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是一部來自西班牙的電影,影片畫面精致,劇情豐富精彩,引人入勝,網友們對這部影片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網友們到底是怎么說的吧!
01
好的咖啡一口觸舌,特有的苦味澆開味蕾,待味覺蘇醒,回甜反復,口舌生津。
苦盡甘來,是中國人喜歡的故事底味。
但有的故事始終被濃的化不開的苦悶所籠罩,無論上層被再多的奶油和鮮奶覆蓋也無法抵擋住來自味覺最深處的敏銳感覺,那是咖啡經過烘焙時就已經固定的濃烈底味。
苦中尋甜,這是歐洲人喜歡的另一種故事滋味。
獲得西班牙奧斯卡,戈雅獎13項提名,最后橫掃十余獎項的西班牙怪片,
《巨人》(Handia ),
最近放出了高清,胖哥果斷與巨人較量一番,最后深陷其浪漫的故事旋渦中不能自拔。
《巨人》的故事極為獵奇,根據真人事件改編,聚焦1850年左右的歐洲大陸,那是一個生活看似緩慢,但正經歷巨變的時代。
貧困、戰(zhàn)爭、蔽塞讓普通人的生活永無出頭之日,世代遭受剝削,上中層人用土地死死的套牢這群廉價勞動力。
主人公馬丁和華金兩兄弟是西班牙農村的普通底層人。
新資本階級與傳統(tǒng)貴族之間的戰(zhàn)爭以新舊政權的輪替,讓整個國家陷入動蕩。
部隊征兵,讓父親選兩人之一參加戰(zhàn)斗。
兩個孩子都去,農田將荒蕪,家人將淪落為乞丐。
他狠心選擇了哥哥馬丁前去。
這個決定讓兩兄弟之間,父親與兒子之間落下了難以彌補的傷痕。
戰(zhàn)爭無情,槍火無眼。
大戰(zhàn)之后,馬丁右臂癱瘓,輾轉三年才回到家里。家人以為他早已陣亡。
奇幻的故事這才緩緩拉開帷幕。
馬丁回家后,發(fā)現弟弟華金變成了2.3米高的巨人,而且還在不停生長。
一場疾病,華金患上了巨人癥,終日不敢走出家門,他害怕旁人的嘲笑,與同村女孩的婚姻也無疾而終。
馬丁失去了手臂,華金變成了巨人,兩人都無法正常的參與農事,鄉(xiāng)村社會也無法給予兩人一席之地。
看著苦悶的華金,再看看貧瘠的土地,勞累的父親,不甘逃避的馬丁決定帶著華金加入馬戲團,靠著馬丁的巨人外表,用奇觀賺取錢財。
在馬戲團的包裝下,華金一炮而紅。
從平民,科學家,到公主殿下都希望一睹華金巨人的奇怪盛景。
靠著一場又一場演出,兩兄弟賺得膨體滿盆,家里的境遇得到了巨大改善,他們甚至出資,準備分期購買下世代勞作的那片土地。
不光在西班牙各地,華金的巨人演出甚至去到了法國的波爾多,英國的倫敦,馬丁有個夢想,就是去美國開辟新的人生。
巨人癥給兄弟兩人帶來一場富貴,但同時也埋下了各種憂患。
華金因為巨人癥而加速衰老,很快人們就厭煩了華金的表演,兩兄弟雖然買下了農場,但無力勞作,再次外出表演,只能獲得極為微薄的報酬。
生活再次把他們逼入死胡同。
在包裝這個奇幻真實的故事時,《巨人》用了分章敘事,理清故事脈絡,以便區(qū)隔主題。
馬丁的流亡、馬丁與巨人、華金長高、獨臂巨人,四個章節(jié)不僅呈現了劇情發(fā)展的結構,人物關系轉變,同時也突出了影片多個主題。
《巨人》表現的是邊緣人的情感,在急劇變換的世界里,邊緣人能夠做的似乎只有適應。
故事的張力來自馬丁與華金之間的同胞競爭關系,來自馬丁與華金底層人與上流人士的競爭,來自邊緣人與社會大眾的競爭。
影片第一幕就精準的表現馬丁與華金的不同,
一個行為,看透了兩人相反的出世態(tài)度。
偶遇一只小狼崽,馬丁大膽的上前撫摸,甚至有意帶走;
膽小保守的華金規(guī)勸了馬丁幾句,然后迅速離開了現場。
片中多次談論了人的適應能力。
一開始,馬丁嗤之以鼻,認為他是人之所以龜縮于安逸之間的慢性毒藥。
但最后,馬丁發(fā)現,他無力對抗世界法則,最終他只能適應當下的生活,去美國的夢想成為口中笑談。
流亡的馬丁,讓離開舒適區(qū)的他,進入到了一個不想回歸的冒險旅程中,失去手臂后,他嘗試回到家中,但現實再次逼迫他離開日常世界,去到危機與機遇并存的冒險世界中。
在那個世界里,他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榮耀和神話。
馬丁無法適應,他不斷追求新鮮感,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表演的規(guī)模逐漸擴大。聲望和金錢讓他陷入欲望制造的幻覺中。
華麗的服飾,改掉的口音讓他有著過上上流生活的短暫眩暈里。
可傲慢的公主,嘲笑他們的科學家,立刻將他們打回原形。
階層,不是服飾和口音可以跨越的。
馬丁在冒險中尋找全新的自我認同,他希望拋棄過去的自我,他希望能去到夢想中,正在西部大開發(fā)的美國,那里才容得下他的夢想。
巨人華金正好相反。
他在不斷適應自己的身高,雖然巨人外表給他帶來了金錢和神話傳說,榮歸故里后,他甚至改變了鄉(xiāng)親們的看法,成為了家鄉(xiāng)的驕傲。
他不在害怕曝露在公眾場合,不再害怕別人異樣的目光和注視。
他認同了自己的巨人身份。
兩兄弟,一個希望找到未來,一個希望獲得現在。
現實無情的給了他們一巴掌。
死前,華金賣掉了自己的骨頭給研究院,以此獲得的大量錢財幫助哥哥馬丁度過了艱難期。
華金適應了社會和世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馬丁適應了社會和世界,泯滅了夢想,
其實他們都死去了,一個是肉體上的,一個是精神上的。
上流社會很快遺忘了他們,
社會大眾將他們變成了酒后閑話,
甚至張冠李戴,以為巨人失去了手臂,成為了獨臂巨人。
影片唯一溫情的一刻,是大雪中,相互依偎的兄弟倆。
他們終于在心靈上融為了一體,他們相互和解,感激對方給予的一切。
終章以獨臂巨人也點名了同胞競爭變?yōu)橥诤系闹黝}轉變。
可影片結尾始終是苦澀的,
在巨大空洞的墳墓里,馬丁孤身一人,他找不到華金的尸骨,父親剛剛去世,家中財產消耗殆盡,他的手臂依然毫無知覺,他漸漸年邁,
遠處蒸汽火車駛入了鄉(xiāng)村,他的夢想卻無路可去。
在不斷變換的世界里,我們拼命地希望改變一切,開啟自己冒險的一生,可到頭來發(fā)現黃粱一夢,我們還是當初的自己,只是時光流逝,我們半個身體已經陷入了空洞的墳墓。
網友短評:
華金身形顯眼,卻一直備受忽視;馬丁身體不便,卻始終向往遠行。巨人就像海里的鯨、雪中的狼、法雅節(jié)上的狂歡人偶,備受矚目也嘗盡孤獨。哥哥如同山間的風、清晨的霧、巨人手中的木頭拐杖,無足輕重仍相依相扶?展桌锏墨C奇秘聞,獨臂能動的巴斯克幻覺,伊比利亞的悲情戰(zhàn)事,在歷史罩袍下再無人聽聞。
最大的優(yōu)點是十分精致,攝影給影片加入不可多得的質感。而缺點是故事中少了獵奇的部分,使得故事和影片都多了匠氣,缺少靈氣。
以章節(jié)劃分,用主題區(qū)隔,聚焦邊緣人物的情感,沒有探討巨人的奇幻人生,而是以悲憫的角度剖析這樣的“人物奇觀”,在偏見和世俗的年代中如何找尋個人定位,以及與整個家族之間的情感關聯,攝影美不勝收,構圖意味深藏,用克制收服的情緒表達來緩緩推動劇情,一切看似溫情妥帖,卻處處埋藏宣泄與吶喊。
第一次看巴斯克電影,90%都是巴斯克語對白,說西班牙語時還戲中戲的跟臺下觀眾解釋”他(巨人)說著一種奇怪的語言“。故事是19世紀溫情版的巨人傳,兄弟倆的相濡以沫令人動容。本算自己的四星片,多0.5為巴斯克語。
這是那個年代下的兄弟故事。雖名為巨人,卻實實在在講了關乎小人物的情感,他們的疑惑和答案。伴隨結尾緩緩悠長的配樂旋律,哥哥說道:最后只剩碩大無比的空洞,而我填埋其中。愿你們能感受這份渺小與失落。
感受非常復雜微妙的一部電影。我覺得人類在1900年之前,大部分地區(qū)窮人的生活質量都是不高的,填飽肚子都是最高的目標。這個哥倆兒關系中那些不能明說,但一直存在的小沖突,你一開始可以說是父親的決策帶來的,但他也不過是要按期繳租朝不保夕的農戶。大家都掙扎著盡量多占有資源以活下去。
華金遷怒于無法控制身體,馬丁痛恨著不想適應環(huán)境,在慢悠悠的節(jié)奏和酒館的謠傳里,他們完成了對彼此的和解。畢竟戰(zhàn)后中槍的三年,我一直借住在你的身體里,巨人而立的那年,以你的右手撫摸瑪麗亞的腰肢,在父親病逝的季節(jié),我才得以用凝視的姿勢與你真正作別。
“總是這樣,適應能力,是人類最有價值的能力。” “我認為恰恰相反,這是我們身上最可惡的東西。”
巴斯克的背景,又處于那樣一段歷史時期,又有著傳奇色彩的經歷,應該是個很好的電影題材。但導演卻將故事從歷史背景中抽離出來,只是一味地去講述這個故事,只是表現著兄弟倆之間的情感,沒有通過這個故事將歷史背景串起來,顯得故事有些單薄且無意義,而且歷史厚度不足。
疑問1弟弟骨頭去哪了,賣給科研機構了嗎(之前有暗示)2哥哥的兒子有巨人癥嗎3為啥老爹結尾說是保守黨抓走了長子,不是他的選擇 片子以那種暗暗的色調為主,插敘,看完以后我也想去那種農場生活。 順便提一句,昨天看這片子還沒評分,今天就有80個人評了,哈哈反正我是文刀大土申的粉絲
足夠獵奇的故事卻演繹的過于平常,劇作太工整以至乏味,攝影和配樂雖不乏亮點卻鮮有佳章,好在有精巧的服化道作襯托。整體無功無過,難怪在戈雅獎上只拿了一堆技術獎。
拍得不差,只不過故事沒什么意思,看到一半實在失去了耐心。如同人類博物館看一段科普視頻有多少差別。唯一有意義的是背景中的巴斯克和西班牙的民族差異。以米格爾·華金·埃爾瑞澤伊(1818-1861)的真實故事為基礎,他被稱為阿爾特佐巨人(Altzo giant),探索了他的人性,以及他與當時社會的關系。
畫面和情感非常豐沛,精神層面有很多地方讓人覺得頗有意味,但意味感剛剛出現又旋即停止、消失。人性中的那些小小黑洞,命運中的不可控,就是如此吧。
因何而起,也因何而落。因為弟弟的異常而得到的財富,也因為弟弟的墜落而失去。許多兩相依靠,在人眼中是愛的故事,最后都落得生恨的下場。父親不記得自己曾舍棄過哥哥,弟弟也不知因何而積攢財富。哥哥不再追究父親的抉擇,弟弟將財產留給了他哥哥,這個災難時代里僅剩的一點溫暖。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