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培根隨筆有感400字(一)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jīng)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訴,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shù)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于"美"的經(jīng)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美才是永恒的美。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于缺乏優(yōu)美的修養(yǎng)而不配得到贊美,所以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在這本書里,讓我學會了很多的哲理,我要多讀這本書,讓這些哲理永遠記在我心里。
讀培根隨筆有感400字(二)
讀過很多長篇小說之后,培根隨筆的每一篇小文章讓我眼前一亮。《培根隨筆》這本書語言簡潔,而且很富有哲理,令我受益匪淺。
我挑一篇來說吧!"談讀書"這篇講的是讀書有三個用處:一為怡神曠心,二為增趣添雅,三為長才益智。又說了有些書可以前嘗輒止,有些可以囫圇吞棗,但是少量書則須細細品嘗,慢慢消化。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shù)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精細,倫理使人莊重,邏輯推理使人善辯,句句都是經(jīng)典哲理和名言,短小精悍,令人遐思!
在"論嫉妒"中我也領會不少。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fā)跡,卻絕不能容下讓身邊人的種種上升的趨勢。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為這種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當?shù)。并且如果我們取得成功,如果我們品德高尚,也不至于會被人所嫉妒?/p>
還有很多"論"、"談"、"說",蘊含著豐富的這人生哲理。還有許多論點比如論美、論友誼、論家庭……其中句句都是名言警句,可是要做到這些可不容易,也可以說是很矛盾。其實,人無完人,一句老話: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這樣我們才能逐漸達到培根隨筆中那些思想境界。
讀培根隨筆有感400字(三)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童年的事,許多已經(jīng)忘卻了,但讀的書中給你的智慧卻記憶猶新。一本好書能讓人領略到人生的真諦,《培根隨筆》就是這樣一本書。
培根是英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學家。《培根隨筆》的內容涉及政治、經(jīng)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培根對他談及的問題均有發(fā)人深省的獨到之見。
《隨筆》語言簡潔,文筆優(yōu)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歡迎,這個暑假我讀了這本書,它的確有著非凡的魅力,一篇篇小短文中所蘊含的這里讓我受益匪淺,如《論家庭教育》這一篇,其中講了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如果不當可能會讓孩子誤入歧途。這就告訴了我們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就應當努力求得好的習慣。習慣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習慣,這是一定的,這個就是教育。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就起始的習慣,它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夠決定人一生的方向,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習慣。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簡潔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讓人在哲學與知識之間遨游時流連忘返。()相信它也能給你帶來人生的智慧。
讀培根隨筆有感400字(四)
文/史萌萌
前兩天讀了《培根隨筆》后,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培根。他有著對哲學的執(zhí)著,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與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tài)度。
費蘭西斯。培根,英國哲學家,作家。他被馬克思稱為"整個現(xiàn)代實驗的真正始祖。"他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方面也提出許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論說隨筆文集》等。
在《培根隨筆》中培根講到了愛情、宗教、藝術等一系列的話題,它包括著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隨筆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是啊,朋友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我們應該珍惜友誼,因為它來之不易。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培根隨筆》是一本于智慧,生活在一起的,我們應該尊重每一本這樣的書。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