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嘆讀后感(一)
《千年一嘆》記錄了余秋雨在前年之交隨香港鳳凰衛(wèi)視“千禧之旅”越野車隊跋涉四萬公里的經(jīng)歷。“千禧之旅”的目的實際上是環(huán)游世界的文明古國,領(lǐng)略人類文明的精華和感受異國的風(fēng)土人情。所以他們選擇了希臘為此次旅行的第一站。路徑除中國外的三大文明古國,埃及、印度、古巴比倫。
翻開余秋雨的《千年一嘆》,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蒼涼,沒有鮮明的色彩,沒有繁華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時如今卻衰落得如此徹底的古文明!肚暌粐@》讓我的思緒跟隨著它橫貫了幾乎整個亞歐大陸,跨越了幾千年的時光。聽著李白的歌,尋著屈原的夢,探尋著中東古文明的輝煌,撫慰著西亞顧問名的傷痛,感受著南亞歷史的喜怒哀樂。
《千年一嘆》,正如歌詞中所寫:“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車輪滾滾塵飛揚,祖先托我來拜訪。我是昆侖的云,我是黃河的浪,我是涅槃的鳳凰再飛翔。”飲著屈原的夢,李白的歌,探尋著中東古文明的輝煌,撫慰著西亞古文化的傷痛,感受著南亞歷史的喜怒憂傷。
而到達希臘時他們所見到的只是狹小、陳舊、道路擁擠和人民閑散。只有從被風(fēng)化的古代遺址中看到一點文明古國的影子。照我看萊希臘人閑散的升華方式有許多缺點,社會失去了精氣神,一部分閑散變成了精神貧窮?梢娝ヂ淞说墓糯拿麟y以與現(xiàn)代結(jié)合,最后只能被現(xiàn)代文明遺落!∠ED給人的感覺是藍色的,無論是美麗的愛琴;蚴亲鳛橄ED象征的巴特農(nóng)神殿。但這只是最初的感受,到于那些大思想家,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他們滯留在千百年前對人生的思考已無法用現(xiàn)代的詞藻形容。余教授在《哀希臘》一文中提到在愛琴海邊的石柱上找到了英國大詩人拜倫的刻字,令人吃驚的是:這些刻字在石柱的底部,而且是恭恭敬敬用小寫字母刻上去的,較之后來那些張揚地用大寫圍繞在他四周的跟隨者,拜倫的敬畏之心不更令人敬佩嗎?希臘的文明的健康的、閑散的,當(dāng)讀到希臘人的快餐也要一小時后才能上桌時,我想這種文明衰落了,因為它過于閑散,過于與世無爭。
埃及的土地絕大多數(shù)是沙漠,所以它應(yīng)該是金色的。埃及給人的感覺是神秘的,無論是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仿佛埃及法老們一生所做的便是固守在高高的位子上,讓無數(shù)人膜拜,神秘而古老。事實上,他們的確做到了讓后代保有這份神秘,但這種自負的神秘也切斷了自己得以延續(xù)的可能,失去了外界的理解。如果說希臘的街道還有一絲古今相融的愜意的話,那埃及就完全沒有讓人閑逛的興致,仿佛除了數(shù)千年前留下的幾座建筑便什么都沒有了。
接下來的同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遺址。古巴不必四大文明古國中最神秘的,人民只有聽著空中花園的故事想象城市、街道中繁榮的景象。因為留下的實物遺址已被無情的歲月和貪婪的“黑手”糟蹋得不堪入目,也失去了往日的風(fēng)光?粗鴼埰撇豢暗“墻壁”,不禁有一絲感傷。
相信現(xiàn)在提到印度的話,大家的第一反應(yīng)會使狹窄的街道中密密麻麻的人頭和印度人對時間概念的缺乏。印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無節(jié)制的生育和升華條天的不斷改善是導(dǎo)致人口暴漲的原因。此外,在印度大多數(shù)人的手上是沒有手表的,因為手表對他們來說沒有太大用處。電話中說再十分鐘后,轉(zhuǎn)身就進了巷口的咖啡館里喝咖啡調(diào)侃了,在連三個小時是不稀奇的,連政府官員也是如此。真是不可理喻呀!印度給我的印象根本就是從天堂墜入了地獄。泰姬陵那白色的優(yōu)雅的圓頂竟成了印度惟一美麗的風(fēng)景。我們常說中國人多,但印度人口的增長速度更快!當(dāng)讀到“三成擺攤,一成乞討,六成閑站著”這樣的描述時,該做何感想?一個國家貧窮落后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她的民眾一個個無所事事目光呆滯,每天所做的便是等日出等日落,最后等死!這種無序的生活狀態(tài)怎么不令人不寒而栗呢?最觸目驚心的是所謂的“恒河晨浴”,印象中那圣潔高尚富有詩意的畫面竟被骯臟惡臭與愚昧代替。作為母親河,恒河曾經(jīng)哺育了多少兩岸的子民,可如今,這些子民又是怎樣對待她的呢?
以綠色的尼泊爾結(jié)束征途顯然是明智之舉,自然的魅力原來是大于人類自身創(chuàng)造的。
當(dāng)我隨著余教授望見那萬仞銀亮的喜馬拉雅時,不禁也跟著他一同嘆一聲:回家,真好!
“法老的陵墓,巴比倫的墻,希臘海濱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風(fēng)涼。我是廢墟的淚,我是隔代的傷,恒河邊的梵鐘在何方?”它引導(dǎo)著我們踏進那個往昔的時空,去品位和享受其中的快樂,而同時也承受著這些輝煌文明不同程度的衰落的震撼?赐炅烁鞔笪拿鞴艊,我有許多的感想。對,他們的確輝煌過,不過是在過去,但是在“同伴”衰落的同時,我們中國卻奇跡般的存活了下來,并且比較完整的保留了我們的文明。造成他們現(xiàn)狀的原因是他們在古代文明與現(xiàn)代文明發(fā)生沖突時沒有及時采取好的應(yīng)對措施。而中國早幾個世紀之后存活了下來,跟上了現(xiàn)代的節(jié)拍,很好地融入了國際。思索著我們中華文明歷經(jīng)五千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而生生不息的緣由,因為中國文化是一種做減法的文化,是一種向往簡單和自然的文化。正是這個本質(zhì),使它節(jié)省了很多靡費,保存了生命。這個以世界屋脊作門檻,以千年冰雪作門楣的泱泱大國,正以磅礴的氣勢矗立著,展示著它博大的精深的文化和悠悠五千年的歷史。它深邃古老卻又充滿活力,在新的時代的浪潮中,它正以中華雄獅的英姿,震驚著全世界。
合上書頁,覺得身心一同接受了一次洗禮,好似涅槃后的重生。讀一遍《千年一嘆》,仿佛連我的“千年”也厚重與感慨起來。
千年一嘆讀后感(二)
余秋雨的作品一種沉甸甸的歷史感和滄桑感,一種浩然而袞毫不矯情的雍容與大氣,一種俯仰天地古今的內(nèi)在沖動與感悟,一種涌動著激情與靈性的智慧與思考。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在豐富的文化聯(lián)想與想象中完成對所表現(xiàn)的對象的理性闡釋,融合了莊子哲學(xué)散文的天馬行空,汪洋恣肆的思維與兩漢賦體鋪敘夸飾,華美凝重的修辭方式,從而表現(xiàn)出浸潤了理性精神與內(nèi)在理趣的詩化特征。落筆如行云流水,舒卷之間靈性激濺,有博雅的文化內(nèi)涵,筆端飽蘸著深切的民族憂患意識,字里行間充盈著越邁千年的睿智哲思。
余秋雨的散文,追索文化生成的奧秘,感受文化歷史的興衰,有對文化締造者的由衷的禮贊,又有對文化人命運的深切關(guān)注。進入新世紀,余秋雨在考察審視中華文明之后,隨著香港鳳凰衛(wèi)視的千禧之旅和歐洲之旅,把自己文化探尋和精神漫游拓展到中東和歐洲,完成對伊斯蘭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深入探尋!肚暌粐@》,正如歌詞中所寫:“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車輪滾滾塵飛揚,祖先托我來拜訪。我是昆侖的云,我是黃河的浪,我是涅槃的鳳凰再飛翔。”
飲著屈原的夢,李白的歌,探尋著中東古文明的輝煌,撫慰著西亞古文化的傷痛,感受著南亞歷史的喜怒憂傷。()輕輕地撫去時光遺留的塵埃,深情地撫摸歷史的肌膚,細致地剝落包裹于往昔軀體上的堅韌外殼,把希臘神話故事,埃及金字塔,耶路撒冷的沖突,侯賽因的陵寢,漢謨拉比法典的價值和泰姬陵的圣潔娓娓動聽的道出,引導(dǎo)著我們踏進那個往昔時空,去享受和品味其中的快樂,而同時也承受著這些輝煌的文明不同程度衰落的震撼,反思著我們中華文明歷經(jīng)五千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而生生不息超常強韌的緣由。在這里,歷史的回憶與追蹤只是一種傳達心靈感受的博大場所,而所謂的文化精神,傳統(tǒng)氣韻以及種種與人生,與命運,與人的存在景況相關(guān)的意蘊,也就經(jīng)由這樣的場所而獲得自然而然的體現(xiàn)。廢墟,大海,流浪,歷史常常從這里出發(fā);森林,山丘,古堡,歷史常常在這里隱蔽;熱鬧,精致,張揚,歷史常常在這里轉(zhuǎn)折;蒼涼,寂寞,執(zhí)著,歷史常常在這里凝凍。
米開朗基羅,伽利略,莎士比亞,但丁,歌德,黑格爾,一個個歷史上熠熠閃光的大師,在這里與你直面;龐貝古城,羅馬的廢墟,巴黎圣母院,希隆大教堂,一座座聞名的建筑,讓你親身感受—懷古之請,興衰之嘆!秉承《千年一嘆》的風(fēng)格,審視歐洲文明,反思中華文明----讓人和自然更緊密地貼近,讓個體在遼闊的田地中更愉悅地舒展,讓更多的年輕人在遭遇人生坎坷前先把世界探詢一遍,讓更多的老年人能以無疆無界的巡游來與世界做一次壯闊的揮別,讓不同的文化群落在腳步間交融,讓歷史的怨恨在互訪間和解。
縱橫捭闔的宏觀把握,情致深惋的微觀體悟,它流溢著歷史詩情的的沉郁柔麗,張揚著現(xiàn)代飛天的吟嘯。它不動聲色卻有內(nèi)里乾坤,波濤澎湃又不失驕矜,天馬行空遨游于無限時空,回眸一顧卻盡顯生命本色。
暮色四合,喧嘩的一切復(fù)于平靜。靜靜的夜里,最好莫過于讀書了。一盞孤燈,一杯濃茶,細細品味秋雨散文。讀罷掩卷沉思,頓覺韻味無窮。
還是以《收獲》上推薦大散文的評論作結(jié)語吧。“它力求新的觀念和審美取向,既要感悟人生,富于智慧”“對歷史和現(xiàn)實有合乎今人的審視品味——有歷史穿透力,敏于思考,有助于再鑄民族精神和人文批判精神的散文”—大哉斯文,大美為美!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