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麗塔》是一部由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著作的小說,該書劇情豐富,扣人心弦,網(wǎng)友是怎么評價這本書的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終于看完這本書了。大概看了足足兩個禮拜。這種不連貫性的閱讀對作品的危害想來是不小的,也許書本和零食一樣,過了賞味期限誘惑就要大打折扣了,盡管吃是還能吃的,物質(zhì)也不會發(fā)生太大的化學(xué)變化。
我不太記得清一開始是不是還看得挺有熱情的,但是乍一看有點啰嗦拖沓不知所云的語言也許耗盡了我的好感度——我的錯,我不是一個合格的讀者,沒有耐心,也沒有鑒賞力。所以這本書逐漸淪落為每晚睡前揉搓小腿時的讀物。越看越囫圇,到今天看完前已是浮光掠影的閱讀方式。
有的書美名遠揚,慕名拜讀時心情自然而然地分為兩種:名副其實和名不副實。小學(xué)時經(jīng)常蹲在家附近的超市看小學(xué)生必讀書目,約摸六年級時有一次看到一本書里提到《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不過是內(nèi)容介紹罷了。高一時在班干部從校圖書館借回班級的一堆書中翻出同名的茨威格短篇小說集,拉幫結(jié)派地趁午休時間看完了。悵然若失。當時還矯情兮兮地把讀后感寫進隨筆,老師給的評語是:頓悟了,直接面對文字比什么都強。
《洛麗塔》顯然也是一本無法忽視的名著。且不提它內(nèi)容的敏感性給它帶來的名氣。最讓人羨慕的莫過于嚴歌苓的經(jīng)歷:在公交車上看《洛麗塔》看到神情恍惚。高二時后桌的男生有段時間也一直在看上海譯文出版社這本封面黃得很溫暖的版本,看得神魂顛倒,簡直要茶飯不思。這就讓人好奇了:真的有這么迷人嗎?
遺憾的是,這次的直面文字體驗就沒有那么稱心如意了。
先是看到一篇評價此譯本為翻譯史事故的長文,心里咯噔了一下——當時去圖書館時特意挑的版本,可能是受后桌男生的影響和這個很好看的封面誘惑,對這個譯本產(chǎn)生好感。這里得到的教訓(xùn)就是:真的不能僅憑封面判斷一本書的好壞。
再是,看到一段大意如下的文字:《洛麗塔》的故事是從亨·亨的角度來寫的,如果是從第三者的客觀角度來寫就是《德伯家的苔絲》,如果是從洛麗塔的角度來寫就是《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句話實實在在地膈應(yīng)到我了。于是不禁想到一名寫手曾給出的一段博文,大意是說如果某一天某本耽美成為名著,就會強迫那些對耽美深惡痛絕的人也不得不來閱讀,就好比難以接受禁忌之戀的人也得閱讀《洛麗塔》。
昨天回家心情不好,腰酸又背痛,一向化悲憤為食欲苦于沒有食物只能啃書,打算一鼓作氣看完《洛麗塔》。前期已經(jīng)劃水式看法看懵自己了,洛麗塔被誘騙的情節(jié)就沒太看懂。直到看到幾年后亨伯特去找懷孕的洛麗塔,并乞求她和自己重新生活的那一段。我竟然有點感動:換做是我我就想走那么二十步了。
其實我認為,亨伯特·亨伯特與林國華是不同的。“《洛麗塔》的故事從洛麗塔的角度來寫就是房思琪的故事”這個觀點,我想有失偏頗。亨·亨對洛麗塔的感情源于童年陰影,林國華對房思琪的感情絕不是愛,充其量是一種沖動,源于他的下半身思考;亨·亨抱有強烈的自責(zé),他清楚是自己毀了洛麗塔的一生,林國華卻很享受學(xué)生為他而自殺的行為,稍稍陶醉后開始下一輪狩獵。
假如有一天能學(xué)會法語、德語,會不會閱讀體驗要更好一點的。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