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囚大逃殺》是一部來自美國的驚悚犯罪電影,影片劇情紛繁復雜,畫面震撼,網(wǎng)友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也是各有不同,一起來看看吧!
01
上大4的時候喜歡看WWE,但是始終沒把WWE的賽制搞清楚,唯一搞懂的只是:假打。假打是個西部地區(qū)主要是四川重慶的方言,本意是指某人某事很不實在,發(fā)揚開去,比如放在描述WWE上,就是說它沒有真刀實干,僅僅是一些肌肉猛男、很多有個性的角色在一起加上劇情人員撮合,按照自然就成的所謂的劇情自由搏擊,為了打得好看,也為了滿足愿意掏錢欣賞殘酷搏殺的觀眾的內心深處的黑暗和殘暴。
電影和WWE都是的方式差不多,都是要按設計好的路子來演出,要表現(xiàn)出點什么:可能是一些特立獨行的導演的風格和編劇們的奇思妙想;也可能是那些充滿個性的演員把劇情演繹到極致的魅力和熟練的演技;也可能是如畫般的光影效果或者宏大的場景……這些都是為了電影面前的我們。
任何供人觀摩的東西都會引發(fā)觀賞者的感嘆,或者說他們誕生的意義也是部分在此。于是,面對各種準備而拍攝的電影,只要它有影響,有受眾,大家都可以對它鼓掌或者嗤之以鼻。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一個富有的電視節(jié)目制作人“買”下了十個身處世界各地,不同種族不同身份的死刑犯,將他(她)們運至一座荒島上,成為一部違法的真人秀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這里,這10個人將會進行拼死搏斗,搶奪那張能夠平安出島的船票,這驚人的過程將被電視節(jié)目制作人的團隊通過上百個攝像頭拍攝下來放在網(wǎng)上供人付費觀賞。最后,更強悍更狡猾的人活下來了,富有的電視節(jié)目制作人及其團隊被憤怒的死刑犯解決掉,主角順利與家人團聚,電影由此結束。
《死刑犯》這是一個類似日本大片《大逃殺》的電影:殺人游戲,一個孤島。但是它只學到形,若論神,和深作欣二先生的大作還差得遠得很。亮點來自這部影片出自美國職業(yè)摔角聯(lián)盟(WWE)投資制作的電影,疑問也就解決了。WWE幾乎每年都有投資拍攝電影,即為宣傳WWE賽事,也為其旗下摔角巨星進軍演藝界鋪路。
QUOTE:
對好萊塢虎視眈眈的美國職業(yè)摔角聯(lián)盟(WWE)的主席文斯·邁克麥霍(Vince McMahon)及其旗下的WWE電影公司的制片人喬·西蒙(Joel Simon),一直都想找機會將WWE有史以來最著名、最成功的摔角選手史蒂夫·奧斯。⊿teve Austin)塑造成為一名動作電影明星,而奧斯汀已經(jīng)證明自己絕對有做演員的那個實力,因為他曾在重拍版的《最長的一碼》(The Longest Yard)中與克里斯·洛克、亞當·桑德勒共同出鏡,而有他參與客串的電視連續(xù)劇《納什·布里奇斯》(Nash Bridges)也創(chuàng)下了極高的收視率。但到目前為止,奧斯汀還缺少一部由他做主角的代表作,而制片人們就是在尋找這樣一個理想的電影形象,可以幫助奧斯汀直接有一個質的飛躍,一舉成為一名真正的動作演員……《罪人求生》確實有這個潛質,但讓制片人沒想到的是,影片的故事點子恰恰就是奧斯汀給出的。
喬·西蒙表示:“我們認為,作為第一部代表作,這部影片對于史蒂夫·奧斯汀來說是一個完美的選擇。而劇本本身正好就是WWE電影公司一直想要制作的那類電影,有點像以前的經(jīng)典動作片《警探哈里》、《虎膽龍威》和《48小時》!蹲锶饲笊方^對屬于那種會讓人跟著心跳加速的動作電影,以一個偉大的故事做基礎,再串以一系列的搏斗場面。它是那么地真實,好似就發(fā)生在你的眼前。”奧斯汀同意西蒙的說法:“影片中講述了10名罪犯,他們都是在死囚區(qū)里等待行刑時刻來臨的重犯……但是,他們最后卻被一名電視節(jié)目的制作人買下,放到孤島上為了生存而戰(zhàn),整個過程將會在全世界的互聯(lián)網(wǎng)上直播?梢哉f,這個故事有那么一點不道德,讓真實的電視網(wǎng)絡變得極端丑陋。然而我卻不得不說,我們對于這類真人秀節(jié)目,卻有著驚人的癡迷--而《罪人求生》所要做的,就是將你帶出你平常所在的正常世界,讓你感受兩個小時最實實在在的刺激。”
電影一開始,就描述了一個選擇的過程——在世界各地挑選那些將被執(zhí)行死刑的囚犯中選出最為強悍的人。對于一個以肌肉、暴力為看點的電影,鮮血很能吸引觀賞者,但是如今的人們在看待暴力電影的態(tài)度上,已經(jīng)開始麻木,畢竟無論是現(xiàn)實還是虛擬世界,暴力血腥場景過多,審美疲勞鳥。在這一點上,《死刑犯》與《大逃殺》有本質的不同,《大逃殺》的選擇,來自一個隨機的元素,讓一群原本無憂無慮的中學生在旅途中突然被告知要參加一場與好友、暗戀的人直接進行生死PK要比那些本來就在刀口上舔血生存的囚犯們對毆的沖擊要強烈得多。于是,電影才剛剛開始,《死刑犯》就差了《大逃殺》幾條街。
對待死囚,在那個富有的電視節(jié)目制作人眼中,不會比會咬食同伴的野生動物更值得人同情。而他卻輕視了他們,于是他在制作這場真人秀前沒有做更多更好更充分的準備,一切都是他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和不成熟的游戲設計的失誤,這也為他后來的很愚蠢的死法埋下了伏筆。在這里,我已經(jīng)看出,這只是一部非常沒有創(chuàng)意和檔次不會更高的電影。因為,如此拍片,既不想抄襲,又要做到不刻意模仿,而沒有更多的創(chuàng)意,卻留下很多的模仿痕跡,這是很失敗的!洞筇託ⅰ肥且試伊α繛楹蠖軄磉M行的殺人游戲,每一步都被精心設計,更有秩序更有管理,除非他們愿意,他們沒有出現(xiàn)連自己的老窩都看不住的問題,沒有看起來愚蠢不可及的失誤,一切都在他們的控制當中。反觀電影中的很多細節(jié),被《死刑犯》刻意模仿,這更顯示出一個72歲殿堂級大導演的創(chuàng)意。
兩部電影中都有一對情侶,《死刑犯》中兩人分別被割肉、被射箭穿胸而死,而《大逃殺》中的兩人,至少是女孩,最早就抱著必死的決心和勇氣,他們兩人不愿自己的自由和尊嚴受到侵害,更不愿殺死每天見面的同學,選擇蹈海自盡,算是對在無法控制自己的世界里(在那個必然要選出勝者的小島上)控制住了自己,把握住了自己的生命。兩部電影的情侶的死法,都是為劇情更好的服務,《死刑犯》的全劇基調在于暴力爭斗,《大逃殺》則是展示包含了大部分人類所能表現(xiàn)出來的生存信念。當然,這就是他們的差異。
兩部電影里面的相似之處還有很多,比如類似自愿參加游戲的桐山之于《大逃殺》,與在《死刑犯》中自得其樂的麥克斯坦利一樣,他們都很善于適應所在的環(huán)境中,然后不擇手段,要去取得勝利。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足球運動員出身的維尼瓊斯,從《兩根大煙槍》到《死刑犯》里看得出,他真是個上演暴力片的上佳人選,不說其他的,身材和滿臉橫肉,吃這碗飯就夠了,不知道在英超賽場上,這么嗜血的暴力分子化解了多少前鋒的進攻,成為多少人的噩夢。
最后的結局,盡管各有不同,但是內涵卻還是一致的,只是表現(xiàn)力度的深淺有別而已。孤島上的殺人游戲,展現(xiàn)人類血腥的生存守則。WWE的導演、制片、編劇,很怕觀眾把這部片子當成WrestleMania的孤島版,僅作娛樂了事,借助那個脫口秀節(jié)目主持人的嘴巴說的:“我很難過,我們這些付給他酬勞的人,我們這些觀看的人,是不是也有罪呢?”,企圖展示一點更深刻的意義:“是對當今社會一些電臺為了提高收視率所做的一些不負責任的節(jié)目的責難,但是導演更想責備的是觀眾對電視節(jié)目的取向問題”(摘自豆瓣某網(wǎng)友的評論)以及。但是,隨著這部編劇很不嚴謹?shù)碾娪敖Y束那一刻到來時,我依然沒法把它分到那些可以使人多想一會的電影類別中,WWE出品,果然只配娛樂,僅僅是假打的娛樂而已。不過,還好,在這部片子里,引導暴力的WWE,終于敢于借助脫口秀節(jié)目主持人之口說出自己的存在的合理之處,或多或少的諷刺了我們這些坐在WWE節(jié)目之前的人。
02
一句話點評:用一部偽動作影片展示暴力的非合理性實在是一種諷刺。
本來對本片就不飽太大的期望,只是單純的希望能有較為賞心悅目的動作鏡頭。結果果然不出所料,本片還是更側重于故事背后的道德主線。
動作場面變成了次要,影片的觀賞性就減了一半。我們沒能在電影中看到有別于常規(guī)的動作處理場面,這是令人遺憾的。導演借助了真人秀的敘事背景,在近身打斗的處理上普遍依從與紀實風格,搖晃的畫面,突然推拉的鏡頭,快速的部分肢體動作特寫剪輯方式,總體看上去還是很流暢的,只是缺乏驚喜。這對一個動作片來說,多少有遺憾。
至于故事,當神秘的美國人出現(xiàn)的時候,百分之八十的觀眾都能猜出他的軍隊背景——那種秘密執(zhí)行任務,為美國政府擦屁股的大兵太多了:三角洲部隊、海軍陸戰(zhàn)隊、海豹突擊隊——這種人設傳統(tǒng)而庸俗,并有耀武揚威的傾向。而當他的身份被解釋以后,所有的情節(jié)都開始出現(xiàn)了標準的“好萊塢導向”。那就是:壞人們動武是濫用暴力;好人們上手叫除暴安良。于是,整個故事成了一個善惡較量的簡單邏輯,使得導演之前費心鋪墊的道德考評付之一炬。當暴力蘊含了除暴力以外的意義,暴力本身就不再成為焦點話題了。一場純暴力的真人秀被質疑了其道德合理性;一次變態(tài)的暴力折磨使得真人秀和施暴者一同被徹底否定;英雄拯救的行動開始,對暴力的判斷便轉向肯定,直至觀看真人秀全程對其否定日益加深的制片人女友向英雄提供了炸彈為止,暴力旁觀者也被帶入和除暴安良的以暴制暴鏈條中,“暴力”被去惡化,成為了“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的必要手段,也是唯一手段。而此時的影片中人物也好,觀眾也好都已經(jīng)轉向了對英雄及其行為的認可。不知道導演是不是對此復雜的情況有所預期,如果是導演本意而讓影片存在如此多的“轉折”,那么此導演可算得上少有的“哲人導演”。
為電影人和電視人找道德出口一直是電影人和電視人極熱衷的一件事情。當電影和電視成為現(xiàn)代社會傳播工具時,責難聲就從未消失過。歷史上還沒有哪樣藝術像影視一樣,處于如此尷尬的境地,以致于干影視和被影視干的人們總要為自己存在找個道德依據(jù)。
影視中的暴力、窺視,是影視節(jié)目所不可回避的問題,導演很無聊的選擇了“觀賞共犯”的立場,一竿子地譴責著所有跟暴力有關的人,施暴者是有罪的,宣傳暴力和觀賞暴力一樣有罪。當10個死刑犯內耗殆盡,網(wǎng)站視頻停止傳播時,電視專訪主持人表示了對觀注網(wǎng)站人的失望,從而體現(xiàn)了一個電視人的職業(yè)道德底線。直播以一個虛假的結局為結束,劇情跳躍到鏡頭的背后,真正的結局是在鏡頭后面完成的。制片人的見利忘義,英雄的除暴安良,海軍的積極參與,這些都不是展現(xiàn)在鏡頭里的,卻都是由鏡頭事件引發(fā)的。對于消極鏡頭的引發(fā)的積極作用,我們當然可以理解為人類自我超越,自我反省的過程。但,有沒有可能也將這種積極的作用當成是鏡頭事件的有益影響呢?是否這種積極的作用也是消極事件的一種蝴蝶效應?影片沒有給出答案。
我相信沒人知道答案。
03
啃前人留下來的剩骨頭,是諸多電影導演賴以生存的法寶。《死囚大逃殺》的譯名總算不辱借用的名頭,深作欣二要知道日后有無數(shù)人拿著他的創(chuàng)作果實到處賣乖,也可以含笑九泉了。影片的大逃殺模式基本照搬了日本原作的要素,脖子上的爆炸環(huán)被替換成了腳腕上的拉環(huán)式炸彈,總算有了一絲絲的創(chuàng)新意識,讓這個拉環(huán)式炸彈也變成了最后一擊的武器。參與大逃殺的死囚們戰(zhàn)斗能力均一般,每個人都沒有獨有的性格與特點刻畫,除了主角之外都淪為了炮灰。唯一一個和主角戰(zhàn)斗到底的兄弟,也只是憑借著狗屎運氣。和日本原版不同,此版電影中沒有任何反思意識和末世感,相反正能量驚人。電影最后也不忘讓組織者死于自己設計的拉環(huán)炸彈,而主角毫發(fā)無損也沒有遭受任何報復的回到了家,和身材豐滿不離不棄的嬌妻相擁而眠。網(wǎng)上直播大逃殺的賺點擊率模式實在是并不新鮮,沒有人如今還會為了看殺人直播注冊網(wǎng)站成為會員,你要說直播密林強奸戲還算說得過去。如今暴力遠不及色情迷人,男性網(wǎng)民的購買力和熱情可是很驚人的哦。另外密林中那些攝像頭實在是……如果大家聯(lián)合起來把攝像頭都毀掉,再搞掉機動拍攝小隊,然后找到指揮中心以拉環(huán)炸彈威脅制作者,這一切就早結束了,果然死囚的智商是硬傷,不然作為重犯,應該能越獄或干脆不被逮住,才算高手。
04
毫無疑問,這是一出美國罪犯版“大逃殺”。
當然其中的區(qū)別也是很大的,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在氣魄上完全不能和日本原版相提并論。日本原版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完善的游戲設定已經(jīng)更加殘酷的人性沖突,而美國這個電影只是一個電子游戲式的火爆動作片。
在人物刻畫上電影就更不能和真正的大逃殺相提并論了,整部影片看下來,惟一有印象的角色是維尼·瓊斯扮演的那個英國殺人狂魔,他也是整部影片中我惟一認識的演員。而那個似乎是摔角手出身的男主角演技平平到令人發(fā)指。影片所設定的人物里沒有沒有出現(xiàn)在電影作品中公認能打的中國人,恐怕是害怕被中國扣上辱華的大帽子吧?
要說我在這部典型的爆米花電影中有什么收獲的話,那就是它勾起了我的一些關于電影的美好回憶。這部影片在劇情設定上已經(jīng)模仿大逃殺了,而在背景設定上也是毫無新意,無非是控訴萬惡的資本主義媒體為了追逐收視率而不擇手段。這在20年前,就已經(jīng)有無論是內涵還是內容都遠勝此片的經(jīng)典版本存在了。而且不只一部,比如由加州州長施瓦辛格主演的《過關斬將》,再比如由杰拉爾·朗凡主演的法國影片《死亡游戲》。這兩部影片即使是拿到現(xiàn)在來看也是過癮之極。
總而言之,對于我這樣一個資深商業(yè)片影迷,這部電影顯然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出現(xiàn)在一個錯誤的地點,時間誤差大約20年,地點誤差也有從日本到美國那么遠。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