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对王牌第一季综艺,黄视频在线观看网站,世界一级毛片,成人黄色免费看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精選多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精選多篇)

網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19-05-17 10:21:26 | 移動端:《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精選多篇)

點擊查看更多:讀《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體會

第一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

陶行知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響。20世紀過去了,在新的世紀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現(xiàn)實意義。本人讀罷《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頓覺獲益匪淺。

“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一語道出我們應該做一個怎樣的老師。世界上有兩種不合實際的教學方式:1、只會教書,只會拿一本書要學生讀它、記它。2、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注意的中心點是從書本上移到學生身上來。這兩種教學方法學生都是處在被動的地位,知識是無限的,老師能教給學生的也是有限。想想自己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識教給學生,或者說把學生看成一只鴨子,把知識當作糧食,只知道把鴨子喂飽,今天看來這就是典型的填鴨式教學,只注重了老師的教,沒有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體。

那我們到底需要的怎樣的課堂教學呢?陶行知先生為我們指出了課堂教學的出路:就是要把教與學聯(lián)系起來:一方面要教師負指導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他又為我們指出了具體的做法:對于一個問題,不是要教師拿現(xiàn)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手續(xù)程序安排妥當,指導他,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經過相類的經驗,發(fā)生相類的理想,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理想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我仔細思量,他的想法含義深刻,不僅為我們指出了教師教的方法,還為我們指出了學生該如何去學,同時也告知我們學生到底要學什么。

想想我們開展的活動教學,要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教師要提出學生進行小組活動的問題,正是學生解決問題所要進行得的手續(xù)、程序,一此討論問題設置得恰到好處,學生就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找出解決問題提的方法,同時也就是依靠了自己的能力解決了問題,掌握了新知,最后還能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再想想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陶行知的這種教學思想不正是為我們指出了落實新課程三維目標的具體方法?老師把“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手續(xù)程序安排妥當”實際上也就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教學的活動,強調了教學活動的過程,讓學生根據(jù)手續(xù)程序在過程中學習,學生自然會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失敗、成功中掌握學習的方法,最終掌握學習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技能。在整個過程中一定伴隨著學生的情感與態(tài)度,伴隨著學生學習的價值觀。

再想想在新課程下的師生關系。教師把“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手續(xù)程序安排妥當,指導他”這正是體現(xiàn)了教師引導作用、指導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真正是把學生放在了學習的主體位置,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博大精深,值得我們繼續(xù)研讀,讓他的教育思想來指導我們教師工作,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

第二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

通化縣二密鎮(zhèn)中學陳廷蓮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感覺受益匪淺,陶行知先生是中國近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為人堪稱“萬世師表”,他一生從事教育事業(yè),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留下了教育理論巨著,是一位名副其實的人民教育家;他懷抱崇高理想,要通過教育“救國,造過,建國”;他積極投身政治活動,是一位杰出的愛國社會活動家;他胸懷博愛,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精神實踐著他的人生夢想;他有一顆天真的童心,心地善良,真心實意“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位巨人身上,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感人力量激勵人們無私無畏奮發(fā)向上的偉大精神,陶行知先生開辟了一條中國教育的新路,并同時創(chuàng)立了“生活教育”學說,這在世界上引起了各方教育家的關注所以說陶行知先生被譽為“中國偉大的教育家”可謂當之無愧!

時至今日,陶行知先生所研究和實驗的教育問題實在是還有其意義和價值的,因為諸如教學做合一、行是知之始、在勞力上勞心、引導學生努力求學、以教人者教己等等理論在今天看來依然是散發(fā)著生機和活力的,仍然為我們的教育工作指引著前進的方向。感觸最深的是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指出教師不應把現(xiàn)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根本不用思考,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過不斷反復推敲以求得最佳結果。與此同時,陶行知又指出對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由此我們不難體會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過這一方法的尋求來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學生就不僅能使自己獲得豐富的知識,而且還可以探索解決新的問題。 教學做合一即: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前者是先生,后者是學生。教學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故當為“教學做”,而非“教”、“學”、“做”。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 陶行知先生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學”,這是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學生學”,交給學生學習方法和鑰匙,啟發(fā)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陶行知先生的“智育注重自學”的教育思想,對我們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英語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英語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課堂教學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親自走向知識,主動探索,發(fā)展思維。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需要,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和空間,真正讓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愉快的活動中獲得知識。教師巧妙地把自己轉向幕后,把學生推到臺前,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唱好主角。與其說學習知識是接受的過程,不如說是發(fā)現(xiàn)的過程、創(chuàng)造的過程。注重設置一些探索性的問題,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余地,解決問題的途徑倡導多樣化,有利于培養(yǎng)主動探究意識。學。

一直以來,我們都有強調“教學相長”,并且認為在教育過程中如果能夠做到教與學的互動就已經是很好得完成了“教書”的任務了,但是看到陶行知先生這一句“教學做合一”,我才恍然感覺到,一直以來,我們的教學工作做得太簡單了,當然,首先是在思想上就考慮得不夠深入和全面。而事實上,學習是離不開實踐的,所以“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所以“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所以“三人行,必有我?guī)?rdquo;。像這樣的古訓我們有很多,但是在現(xiàn)代教學中都已經被排斥在了建造優(yōu)美的教室以外,透明的玻璃窗雖然不足以阻擋外面

的風景,但是對于教學與做的關系而言,斬斷的力度和程度都已經足夠大了。于是,我們的學生能流利地背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食堂的浪費仍然屢禁不止;我們的學生能痛快地答對英語的選擇題,但面對外教卻張嘴困難。面對這些情況,身為一名教師,我實在不敢再說,教學互動是成功的。相反我看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至少是充當學生學習和實踐的橋梁,而且,對于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孩童的創(chuàng)造力”更是要予以充分的重視。

陶行知先生所在的曉莊師范學校的校訓之一“以教人者教己”則為“引導學生努力求學”提出了更為細致的要求,教師要完成教學的任務,必須先將自己當作學生去學習,我以為,這種學習不單是知道了要教的內容,而是要切實將自己當作學生,進一步感受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如對于一個新知識點,假設自己就是學生,我會有什么樣的疑問,我會有什么樣的心理感受,只有這樣才是真正“教己”的態(tài)度。

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給我的啟示很多,陶行知把他的一生全部獻給了教育事業(yè)。他的博學多識,嚴謹治學,一切為人民大眾教育而努力奮斗的精神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我將陶行之的教育思想付諸于工作實踐之中,努力做一名合格教師.

第三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

古宋一校趙友情

陶行知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響。20世紀過去了,在新的世紀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在我認真的閱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這本書后,書中的許多文章都給了我一些啟示,但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生活即教育》這一篇。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yè)".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他說:“教育可以是書本的,是與生活隔絕的,其力量極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對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偉大,方不至于偏狹”。以社會做學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huán)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整個的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是教育的場所。生活教育教學生做人。.“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

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是啊,教育最最重要的是教學生做人。教學生做一個身強體健、品行端正、學識豐富、能力高強、興趣高雅的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教為主,言教為輔。還可以學習名人偉人,教育學生做人。讓他們從榜樣的感人事跡和優(yōu)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反思自己的教學,我們又有幾時做到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了呢?

教學中,我們忽略了教學相互的快樂,我們忙于完成教學任務,害怕學生不能將知識裝進腦子里。于是,課堂上滿堂灌,頻繁的一問一答,流于形式的小組學習,蜻蜓點水式的提問,我們穿著“新課程改革的新鞋”,確走著“應試教育的老路”,還美其名曰“教無定法”。我們從這樣的教學中不能找到一絲快樂,整日被教學勞累,且被人認為是累贅。

其實,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就是讓我們擺脫教學的苦惱,我們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讓教育與生活相聯(lián)系,學生不僅有理論的引導,還有實踐進行指引,學生快樂,老師也快樂。我們要教會學生從“玩中學,玩中解”,而老師更側重于“玩中教”,把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

生活是廣大的,生活的內容無處不在,這也就意味著老師應在教學中多學習,陶先生說“做先生的,應該一面教一面學,并不是販買些知識來,就可以終身賣不盡的。”俗話說“你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就得有一桶水”對于現(xiàn)今科技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一桶水還不夠,作

為老師應該要有源源不斷的水。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不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內涵,才能有一眼永遠不干涸的水井。一個有著廣博知識的老師,可以讓教材上的內容變得更精彩,更有趣。而一個故步自封,不思進取的教師,他的課堂會日漸單調、陳舊,這樣的教師又如何能讓學生獲得快樂與幫助呢?

讀著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我一次又一次的被震撼。教育這門學問太淵博,太高深,它值得我們把時間都投入進去,而《陶行知教育名篇》就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們在這條學習之路走得更遠,讓我們在陶行知先生的教導下,在這條路上繼續(xù)走下去吧。

用好數(shù)學學具,提高課堂效率

古宋一校趙友情

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僅就使用小學數(shù)學學具對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所起的作用談幾點看法。

一、使用學具,有助于學生理解數(shù)學算理

數(shù)學家華羅庚指出,數(shù)缺形時少直觀,形缺數(shù)時難入微。這就要求在研究數(shù)學問題時,把數(shù)形知識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數(shù)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進行抽象思維,從形的方面進行形象思維。通過學具的操作,可促進這一過程的完成。例如:三年級學生學習一位數(shù)除法,用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商是兩位,十位上除后出現(xiàn)有余數(shù)的情況,如:42÷3,學生難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幾個十要和個位上的數(shù)結合起來繼續(xù)除。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可采用擺小棒的方法,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體會:4捆(4個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l個10),十位商 1;剩下1捆表示1個10,要繼續(xù)平均分只能拆開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4個1),個位商4。通過擺小棒體會剩下一捆繼續(xù)平均分,怎么分,使學生感知有余數(shù)的除法繼續(xù)除的算理,以此讓學生把動手操作活動和豎式相對照,數(shù)形結合,在操作中從形的方面進行具體思考后逐步過渡到數(shù)的方面進行思維,

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較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時促進了學生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協(xié)調發(fā)展。

二、使用學具,有助于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發(fā)展

1.學具的使用,能促使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理解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

實踐表明:當代的小學生由于處在信息時代,他們知識視野較寬,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嘗試、探索去發(fā)現(xiàn)、理解和掌握一些數(shù)學知識,由此培養(yǎng)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如:長方體體積和長、寬、高的關系比較抽象,讓學生從操作12個小木塊入手,邊操作邊思考,并借助記錄整理的科學手段,從中悟出這種特殊關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這樣的教學,成為學生的科學實驗,其知識是學生通過操作實驗“重新發(fā)現(xiàn)”的,容易理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2.動手操作,可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等獲取知識的能力。

操作學具能使物質的外部操作(物化)過渡到智力的內部認識活動,從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認識內化,便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比如,在教師的指導下,小學生通過動手拼擺幾何模型,運用已掌握的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進而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又如:利用學具操作,學生將圓柱側面轉化為

原來學過的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從而推導出圓柱側面面積公式。通過操作學具,學生找到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把新知轉化為舊知,運用舊知解決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從而促使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皮亞杰的活動內化原理指出,通過感知操作——表象操作——理性操作,可使外部活動逐步內化為智慧活動。

3.學具的使用,因師生互動,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單向灌輸?shù)木置妗?/p>

教學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師生雙邊活動是這種認識活動特殊性的表現(xiàn)之一。教育部《關于我國數(shù)學課程研制的初步設想》指出,要通過數(shù)學教學改革,努力實現(xiàn)師生關系的民主與平等,改革單純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教學模式,提供給兒童觀察、操作、實驗及獨立思考的機會。通過學習者群體的討論與交流,進一步歸納、驗證,形成數(shù)學結論,讓兒童獲取更多的數(shù)學活動經驗。通過學具的操作,加強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討論,讓學生大膽發(fā)問、質疑,共同制定解題計劃,選擇適宜的思維方向和策略。通過這些思維方式和策略的運用,不斷解決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經驗的矛盾,教師講解與自覺理解的矛盾和同學之間新知識理解水平差異而產生的矛盾,體現(xiàn)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比如,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討論,學習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師生可利用一些三角形(其中有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學具,采用拼接法、度量法和幻燈演示法來證明三角形內角和,等等。

第四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

讀罷《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給我很大的啟示。關于陶行知先生,我知道他很有名氣,是杜威的弟子。關于他的教育思想,我了解他提出過“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觀點,可先生真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我并沒有具體了解過,更不要說運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去了。就如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中“序二”所寫:“大面積的中小學教師只知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說,更別說把陶公的教育思想付諸教育實踐了,繼而有所發(fā)展了。”此作者更指出:“一個沒有讀過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國做教師呢?”足以可見陶公在中國教育界的影響之深遠。當通過一段段短小卻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這些他所創(chuàng)立的教育理論時,不禁深深地佩服這位教育大家的遠見與深刻。因為他在八十多年前提出并研究的問題,正是今天我們所倡導的最新的理念。

1、“生活即教育“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說法,“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 “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yè)”。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高度,是我前所未聞的,更給了我一絲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

2、“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 “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話說,是生活現(xiàn)象之說明,即教育現(xiàn)象之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真教;學生拿做來穴,方是真學。”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須在田里學,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jù)做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值得指出的是:“教學做合一”的“做”與杜威“從做中學”的“做”是有區(qū)別的。首先,陶行知所說的“做”是指“勞力上勞心”,反對勞力與勞心脫節(jié)。“做”字在曉莊有個特別定義。這定義便是在勞力上勞心。單純的勞力,只是蠻干,不能算做,單純的勞心,只是空想,也不

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勞力上勞心。其次這個“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學做合一既以做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陽明先生的見解顛倒過來,成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認為“有行的勇氣才有知的收獲”。可見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礎上,是以“行”求知,強調“行”是獲得知識的源泉。

陶行知特別重視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tǒng)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當作衡量教育、學校、書本甚至一切的標準。他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3、“行是知之始”

一位在美國受過多年教育的學者,回國后卻放棄高官厚祿毅然跑到鄉(xiāng)下辦學,并終身致力于平民教育,這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是中國現(xiàn)代教育界最早認識到農民教育問題重要性的人,是最早廣泛提倡婦女也有平等受教育權利的人,也是第一個開辦鄉(xiāng)村幼兒園的人。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等教育思想今天仍在廣泛推行。

每次讀到陶行知的話時,我總會感嘆,他怎么那么先知先覺?他怎么會總結出那么多精辟的話?“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仔細辨辨,妙哉妙哉!真正讓我了解了陶公“行知”名字的用意!

記得前一階段,看到一則介紹:“蝸牛喜歡吃什么呢?”過去,孩子們要問爸爸媽媽、問老師,現(xiàn)在他們說:“喂喂就知道。”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喂養(yǎng),孩子們發(fā)現(xiàn)蝸牛喜歡吃甜食,如草莓、香蕉、橘子等,而不喜歡吃芹菜、黃瓜等。孩子們把蝸牛喜歡吃的食物畫出來貼在墻上,告訴全班同學。更有趣的是,孩子們發(fā)現(xiàn)蝸牛吃了草莓排出紅色的糞便,吃了橘子排出黃色的糞便。經過反復的實驗觀察,孩子們得出結論,蝸牛糞便的顏色與吃的食物有關。這種全新的學習方式被稱為“做中學”,受到孩子們的空前歡迎。這項教育改革實驗有著鮮明的特點,它強調學習方法、思維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和發(fā)現(xiàn)。

這場教育改革實驗雖然是科學家發(fā)動的,但在教學中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教師。在課堂里,教師不再是居高臨下地對學生傳授知識,而是在學生面前說:“我也不太清楚,明天我再告訴你。”“我不知道,讓我們一起來做實驗吧。”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創(chuàng)造的教育”一文中寫到魯濱孫漂流到荒島上去,白天到海邊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沒水喝,他想出了用軟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燒成,可以裝水,這是由行動而發(fā)生思想,由思想產生了新價值。當今的學校教育,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不很多,教師的教法不新,學生學法不新。因此,現(xiàn)在的教育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需要充分的營養(yǎng),適宜的土壤,良好的環(huán)境,還需要建立良好的習慣,需要因材施教。教育者要像愛迪生母親那樣寬容愛迪生,在愛迪生被開除的時候,把地下室給他做實驗。我們也要像利波老板那樣寬容法拉第,讓法拉第在電學上取得輝煌的功績。

“親知是一切知識之根本”這是做中學活動中“做”的靈魂,強調了“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是獲得知識的源泉。手的操作和心智的操作與改變,是主動探究和學習不可缺少的兩個重要條件。大膽地放手讓孩子在實驗中驗證自己的想法,深信:“親知是一切知識之根本”,為孩子們展開一片充滿想象,充滿生機的天地!

陶行知特別反對“純以面貌美丑為取舍”的選拔法,他辦育才學校施愛于所有難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難童,他做到了如諺語所說的那樣:“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教師有“不偏愛學生的義務”由此我想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wěn)定的師愛,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學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產物。師愛是包含教育目的愛,而且通過這愛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稱學生為“愛人”,說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愛和教育視作天生的結緣。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于是教育產生效果。“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偉人還大。”陶行知先生就是這樣尊重學生的。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博大精深,值得我們繼續(xù)研讀,讓他的教育思想來指導我們教師工作,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我愿做一名民主型教師,創(chuàng)設融融的師愛氛圍,靠著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去解讀陶行知先生的偉大教育思想。

第五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一)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一)

徐茜

《陶行知教育名篇》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經過八十多年的考驗,不僅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

通過閱讀《陶行知教育名篇》,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是那么的貧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斷的學習和積累。所以在讀書的同時,我還認真做了筆記,做到學有所得。

首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

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創(chuàng)辦的曉莊試驗鄉(xiāng)村師范學校,開辟了同一條改造中國教育的新路,創(chuàng)立了“生活教育”學說,使教育貼近人民大眾,參與社會生活,提高學生的文化和科學水平,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不能舍身實驗室,亦當埋骨邊疆塵”。“生活教育”學說是從中國土地上生長起來的,富有時代特色,受到進步教師和勞苦群眾的歡迎,引起了世界教育家的注目。直到今天,陶行知所創(chuàng)立的“生活教育”仍很中肯、新鮮,仍有進行試驗的價值。這一方面說明陶行知視野的寬廣,研究問題的深入,另一方面也說明教育界舊習慣勢力之大。老教育觀念改變之難!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也讓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我們讓學(來自好范 文網:WWwww.taixiivf.com)生讀死書,讓他們以考試分數(shù)為目的,以分數(shù)來分學生的好壞。陶爺爺形象的把傳統(tǒng)教育比喻為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他則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對殺人的各種考試。這是我們現(xiàn)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xiàn)代學習方式,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多么的重要,F(xiàn)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取得和諧發(fā)展。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二)

徐茜

其次我從陶爺爺?shù)臅忻靼琢怂^“教學”即教生學;所謂“學生”意要于學會生存。因此,歸根結底教育的最終目的就在于“教會學生學會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徑,這就涉及到方法論的問題了。

教學并非簡單的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教養(yǎng)學生的能力。如果說教學內容已體現(xiàn)了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的話,就無所謂能力的培養(yǎng)了。因此我們主張要由“喂養(yǎng)”式轉為“覓食”式的教學。陶行知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學”,就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動不起學生學的積極性,更不能啟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素質教育主張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所以教師的社會職能就是體現(xiàn)出“導”這個特點來。陶行知認為,教師不應把現(xiàn)成的解決等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根本不用思考,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過不斷反復推敲以求得最佳結果。與此同時,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對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對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言也能夠發(fā)出去,以期達到解決別類的問題。由此我們不難體會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過這一方法的尋求來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學生就不僅能使自己獲得豐富的知識,而且還可以探索解決新的問題。

最后陶行知談到了教學內容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教育的產物:“人”是否真的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應試教育表現(xiàn)出一大“弊端”,即教育的片面性。片面性是指應試教育偏重于“生學準備”的教育,“考什么,教什么”。陶行知提出了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論中體現(xiàn)出一個核心觀點:“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始終把社會看成一個整體,把生活看成一個整體,把人看成一個整體。把人的一生看成一個整體,也把教育與生活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對待。他指出“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因此由于生活的內容是全方面的,故而教育也應體現(xiàn)出全面性。

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我們教師所學習所要作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我作為一個新教師,更要向陶行知學習,向前輩們學習,多積累知識,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們的老師。我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點擊查看更多:讀《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體會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精選多篇)》由互聯(lián)網用戶整理提供,轉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www.taixiivf.com/gongwen/279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