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侯列傳讀后感(一)
《史記》的作者是司馬遷,他用為人物立傳的方式寫史!痘搓幒盍袀鳌肪褪瞧渲械囊黄恼。“淮陰侯”就是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它講述了韓信的生平經(jīng)歷。
韓信是淮陰人,年輕時很貧窮。他不愿勞動,經(jīng)常去別人家蹭飯吃,大家都討厭他,不給他飯。一位老婦看他可憐,天天把自己的飯分給他,韓信決定一定要報答老婦。一個賣肉的年輕人見韓信天天帶著佩劍,卻天天蹭飯吃,很瞧不起他,就對韓信說:“你要是不怕死,就捅死我;要是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韓信看了他半天,最終還是鉆了過去。大家都認為韓信是個膽小鬼。天下大亂時,他去投奔了項羽。他多次向項羽進諫,項羽不聽。于是他投奔了劉邦,可是劉邦也只讓他當一個小官。韓信又跑了。丞相蕭何很欣賞他,親自把他追了回來。蕭何向劉邦說明了情況,劉邦決定拜韓信為上將軍。韓信之后南征北戰(zhàn),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暗渡陳倉,平定三秦;背水一戰(zhàn)打敗趙國三十萬人,滅趙國;滅齊國;擊敗項羽大將龍且二十萬大軍;最后與項羽決戰(zhàn)于垓下,把項羽本人逼的自殺。
劉邦平定天下,建立漢王朝后,韓信被封為楚王。韓信首先把當年給他飯吃的老婦請來,給了她千金重賞。又把當年侮辱他的人找來,讓他當了中尉。韓信說:“他當初侮辱我,我之所以隱忍,就是為了今天的事業(yè)。”幾年后,有人對劉邦說韓信造反,劉邦于是把韓信抓了起來,后來證明韓信是清白的,韓信還是被廢除了王位,降到了淮陰侯。劉邦很懼怕韓信,因為他打仗天下第一。于是韓信又一次被抓起來,沒經(jīng)審問就被殺了。
韓信是一代軍事奇才,卻因為功勞太大,才能太高,項羽又被打敗,所以被漢高祖劉邦殺了。真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淮陰侯列傳讀后感(二)
每次打開太史公的《史記》,總是先讀《淮陰侯列傳》,我想可能是這位傳奇的將領讓我入迷。讀這篇文章,讓我感到劉邦權謀之深。特別是讀到:“項羽已破,高祖襲奪齊王軍。漢五年正月,徙齊王信為楚王,都下邳。”劉邦權謀之深的感覺更甚。
在《史記》一書中,《淮陰侯列傳》與《李將軍列傳》可以說是我最喜歡的篇章,這些年來,也讀過多次,最初尚不清楚自己何以喜歡,只是朦朦朧朧地感覺其中蘊涵一股不可遏抑的憤懣。后來年齒漸增,體驗遂多,慢慢地也深入到了太史公的心境當中,越發(fā)沉溺于文字中所附著的感慨當中了。韓信一生,卓越的軍事才能,立下累累戰(zhàn)功,功高于世,卻落個夷滅宗族的下場。
韓信率軍攻齊,未至而得到消息:高陽酒徒酈食其已經(jīng)憑其三寸不爛之舌,說降了七十余城。韓信假作不知,()聽從辯士蒯通的建議,不顧酈食其的生死,乃乘虛而入,偷襲齊國。齊王田廣誤以為漢王背信棄義,遷怒于酈生“賣己”,用油鍋烹掉酈食其,而酈食其的弟弟酈商,是劉邦的愛將,酈商必恨韓信入骨。此其征兆之一也。
劉邦與項羽相持于滎陽,在危急的時候,接到了韓信從齊國發(fā)來的書信。韓信信中稱:“不為假王以鎮(zhèn)之,其勢不定,愿為假王以鎮(zhèn)之。”漢王大怒,罵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多虧張良,陳平躡漢王足,提醒劉邦,“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生變。”劉邦這才明白過來,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于是將計就計,封韓信為齊王,韓信這才發(fā)兵幫助劉邦。此其征兆之二也。
讀了這篇文章:司馬遷同情韓信,對劉邦、呂后等人的猜忌殘忍,則隱約地表現(xiàn)了憤怒與厭惡。
淮陰侯列傳讀后感(三)
夜讀《淮陰侯列傳》,至“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語時,遂掩卷為之痛惜良久。設若韓信早日認清劉邦“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之小人嘴臉,聽從齊人蒯通之言,三分天下,鼎足而居,何有后來夷滅三族之禍。
細思之,韓信之禍早有征兆,只是韓信不自知罷了。
韓信率軍攻齊,未至而得到消息:高陽酒徒酈食其已經(jīng)憑其三寸不爛之舌,說降了七十余城。韓信假作不知,聽從辯士蒯通的建議,不顧酈食其的生死,乃乘虛而入,偷襲齊國。齊王田廣誤以為漢王背信棄義,遷怒于酈生“賣己”,用油鍋烹掉酈食其,而酈食其的弟弟酈商,是劉邦的愛將,酈商必恨韓信入骨。此其征兆之一也。
劉邦與項羽相持于滎陽,在危急的時候,接到了韓信從齊國發(fā)來的書信。韓信信中稱:“不為假王以鎮(zhèn)之,其勢不定,愿為假王以鎮(zhèn)之。”漢王大怒,罵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多虧張良,陳平躡漢王足,提醒劉邦,“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生變。”劉邦這才明白過來,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于是將計就計,封韓信為齊王,韓信這才發(fā)兵幫助劉邦。此其征兆之二也。
項羽在與劉邦定立和約后,便東歸。劉邦背信棄義,引兵追之,并調(diào)韓信,彭越率軍來會,以求最后一舉消滅項羽。但此二人皆不聽調(diào)遣,劉邦被項羽一個回馬槍,殺得大敗。劉邦無奈,只好聽從張良的意見,把“自陳以東傅海”之地,封給齊王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封給彭越。韓信和彭越這才率軍前來,垓下一戰(zhàn),消滅項羽。此其征兆之三也。
由此三者看來,韓信殺身之禍早已深埋,只不過因為還有利用的價值,劉邦才遲遲沒有動手。天下一統(tǒng)之時,就是淮陰侯命喪之日,所以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說:“及天下已定,信復何恃哉!”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