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里的影像詩》是一部由侯季然導演的紀錄片,該片畫面精致,色彩鮮明,網(wǎng)友們對這部影片也是給出了不錯的評價,一起來看看網(wǎng)友們是怎么說的吧!
01
年代感的書店;travel&book;看到書店老板的小狗想起來了高中旁邊文具店老板養(yǎng)的大狗;第三集bgm是陳老師的《西風的話》好溫柔,喜歡~;老人在窄窄的巷道里的書店;《在加油站看見蘇格拉底》的趕報告村長;黑膠唱片的書店;小間蔬店;會放黑白電影和城市溝通的書店;傳唱民謠的書店;因為店里的貓耳朵不好、走路會搖頭晃腦,店名叫晃晃的書店;勤耕雨讀開在田中間、老公做木匠的書店;書關于美國/黑人有趣的文化— —酷英文書店(超喜歡這個);最愛聊天、聊天力max的水準書店,老板開著五月天的玩笑;口音很重 偶爾玩貓,屋頂畫著藍紅色涂鴉的洪雅書店;小夫妻開的瓦當人文書店,丈夫從小用到大的桌子;宜蘭代寄明信片在火車站里的書店、雖然很亂也不會覺得奇怪,像花園里的雜草;舊書鋪子 愛收集東西的老板,還有別人的畢業(yè)紀念冊、胡適送給他們的書、甚至查到了送給他們的一套書的一個人的背景(已經(jīng)過世了);老人對著書感嘆“你們不知道它們有多好”的舊香居;森林里的書店、拉手風琴的大叔;舉債運營的阿福書店;跟王寶釧一樣的十八年、蘇武牧羊一樣的十九年、計劃二十年開感恩演唱會的大叔;每月給(可能被誤判的)死刑犯送便當?shù)聂~麗的書店,“比起景上添花,我現(xiàn)在更在意雪中送炭,這個炭一定要送到手”。
02
最愛聊天的書店,主人了解其中的每一本書,“這本書很好看,看了會流淚噢。”“五月天會為你歌唱。”想做平價的書店,于是至少是七折。
十九年書店,開書店的話即便只能賺一點點錢,而且要很辛苦,也會很值得。他想在二十年的時候開個感動演唱會。
新手書店,100本書,每周更換30%,不賣太好賣的,也不賣太難讀的,介于中間的那一部分。文化不應該只是在書里,在圖書館,在講座里,也應該在街頭喧鬧的地方,為城市提供一個這樣的空間去分享。
九份樂伯二手書店,只有電話里簡短幾句話和他從取到二手書回店里的過程,書店門上掛著“到了,辛苦了。”原來紀錄片可以這樣做,選擇一個特性,去營造它表現(xiàn)它,簡化的魅力。
同樣是書店,每個書店有每個書店的氣質(zhì)。很多裝潢文藝、陳設精致的書店,沒有獨有的氣質(zhì),最終淪為是賣書的建筑而已。
書酷英文書店,大手拉小手看童書的書店。其實小孩子缺少的是機會不是天分,美國的童書很多元。父母陪著孩子一起看童書,孩子長大后看到這些書的時候,其實他腦海里浮現(xiàn)的就是父母,它產(chǎn)生的價值難以形容,親子關系靠這些去連接起來。埋在書堆里面,其實就覺得它就是我們所渴望的方式。真的要夠便宜,才能很快速的散播出去,這是我們的目標。
金萬字書店,父親傳下來的書店,原本是五金店,書越來越多就成了書店。
古今書廊,跟回收場賽跑的書店。很多書就被無情地撕掉粉碎點,看著很心疼。在回收場收回舊書,擦拭干凈,每本書它是有書香的,很有味道。有一天也許人們真的會不知道書是什么,書不是電腦上那種,要知道書是什么,就來這。
以分計費的書店,沒看懂,但剪輯配樂很棒。
唐山書店。隨意貼海報,被讀者踩“脫皮”的地板,只賣人文社科類的書,不替讀者選書。
時光二手書店。編導思路無法理解。長鏡頭剛開始挺吸引人,期待之后的創(chuàng)意,結果真是三分半鐘的長鏡頭,雖然是時光書店,可是一成不變的慢節(jié)奏長鏡頭耐著性子看到一分半就膩,沒有主題的表達,心想大概是對這家店可能真的無話可說。
人文書店。40歲開書店,80歲這年能說是傾注了一生精力的書店。不晚。
照顧一顆樹的書店。開書店本身很浪漫,在開書店的同時能照顧一棵樹,浪漫得很幸福。
古殿月藏。同好的意思是做一些喜歡的事和生命中重要的事,就算之前不認識,也會因此有很多共同的東西。
03
《書店里的影像詩》,從第一眼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我就對這部紀錄片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是一部系列紀錄片,第一季共有40集,每一集只有短短三分鐘。在這三分鐘內(nèi)會給你介紹一家臺灣境內(nèi)有特色的獨立書店,還有這家書店的主人。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散發(fā)著文藝與淡淡憂傷氣息的紀錄片。影片整體在色調(diào)上都有一個統(tǒng)一,都調(diào)成了那種暖暖的、柔和的樣子,有著與臺灣氣候一樣溫潤的氣質(zhì)。
看片子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導演對于片子的用心。他對于不同主題的書店,會采用不同的影像的表現(xiàn)方法。有一集,書店的名字叫時光,在這一集的表現(xiàn)中,為了突出時光的力量,導演并沒有進入書店內(nèi)去拍攝,而是以固定鏡頭的方式。拍攝書店外人流、車溪的變化。車流攢動,人們來到這里,又離開這里,只有這座書店巋然不動。通過這種影像的表達方式,讓人仿佛感覺到了時間的力量。還有一集,這一集的主題是用光寫詩的書店,這一集的表現(xiàn)方式呢,并沒有對書店進行過多的介紹,而是通過拍攝書店的陳列在光影中的變化來展現(xiàn)這家書店的美。這種表現(xiàn)的方式很特別,透過光影,整齊羅列的書也好,磁帶也好,特別能夠透露出這家書店的質(zhì)感。
這部紀錄片不僅影像表現(xiàn)手法靈活,而且,配樂也非常走心。每個片子都有自己獨特又恰到好處的配樂。這些元素融合起來,給觀眾營造了一種非常磨滅時間感的視覺體驗。感覺這些書店可以抵抗時間的消磨,永遠在那里散發(fā)著光輝。
看這部紀錄片其實也挺感慨的,感慨的是這些獨立書店的主人的人生。他們有的人經(jīng)歷很豐富,有的人經(jīng)歷很坎坷。有幾個書店主人給我?guī)矸浅L貏e的感覺,所以想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有一個二手書店的主人是一名老兵,河南人,他只有15歲的時候就跟著部隊來到了臺灣,但是他覺得部隊寫作不自由,他對當兵這件事情,也沒有什么感情,等退伍之后,他就自己開了一家二手書店,到現(xiàn)在,也就是片子去拍攝它的時候,他經(jīng)營這家二手書店已經(jīng)40年了。一個人對一件事情能夠堅持40年,這種精神真的是讓人特別的感動。還有一集主人公經(jīng)營一家舊書店,生意并不好,店主飽讀詩書,卻并沒有給自己帶來多少物質(zhì)上的收益,但他還是樂在其中,他覺得守著這些書就是他的命運。還有一集的主人公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一集的主題是戀物僻的書店。那一集的書店主人是一位很潮的年輕的女性,她呢,大概是這種所謂的書二代,從他爸爸那個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經(jīng)營書店,然后她也算是女承父業(yè)。她對于書的感情非常實在,她覺得可以用手抱著的實體書本身就是一個感情的寄托,也并不是因為什么特別高尚的理由才喜歡書。同樣作為年輕人,非常認同他的這種看法。其實很多時候沒有必要為愛書扣上一個特別高的帽子,有時候喜歡就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這部紀錄片的最后一集,讓人有點揪心,這一集的主題是雪中送炭的書店。這一集書店的主人曾經(jīng)遭遇性侵,未婚生育,在非;野档娜兆永,她就是靠看書,走出了痛苦,所以她也想把書推薦給更多內(nèi)心苦悶的人,讓他們的心靈得到救贖。
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經(jīng)營一家書店確實是一個挺慘淡的營生,更多都是靠著熱愛在堅持。不過人生有舍必有得,他們在物質(zhì)收益不那么豐富的狀況下,他們的精神世界卻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很羨慕他們,這種敢于拋棄世俗價值觀的評價,遵循自己的內(nèi)心,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的勇氣。
把這部紀錄片推薦給你,也希望你,可以趁著年輕,勇敢的去追求讓你心甘情愿的生活。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