如此新奇的功能,在2009年秋天無數同學癡迷于尋覓之旅。但缺乏感情維護的友情尤其脆弱,多年后,校內網改名人人網,通訊錄的網友也很少在線了。相識固然重要,彼此秉性想和,能夠理解溝通才是往后相處的關鍵,相較于物質,更多人向往心靈的合拍,豐富的情感才是人類獨立于其它生命的基石。
作者麥卡勒斯是20世紀初最棒的美國作家之一,22歲的她便寫出這部小說。幼年開始的病痛折磨伴隨她成長,讓她尤其體會到相較于肉體,精神的孤獨才最為致命。誰又料到,永恒的希望竟扎根于脆弱的信念中呢?
14年再版的本書在詞匯選擇上更加簡練,符合當下閱讀習慣,描述的內容又極具年代感,被壓迫的黑人,不公正的司法,共產主義萌芽,種族滅絕迫害。這些為我們勾勒出二戰(zhàn)期間一個窮困普通的美國小鎮(zhèn)。人們在言語間又表明他們正努力思考,企圖改變這些不公平的對待。
作為書中絕對主人公辛格是位聾啞人,因害怕別人,放棄了僅存部分的說話能力。相較之下,他更適合在無聲世界中默默生存,結交好友,邋遢肥胖的安東尼帕羅斯很快變成了他最好的朋友。兩個聾啞人很快適應彼此,更在以后的數年時間相互陪伴,熟悉了解。對比于寡情的安東尼帕羅斯,辛格的情感明顯太過豐富:他將對方視為依靠,傾其所有令其開心。這份情誼遠超友情,又合乎情理。重要的是,獨立的辛格富有愛心,又不會歧視他人。在這個畸形的小鎮(zhèn)里,他是那么的獨特耀眼,人們都愿意向他傾述,釋放被壓抑的內心。
我們都經歷孤獨,更有部分人因為無法走出孤獨而導致抑郁,重要的是,孤獨時的人們能否找到依靠,那種值得信賴的堅實后盾。小鎮(zhèn)的人是幸運的,他們擁有辛格,可以找他傾述而不必擔心秘密泄露。雖然辛格本人懵懂無措,卻不妨礙人們通過他獲得救贖?上У氖,辛格終究離開了他們,面對生活的不如意,他們只能選擇成長。
世事無常,我們沒法掌控未來,只能擁有現在,擁有無限可能的現在才是值得珍惜的存在;蛟S孤獨會陪伴一生,但我們總會找到與其相處的辦法,如同辛格的朋友一樣,通過失敗來習得自身成長。這份的情感,星辰般璀璨。
04
很久之前,一個女孩送我一本書,封面是一張女人的面孔,有著憂郁又銳利的大眼睛。后來我知道這女人是麥卡勒斯,這本書叫做《心是孤獨的獵手》。我確信彼時她沒有看完這本書,因為她說這可能是一本同性戀題材的書不知道你喜不喜歡,她大概只看到辛格和安東尼帕羅斯攜手走在小鎮(zhèn)的大街上吧。
這個女孩后來去了很南方的地方,我很想她。
她讓我知道了麥卡勒斯,從此麥卡勒斯就成為我生命中一盞溫暖的燈。在我全部的閱讀經驗里,有許多人使我無限仰望,但我希望能夠出現在我的客廳里陪我就著爐火喝咖啡的,是狄更斯和麥卡勒斯。
我曾經想成為辛格先生那樣的人:冷靜、睿智、溫柔、神秘,還是個啞巴,擁有一切我渴望擁有的特質,可以微笑著看著周遭發(fā)生的一切,不發(fā)一言卻能讓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他的友好善良。現在我知道,我永遠不能成為那樣的人,我還知道,辛格先生所擁有的經歷之痛苦是超出我能承受的范圍的,這些麥卡勒斯沒有寫,但我感覺得到。
一位大哲學家說人可以承受一切,但孤獨例外。一位暢銷哲學家說孤獨是一顆值得被理解的心遍求理解而不得。這倆人說的是對的。而有個暢銷書商說你的孤獨雖敗猶榮,那就是扯淡了。
麥卡勒斯筆下的人們往往都承受著孤獨帶來的苦痛,但“人與人的情感并不相通,我只是覺得他們吵鬧”這樣的冷峻并不會出現在紐約咖啡館里。人們互相并不理解,但依舊懷抱著善意與愛。如同艾麗斯永遠不能理解比夫,但他們依舊深愛。比夫不被理解的孤獨與對艾麗斯的愛可以同時被裝在一個軀體中,這是人生的常態(tài)。以尋求被理解為目標的人生是值得過的,但,我們大多數人的日子不是這么過的。
大多數人的日子,是和世界和解,讓日常點滴善意溫暖浸潤自己的心,又用發(fā)之于心的愛與善意去溫暖別人。“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這個標題的解法就在于此了,每顆心都是孤獨的,她們在黑暗的森林中游蕩,期望能夠捕獲些什么。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