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巨塔》同樣是一部來自日本的電視劇,該劇劇情紛繁復雜,耐人尋味,網友們對這部劇的評價也是相對較高,一起看看吧!
01
在看到最后一集之前,我都是挺反感財前五郎的。
在他當上教授之前,我對他的觀感還比較持中,雖然他往上爬的姿態(tài)有點不大好看。不過一個年輕人,在本身有實力的前提下,野心大一點,不擇手段一點,也還不算太令人討厭。我對他的反感基本都是在他當上教授之后——好不容易當上了教授,財前得意洋洋,狂妄囂張,活脫脫一副小船不可重載之勢。但是我還是沒有很厭惡他,這大概要歸功于唐澤壽明,唐澤壽明的財前有狂妄氣,但是沒有小人得志的奸猾氣和卑下氣。
但是他真的是狂妄,剛愎自用,而且有一種,《大時代》里丁蟹的偏執(zhí)勁兒。他似乎完全不能理解不以名利、權利為目標的人生觀,在他的觀念里,價值觀和人生觀似乎只有一種,沒有其他的。他堅持認為里見不可能不對癌癥中心的內科部長職位動心,以至于里見對著他總是有一種雞同鴨講的無奈。其實財前這樣的人現(xiàn)實生活里還真是不少,很多人都否認個體差異,并且對于自己所不能理解的人就簡單粗暴地歸結為“不可能的,他/她心里一定不是這樣想的。”
佐佐木的官司,財前原本是很有贏面的。最后輸掉完全是因為他的愚蠢。柳原本身就一直在動搖,之前財前各種利誘,柳原才勉為其難地站到他一邊——在個人利益和道德感的抉擇中,柳原并不是毫不猶豫,而是艱難掙扎地選擇了個人利益?梢哉f,柳原的這種抉擇,是被財前推著走的——財前甚至連美人計都用上了。話說日本女生也真是很,要怎么形容呢,那個家里開藥店的大小姐,只是相親見了柳原一面,追求起來簡直是生猛,不僅在第二次見面時就主動上床,上完床還送便當——大概在當年,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就是要讓日本女性把找老公作為一種事業(yè),認真對待,全力以赴。
對于這樣一個搖擺不定,但是又掌握著重要證詞的柳原,財前應該慎重對待,好好拉攏才是,結果在法庭上,對方律師一說到手術前說明的責任問題,他立刻把所有責任全都推給柳原。這種做法可以說是又壞又蠢——柳原為什么會幫他?不就是因為想做醫(yī)生,想要發(fā)展么?財前現(xiàn)在把他推出去,讓他以后當不了醫(yī)生沒有前途,他還能默默無聞,心甘情愿幫財前背鍋?當然是要立刻站起來反擊咬死財前了。
棄子這件事,不是不可以做,但是只能在關鍵時候做。如果沒有任何緩轉余地,必須要在財前和柳原當中犧牲一個的時候,財前把責任推給柳原,也算是合理做法——圖窮匕見,無路可退的時候,也只能撕破臉硬上了。但是在當時,財前是有機會保下柳原的,或者說,他至少是可以嘗試保一下柳原的。他可以說術前說明是柳原做的,但是他可以表示柳原當時一定已經做了充分的說明——當然,死者家屬會做否認,但是,財前和柳原如果都堅持說曾經說明過,結果也不過就是各執(zhí)一詞,法官也無法判斷該信誰。反正他們已經買通了所有人,說了足夠的謊,再多說一個怕什么?
柳原的反口很合理,很正常的,但是很奇怪,在劇里似乎沒有人能理解這種合理性。財前的岳父說“被自己養(yǎng)的狗咬了一口”——就算是把下屬當狗,難道不明白即便是狗,你要殺它它也會咬你啊。醫(yī)務局的人們也對柳原各種排擠,對財前忠心得簡直詭異——我只能說,日本人的奴性真的好強。中國古代也講究等級觀念,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中國人至少也能理解“你不仁我不義”。在劇里仿佛都覺得財前讓柳原做犧牲是天經地義的事。
東方社會的傳統(tǒng)中,似乎都講等級觀念,講赤膽忠心——主子高高在上,奴才自甘卑下,完全沒有尊重的概念。尊重這個觀念,也許是起源于西方天賦人權,人生而平等的觀念,在東方社會是比較少見的。日本至今講究等級階層,上下級之間有著高度的服從性,而天朝呢,至今還在宣揚孝道——孝道這種東西,正是家庭關系中缺乏尊重的來源。
劇里安排財前最后死于癌癥,這個設定我一開始覺得不好,我一向不大喜歡以突發(fā)性死亡為結局的文學作品,覺得是一種取巧和敷衍——不過看到最后,我才發(fā)現(xiàn)這個設定大有深意。在這之前,我只覺得財前這個人利欲熏心,對權力有一種很強的執(zhí)念,一心要建癌癥中心,要當癌癥中心的院長,我認為他的這個理想完全是個人的權力欲和成就欲——他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而并不是真的在醫(yī)學上有什么理想。他對病人毫無憐憫之心,佐佐木他明明是因為太剛愎自用而誤診,卻自始至終堅持自己沒錯,死都想要再上訴。
但是他臨死那一段表現(xiàn)了他的潛意識。那時候他的意識應該是已經混亂了,他以為自己在給佐佐木開刀,他肯定了里見的診斷——在他清醒的時候,他堅持自己沒錯,但是在他的潛意識里,他對佐佐木是有愧疚的,誤診這件事,他其實是放不下的。接著他又說到了癌癥中心,在他的幻覺里里見接受了癌癥中心內科部長的職務,他的癌癥中心終于完備了,他要住進癌癥中心去,他還對佐佐木說,“給你也騰了一個床位”……這一段非常催淚。
財前五郎,這樣狂妄偏執(zhí),冷硬利欲的一個人,潛意識里還是有著醫(yī)者之心的。
而劇的最后,財前留下的遺書,再一次表現(xiàn)了他的醫(yī)者之心——在生命盡頭,他最掛念的,原來還是醫(yī)術。這一點,和劇集初始時算是做了一個呼應,在劇集一開始,就借里見之口,說財前“曾經也是一個有理想的人。”
財前和里見,都是有理想的人。財前認為,在一個糟糕惡劣的環(huán)境中,要達成理想,不擇手段是必經之路;而里見則認為,寧可達不成目標也不能行差踏錯。對于這兩種觀念本身,我覺得很難說誰對誰錯,都很可以理解。事實上,我對財前往上爬的種種,比如靠婚姻借力,行賄,拉幫結派等等,都覺得沒有太大可指責之處,我只是覺得他當上教授之后的膨脹狂妄很可厭。不過,這也可能是因為向上爬的過程中,壓抑背負的東西太多所導致。
02
財前和里見,是白色巨塔里最著重刻畫,也是最重要,最經典的一組人物關系,從兩人的名字可以看出,他們互為表里。
財前,財可以理解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或者代表這個現(xiàn)實社會的權利和資本,前則表示他被推到臺前,代表了醫(yī)生,浪速大學,甚至整個日本醫(yī)學界,他有著成為偉大醫(yī)生和學者的天賦和條件,當然最重要的,他有強烈無比的野心。
里見,里就是內心世界,見表示看見和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什么呢,自然是真理,里見一直都潛心做抗癌劑的研究,不停地做著實驗,也是一個發(fā)現(xiàn)真理的過程。
前二十集,我一直覺得唐澤壽明的表演中規(guī)中矩,不是說不好,他跟江口洋介的表演都很優(yōu)秀。只是到最后一集,唐澤證明了,只有他能完美演繹財前五郎。
第一段表演:
財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手竟然拿不住律師給的文檔,東教授給他用的藥也是他平時在給病人做手術后不會開的,于是他開始懷疑自己的病情,晚上偷偷跑出來讓里見診斷。診斷完后,里見如實告訴了他癌細胞已經擴散,已經是第四階段。里見勸財前來他工作的醫(yī)院治療,因為這里有專為絕癥病人設立的安寧病房。財前卻告訴他醫(yī)大人只能死在醫(yī)大,在其他醫(yī)院病終是非常丟臉的事。當里見說出:“至少讓我安撫你內心的恐懼。”之后,財前只是平靜的說道:“里見,我沒有感到恐懼,只是…”接著,財前的視線開始不斷在里見和地面之間往返,嘴巴也因為抑制不住的情緒反復張開閉上,甚至說出了“抱歉”。平復好情緒后,財前用無比堅定的語氣對里見說:“我只是感到遺憾。”說完之后財前笑了笑,站起來伸出右手想拍拍里見,然而由于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腦部,導致伸出去的手不住的顫抖,無奈之下只好用左手去拍里見的肩膀,然后轉身離開。
這段即可以看作一次絕望的告別,因為到離開時財前也沒有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財前幾乎可以說付出了自己的所有,不管是拼盡全力地奮斗,還是在面對權勢時候的卑躬屈膝。但唯獨一點沒有付出的,是他自認為天選之子的驕傲,但話反過來說,他要是缺少了他的驕傲,也是不可能達到現(xiàn)在的高度的。但是醫(yī)療體系門檻高,圈子封閉,崇尚權威和權錢交易盛行的特性,無疑只能加劇這份驕傲的負面性。在這個體制的浸淫下,到死都要維護醫(yī)大的名譽,甚至連選擇自己如何死亡的權利都被剝奪了。這不光是日本醫(yī)療體系的悲劇,也是整個日本社會的悲劇,我們都知道日本社會是個極端注重集體利益的社會,日本人從小就被教育不要給別人添麻煩,做任何出格的事都會被人說三道四,總會有人拿集體名譽來綁架你,這么一看,跟中國的所謂“顧全大局”和“你出去了就是代表XX組織”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筆者不是否認集體凝聚力的益處。但這確實是一種被動的思維模式,想著凡事跟著大多數人去做就好了,不就是在偷懶不去思考嗎,這樣的想法只會助長權威盛行,而大多數人越來越沉默。
明天再接著寫。
03
居然到2018年才看了這部從劇情、主題、內涵、音樂、演員各方面都堪稱完美的第一日劇,真乃本人的一大遺憾。唯一慶幸的是還算不晚,看完這部蕩氣回腸的第一日劇后,實在為這部神劇所容納的主題之廣之深所震撼,作為一個醫(yī)療相關工作者,忍不住想來探討一下劇里包含的多項主題。
一、臨終關懷及相應問題
這世上就沒有能永遠不老不死不病的人,也沒有能達到此項奇跡的醫(yī)院,人類自百萬年前出現(xiàn)在地球上開始,基因天性就造就了我們追求“活下去”的本性。然而醫(yī)療手段終有盡時,百萬年后,人類最多壽命過百,還是難逃一死。面對這樣的情況,在醫(yī)療手段用盡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選擇呢?
——這就引出了一個對全人類都很重要的理念:臨終關懷。
然而遺憾的是,出于怕死的本性、倫理孝道的束縛,社會大眾對臨終關懷的探討目前處于十分基礎的階段。簡單來說,大家都不想討論“醫(yī)不好,要死了,該咋辦”這個問題,哪怕你想問、想說,周圍的人也會一臉“你腦子有病、沒事干啥說這個”地看待你。但事實是,我們總有一天一定會面對這個問題,甚至這天并不遠。
如現(xiàn)代癌癥,在經歷手術、化療、放療后,一部分人還是難逃死亡,而且許多醫(yī)療手段都會帶來嚴重的副作用。副作用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它決定了你是否能采用這種治療手段,因為哪怕這種治療手段可以治好你的病,但是過程太痛苦,中間熬不過去,也是白費功夫(如古人剔骨挖肉,如果中間活生生痛死了,那也熬不到挖出腐肉治好疾病的結局),F(xiàn)實是很多臨終患者不僅要忍受疾病的痛苦,還要忍受醫(yī)療手段的折磨,而這一切最終指向的結局是:還是會死。這時就涉及了幾個重要的概念:“臨終關懷服務”、“病情告知”、“醫(yī)療手段的自主抉擇”。
如劇中,律師最后以財前醫(yī)生沒有盡到病情告知的義務作為訴訟手段,但是這個其實是很多人都會面對的重要真實情況。大部分醫(yī)師其實是懶得做病情告知的,最多輕描淡寫幾句,而且就像劇中那樣都用專業(yè)詞匯描寫疾病,讓你完全無法理解,問多了就不耐煩了會直接叫你去百度。可哪怕有現(xiàn)代社會有百度谷歌等網絡信息,但是疾病和醫(yī)療手段的知識還是有限的,得了什么疾病、目前有哪些治療手段、這些治療手段的費用/后遺癥/副作用/當地醫(yī)院是否提供……,這些巨大的信息量在當事人還在疾病的虛弱階段時,在有限的時間和金錢限制下,要清楚地理解、接受、做出判斷和抉擇,來決定接下來的治療手段——決定自己的生死。這對任何人都是難以決定的問題!
再則,哪怕你本人已經下定決心、決定采取某種你可以接受的治療手段、或者放棄治療、平靜地度過最后階段。但現(xiàn)實是,你哪怕想死也無法好好地死。如我國目前的醫(yī)院,大部分都沒有臨終病床,治不好了就會趕你回家去等待臨終(也就是叫你回家自生自滅),劇中被趕去臨終照顧機構的小藥商還是幸運的,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根本沒有專業(yè)的臨終關懷機構。而臨終階段,病人是會有很多痛苦的,如癌癥的疼痛(最痛也能達到十級痛,你想象一下你能忍耐十級痛多久,而癌癥會一直痛下去,基本就是活生生痛死)、嘔吐(不要小看嘔吐,本人見過親屬得了癌癥后化療后吃啥吐啥最后活生生餓死的病案,在現(xiàn)代社會居然還有人會在家人的照顧下活生生餓死,簡直叫人不寒而栗)等。
所以本人特別佩服這部劇,能在2003年就在一部連續(xù)劇里討論以上主題,也就是說我們在臨終關懷這方面,至少落后日本15年。
二、職稱評定
這其實引出的是另一個概念:職稱評定帶來的黨派斗爭、內耗和相應的制度改革。
許多國家(包括我國)以職稱評定作為職場人在其專業(yè)領域上繼續(xù)教育、提升的手段,其旨在哪怕離開學校,專業(yè)人士也能自主學習、提升技能、豐富知識,尤其是像律師、醫(yī)生、教師等需要實時更新并不斷保持專業(yè)水準的職業(yè)。然而現(xiàn)實是,大部分人不是為了提升知識技能而升職稱,而是為了職稱本身。
其實站在當事人角度,這也很容易理解。職稱關系著工資、地位、你能取得的職場資源。你想給小孩買奶粉嗎?升個職稱吧。你想在同事里鶴立雞群、特別優(yōu)秀嗎?升個職稱吧。你想申請更多的科研資金開展自己想做的研究嗎?升個職稱吧。
像財前在劇里,為了名利升教授,完全沒有問題!而且其實結局指出他也是為了建立心目中最好的醫(yī)院,只有站得更高,才能做到更多的事情。財前不理解里見對教授地位毫無追求。其實本人也不理解。因為最后里見雖然堅持了自己的原則,可也丟掉了自己最想做的基因研究。如果不是大河內教授出手相助,恐怕他一生再也做不了高難度、強專業(yè)的研究。正如財前所說,有能者對醫(yī)療發(fā)展的研究責無旁貸。為了自己的原則,放棄自己的理想和義務,這真的值得嗎?劇里給了里見一個好結局。但現(xiàn)實里我們大部分人都沒有這樣的機會。大部分人,都只是財前,甚至,連財前都做不了。
職稱評定帶來了許多黨派斗爭、內耗和醫(yī)療資源的浪費,然而丟掉職稱制度,又有什么制度能來支持我們呢?職稱制度的改革勢在必行。但是什么時候行、如何行?這又是一個沉重而深遠的主題。
三、醫(yī)療科研實驗及其倫理觀
從奧斯維辛的人體實驗,到現(xiàn)代的小白鼠、科研研究里的數據……每一個都是真實的生命。以這些生命作為基石,人類建立了現(xiàn)代醫(yī)療體系,并且為了這個體系的完美、進步,需要更多的、越來越多的生命去填充。
如財前所說,“尸體是活生生的教材”。但是現(xiàn)實里,有多少人能做出遺體捐獻的決定?哪怕已經做出了犧牲,這些被捐獻的遺體、作為科研數據的死亡病案真的能成為有效的科研資源嗎?現(xiàn)在的科研數據作假、純粹為了發(fā)論文而寫的無用論文如此之多,又該如何去改善這些現(xiàn)狀呢?
四、醫(yī)療官司
這個主題寫起來就更多了,包括醫(yī)醫(yī)相護、篡改病歷、媒體介入的影響。換在我國的話,還能加入醫(yī)療暴力事件的預防等。
大部分人都知道,醫(yī)療官司難打。很多證據保全根本做不到,會在醫(yī)醫(yī)相護、篡改病歷這一階段就被毀掉了。如果不微博曝光,可能根本不會引起重視,也不會有任何支持,原告的家屬所面臨的經濟、心理壓力之大是難以想象的,而媒體的介入到底是良性還是惡性影響,這又是很難判斷的。我國又有很多針對醫(yī)療人員的暴力事件,使醫(yī)患雙方關系進一步惡化。雙方都是受害者,雙方也都是加害方。很多時候,不管怎樣的清官也難斷醫(yī)療官司。
正如很多人所說,白色巨塔這部劇囊括了一部醫(yī)療劇可以有的所有主題,這雖然有些夸大,但是就目前醫(yī)療劇的水平,說它是第一醫(yī)療劇,完全堪當此稱。
令人痛心的是,我國的醫(yī)療劇明明有上述這么多主題可以演,但是我們的國產醫(yī)療劇,主題大都沖著戀愛和家長里短去了。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