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感悟
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感悟
尊敬的各位領(lǐng)導、兄弟、姐妹們,大家好!
我首先介紹一下自己,是一位中職教師,在贛州工作,叫謝香福。經(jīng)過三天的短暫的二次培訓,共同來學習一下“人生哲學”。其實就談?wù)勛约簩W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體會和感悟(取其精華,棄之糟粕)。假如有講得不圓滿的地方,還請各位見諒!
什么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就是古圣先賢的教育,是老祖宗告訴我們后人宇宙人生的真相,教導我們子孫后代做人做事的道理。它含慨了三大內(nèi)容,儒、釋、道。
儒家的教育是以孔子、孟子為代表,道家的教育是以老子、莊子為代表,釋家的教育就是以釋迦牟尼為代表,我們稱之為佛教。
儒家教育以《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為教育基礎(chǔ),是以自制為核心。道家教育以《道德經(jīng)》、《太上感應(yīng)篇》為教育基礎(chǔ),是以自省、因果教育為核心。佛家是以《修十善業(yè)道經(jīng)》、《沙彌律》為修學基礎(chǔ),以戒、定、慧為修學核心。
何為人生:人生就是人們的生活。何為宇宙:宇宙就是人們生活的環(huán)境,它包含五大內(nèi)容: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
什么是倫理:就是人類關(guān)系的自然法則。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它是處于道德最底線的性、姓、信的關(guān)系。我們中國人把隨順自然落實在人事上,就是倫理五大道: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當然這其中還包括: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人與萬物眾生的關(guān)系(人與萬物眾生的關(guān)系還包括:人與動物、人與植物、人與礦物的關(guān)系)。
曾經(jīng)有這樣令人發(fā)省的一幕:
一位學者至某高校作報告,向臺下的聽眾提問:“你們認為,現(xiàn)代社會最缺什么?”臺下異口同聲地回答道:“缺德!”
確實,在當今社會,市場經(jīng)濟的條件下,最缺乏的正是好的品行,即德行!那么它為什么會缺的呢?它又能從那里得來呢?缺:是缺少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德:要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學習中得來。
那么我們首先來解釋一下道德:道與德是兩個字而組成,道是最為底層的,基于在德的基礎(chǔ),它是一個有界限的規(guī)則。
道不是人為的,它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大自然的運作。水、空氣、山脈、河流、植物、動物、地球、宇宙,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凡是屬于自然的,則是道。
德:是隨順自然,一切自然的成長,是基于在道之上行為,在規(guī)定的道上行走,用中國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來做人做事,這就是德。
今天我要推薦給大家拜讀一本書,名《弟子規(guī)》,《弟子規(guī)》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童蒙養(yǎng)正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石,是做人、做事的集大成,只有1080個字,360句,三字一句,兩字一韻。它是古圣先賢的教誨,是規(guī)范、是戒律,用它來作我們做人、做事的標準,我們的人生會很有成就,會幸福!今天我?guī)砹藥撞,恭請大家一起學習,你會受益匪淺…
建國君民,教育為先;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請關(guān)注www.taixiivf.com)人的一生有四個階段的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四個階段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最為重要,他是基石。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xù),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擴展,宗教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終極圓滿。
現(xiàn)代社會大家工作都很忙,缺少學習的時間,整天喊忙、忙、忙,忙的什么呢?不少人忙吃喝玩樂。
比如,可能爸爸會打來一個電話說:“你媽媽身體不舒服,頭暈嘔吐,你快回來陪媽媽上個醫(yī)院吧!”電話哪邊的回答是,我現(xiàn)在沒有時間,我在忙。其實,在麻將桌上,在歌舞廳里,在飲酒席上的可能都有。
忙啊忙!不學習,忙到后來,繁忙的忙就會變成盲目的盲,再后來,會變成迷茫的茫。盲目是眼睛瞎了,看不見了,不能辨別方向了。忙到后來變成迷茫的茫時,就分別不出善惡、真假、美丑、好壞了。
然而,學習還需我們?nèi)ジ形,悟、悟、悟,不悟就會變成另外三個“悟”字,感悟的悟會變成迷霧的霧,再會變成錯誤的誤。迷霧就是能見度很低,前面有了障礙你看不清,不知道回避,造成錯誤的判斷,迎錯而上,最終走到邊緣,掉入了泥坑,難以自拔。這就是忙的后果,不學習產(chǎn)生的惡果。
所以我們要學習!學習是了解,了解了才能知道,知道了還不夠,我們還要去感悟,感悟什么?善惡、真假、好壞,做人、做事的道理。接著我們再去做到,就是身體力行,最后我們才能得到(知道---悟道---做到---得到)。這是人生之軌跡,是天下大道。不經(jīng)一番寒徹苦,焉得梅花樸鼻香。不經(jīng)過這樣的軌跡,那全是妄想。√焐鲜遣粫麴W餅的。所以說迷時千卷少,悟后一字多啊!我們一定要學習。
現(xiàn)代人缺少學習,古時候皇宮里,大臣們、后宮們必修圣賢哲人的儒家教育和大承佛法,后來到了清朝,被慈禧太后取締掉了。這話要從清朝末期開始算起,至今圣賢哲人的教育已脫節(jié)了100年之久。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打、砸、搶,損失就更嚴重了。紅衛(wèi)兵把祠堂、孔廟、城皇廟全砸碎了。這對我們后人來說損失慘重,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
祠堂是尊祖教育的場所,孔廟是尊師教育的場所,城皇廟是因果教育的場所,它使匡正社會人心,增強人間道德勇氣!
現(xiàn)代的人們不相信因果,所以什么惡事都敢做。不懂因果,不怕因果,縱然肆無忌憚,無惡不作。
那么慈禧太后為什么要取締呢?我們就來講一講清朝這一末代太后--慈禧。
(1)慈禧太后是葉赫拉娜族,生于1835-1908,享年73歲。滿清建立時,愛辛覺羅滅了一個族群,這個族群就是葉赫拉娜族。他的首領(lǐng)叫金太吉,金太吉被愛辛覺羅(努爾哈赤祖先居住地方,愛辛:金,覺羅:地名,今黑龍江省伊蘭一帶)殺害時,心里十分憤恨,生為族群領(lǐng)袖,沒能保護好自己的子民。所以他臨終發(fā)了毒誓:“你滅我的族,我也要滅你的族,那怕我的族里只留下一人,即便是女人,我也要滅掉你的族”。所以后來在清朝皇宮里立下一個不可抗拒的規(guī)矩,則不準與葉赫拉娜族配婚?墒200多年過去了,祖上的規(guī)矩忘記了。清文宗咸豐皇帝必取納拉氏(慈禧太后的乳名)為妃子不可,后為皇后,且垂簾聽政48年。國家外憂內(nèi)患,賣國條約猶她而簽。當她60歲壽辰時,是用國家的海軍軍費建造的頤和園。
所以說:滿清“興與葉赫,亡與葉赫”!渡垒喕乜茖W的證明》述說,慈禧太后是葉赫拉娜族首領(lǐng)金太吉的投胎。她是來報仇的,不是來拯救民族的。
大家可能會有疑惑,可是國際上發(fā)達國家都在研究,證明的案例很多,網(wǎng)上也都有介紹,即便可以查閱。
這是因果教育中一個典形的案例。接著講第二個因果教育的案例。
(2)、明朝大忠、大孝、大儒學家方孝儒。他是明朝始祖朱元璋的宰相,(生于1357-1402,享年45歲)。他是一個寧破玉碎,不為瓦全大忠臣。
當他還沒有出生時,他的爺爺過世。作為孝順之子的方父(方克勤),特別為方祖父去買了一塊“風水寶地”,定好明天一清早出賓。但在當天晚上,方父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紅衣老人對方父言:“你為父看好一塊‘寶地’,但此地現(xiàn)有我居住,并有家族800余人,今天我特地來懇請你,容我三天,讓我把家族搬移后,你再安葬父親”。而后作禮告退。方父夢醒后,沒有把這個夢當作一會事(一般人們都會犯同樣的錯誤,誰會把一個夢境當會事呢?),那就按原定計劃出賓安葬方父?墒堑浆F(xiàn)場打開寶地一看,。≡瓉硎且桓C蛇,紅蛇!下人清點數(shù)目,確有800余條。方父有些疑惑,回憶著當晚的夢境。但最終還是讓手下點火焚燒了紅蛇。安葬完畢返回,天色已不早了,大家都累了,各自休息了。可是又在當晚,方父舊夢重見紅衣老人(就象電視連續(xù)劇一樣)。紅衣老人說:“你此人不仁、不義!我已懇求過你,只要容我三天,讓我移址讓你,你且滅了我的門族。我現(xiàn)在告訴你,你滅我的門,我必滅你的門!”說完告退。當方父夜夢初醒回憶夢境時,心中忐忑不安,即把夢境記錄了下來。
但時隔無幾,方母有孕,即懷一子,名:方孝儒。孩子天生聰慧,敦厚老實,但相貌中有一與常人不同點,他的舌頭比別人長毫分,能自舔鼻尖,也就是象蛇一樣的舌頭(傳說中:此乃紅衣老人投胎)。方孝儒成人后,當了明朝始祖朱元璋的宰相。建文三年,朱元璋之子燕王(朱棣)參位,要求方孝儒寫詔書,告天下百姓書“燕王接位。”方孝儒是個大忠臣,他怎能肯做違背良心、缺乏德行之事呢!此乃天地不容!所以他拿起筆來寫上了另外四個大字“燕賊篡位”。朱棣當場火冒金星,手如銅鏟,眼如電光,怒不可遏,道:“我要誅連你九族!”方孝儒是寧破玉碎,不為瓦全的大忠、大孝啊。他不但沒向他哀求!反言之:“九族怕什么,十族又何方”。燕王說:好!我成全你!
那大家可知道,什么是十族?十族就是其門下的學生也算一族(從已身往上數(shù):父、祖、曾祖、高祖;再往下數(shù):子、孫、曾孫、玄孫)。所以方孝儒的一家最后被誅連十族,總共算下來,被殺大小人等800余人(共計873人)。與被燒死的紅蛇數(shù)目完全相同,這其中差了一人,這一個人就是僥幸逃過極難,在外運游的大兒子。
后改姓袁,隱蔽深山,以采藥為生。他的孫子叫袁黃,后改名叫了凡,留有一書,書名叫《了凡四訓》,又名叫《了凡的故事》,這本書值得推薦大家去看一看。了凡他生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
還有一篇值得推薦大家拜讀的《俞凈意公遇灶神記》,俞凈意他生于嘉靖四年,大了凡10歲。這兩部書現(xiàn)在都有電視連續(xù)劇,《了凡的故事》是23集,《俞凈意公遇灶神記》是8集,網(wǎng)上都有,太有教育意義了。我覺得這兩部電視劇是對人們心靈的洗禮,人格的升華。有時間大家可以帶領(lǐng)自己的家人、孩子一起觀看,它對我們孩子的成長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未成年人是祖國明天的希望,關(guān)乎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如何引導孩子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這是整個社會都應(yīng)高度關(guān)注的問題。尤其是做家長的責任很重大,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只要教育及時,孩子是很受教育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而如今,由于現(xiàn)在的家庭教育普遍重識輕德,不重視家庭傳統(tǒng)的教育(如:孝道、溫、良、恭、儉、讓等),使一些未成年人的思想嚴重扭曲。我們做父母的,做師長的,做社會管理者的,能不深深地思考嗎?
胡錦濤總書記提倡的“八榮八恥”的榮辱觀教育,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啟迪于圣賢教育,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精髓。溫總理在哈佛大學的喧講中又提到:“回溯源頭,傳承命脈,相互學習,開拓創(chuàng)新,是弘揚本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明智選擇,我們的成功,將承繼先賢澤被后世!
“回溯源頭,傳承命脈,”就是在追隨古圣先賢,為天地立心,為命生立命,為往生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啊!所以培養(yǎng)孩子學習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是一件迫不及待的大事!
家和萬事興,大至國家之強盛,社會之祥和,小至個人生活之幸福,事業(yè)之興旺,身體之健康,均有賴和諧的家庭為基礎(chǔ)。然而,家庭怎樣才能和諧呢?古往今來,多少人為之迷茫,為之煩惱,痛苦一生。這全離不開我們做母親的(女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舉止行為。
女人是世界之源頭!這源頭的水清澈了,不管它流淌到哪條河溪,它都可以洗滌凡塵的污垢,化解難以化解的堅固。是它滋潤了大地,蘊育了萬物。我們女人要正本清源!愿我們今天在坐的每一位女人都是這源頭的一滴清泉。
那么,如何正本清源呢?首先我們思想上要從克服兩重性做起,那兩重性呢?就是“虛榮心”和“嫉妒心”,這是每個女人都有的習氣、通病,包括我本人也是同樣。但是我們不能要!虛榮心是什么?虛假的榮耀,是假相,我們要不得。要了它,你會為此“虛榮”二字而苦思冥想,追求攀比,產(chǎn)生物質(zhì)欲望、拜金主義。由于思維的錯誤,就會鉆到牛角尖里去,而不能自拔,這就是有虛榮性的害處。
富在知足,貴在知退,這是古圣先賢的經(jīng)驗啊!
再來看嫉妒兩個字,“嫉妒”二字是專門為女人制造的,兩個字都有女字邊旁。
女字旁邊一個疾病的疾字,讀嫉妒的嫉,也就是說,女人有了疾病她才會嫉,什么?錯誤的認知觀念,形成了心里疾病。嫉妒的妒字呢?女字旁邊一個戶口的戶,戶口是一口子,就是自己,只想自己不想別人,個人主義,自私自利,心量小,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好。所以說這個嫉妒心和虛榮心我們是要不得的,要是犯上了它,讓你整個人生,做人、做事沒有順利可言。因為你的認知觀念錯了!所以我們要把它降伏了。
如何來降伏呢?那么我們必須學習古圣先賢的教育,“行有不得,反求諸已,”也就是反問自己,檢討自己?然而,我們要把她人的優(yōu)點放大了看,把她人的缺點縮小了看,不彰人短,不炫已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然而放下我們自己的功高我慢(自以為了不起),放下自己的貪嗔癡慢(貪欲、嗔恚、愚癡、傲慢),放下自己的名聞利養(yǎng)(名譽、地位、利益),放下自己的自私自利。當你放下了有限,你卻會擁有無限……,就會換來一顆平常心!人生就能做到不計較,不比較。然而去分享她人的歡樂,去幫助分擔她人的痛苦和憂愁。古人云:“心平百難散,意定萬事吉;心清水現(xiàn)月,意定天無云;心止念絕真富貴,私欲斷盡真福田。”有了這份平常心,我們的人事關(guān)系、社會關(guān)系就會越來越暢通。
在這基礎(chǔ)上,接著再來學會人生的三大布施,你的前途將會一遍光明。
什么叫布施呢?布施就是不求回報的奉獻。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三大布施對我們有無償?shù)暮锰巺?財布施得富貴!法布施得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
那怎么就會得到這些好處了呢?其實它就是人生的大哲學、大學問,做人、做事的道理。
也就是當別人(近的是同事、朋友、親戚,遠的是社會)遇上困難的時候,你不求回報,用真誠心去幫助別人,用錢財去解決別人的困難或痛苦,這叫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那么倘若你遇上困難的時候,你一定會得到別人的幫助。因為你的行為,你的善舉動,眾人都看在眼里,老天也看在眼里,天庭無親,常與善人;人有善念,天必從之…當然,也有可能你的今生并沒有得到這份回報,那我相信,你的子孫后代一定能夠得到這份回報。你記住我們的老祖宗在《易經(jīng)》中就講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由于你的善良布施,你積的陰德在冥冥之中,你的子孫就會享用你這份福報,這是叫做明里去,暗中來,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頭頂三尺有神明!這不是假話,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我在書中還讀到,劉備臨終寫給兒子劉禪的遺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蔽┵t惟德,能服于人!
《三字經(jīng)》中說:“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這是對竇燕山教育子女經(jīng)驗的總結(jié)(也就是五子登科的來歷)。 竇燕山,原名竇禹鈞,五代后晉時期人,他的老家是薊(ji)州漁陽,也就是今天天津市薊縣(1976年劃歸薊縣,原屬河北遵化縣治),目前薊縣境內(nèi)尚存竇禹鈞墓和碑。過去,漁陽屬古代的燕國,地處燕山一帶,因此,后人稱竇禹鈞為竇燕山。
竇燕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是當?shù)赜忻母粦簟?jù)說:竇燕山為人不好。以勢壓貧,有貧苦人家借他家糧食時,他是小斗出,大斗進,小秤出,大秤進,明瞞暗騙,昧心行事。由于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30歲,還沒有子女。竇燕山也為此著急,一天晚上做夢,他死去的父親對他說:“你心術(shù)不好,心德不端,惡名彰著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僅一輩子沒有兒子,也會短命。你要趕快改過從善,大積陰德,只有這樣,才能挽回天意,改過呈祥!
從此,竇燕山暗下決心,痛改前非,缺德的事再也不做了。 竇燕山還在家里辦起了私塾,延請名師教課。有的人家,因為沒有錢送孩子到私塾讀書,他就主動把孩子接來,免收學費?傊,自那以后,竇燕山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周濟貧寒,克己利人,廣行方便,大積陰德,廣泛受到人們的稱贊。
竇燕山心地善良。仆人盜錢二百千,擔心事發(fā),具字將12歲的女兒賣給竇宅,以償負錢,逐遁去。竇燕山見小女甚憐,收為養(yǎng)女,成年后,為其擇配良婿并陪嫁二百千錢。正月初一晚,竇燕山游延慶寺,拾遺銀200兩、金30兩,等候多時,不見失主。次日,持遺金、銀復去延慶寺等候失主。竇燕山家業(yè)豐裕,經(jīng)常救濟窮人。資助棺槨埋葬者27戶,資助陪嫁者28戶,資助做買賣維持生活者數(shù)十家,經(jīng)濟柴米而得活者不可數(shù)計。
后來他的妻子連續(xù)生下了五個兒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養(yǎng)教育兒子身上,不僅時刻注意他們的身體,還注重他們的學習和品德修養(yǎng)。在他的培養(yǎng)教育下,五個兒子都成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
當時有一位叫馮道(后唐923-934,后晉936-940時任宰相)的侍郎曾賦詩一首說:“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這里所說的“丹桂五枝芳”,就是對竇燕山“五子登科”的評價和頌揚。
所以我們要懂“五子登科”并不是指新娘子陪嫁的新馬桶里放五個雞蛋就能五子登科了。他是一種表法,是提醒即將做媽媽的新娘子懂得如何培養(yǎng)、教育孩子,使孩子成為有用之才,能取得功名,能名登科弟(子孫的多少算不上家丁興旺,要能培養(yǎng)出圣賢之才,才是真正的家丁興旺)。
所以古人曰:留萬金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留經(jīng)書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讀誦;不如積些陰德於冥冥之中留於子孫!
什么叫積陰德,就是做了好人好事不為人知,不宣揚于外,它所積功德是一比百千萬。善事陰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無量…這其中包括身、口、意、戒、見、利都要有善意。身,身和同住,在行業(yè)為上不侵犯別人,不觸及他人的利益、損人利已、傷害別人,做違法亂紀之事。要用身體去做好人好事、做善事、做社會志愿者,這是相處的和樂?冢诤蜔o諍,我們不出妄語、誑語、奇語、惡口、兩舌,在語言上和諧無諍,用我們的口來傳布人事、社會好的訊息,這是語言的親切。意,意和同悅,我們在精神上志同道合,有正念、正覺、正智、正思維,這是心意的開展。戒,戒和同修,在法律上人人平等,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就是法律的平等。見,見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識,不搞分歧,這是思想的統(tǒng)一。利,利和同均,在經(jīng)濟上均衡分配,不多吃多占,占小便宜,這是經(jīng)濟的均衡。
好的,再講法布施得智慧,什么叫法布施呢?又怎能得智慧呢?也就是當你學到了知識,善的知識,對社會、對民眾都有好處的道理、學文、技能,那怕是一頂點善道理,一句好話,一項小技術(shù),都能和大家一起共同分享,廣喧流布,受益于他人,這就是法布施。你有這個善主動,你就會得智慧。因為你自己首先要學習的呀!你體內(nèi)要沉淀知識量!你才能廣喧流布,你才能為大眾服務(wù),你當然就會生聰明啦,因為你比他人先學習嘛!這叫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兒早逢春,這就是法布施對我們帶來的好處。
再來看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來打個比方,南京中山陵有三百多個臺階,有位退休的老太太,退休后一直做好人好事,在中山陵撿垃圾、撿口香糖粘膠(我們把她稱之為環(huán)保志愿者),從60歲撿到現(xiàn)在80多歲了,二十多年來,三百多個臺階,二個多小時一個來回,一點都不費勁!身體很健康,一點兒小毛小病也沒有。老太太這種善舉動就叫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很多報紙,多次報導過她的事跡)。
無畏布施就是身體力行,用自己身體的力量而不求回報的去做好人好事,去幫助別人,幫助社會,你就會得健康長壽,這就是人生大哲學,是忘我的精神,是奉獻社會的精神,也是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所說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精神。
還有放生也是無畏布施(你會得健康長壽)。我們與動物、生物、植物乃之與礦物都是平等的,無我高下。因為萬物眾生都是有靈性的,都是宇宙的一份子,我們和宇宙是一體的,宇宙就像一個人的整體,萬物眾生就是宇宙的細胞,每一個細胞健康了,人的整體才會健康,這樣日月星辰才會運行正常,才會風和日麗,風調(diào)雨順。這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縱然才能夠換回我們的身體健康,沒有良好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健康的身體從何談起。
唯我獨尊這是錯誤的觀念,動物不是生來就是給我們吃的。大家若有這種想法,不懂憐憫萬物眾生的生命,爾時你的學業(yè)、事業(yè)、家業(yè)等等,會遭遇到莫明其妙的障礙或災(zāi)禍,其實這也并不奇怪,它是有因果關(guān)系的,也就是因緣果報,即:因果報因。漢文帝說過這樣一句話:“災(zāi)禍因積怨而起,福澤由施德而興”。所以我們要曉得“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浙江紹興人)曾經(jīng)寫到“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難伸,設(shè)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惫旁娭杏衷弧扒О倌陙硗肜锔┥钏坪:揠y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所以我們對天地眾生都要有慈悲心,憐憫心、禧舍心。當我們用愛心、慈悲心、憐憫心去幫助眾生,解決眾生的困難、痛苦或生命時,你真得會很幸福(你看,舒=舍+予,也就是舍掉一點,給予一點,換回的是舒服)!所以施予,比接受更快樂!有愛心必有和氣,有和氣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相反,那就會遭受莫明其妙的障礙或者災(zāi)難。古人云:人為善,雖未福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好了,我們講了克服兩重性和三大布施。
接著再來講講三個讓字,禮讓、謙讓、忍讓。我們中國是禮義之邦,我們的老祖宗孔老夫子,必身的精力都在追求周公之禮、文王之道。我們每個中華兒女都要懂得禮儀。禮儀中間蘊含著讓字,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是人們的好品質(zhì),做人的集大成,好品質(zhì)離不開禮讓,它是美德、是修養(yǎng)、是德行,它會使每個人生活在幸福里,使黑白的世界變得更加絢麗。
那么,相反不懂禮,他將會變成求職路上的絆腳石。
案例1、北京有一家外企公司招聘員工,去應(yīng)聘的人都是很優(yōu)秀的,經(jīng)過很多關(guān)口的考試,專業(yè)考試、外語考試等等,考到最后只剩下幾個人進入了面試。主考官來到了會議室說:“我現(xiàn)在剛好有一點急事,需要出去一下,10分鐘以后我們繼續(xù)面試!痹谥骺脊僮叱鋈サ10分鐘里,這些年輕人站起來,摸東摸西,將桌上的文件翻來覆去,看了又看,還順手拿給其他參考人員看看。10分鐘后主考官進來了,對參考者說:“對不起,考試已經(jīng)結(jié)束,你們統(tǒng)統(tǒng)都沒有被錄取。因為你們連最小的、最基本的禮節(jié)都不懂!保ㄒ驗闀h室里有攝像頭,他們的行為被主考官一覽無余。)
《弟子規(guī)》上說:“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他們對主考官的決定很不服氣地說:“從小到大也沒有人教我們不允許亂動呀。”經(jīng)典中云“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過去的前輩,沒有遇到圣賢的教育,確實缺乏做人做事的正確態(tài)度,也沒有以身作則,子女走入社會不知道怎么為人處事。所以,縱使他們的能力很好,學歷很高,但是這些細微地方的禮儀都沒有顧慮到,小事辦不好,不可能辦成大事。一個很好的就業(yè)良機就在這樣一瞬間失掉了,誰的責任?我們做父母的該到深思的時候啦!
案例2、還有在深圳,有一個博士生,經(jīng)過嚴格的考試篩選,終于被一家很有名的大企業(yè)錄用為高級職員。但是,在上班后不久的一天早上,他走到辦公室樓的走廊里,遇到了一把笤帚橫在地上,就毫不猶豫地從笤帚上跨了過去,這時正好董事長走在他的后邊,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到了辦公室后通知人事部,將這位高級職員立刻除名。這是為什么吶?主要是缺少社會公德。
因此,一個公司錄用員工,考察的不僅僅是他的學識,更重要的是他的德行。如果平時一個小小的事情都不做,或者都看不到,這不是說小事你不愛做,而是你缺乏恭敬心,也是你在德行上面有缺失(恭敬心就是禮)。所以說:“成就我們的是德行,障礙我們的是習氣”。一定要改變我們的不良習氣,對待任何人、事、物都要有恭敬心、平等心,那你將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無論遇到什么樣的風浪,都會高帆遠航。
所以說:“我們不能把祖宗的積善用虧了,也不能把子孫的支援用虧了!备呱械娜似繁仨毦邆洹叭隆卑!即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
謙讓呢?謙是驕傲的反意詞。謙卑就是自尊,人只有謙讓了,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老舍曾說過:“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
古時候有個皇帝決定要獎賞臣子們每人一只羊。但那些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要怎樣分配才不至于導致爭議呢?皇帝故意把這個“難題”拋給了手下的臣子。第二天早朝時,百官們各抒己見,向皇帝提出了很多的分羊辦法。正當百官爭論得臉紅耳赤時,宰相默默地來到圈羊的地方,把其中一只最瘦、最小的羊牽走了。于是大家在互相謙讓中很快地就把羊分了下去。其實這個故事是皇帝考驗大臣們的,從小事中觀察大臣們的心量。宰相起了帶頭作用。之后呢,大臣們之間就會以國家大局為重,效仿宰相懂得謙讓。所以上至大臣,下至庶民都要謙讓啊!
忍讓呢?忍字頭上一把刀,刀在心上有險招,你不忍讓會遭禍,闖出禍來誰擔當。也就是說刀架在心口上都得忍,刀上的一點,就意味著心在滴血,你都還要能忍哪!忍是大學文,忍乃心頭無名火,奸惡險詐藏其鋒,忍氣饒人消百孽,休要逞強結(jié)禍根。你看浪花雖巨,但瞬間消逝;山洪雖猛,但片刻無蹤,故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大家可知道嗎?世上什么最寬?陸地不夠海洋寬!海洋不夠天空寬!天空不夠胸懷寬!所以說人們的胸懷才是最寬廣的。
我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叫《六尺街》。長沙市開福區(qū)六堆子附近有條小街,叫六尺街。相傳這條街上曾住著兩個大戶人家,一戶是當朝劉宰相家,一戶是兵部侍郎李大人家。兩家的夫人、孩子因不適應(yīng)北方的水土,都留在家鄉(xiāng)長沙生活。兩家大門正好相對。
李家兒子多,自恃人強力壯,在家大興土木,擴大自家門面,將一堵墻砌到了劉家的門口。劉家見此情景,氣憤萬分,連夜修書一封,火速送往京城。劉宰相得書后,凝思片刻,當即回書一封。書中寫道:
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宰相夫人讀了,深感其意,當即教導一家上下人等,不得再談此事,并下令拆除自家圍墻,退讓三尺,以作進出之道。李家風聞此事,慚愧不已,不但拆除了新墻,還效仿劉家,也退三尺,作進出之道。從此兩家來往密切。退出來的六尺地,成了百姓的自由通道。后來,這條通道被人們稱之為“六尺街”。這個故事同樣流芳百世。這就是忍讓的最好案例,避免了一場不小的斗爭,讓我們后人去效仿。
以上例子,就是正本清源,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特別是我們女人是一個舉著輕重的人物,是世界之源頭,我們必須要修身(正本清源),修身就是修正自己身上的不良行為,修正自己的錯誤觀念。實際上就是通過自我修煉來達到自我完善的一種途徑,就是要把圣賢之美德、才學,化為自身之習性和功力,再來教育我們的子女!修身為了齊家,家庭好了社會才會好,社會好了國家才會太平,世界才會和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的源頭都在我們女人身上,天下治亂之權(quán)在女人的手中!在我們的心田!
講了許多,我今天想借此機會,回答不少同志想了解的一個問題,就是燒香、叩頭、拜佛到底是什么意思?
燒香?香是天然植物所制,點然香以后,香會產(chǎn)生出一種特有的香味,這種香味在虛空中會形成一種良好的磁場,然而良好的磁場會使人們的心凈下來,不浮躁,感覺天凈地寧,仿佛站在一塊凈土的中央!
就如幢鐘是同樣的道理,寺廟里的大鐘,上面都刻有經(jīng)文,經(jīng)文是善知識,是對我們普羅大眾教育的篇章,教我們行好心、辦好事、做好人。那么這個鐘用木棒這樣一撞,發(fā)出來的聲音回蕩在盡虛空、遍法界,同樣形成了良好的磁場,在這良好的磁場里,人們的心就會很寧靜、不浮躁。人們就會產(chǎn)生許多許多善念,念念是善。很奇怪,在佛菩薩面前,人們絕對沒有一個是惡念,這就是佛的力量。善念中必然會有祈求佛菩薩的保佑!庇護!佛力加持等等的念想!
有了這些念想,同時就會增進自已的信心和責任,信心有了,我們就會去不懈的努力。通過努力,學業(yè)也好、事業(yè)也好、家業(yè)也好,士農(nóng)工商樣樣會成功,事事就會順意,百事就吉祥,萬事就會如意!所以叫做佛氏門前有求必應(yīng)!這是一種心里的暗示,也就是佛力的加持!境由心造,境隨心轉(zhuǎn),環(huán)境是由我們的心念而產(chǎn)生的,什么樣的心境產(chǎn)生什么樣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又隨著我們的心在轉(zhuǎn)動,什么樣的環(huán)境就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成就。講到這里我想起了江澤民總書記曾經(jīng)有這樣兩句偈:“晨鐘幕鼓驚醒世間名利客,經(jīng)聲佛號喚回苦海迷路人…”
叩頭:叩頭就是放下傲慢性,向佛菩薩學習,學習他慈悲、博愛、憐憫眾生。傲慢的人他一般情況不肯叩下他的頭脛骨的。但是一擔當他肯叩下自己的頭腦時,就弄懂謙卑了,他真的就放下了,只要能放下自己的偏見和執(zhí)著,你離成功又邁出了一大步,因為放下是對心靈的一種解脫,而不是對責任的放棄。你放下了有限,卻會擁有無限,這就是人生的大哲學。
那么點蠟燭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我們學習佛菩薩,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我們的心要亮堂,不要太黑暗,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只要見到有光明,我們的心就要明心見性。
那么佛臺上放的水果又是什么意思呢?他是一種表法,告訴人們要種好因,才會結(jié)好果子。你種善因就結(jié)善果,你種惡因就結(jié)惡果。萬事皆有因果而起,任何一件事都有因果關(guān)系的,只要我們凈下心來加以思考,全會有答案的。
它不是迷信!迷信是當一件事沒有弄懂、弄通就去亂相信、瞎相信,這才是迷信。當我們把一件事情弄懂弄通,它是哲學、是科學!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好的,我們接著講種好因結(jié)好果,那好果子從何而來呢?
好果子是從母親的心里來!母親的心是家中的福田,心厚則果好。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母親這塊福田肥沃,孩子就像樹一樣,家中的財富像樹一樣,都長在母親的心地上,結(jié)出來的果實就甜、就大。母親承載著家庭的未來,心厚則果好,心是良田百世耕。所以母親的形象特別的重要,母親的心是深厚的大地啊!言教、身教、境教全有賴于母親。
換言之,一輩無好妻,十輩無好子。母親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舉止行為,無不是善、無不是惡;無不是好、無不是壞;無不是美、無不是丑。母親的心地很薄,家里的田地就“貧瘠”,就像鍋壁灘一樣,土地沒有營養(yǎng),縱然有了好的種子也難以發(fā)芽,發(fā)了芽也成不了才,更不用說結(jié)好果子了。
這全基于母親的心地啊!女人在家庭也好、單位也好、社會也好,都存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女人乃是世界之源頭,是齊家之本,清國之源。女人要性如棉,既潔白又溫暖,棉花拍之如餅,紡之如線。我們女人要用《女人八德》做人做事,即:孝順、和睦、慈良、貞靜,將它用運到生活中、工作中,延綿不斷(孕育-養(yǎng)育-哺育-教育),向孔子之母、孟子之母、岳飛之母學習。圣人是圣母之生,先有圣母后有圣人。我們的家需要我們做母親的去辛勤的耕耘啊!去相夫教子啊!
相夫教子不光光是幫助丈夫洗衣、燒飯,而是幫助丈夫成就自己的德行,能夠教育好孩子的成長,扶助丈夫之德業(yè),有了深厚的德行才能承載學業(yè)、事業(yè)、家業(yè)等!疤煨薪。右宰詮姴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清華大學的校訓。厚德載物就是德行要厚重,你才能承載得了你的家業(yè)和事業(yè)。
但是我們作為妻子“相夫”(就是對待自已的丈夫),也要講究一點藝術(shù),要把丈夫當作人生中的三個人來看待。哪三個人呢?父親、朋友、孩子。當丈夫在外面學習、工作、事業(yè)取得成就的時候,你一定要把他當作父親來看待,尊重他、恭敬他、崇拜他、贊美他。平時我們要把丈夫當作朋友來看待,多給他一點空間,一點自由,給予他足夠的信任。然而當丈夫?qū)W習、工作、事業(yè)有不順利、有失敗,包括有過錯了,我們要把他當作孩子來看待,真正來理解他、體恤他、包容他、原諒他。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的,也沒有那一個人一輩子不犯錯誤。但是一個大丈夫最需要妻子的時候,我認為恰恰是他的仕途不順利或是失敗的時候。你看男人的外表雖然都很是剛強,其實男人的內(nèi)心是很脆弱的。男人只有爆發(fā)力,很多的是缺少耐力。在這種狀況下,男人是非常需要我們女人去呵護他。我們的胸懷就是他的避風港灣,幫助分擔憂愁和痛苦是我們女人的天職。要把他拉回到自己的身邊,安撫他,教育他,讓他重新樹立信心,重頭再來。我在這里有一首歌想獻給大家:
《丈夫辛苦了》
沒事的時候,也不覺得啥;
有了事沒你,還真抓瞎;
要說這日子呀,你才是主心骨;
你東奔西忙,支撐起這個家;
丈夫你辛苦了!丈夫你辛苦了!
一天天孩子長大,你也有了白發(fā);
再苦的日子,沒見你流過淚;
也許你背地里,咬碎過牙;
有些時候你也發(fā)發(fā)火,我知道你工作壓力很大;
錢是不好爭!也不禁花!你沒讓妻子手里太緊巴。
丈夫辛苦了!丈夫辛苦了!
一天天疼愛孩子,你更孝敬爹媽;
再甜的日子,沒見你耆侈過,你盡量讓家里不缺啥;
丈夫你辛苦了!丈夫你辛苦了。
所以我們絕對不能撒少女之性子,把丈夫一腳踹開,推卸責任,我們做妻子的要敢于承擔家庭的責任。其實家有賢妻,夫不出枉禍!男人的過錯、過失,女人有不可推卸責任。更不能再把自己當作年輕貌美的少女看待,弄不弄就談離婚。你的孩子會受到傷害,造成孩子不孝的起因從此而來,孩子就會產(chǎn)生仇視父母的心里,家庭就會破裂,也會給家族蒙受恥辱。社會再發(fā)展,沒有男人的女人最終還是會被社會所輕視。所以女人不要撒少女性子,不要拋棄孩子和家庭,要把丈夫拉回到自己的懷抱!丈夫再沒有用,你就把他當成佛菩薩一樣恭在家里,他也是女人的底氣,家庭的底氣。
同樣,丈夫?qū)Υ拮幽兀恳嫘南啻,體貼入微,知恩報恩。我記得在書中還讀到印光大師說過:“所有的丈夫要對太太很好,因為太太有一個恩德是我們永世都報不完的,那就是幫我們傳宗接代和相夫教子!庇」獯髱熡终f:“家庭母教乃是賢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要做好母教,首先,要做好胎教;其次,要做好幼教;再次,要做好圣賢教育。不然,憑我們自己是不行的,太太成就了我們,這個恩德一輩子也報不了。”
丈夫要讓妻子感受到,我這一輩子是因為娶了你這么好的妻子,我的家業(yè)、事業(yè)才能有這樣好的發(fā)展。當丈夫?qū)ζ拮舆@樣評價和感受時,做妻子的就會做得相當圓滿,再苦再累她也會默默無聞的奉獻。這里我還想獻給大家一首歌:
《妻子辛苦了》
起早貪黑緊忙活,上班回來就下廚;
每天三頓家常飯,一年三百六十五;
買菜燒飯洗衣服,下有兒女上有母;
為了孩子操碎了心,一年三百六十五;
妻子啊妻子,你挺辛苦;
辛苦為了全家福,精打細算為了家;
你常把家縫補,細水長流過日子,全靠你簡樸;
妻子啊妻子,你挺辛苦;
有你那日子能過富,有點安慰就滿足,丈夫心里最有數(shù)!
妻子啊妻子,你挺辛苦,一家老小都和睦,都和睦……
所以說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互敬、互愛、互相尊重,做孩子的榜樣!典范!言教不如身教,身教還需境教!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依教奉行,以身力行!
你看,教育的教字,老字頭下面一個子,也就是說,老的和小的要融為一體,他才稱之為孝。旁邊加上一個文化的文字,才能稱之為教。它是上所施,下所效,也就是上面怎樣教的,下面跟著怎樣效法。(中國的文字是人類智慧的象征,漢字是智慧的符號,中國的漢字是老祖宗蒼頡發(fā)明的,他為了造字吃盡了苦頭,爬山趟水……為的是留于子孫后代,我們只要細致地拜讀,宇宙人生真相全在文字之中。
這里講一個上所施,下所效的反面故事,《宋朝少年沈元覺》。沈元覺是一個10歲剛出頭的少年。他有個爺爺,年邁多病,只會吃,不會干活,增添了家里的負擔。沈元覺的爸爸幾次要把爺爺去扔掉,還騙沈元覺說,爺爺老了不死會變成妖精,但是沈元覺太小,說服不了爸爸,只有無奈。有一次,爸爸把爺爺裝在了簍筐里,帶著沈元覺一起把爺爺背到了野山頂上,扔下爺爺就走了。然而,沈元覺回頭把簍筐背上了肩。父親問,爺爺都已扔掉了,你要簍筐干什么?沈元覺對爸爸說:“等你老了,還用這個簍筐背你到山上,把你扔掉。 爸爸頓時感悟了,羞愧不如,重新把爺爺背回了家中,孝養(yǎng)老人。
這雖然是一個反面故事,但他說明了上有所施,下有所效的道理!當我們今天在孝敬父母、公婆的同時,其實就是在孝敬自己,在給孩子們做榜樣,這就是現(xiàn)身說法,上有所施,下才有所效。愿今天在坐的各位姐妹在家都是一位好母親、好媳婦、好太太!
接著把太太的來歷分享給各位姐妹。(妻子被稱之某某人的太太,其實她的來歷并不是很簡單的),太太稱呼的起源于周族太王古公亶父,他的賢妃叫“太姜”,即是泰伯、仲雍、季歷三兄弟之母。太姜有美色,而且性情貞靜柔順,并且極有智慧。教導諸子,至于成人,從來沒有過失。古公謀事,必與太姜互相商量。隨便古公要遷徙到什么地方,她都不辭勞怨,順從追隨。
季歷即位,又娶賢妃,叫“太任”,史載,稱其端莊誠一,德行無缺失。及有身孕,即自開始胎教,所謂“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因此而生文王。
文王又有賢妃,叫“太姒”。《史記•周本紀》說:“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叫太姒,文王正妃也!薄读信畟鳌贩Q其“生十男,親自教誨。自少及長,未嘗見邪僻之事。文王繼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
周室由古公亶父到季歷、文王三代,都有賢妃良母助興周室。所以能形成姬周王室八百多年的宗室王朝,都是由其上輩“齊家、治國”的德育教化而來,并非偶然徒然的提三尺劍,一戰(zhàn)功成而得的天下。因此,后世尊稱別人的妻子叫“太太”,便是從周室有三位“太”字輩賢妻良母,母儀可風的典故而來,并非是隨隨便便的口頭語。所以稱謂太太乃責任重大,扶助丈夫之德行,教育子女之才學。
講到了太太,我又想起了美國費城百貸公司有這樣一個故事(其中的主人翁就是一位太太)。
一個陰雨密布的午后,大雨突然傾瀉而下,行人紛紛逃入就近的店鋪躲雨。這時,一位渾身濕淋的老婦,步履蹣跚地走進費城百貨商店?粗仟N的姿容和簡樸的衣裙,年輕的售貨員都對她不理不睬。
只有一個年輕人熱情地對她說:“夫人,我能為您做點什么嗎?”老婦人莞爾一笑:“不用了,我在這兒躲會兒雨,馬上就走!钡,她的臉是明顯露出不安的神色,因為雨不斷地從她的腳邊淌到門口的地毯上。
正當她無所適從時,那個小伙子又走過來說:“夫人,您一定有點累,我給您搬一把椅子放在門口,您坐著休息就是了!眱蓚小時后,雨過天晴,老婦人向那個年輕人道了謝,并隨意地向他要了名片,就顫巍巍地走了出去。
幾個月后,費城百貨公司的總經(jīng)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來信,寫信人指名要求這年輕人前往蘇格萊收取裝璜一整座城堡的訂單,并讓他負責自己家族所屬的幾個大公司,下一季度辦公用品的采購任務(wù)。詹姆斯震驚不已,匆匆一算,只這一封信帶來的利益,就相當于他們公司兩年的利潤總和。
當他以最快的速度與寫信人取得聯(lián)系后,才知道這封信是一位老婦所寫,就是幾個月前曾在自己商店躲雨的那位老太太--而她正是美國億萬富翁“鋼鐵大王”卡內(nèi)基的母親。
詹姆斯馬上把這位叫菲利的年輕人推薦到公司董事會。毫無疑問,當菲利收拾好行李準備去蘇格萊時,他已經(jīng)是這家百貨公司的合伙人了。那年,菲利22歲。
不久,菲利應(yīng)邀加盟到卡內(nèi)基的麾下。隨后的幾年中,菲利以他一貫的踏實和誠懇,成為“鋼鐵大王”卡內(nèi)基的左膀右臂,在事業(yè)上扶搖直上、飛黃騰達。成為美國鋼鐵行業(yè)僅次于卡內(nèi)基的靈魂人物。
不過,一個人的善行像這個故事所說的一樣,有戲劇性的報答或是獲得社會贊賞,畢竟是很少的。幫助別人且不圖回報,這才是真正的善、無私的善。如果僅僅是為想讓人感謝或期待被社會認同而行善,那么美好的誠意就會減低。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無數(shù)善良的人以匿名方式來投入時間、精力、金錢去行善,他們并不期待因此而獲得感謝或贊揚,他們是這個世界的施愛者,因為他們的善良,才使這個世界充滿愛意、溫情和感動。
人有善念,天必從之;天庭無親,常與善人。諸如此類的善行,他都基于在孝道的基礎(chǔ)上,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孝道分為大、中、小三類。小孝養(yǎng)之父母,中孝報曉國家,大孝敬之天地宇宙。中國的古圣先賢將子女對父母的孝養(yǎng)分為兩大類:一曰孝身,二曰孝心,我覺得還要再添加一曰孝志。
“孝身”就是養(yǎng)父母之身!兜茏右(guī)》中說的:“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就是說的是養(yǎng)父母之身,關(guān)心父母的冷暖、溫飽。
“孝心”呢?就是恒順父母之心。父母希望子女求學必勤,戰(zhàn)陣必勇,居官必廉,子女一一做到了,就是順了父母的心,這就是孝心。《弟子規(guī)》又說到“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父母希望子女身體健康,希望子女是一個有高尚道德的人。子女若不知節(jié)儉度日,一味驕奢淫逸,玩物喪志,弄得滿身是病,父母一定會憂傷不安;子女違法亂紀,或者做出有損道德的事,一定會使父母蒙受羞辱,這都是大不孝。
歷史上我們的老祖宗特別重視恭敬父母?鬃佑袀學生叫子游,他問老師,“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這里的意思是說,如果把對父母的孝僅僅當做養(yǎng)父母的身體,那么犬馬也能養(yǎng)。所謂犬馬能養(yǎng)是指犬馬能以其體力服侍主人,即犬能守夜,馬能代勞。但是犬馬不知敬。只有人能夠知禮,知禮則能敬。如果子女只能養(yǎng)父母的身體,而不能恭敬父母,這同犬馬有什么不同呢?
養(yǎng)父母之志呢?就是子女做到了求學必勤,戰(zhàn)陣必勇,居官必廉,同時又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這就是養(yǎng)父母之志,這是子女給父母增添了光彩,增添了家族的榮譽,為家族光宗耀祖,這就是養(yǎng)父母之志。
拿中國圣賢的教誨看現(xiàn)實,人們發(fā)現(xiàn),當今社會固然有不少善事父母的孝子,但是不可諱言,有相當多的子女,不用說順父母之心了,單就孝養(yǎng)父母之身來說,也難于完全做到。
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從孝道我們又要講到一個人的品德和事業(yè)的關(guān)系上來了,具有良好或高尚品德會成就你事業(yè)的成功。微軟副總裁(李開復博士)說道:我把人品(就是德行)排在人才所有素質(zhì)的第一,超過了智慧、創(chuàng)新、情商、激情。我認為一個人的人品如果出了問題,這個人就不值得一個單位去考慮雇用他。
現(xiàn)代社會人們普遍缺乏諸如忠誠、敬業(yè)、服從、正直、誠信的優(yōu)良品德。那么人的優(yōu)劣品德重要體現(xiàn)在那里。我們試想,比如我們的企業(yè)、公司的干部或員工,品德普遍低下,充滿重重矛盾、勾心斗角、爾虞我詐、損公肥私。我們的公司又怎能發(fā)展壯大呢?
木桶定律告訴我們:一個企業(yè)、公司就如一只木桶,一只沿口不齊的木桶,它能盛載多少水量,不在于木桶最長的那塊木板 ,而在于木桶最短的那塊木板,要想提高木桶的整體容量,不是去加長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補齊最短的木板,并要促使木桶的每一塊木板的結(jié)合緊密度。尤其是領(lǐng)導者(領(lǐng)導者就是木桶圓周的一條箍,松了會漏縫,緊了會散架)不僅僅要關(guān)注你下屬每個員工的學習能力和業(yè)務(wù)能力,更要學會讓所有員工團結(jié)一心(這其中就包括:不泄露公司的秘密,不占公司的便宜,不身在曹營心不漢,不找不到下家罵上家,不做工作以外的事,自覺維護公司榮譽這就是木桶的緊密度),而不是互不往來,甚至互相拆臺。
一滴水要想不干涸的唯一辦法就是融入大海,一個員工要艷情生存唯一選擇就是融入團隊團結(jié)一致。處在底層者,要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處在中層者,要以身作則,以德服人;處領(lǐng)導的副手,要精心輔佐,克盡厥職。
在這基礎(chǔ)上,我們作為一名公司員工,還必須要學會感恩。人從有了生命的那天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你的生命里有許許多多的人值得你去感恩,比如,朋友、家人、老師、同事、領(lǐng)導。
懂得感恩,是一個員工優(yōu)良品質(zhì)的重要體現(xiàn),如果連最起碼的感恩都不能知道,又怎么能夠珍惜工作、熱愛生活呢?
對待感恩,我們應(yīng)該有正確的態(tài)度,作為員工,想要懂得如何感恩公司、感恩老板,就必須正確看待你和公司、老板之間的關(guān)系。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一個員工可以為一個陌人的點滴幫助而感謝不盡,卻無視朝夕相處的上司、同事的種種恩惠、幫助和支持,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視之為純粹的商業(yè)交換關(guān)系,或者說老板是剝削階級,剝削員工的剩余價值,老板開的豪車、住的豪宅看了眼紅,嫉妒心像火焰一樣憤然而起,好像全是剝削他的剩余價值而得來的。那么,這樣的人他們將會整天被怨恨情緒所啃噬,搞得自己痛苦不堪,而無心工作,這樣將會離他失業(yè)的日子越來越近,而離他的幸福日子越來越遠了!
其實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shù)的,我在這里再插個故事,大家都知道李嘉誠,他在20幾歲的時候遇見一位高僧大德,他向高僧大德乞求,乞求什么?李嘉誠說我想求財,高僧大德問他你要求多少?李嘉誠逼了好一會兒,逼出了一個數(shù)字,多少?201*萬元港幣。大家都知道(李嘉誠1928年出生,再加30歲吧,等于1958年的時候),那時候的201*萬元港幣是個天文數(shù)字。可是那位高僧大德說:“太少了,你往后是香港的首富,香港70%都是你的。李嘉誠問為什么?高僧大德說:“你前世修得很多吶!”
那這是什么道理呢?大德怎么就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呢?古人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也就是你要知道你的前世是什么樣的,你的今生所感受的就是,那么你要想知道你的來世又如何?那么你今生趕緊做!快點修!快點做布施!也就是我上述所講的三大布施,布施就是從感恩至力行。
比如你們的周董辦企業(yè),他的舉措就是在回報社會,承擔社會的責任,幫助國家挑擔子,養(yǎng)活多少個家庭,這就是大布施。每一個人的福報都是由前世所修定的,不是靠今生妄想得來的,所以我們都要懂福、惜福、再造福(中國人用《易經(jīng)》能算命,它是大哲學、大學文吶)。
那么高僧大德他怎么又會知道李嘉誠前世的呢?真真的修行人他很清凈,他把人生的“三毒”全放下了,即:忘想、分別、執(zhí)著統(tǒng)統(tǒng)放下,禪定!要能入定,他就能超越時空。我們現(xiàn)在的人生活在三維中間,螞蟻生活在二維中間,螞蟻只有平面沒有立體,我們看螞蟻尋食、搬家看得清清楚楚。入定后的高僧大德超越三維,看我們尋食、搬家、做善事、做惡事看得清清楚楚,F(xiàn)代科學研究已達到了11維秩,可是兩千五百多年前的經(jīng)書里老早就講到了28維秩。古人云:“祖宗雖遠,拜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jīng)書不可不念啊!
所以雇傭和被雇傭之間表面上是一種契約關(guān)系,但是在契約的背后實際上是一種因緣關(guān)系,是一份親情、友誼和緣份,就憑這種緣份也值得我們毫不懈怠的去努力工作,感恩給予我們就業(yè)機會的領(lǐng)導、老板!
如果我們心存感恩之情,那么我們感受的不僅僅是心靈的寧靜,生活也會將賦予他最大的回報。
當一個好企業(yè)要想長期的發(fā)展,要依靠我們每個人的好品德,用好品德來創(chuàng)造好業(yè)績,這就叫做到。然而有了好業(yè)績你才會獲到領(lǐng)導的認可、上級的懇定,諸多的榮譽,縱然你才能有所得到。
總之,一個成功的領(lǐng)導背后,必須有一群品德高尚,能力卓越,忠心耿耿,且業(yè)績突出的員工,這個企業(yè)才會有生命力,才不會被市場而淘汰。公司這個大木桶里有水了,我們員工的碗里才能盛水,這才能真正的得到。我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靠實力打天下,拿業(yè)績來說話。
我們要把公司的興衰,作為自己的榮辱,好人品鑄造好企業(yè),好企業(yè)培養(yǎng)好人才。
謝謝大家!
第二篇: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感悟
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感悟
上這門課前,我一直有一個錯誤的認識,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就是指儒家思想。從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開始,儒學就開始成為中華文化的基礎(chǔ)。儒家思想也一直處于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被視為中華文化的代表。然而,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還存在著除儒家思想體系以外的其它許多學派思想體系,如道家、法家、名家、陰陽家、墨家,以及后來傳入的印度佛教等。這些學派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中都起著作用,他們的思想、精神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補充。 首先,介紹一下儒、道、佛的主要思想。并從精神方面分析一下三者的人生功效:
<一>、儒家:強調(diào)有為,“出世”,即要做事情,在這個世界做事,孔子說要“知其不可為之而為之”,兢兢業(yè)業(yè),認為活著就是要做點什么。人必須要有自己的理想抱負,積極進取,不能只是貪圖一時的享樂。同時,儒家強調(diào)“仁愛”、“和”、“誠信”等道德行為準則。
<二>、道家:強調(diào)清靜無為,清心寡欲,天人合一。強調(diào)的是自我精神的自由飄逸和寧靜,在于怡養(yǎng)精神,獲得精神的“逍遙”自在。不為外物所累。莊子認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追無涯,殆矣!”莊子看到自由和主觀條件的矛盾,但他不是去積極地認識和改造客觀條件,爭取獲得自由,而是采取尋找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三>、佛家:佛的“治心”,既是心里想要的升,世間萬物都是“因緣和臺”的,世事無常,每一個事物包括所有實體,像是芭蕉樹,掰掉葉子什么也不是,人就是一副臭皮囊,里面裝了心、肝、肺。任何事物都只是一個幻想,任何事得與不得都一樣。人需要看破紅塵,需要修行,達到上述的境界,才能到達人生的極樂境界。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就是以上述的儒、道兩家思想互補為主干,以佛等其它思想為輔。上面介紹了三家的主要思想,現(xiàn)在看是探討一下它們對我的積極意義,就像有一句話說的那樣:“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儒家對我們具有很大的啟發(fā)意義。在為人上,我們要以和為貴,為人要謙和,善于學習。不必把平時一點點的雞毛蒜皮的事放在心上,人需要有寬廣的胸懷,這樣才能不被小事所累。在人生態(tài)度上,儒家強調(diào)入世、有為所和經(jīng)世致用。所謂入世,就是表示儒家既不關(guān)注外在的自然的探尋(道家),也不關(guān)心人死后的問題(佛家)。它強調(diào)人需要進入現(xiàn)實社會,融入集體。有所為,就是人作為社會的一份子,處在一定的位置,就必須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wù),必須對他人和社會負責。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激勵了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無論遇到再大的困難,他們都會堅定自己的信念,努力奮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正是這種思想的體現(xiàn)。我們也是一樣,人生需要一個奮斗的目標,需要不斷地追逐。哪怕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會遇到多少艱難困苦,我們也在所不惜,不放棄努力,不放棄追求,我們需要百折不撓,愈挫愈勇的精神。理想也許暫時不能實現(xiàn),但我們不會停止努力。。。。。。再者就是經(jīng)世致用的精神,學要與實際相結(jié)合,白居易的“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于是,儒家提倡的“學而優(yōu)則仕”則是一種體現(xiàn)。還有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集中反映了儒家先進知識分子就是救民的理想。他們實踐上也是身體力行,堅持不懈。我們要學習這種精神,結(jié)合當今社會的需要,認真學習,將來現(xiàn)身于祖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shè)之中。
相比之下,道家教導我們要有超然的宇宙觀,透視時空,最大的泰山和秋毫之末都沒什么區(qū)別。因為他們蘊含的都是一個道,因為到無所不在。能以大見小,從秋毫之末中得到道的啟迪才更見對道體悟之深。這種以小見大,超越世俗的境界以及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關(guān)系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道的這種對自然的思想恰好與儒的人生理念相互補充,使中國文化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道,需要我們認真思考。
而佛教呢,認為一切皆空,追求“常樂我凈”的境界。所謂的名利,都只不過是過眼煙云。佛在平常的生活中追求絕對自由的境界中,學會在塵世俗氛超越塵世俗氛,自我平衡,忘掉一切,從而形成一種逍遙豁達、隨緣任運的人生態(tài)度。 禪則是佛修行的一種方式。我們可以學習那些心理的修習方法,給自己帶來平和和寧靜,F(xiàn)代社會,各領(lǐng)域的快速發(fā)展往往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壓力,整日生活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之中。而在緊張之余修習參禪,情緒可以得到放松,重新領(lǐng)會恬靜平淡的生活樂趣,從而求得心理平衡。
以上都是我對儒、道、佛的理解,學習了這些,引發(fā)了我對人生的思考。上了大學之后,我失去了人生的方向,用空虛來形容現(xiàn)在的生活,一點也不過,經(jīng)常無緣無故發(fā)脾氣、生氣。接觸了中傳之后,確實然我見識了不少以前沒接觸過的思想,F(xiàn)在,我懂得了該如何面對人生的問題。我需要一個追逐的理想,不管遇到什么,我都會堅持不懈,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情緒!
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雖然我只曉得其中一小部分的道理,但這些道理對我們的成長將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指明我們前進的方向。我們應(yīng)該認真領(lǐng)悟其中的奧秘,為我所有。當然,我們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我們的祖先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如此寶貴的財富,我們應(yīng)該繼承并發(fā)揚其中優(yōu)良的傳統(tǒng),不斷地完善自我,為中華民族的輝煌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感悟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感悟中國傳統(tǒng)文化
自盤古開天辟地一直到如今的現(xiàn)代社會,以傳統(tǒng)文化為立國之基的中國在世界上已存在了長達五千年。在這漫長的歲月里,中華民族及其祖先創(chuàng)造了具有鮮明民族特色、歷史悠久、內(nèi)涵博大精深、傳統(tǒng)優(yōu)良的燦爛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jié)晶,是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是所有華夏兒女引以為傲的璀璨瑰寶。
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應(yīng)當了解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繼承和發(fā)揚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取其精華而去其糟粕。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更有責任和義務(wù)去汲取傳統(tǒng)文化之精髓,不斷地開拓創(chuàng)新,結(jié)合新的時代和實踐對其加以發(fā)展,使其綻放出更加絢麗奪目的光彩。
對于我們每一個個體而言,積極主動地接觸、了解和學習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這對我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以及行為模式有著重要影響。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其實本身就是一套完整的、獨具中國特色的修身養(yǎng)性的學問,其核心即是道德教育。在處理個人與民族、國家關(guān)系的問題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歷來為世人所推崇。領(lǐng)悟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一方面增強了你我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培養(yǎng)了我們青年一代的社會責任感。歷代民族英雄身上所體現(xiàn)的愛國主義精神讓我們牢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使命,團結(jié)一心,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在對待人生態(tài)度的問題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給了很好的詮釋。自古以來,不論是在天災(zāi)還是在人禍面前,中華兒女從未屈服和放棄,面對種種挑戰(zhàn)而不喪失斗志,敢于向一切自然與社會的危害和不平進行頑強抗爭,永遠保持著不屈不撓的精神。正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個人的成長需要自強不息的精神,國家的繁榮昌盛更需要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問題上,古人所看重的是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種對真理的執(zhí)著,為真理而獻身的精神正是我們現(xiàn)代人所需要的。探尋真理不僅僅對個人的發(fā)展十分有利,更重要的是它能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在道德修養(yǎng)方面,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幾千年幾千年積累的文化底蘊對于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有著極為重大的作用。“百善孝為先”讓我們明白如何為人子女;“君子之交淡如水”教會我們怎樣與他人交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讓我們懂得何為博愛、何為真善美;“業(yè)精于勤荒于嬉”引導著我們腳踏實地,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在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中,我們的道德素養(yǎng)得到了潛移默化的提高。這在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倡導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有著十分積極地影響。
如今, 世界各國都在不斷地了解中國,學習中國的歷史文化,學習獨特東方智慧。當世界都認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時候,我們這些炎黃子孫,尤其是我們年輕一代更應(yīng)該大力弘揚自己國家古老的歷史文化。正如羅素所說:“中國與其說是一個政治實體,還不如說是一個文明實體—一個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鬃右詠恚<、巴比倫、波斯、馬其頓,包括羅馬帝國,都消亡了;但是中國以持續(xù)的進化生存了下來。它受到外國的影響—最先是佛教,現(xiàn)在是西方的科學。但佛教沒有把中國人變成印度人,西方科學也不會將中國人變成歐洲人”,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繼承和發(fā)展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文化,學習歷史智慧,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第四篇:感悟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感悟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在地球的東方,生活著我們中國人,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風俗各異,方言口音千差萬別,是什么紐帶把我們維系在一起,使中國人成為中國人呢?顯然不僅僅是地域,更重要的是文化和傳統(tǒng)。數(shù)千年里,中國人同敬天地,祭奠共同的祖先,使用同樣的文字,學習一樣的典籍??在西方人的眼里,那里曾經(jīng)是禮儀之邦。
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信仰為本,道德為尊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與人種和土地這些物質(zhì)要素同樣重要的精神要素。一個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其文化發(fā)展史,民族文化的徹底摧毀意味著一個民族的消亡。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根!
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神農(nóng)嘗百草”、“倉頡造字”,奠定了中華神傳文化的初始!叭朔ǖ兀胤ㄌ,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文化的血脈;“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設(shè)館授徒,把以“仁義禮智信”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傳與社會。公元一世紀,“慈悲普度”的釋教佛法東傳,中華文化變得更為博大精深。儒、釋、道三家思想交相輝映,使盛唐時期達到舉世矚目的輝煌。
中國人真正的文化是五千年前由黃帝開創(chuàng)的,因此把黃帝稱為“人文初祖”。實際上黃帝也是中國道家思想(“黃老之學”)的創(chuàng)始人。儒家思想深受道家影響,孔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朝聞道,夕死可矣”。記述天地、陰陽、宇宙、社會和人生規(guī)律的《周易》被儒家奉為“群經(jīng)之首”,其中的預(yù)測學連現(xiàn)代科學也難望其項背。佛家思想,尤其是禪宗思想對知識份子潛移默化,影響巨大。
儒家思想是傳統(tǒng)文化中“入世”的部份,重視家庭倫理,其中“孝”又占了極重的份量,“百善孝為先”?鬃映珜А叭、義、禮、智、信”,但又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 佛家和道家思想則是傳統(tǒng)文化中“出世”的部份。佛、道對普通民眾生活的影響可以說無處不在,與道家思想淵源甚深的中醫(yī)、氣功、風水、算卦,以及佛家天國地獄、善惡報應(yīng)等等思想與儒家倫理一起構(gòu)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
道家講“真”,佛家講“善”,儒家講“忠恕”、“仁義”,“外略形跡之異,內(nèi)證性理之同,??無非欲人同歸于善”。這才是“儒釋道”信仰為根的傳統(tǒng)文化最有價值的地方。 儒、釋、道信仰給中國人建立了一套非常穩(wěn)定的道德體系,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這套道德體系是社會賴以存在、安定和和諧的基礎(chǔ)。
雖然中華民族在歷史上多次遭到侵略和打擊,其傳統(tǒng)文化一直表現(xiàn)出極大的融合力與生命力,其精華代代相傳!疤烊撕弦弧贝碇覀冏嫦鹊挠钪嬗^;“善惡有報”是社會的常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為人的起碼美德;“忠孝節(jié)義”是人生于世的標準;“仁義禮智信”成為規(guī)范人和社會的道德基礎(chǔ)。在這樣一個前提下,中華文化體現(xiàn)出誠(實)、善(良)、和(為貴)、(包)容等優(yōu)點!疤斓鼐H師”的牌位,反映出百姓敬神(天地)、忠社稷(君)、重家庭(親)、尊師道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內(nèi)涵。中華傳統(tǒng)文化追求天人和諧,重視個人的修養(yǎng),以儒釋道的修煉信仰為根,能夠包容,能夠發(fā)展,能夠維護人間道德,能夠使人有正信。
在中國歷史上,傳統(tǒng)文化達到鼎盛的唐朝恰恰是中華國力鼎盛的時期,科學也因此在世界上獨領(lǐng)風騷。當時歐洲、中東、日本等地都派人去長安學習,周邊國家則以中國為宗主國,萬國來朝,重譯款塞。秦朝以后,中國常常被少數(shù)民族占領(lǐng),包括隋、唐、元、清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割據(jù)的朝代,但是他們幾乎都被漢化,這不能不說是傳統(tǒng)文化的巨大同化力所致。恰如孔子所說:“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二、千古藝文多神跡
除了儒釋道等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中華神傳文化的另一大系,在于文學、藝術(shù)、中醫(yī)與科技。
它們浩如煙海,是五千年文明的偉大結(jié)晶。催生它們的大家,猶如群星璀璨,令人目不睱接。然而,它們與他們的初衷與宗旨,都在體道與濟世:前者是實質(zhì),借以教化人心;后者是功用,借以歸正人心。
文以載道,是中華文人的一貫傳統(tǒng)。“《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屈原開“楚辭”之風,《問天》而后殉國。相如好為大賦,卻并不看重功名。司馬遷寫《史記》,意在“窮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等,無不與儒、釋、道相關(guān)。
以四大名著為例,《西游記》本身就是神話;《紅樓夢》開篇是大荒山無稽崖上空空大士、渺渺真人和通靈寶玉的對話,這段神話是貫穿《紅樓夢》的線索;《水滸傳》開篇講“洪太尉誤走妖邪”,這段神話是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的來歷;《三國演義》開始講天災(zāi)示警,以“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shù)茫茫不可逃”的天命觀結(jié)尾。余者如《東周列國志》或《說岳全傳》也都以類似的故事開頭。
這絕非小說家們在創(chuàng)作時的巧合,而是中國知識份子對于自然界以及人生的基本看法。他們的文化作品對于后人存在著深遠的影響。以至于中國人談起“義”的時候往往想到的不是一個概念,而是關(guān)羽這個“義薄云天”的人物,和“屯土山約三事”、“白馬之圍”、“過五關(guān)、斬六將”、“華容道”,最后敗走麥城,“義不屈節(jié),父子歸神”等故事。談起“忠”的時候會自然想到岳武穆“精忠報國”,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等等。傳統(tǒng)價值觀中對“忠義”的贊美就這樣通過知識份子創(chuàng)作的精彩紛呈的故事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抽像的道德說教,通過文化的方式具體化,形象化。
畫家名作,更是如此。畫多神來之筆,即因他們心中有神佛,靈感自天外,下筆如神助。書畫同源,都重寫“意”,意在敬天畏命,超凡脫俗,堂堂正正。人類數(shù)千種文字,唯漢字有書法藝術(shù),即因漢字也自神傳,形、音、義都與天上的文字近似。古代中國建筑,多見天人合一的絕唱:上合天象,下應(yīng)風水,中通人情,自成多維一體的神奇世界。
名醫(yī)如扁鵲、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等,俱通陰陽五行之學,俱懷神奇莫測之術(shù),故能起死回生,藥到病除。譬如華佗,一眼可以看清曹操腦袋里面的瘤子;譬如經(jīng)絡(luò),古人早就畫出圖譜,今人卻仍不能發(fā)現(xiàn)。今人將其特異的修養(yǎng)方式與表現(xiàn)手段視為迷信或糟粕,只是繼承少許藥方,所以中醫(yī)已至消亡的絕境。
古代科技,真?zhèn)是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譬如秦始皇陵,至今也不敢挖掘;東漢地動儀,至今也不能破解;趙州橋雄跨千年,絕非今日“豆腐渣”工程可以并論。何也?古人用“心”從事創(chuàng)造,注重每一環(huán)節(jié)的“天地大義”;今人用“術(shù)”從事創(chuàng)造,注重每一環(huán)節(jié)的“名利雙收”。所以,前者精益求精,感天動地,宛若天成;后者急功近利,粗制濫造,毫無神韻。
中華文明,如此意味深長,欲使每一字、每一器、每一藝,都能體現(xiàn)天意、啟迪神念、濡染人心,所以純真、純善、純美,所以珍貴莫比,影響至深。
三、復興中華神傳文化
我是誰,我來自何處,我將去向何方;天是什么,神在哪里,宇宙間有沒有地獄或天堂;人生終該如何經(jīng)營,如何修養(yǎng),才不至于墮落或迷茫?
本來,我們的祖先早就有過全面回答,答案即是中華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即是儒家、佛家、道家與無數(shù)圣哲先賢的經(jīng)典與教化。
傳統(tǒng)文化是“天人合一”的,人與自然要和諧共處。“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使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嚴重破壞。僅以水資源為例,由于拋棄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傳統(tǒng),對自然進行瘋狂的掠奪和污染,目前中國五萬公里河流,有四分之三以上魚類無法生存,地下水污染比例十幾年前就超過了三分之一,現(xiàn)在仍然在繼續(xù)惡化。生態(tài)平衡的破壞,導致氣候異常、河流泛濫、地質(zhì)構(gòu)造失恒,災(zāi)難頻仍。西北地區(qū)的荒漠化、鹽堿化,工業(yè)發(fā)達地區(qū)的污染,都與人心中失去對自然的敬畏有關(guān)。
統(tǒng)文化敬畏生命!芭c人斗其樂無窮”,由此帶來人們對生命的漠視,造成了假貨、毒貨的流行。安徽阜陽的“大頭娃娃”怪病致死案,究其原因,是黑心的商人為賺錢而販賣毒奶粉。有人用激素和抗菌素喂螃蟹、蛇、烏龜,用工業(yè)酒精兌假酒,用工業(yè)油拋光大米,用工業(yè)用增白劑漂白面粉,用垃圾油、泔水油、白土油等致癌物質(zhì)生產(chǎn)有毒的“食用油”??這與文化破壞后,人心失去道德約束,而一味地追求物質(zhì)利益息息相關(guān)。
傳統(tǒng)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唐代的鼎盛時期,佛家思想、基督教和其他西方宗教都可以與道家、儒家思想和諧共處,真正的傳統(tǒng)文化對于現(xiàn)代西方文明也必然保持開放和包容的姿態(tài)。亞洲四小龍形成了“新儒家文化圈”,它們的騰飛已經(jīng)明證傳統(tǒng)文化并非社會發(fā)展的阻礙。
同時,真正的傳統(tǒng)文化以人內(nèi)心的喜悅而非外在的物質(zhì)享受來衡量人的生活品質(zhì)!芭c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心?”。陶淵明窮困但并不潦倒,依然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逸致。
今天,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和回歸當然、也不可能完全是復古。我們需要繼承和弘揚的是重德行善、敬天知命的內(nèi)涵,是“天人合一”、珍愛生命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面對的現(xiàn)實、身處的環(huán)境不同于以往,但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nèi)松腔鄣脑慈,它培育了我們分清善惡是非的能力,使我們在面臨生命的重大選擇時不會走錯路。真正的傳統(tǒng)文化回歸應(yīng)該是恢復人對天、地、自然的謙卑,對生命的珍視和對神的敬畏,讓人與天地自然和諧共處。
第五篇:學習傳統(tǒng)文化感悟
學習傳統(tǒng)文化感悟
李玉萍
經(jīng)過傳統(tǒng)文化學習,我內(nèi)心都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感悟最深的是“百善孝為先”。許多老師走到臺前去分享自己的感悟,流著眼淚懺悔自己之前對待父母的不敬和不孝,也表達了自己以后還要進一步深入學習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公婆,給孩子樹起榜樣,都不希望等到“子欲養(yǎng),親不待”的時候再來后悔。除了體會到對待父母的孝心,還明白了對領(lǐng)導的恭敬心,對同學的愛心,以及對自己的信心。
每次吃飯前的感恩詞誦讀,讓我們學會了珍惜,學會了感恩。學習的三天中沒有出現(xiàn)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教師們都自覺地按量取食,吃完后將自己的飯盤擦拭得干干凈凈。
教師們的感悟和改變確是明顯的。希望通過我們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全體同學和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傳統(tǒng)文化的星星之火能在新城實小燎原!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