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溫人之周讀書筆記
《溫人之周》讀后感
向陽中心校徐洪梅
這個小故事很有趣。魏國的人要入境東周,東周的人不讓,并問他是否是東周的客人,魏人竟然說是主人。搞的周君和官吏一頭霧水。短短的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讓周君無言以對。是啊,這是個多么尷尬的事啊。曾經(jīng)的天子率六師,領九州是何等的豪邁。如今的周天子卻無奈的偏安一隅,連這么嚴肅的一句話成了一個偷渡客的擋箭牌。戰(zhàn)國時候,王道沒落,這樣才促成了百家爭鳴。也許周君這時迷夢了一下自己祖先的光輝,又或者無奈的放走偷渡客后自己黯然神傷。最后必然糾結成一種不甘。是啊,祖宗基業(yè),托垂萬世本身就是個自欺欺人的童話。每個歷史階段都具備應有的特征和潮流。樸素的唯物主義,月盈則虧,水滿則溢,頂點之后必然失落。人只能規(guī)避風險卻不能逃離本身屬于自己的命運。歷史走到某點,某點的人們只能閃轉(zhuǎn)騰挪,盡力維護自己理想處的那塊土地,但不管怎么樣閃轉(zhuǎn)騰挪,那塊土地都會變化,區(qū)別在于是不是更理想還是不理想。天子如此,庶民亦如此。也許此時的周君能夠拂淚不甘相對于日后宗廟隳,家國滅的周君也是種幸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永遠都沒有錯。但是別忘了,王不會永遠是王,臣不會永遠是臣。王臣之間不過是可以互相轉(zhuǎn)化的一組矛盾。只是那轉(zhuǎn)化的條件相對于其他一般事物略顯復雜而已!昂螢樘熳樱勘鴱婑R壯者為之耳”。
《趙取周之祭地》讀后感
向陽中心校徐洪梅
讀了這個故事,我的第一疑問是祭田是什么?從字面上理解估計和祭廟,祭品的功能相似。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祭祀祖先所用的物品?删褪沁@么神圣的東西,天子的祭田卻還是被趙一個諸侯給搶掉了。無奈到要謀士利用裝神弄鬼的太卜解決問題。看到周室衰頹如此,心中有點不忍。但這是歷史的腳步,任任何人都不能阻擋。當一個國家連自己的祭祀類東西都保不住的時候,那真是離滅亡不遠了。趙氏晉大夫出身,現(xiàn)在竟然連天子的祭田也是想奪就奪,怪不得孔子也感慨禮崩樂壞。但這是矛盾矛盾發(fā)展的必然走向。圣人堅持克己復禮,但那也只是境界問題,而非實實在在的現(xiàn)實問題了。趙王病了,收受好處的太卜把病因歸咎于奪了周的祭田。那時的人們還是相當畏懼鬼神的。趙王也是人,也怕死,所以聽太卜言也是人之常情。想想為了一塊祭田丟了自己的性命,那多不劃算啊。所以還是把祭田還給了東周。鄭朝用一時的巧計保住了周室那僅存的一點尊嚴。但是誰都知道,這僅有的一點尊嚴最后也會失去。所以奇技淫巧能夠規(guī)避風險一時,但如果不從本源上去查缺補漏,遲早也會走向失敗。這雖是天命,但又有誰愿意去接上這最后一棒!趙王不敬天子懼鬼神,周君不修本源險用計,我們不塑自身疲于生活,其實都是一樣的。
第二篇:《小熊溫尼》讀書筆記
今天我又讀完了《小熊溫尼》這本書,書里的所有人物也就是一部動畫片里的人物,《小熊溫尼和跳跳虎》人物的個性和物點也幾乎完全一樣。如:小熊溫尼喜歡吃蜂蜜,跳跳虎喜歡說:“哈啰”………。你們聽了后說好玩么!
這本書主要講溫尼笨重又愛唱歌的小熊溫尼、還有瘦小的小豬、愛跳來跳去的跳跳虎、袋鼠媽媽、有學問的老鷹,和它們的主人羅賓。
小熊溫尼雖然是一個小傻熊,但是想象豐富,為了吃到蜂蜜,可以想很多鬼點子;跳跳虎愛跳來跳去,不管誰都被它嚇壞了;小豬一害怕就會尖叫……它們簡直是一個大家庭。他們很團結友愛,互相幫助,關愛他人。
有一天,小熊溫尼來到朋友兔子瑞比家做客。瑞比用蜂蜜和煉乳來招待它,它有好長時間都不說話,就在那兒不住嘴的吃啊,直到把瑞比家的東西吃個精光,才準備動身繼續(xù)趕路。走時它還不忘把瑞比家的盤子蓋都打開看了一遍,沒有發(fā)現(xiàn)可吃的,才向洞外爬去?墒沁@次就不那么幸運了,慢慢的,小熊的頭出去了,耳朵出去了,肩膀也出去了。“哎喲”,溫尼大叫一聲。原來,溫尼吃的太多了,卡在洞口出不來了。瑞比趕緊從后門出來,可是它拉也拉不動,推也推不動。最后,它叫來了聰明的羅賓,羅賓出了個好主意,讓小熊一個星期不吃東西,餓的瘦下來,再出來。溫尼傷心的流下了眼淚。但沒有別的辦法。結果過了一個星期,羅賓叫來大家,好不容易才把溫尼給拉出來。溫尼謝過大家后,又得意洋洋的散步去了
讀完了這本書后,我知道了我們不能自私自利,應該為他人著想,不管是誰有危險都要去幫助。我們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在世界上我們要像小熊溫尼一樣做一個快樂的人,也不要做一個笨人,要勤勞好學,還要面對任何事情都要快樂。
第三篇:人的教育讀書筆記
人的教育讀書筆記
克拉瑪依第一小學 王曉梅
《人的教育》一書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論著,作者福祿培爾是德國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近代學前教育理論的奠基人,被稱作“幼兒教育之父”。他的關于學前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活動,是他一生活動的主要方面!度说慕逃肪褪且徊糠赫搩和瘯r期學前和學校教育的書。書中,福祿培爾主張教育要適應兒童的天性,反對強制性教育和壓制兒童的發(fā)展,重視兒童積極活動和發(fā)展兒童個性以及強調(diào)早期教育的重要意義,主張人的一切發(fā)展階段教育的連續(xù)性等 教育要順應自然的原則,是福祿培爾教育理論體系的一條重要原則。他要求讓兒童從最早期開始就能不受干擾地自然發(fā)展。因此,“教育、訓練和全部教學與其是絕對的、指示性的,不如更應當是容忍的、順應的,因為在純粹采用前一種教育方式下,人類那種完美的發(fā)展、穩(wěn)步或持久的前進將會喪失!备5撆酄柲脠@丁修剪葡萄藤作為比喻:“葡萄藤應當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會給葡萄藤帶來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圖,如果園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的順應植物本性的話,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徹底毀滅,至少它的肥力和結果能力被破壞。”對于這句話中的觀點我覺得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教育學生就好比園丁修剪葡萄藤,一定要順應兒童的天性,耐心的指導學生,不能強制性地教育壓制學生。因此我們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這一點。與讓兒童不受干擾地自然發(fā)展的主張一致,福祿培爾重視兒童個性的發(fā)展;“在作為人類一員和上帝兒女的每一個人身上包含并體現(xiàn)整個人性,但他在每個人身上是以完全固有的、特殊的、個人的、獨一無二的方式被表現(xiàn)、被塑造的……”對于這一點 ,我想也就是我們在教育兒童時,要尊重他們的個性發(fā)展,以人為本因材施教,保護兒童做事的積極性并予以肯定和支持,尊重兒童正確的觀點,從而促進他們更好地發(fā)展。
學校應該教什么這段選文中,福祿培爾認為,對于兒童來講,學生期就是兒童學校教育生活的主要時期。他將帶著信仰和信念、預感和期望去熟悉面對著他的一個外部世界。因此,教育這樣當把兒童作為一個人,不就僅交給他學習的對象本身,而且教給他與該學習對象有感知識。通過十幾年的教學的摸索和反思我也深深地感到,師道之尊,可以使學生仿之、效之,但絕不是不可超越之。教師不是全部知識、全部真理的化身,那么,我們就應該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與學生一起去探求真理,發(fā)現(xiàn)真理,開創(chuàng)教師和學生真正平等的對話平臺。語文的學習應該尋找一種和學生談話的輕松,態(tài)度的平等親切,心靈的坦誠和諧。語文絕對不是只依靠教師就能學好,而是需要自己從鮮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獨特的情感,從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高尚的情操,從一個標準答案中體會一次獨立的思考。教師要永遠相信自己教給學生的和學生教給你的一樣多。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語文教學能成為教師和學生終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教師和學生在語文課堂一道幸福成長,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和理想的學習。
努力讓學生找到自己是好學生的感覺,我這樣提醒自己:“如果每一個學生都學會了認識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個好學生的感覺,都有了自信和創(chuàng)造的尊嚴,他們獲得的是終身享用不盡的真正財富!
第四篇:讀書筆記周敏
周敏讀書筆記
淺談小學音樂欣賞課的幾點教學策略
摘要:音樂欣賞是音樂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對學生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的能力有著重要作用。但是現(xiàn)在的音樂欣賞課并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欣賞只不過是放放磁帶,聽聽歌而已。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教師應從自己本身的教學方法上來進行改進,本文從合理運用多媒體、正確引導學生聽、唱、想、說的參與以及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等教學手段來改進課堂欣賞教學,從而使音樂欣賞課變成學生喜歡的課程。
音樂欣賞是以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的方式及其它輔助手段來體驗和領悟音樂的真諦,從而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在小學音樂課中欣賞教學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擁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美國音樂教育家默塞爾與格連在《學校音樂教學心理學》一書中指出:“音樂欣賞課可以說是音樂教育中,設法引起兒童對音樂的愛好,并使這種愛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種力量!盵5]它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覺能力和音樂記憶力,又能夠豐富學生對音樂的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還能增強學生對情感的體驗能力及音樂直覺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開闊音樂視野、豐富情感世界。正如達爾克洛茲說的:“欣賞是藝術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們可以在其中體驗人類創(chuàng)造音樂的共同情感!币魳沸蕾p課教學,是音樂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就當前現(xiàn)狀看,它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音樂作品本身缺乏吸引力;2.教學設備落后,影響聽覺效果;3.教師上課形式單調(diào),缺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4.學習任務不明確,學習沒有目的性。本文就對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策略作以下三點闡述。
一、運用多媒體
音樂理論家修海林曾說過:“音樂意境既產(chǎn)生于音樂家對形象的審美感覺中,又存在于音樂的再現(xiàn)中。”[6]自然,音樂的審美也勢必要求體驗到這一意境,這時意境即是客體的主體化,也是主體的對象化,意境是審美意象性活動的產(chǎn)物。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能同時開放多個感知渠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3]音樂欣賞課,只有開放學生多個感知通道,才能讓學生對音樂欣賞做到真正的主體參與,激發(fā)起強烈的情緒因素,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表現(xiàn)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教學意境對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尤為重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這一九十年代以來計算機領域發(fā)展的新技術,以其利用計算機的交互科學性、界面友好性、反饋及時性的特點,在教學中集圖文聲像多形態(tài)信息為一體,使虛幻的音樂形象具體化、使復雜知識簡單化、使零亂知識條理化、彌補了課堂教學不足,給音樂教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多媒體不僅能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而且也擴展了學生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巧妙地運用它,教學會取得許多積極的效果。
(一)引情激趣,營造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習產(chǎn)生的影響,遠遠超過教師的督促和簡單的說教。
[3]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主要是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穎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體課件能將文字、圖像等直觀地展示出來,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把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審美體驗推向高潮。
《我也騎馬巡邏去》是一首蒙古族風格的少兒歌曲,在教學中可利用“超級解霸”軟件,把有關蒙古大草原、那達慕盛會等風光錄入硬盤,再配上二胡獨奏曲《賽馬》,在導入時,先問學生去過蒙古沒有,想不想親自去感受一番,然后點擊鼠標,放映畫面,一望無際的草原景色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強大的視覺效果立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仿佛正騎馬揚鞭奔馳在茫茫大草原上,以高昂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再如,《十面埋伏》是一首描繪公元前202年楚漢戰(zhàn)爭在垓下最后決戰(zhàn)情景的琵琶獨奏曲,在欣賞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樂曲表現(xiàn)的那種四面楚歌、悲切壯烈、氣吞山河的歷史場面,可將電影《西楚霸王》的片段剪輯下來,配上樂曲,讓學生邊看邊聽,營造一個如臨其境的欣賞環(huán)境,使學生仿佛置身于楚漢之爭的戰(zhàn)場,從而更好的理解樂曲表現(xiàn)的涵義,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突破難點,優(yōu)化教學
心理學家認為:動態(tài)刺激遠大于靜態(tài)刺激,給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如果學習者能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更準確,更能有效的把握學習對象。[3]教學中,以靜態(tài)方式存在的教學材料,通過多媒體的手段可恢復其鮮活的面目,變得有聲有色。在音樂欣賞課中,如采用多媒體,把視聽結合起來,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采用cai動態(tài)圖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閃現(xiàn)、圖形的縮放與移動、顏色的變換等手段,不僅能把學生難懂的知識直觀的顯示出來,而且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
教學活動是一種復雜的信息交流活動,通過多媒體輔助,可以優(yōu)化提高教學效果,摒棄落后的教學方法,突破創(chuàng)新,擴大補充知識容量。例如在欣賞教學中,以前總是對錄音磁帶進行剪輯,不僅費時,而且效果不理想,但電腦可以對音樂作品進行剪輯,使以前繁瑣的工作變得簡單,效果更佳。
《鴨子拌嘴》的樂曲發(fā)展順序是出發(fā)——到池塘——拌嘴——回家,在錄音時,可分四次將四個樂段分別命名錄制,播放時點擊哪個樂段,就會播放那個樂段,還可以將“拌嘴”這一樂段設定成循環(huán)播放,反復聆聽,便于在欣賞時加深印象,對作品更深入的理解。在欣賞《豐收鑼鼓》第一樂段主題時,第一遍播放時,采用原速,學生聽完后說表現(xiàn)的是人們敲鑼打鼓,喜慶豐收的歡騰場面,第二遍,可放慢速度,學生聽后發(fā)現(xiàn),歡快,喜慶的情緒沒有了,樂曲變得面目全非。通過這樣,讓學生認識到速度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再如,欣賞《森吉德瑪》時,輪到哪種樂器吹奏,就在屏幕上出現(xiàn)這種樂器,如單簧管、圓號等,既讓學生欣賞了樂曲,又聽辨了演奏樂器的音色,認識了不少樂器。這樣既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又擴大了學生視野。
二、正確引導學生參與
只有以學生為審美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欣賞活動,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zhì)。“參與”就是使學生真正成為審美活動的主體,教師則是審美活動的主導。[2]教師應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欣賞活動中去。也就是要求學生在欣賞活動中充分發(fā)揮音樂的審美功能——音樂審美直覺力、音樂審美知覺力和音樂審美判斷力等。更好地完成音響感知、情感體驗、想象聯(lián)想、理解認識等一系列心理活動。這種方法不僅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灌輸式進行了改革,而且有利于主體作用的體現(xiàn),有利于學生認識的發(fā)展,也有利于教學信息的及時反饋和學生個性品質(zhì)的養(yǎng)成等。音樂欣賞中學生參與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聽、唱、想、說四個方面是引導學生參與的主要手段。
(一)“聽”的參與是欣賞作品的關鍵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活動都必須依賴于聽覺,因此聽是參與音樂欣賞教學的關鍵。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聽音樂中去,在聆聽中感知、認識、理解音樂作品的內(nèi)涵。采用提問法聽和對比法聽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的可行方法。
[7]
提問法聽,也就是在聽前,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給學生提一些簡單的帶啟發(fā)性的問題。對比法聽是聽的深入,也是音樂欣賞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對學生來說,惟有對比才能真正獲得對音樂風格、特點、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認識。傾聽中的對比有節(jié)拍、節(jié)奏、速度、力度、音色、風格、形式等方面的對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進行對比,也可以對不同的作品進行對比。教學中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對比。
(二)“唱”的參與是欣賞作品的基礎
音樂欣賞是以聽為主的,但唱主題是欣賞作品的基礎。因為音樂主題是作品的核心,是樂思形成和發(fā)展的基本要素。唱主題可以有兩種形式:
一是聽前唱主題。引導學生聽前唱主題,有利于學生把握主題形象,使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準確辨認主題的重復和變化,使學生的音樂思維真正調(diào)動起來,更好地獲得音響體驗。如欣賞《翻身的日子》,在聽前可以先引導學生一起唱書上的四條譜例,也就是每個樂段的主題,在學唱時,首先對每個主題音樂的節(jié)奏、特點、情緒等進行分析,然后再進行學唱。教師要求學生邊唱、邊記、邊對音樂進行初步的情感體驗。待學生欣賞作品時,不光對主題的出現(xiàn)和變化非常敏感,而且對作品的分段也不感到困難。接著,給學生再放一遍錄音,很多學生能說出:曲子是由引子加上三部分再加尾聲構成的,每一部分音樂基本上是每一段主題音樂的重復和稍加變化的重復,整首曲子的情緒都是歡快的,表現(xiàn)了翻身農(nóng)民喜氣洋洋、歡天喜地的感情。通過聽前唱主題,不僅為欣賞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在聽賞時能進一步的人情、入境地去體驗作品,而且能使學生更好地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
二是在聽后唱主題。學生欣賞完音樂作品后,對這個音樂作品已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此時,再讓學生學唱主題,可以讓學生加深這個音樂的理解。如欣賞《贊歌要比星星多》,可以先讓學生欣賞,然后講解這首合唱的內(nèi)容、風格、根據(jù)哪個民族的曲子進行改編以及這首歌的襯詞部分。學生欣賞完后,對這首合唱的襯詞“呀兒呀兒喲”已經(jīng)很熟,此時再安排學生唱這首歌的主題便是點睛之筆。
(三)“想”的參與是欣賞作品的目的
“想”就是學生在聆聽音樂中,根據(jù)音樂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由于音樂藝術不同于文學和美術,它由情而動,有感而發(fā)具有抽象性、多解性、模糊性等特點。因此,通過音樂欣賞能開闊學生思維視野,培養(yǎng)學生想象的廣闊性、獨立性、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也是我們欣賞教學的最終目的。
首先應要求學生對作品的情緒進行體驗,在對音樂的高低、強弱、節(jié)奏、調(diào)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礎上,對作品的情感、情緒做出判斷。第二要求學生對音樂的風格、體裁進行體驗和判斷。第三教師可以適當?shù)亟榻B作品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及創(chuàng)作意圖等等。如欣賞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先不告訴學生曲目,讓學生隨著恬靜優(yōu)美的音樂進入平靜凝思,然后在豐富的內(nèi)心體驗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結果有的想象為平靜的江水、朦朧的月夜、幽靜的田園、仙女的舞姿,也有的想象為秀麗的山川、深切的懷戀等等。在學生敘述后教師再告訴學生所聽的曲目,并適當?shù)亟榻B作品的內(nèi)容,待學生第二遍欣賞音樂時,要求學生根據(jù)曲目和提示對優(yōu)美流暢的旋律進行更深的感受和體驗,然后開展更深、更細的想象,使學生的想象更趨完美;通過學生想的參與,不僅提高了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審美感受力、審美判斷力等,而且能使學生隨著想象的翅膀飛翔,塑造出更多更完美的音樂形象,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還使學生獲得了美的享受。
(四)“說”的參與是欣賞作品的深入
“說”就是讓學生說出聆聽作品后的感受。根據(jù)音樂欣賞的心理分析理論,音樂欣賞的理性認識并不是表現(xiàn)在欣賞者對樂曲作出某種抽象之結論上面,而是表現(xiàn)在把這種理
性認識融注于對樂曲的音響感知、情感體驗和聯(lián)想想象之中,使得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認識的指導下,達到更深更高級的階段。[6]因此,在欣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說的參與,及時引導學生說出聽后感是非常重要的。如欣賞《翻身的日子》,聽前教師對時代背景及曲作者已經(jīng)作簡單的介紹,學生學唱幾遍主題音樂。第一遍愉悅式聆聽后讓學生說說聽后有何感受,同學們都覺得情緒是熱烈歡快的。第二遍分段細聽,要求學生對各段的旋律、節(jié)奏、音色、力度等進行分析對比,說出每段不同的情感及風格特點,并說出想象中的音樂形象。老師進行點評,部分強烈的鼓點般的節(jié)奏,流暢而又鮮明的民族特色,表現(xiàn)了人們喜慶翻身解放的熱烈場面和歡快的心情。第一部分,具有濃郁的陜北風味,跳躍、活潑、輕盈的節(jié)奏,描繪了翻身人們幸福甜美的心情。第二部分,采用山東呂劇音調(diào),活潑、歡快、喜悅之情盎然成趣,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氣息。第三部分,借鑒了河北吹歌的發(fā)展手法,把音樂推向高潮,形成了更強烈的歡樂氣氛,盡情地抒發(fā)了翻身農(nóng)民喜氣洋洋、歡天喜地的感情。尾聲變化再現(xiàn)了引子的旋律,前后呼應。第三遍評價式聆聽之后,學生討論得出結論:曲式為引子+a+b+c+尾聲,整首樂曲情緒歡快熱烈,帶有很濃的民族風味和地方色彩、盡情地抒發(fā)了翻身農(nóng)民幸福、歡欣的思想感情已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欣賞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說的參與,不僅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有利于教學信息的及時反饋,使教師及時了解教學目標與教學效果間的差距,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聽賞過程能在理性認識的指導下,步步深入,達到深刻、高級的階段,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從字面的含義理解,情境必定包括兩個部分,一為情,二為境。情是情緒、情感,境是環(huán)境、場景,二者合一,就勾勒出一個人的內(nèi)在感覺與外部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音樂教學特有的情感境界。從另一個角度也不難理解,音樂是以流動的音響塑造形象的情感藝術,音樂教學中教師就是要創(chuàng)設一種可以讓學生聽、視、感、觸的環(huán)境、氛圍,以激發(fā)、感染、陶冶、誘導學生的情感。學生和教師同是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和被情景感染、陶醉、啟迪與激勵的情感主體,師生共同分享著音樂本身所蘊涵的情感世界。[4]
(一)創(chuàng)造“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和激勵學習主體的自覺意識和使學生樂學、會學,從而養(yǎng)成和發(fā)展個性品質(zhì)。激發(fā)學生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意識,使學生“樂學”。如:當欣賞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jié)--獅子》的時候,首先出示獅子這一標題,當學生一見“獅子”這二字時,腦海里立刻會出現(xiàn)在動物園里或電影、電視銀幕上見過的那種威武的神態(tài)。然后引導他們?nèi)ヂ犚魳分械墓?jié)拍、節(jié)奏、樂器演奏的音區(qū)、音色,想象獅子在干什么?聽后讓他們跟隨著音樂的變化扮演獅子進行律動,使他們從感官的欣賞到感情的欣賞。當他們對獅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后,便引導他們掌握欣賞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會學”。就如上面這段曲子“引子--結束,主旋律6333┃﹟4·323┃176712┃7---┃”
一出現(xiàn),就仿佛見到獅子按節(jié)拍走出來,再從那大提琴,低音提琴渾厚的音色中,就象獅子既龐大又威武,從低音區(qū)的半音階快速彈奏中,就聽到獅子在吼叫。根據(jù)《動物狂歡節(jié)》中“狂歡”兩字來想象獅子當時的動態(tài)和心情。那么,6333旋律一響,學生就仿佛看到獅子按強拍跳起舞來了;吼叫聲就可轉(zhuǎn)而想象成為獅子在唱歌,xxxx(十六分音符)這種節(jié)奏,就好似獅子在高興的抖動頭上的長毛。
在欣賞教學中,教師先要讓學生掌握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在接觸作品后,能大膽地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展開想象,再運用自己掌握的音樂知識分析作品,使學生對音樂的感性認識基礎上逐步提高到理性認識,并學會自主欣賞,即使沒有教師指導,也能
獨立欣賞一些簡單的作品。[l]
(二)創(chuàng)設“合作性學習”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建構師生合作教學、生生合作學習的集體性教學模式,充分開發(fā)課堂集體的交往、信息網(wǎng)絡、群體心理氣氛等社會心理因素的教學潛能,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活動中,學會交際、學會參與、學會關心、學會競爭、促進學生個性社會化。
1、改變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創(chuàng)造合作學習的課堂氣氛
在音樂欣賞課中,建立課(本文來源公文素材庫:www.taixiivf.com)堂學習小組。例如:以四人或三人小組的形式組建,小組成員有男有女,有好有差。這樣的構成具有互補性作用。
2、挖掘集體潛能,體驗合作的成功,促進個性社會化
在欣賞課中,可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換意見,還可以扮演欣賞作品的不同角色,從而體會合作的成功。
(三)創(chuàng)設“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活躍民主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多想、多問、多做,開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創(chuàng)造性個性品質(zhì)。[2]例如,在欣賞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中,啟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發(fā)展他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如:看圖式標題的音樂欣賞《百鳥朝鳳》、《野蜂飛舞》等;對情節(jié)性較強的音樂欣賞《龜兔賽跑》;對音響感知與感情體驗的作品,如《二泉映月》等曲子。再者在教學中調(diào)動多種感官參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操作能力,當學生通過聽覺、視覺及想象、聯(lián)想,對所欣賞的作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可讓他們動手、動口、動腳,使欣賞過程提高到另一個高度。如:欣賞完:《賽馬》、《森吉德瑪》等曲子后,由于有鮮明的對比段,可按不同樂器的音色特點,為不同情緒的樂段創(chuàng)造性伴奏譜。又如:欣賞完《快樂的羅嗦》、《采茶撲蝶》等具有鮮明節(jié)奏特點的曲子時,可運用身體語言,感受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等等。
第五篇:周龍的讀書筆記
《好教育,好人生》讀書筆記
周龍
近期讀了肖川先生所著的《好教育,好人生》,收獲頗多。特別是其中的一篇“教育就是服務”,給我們提出一個全新的概念“教育消費”。肖川認為消費者便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眾。我們要牢固確立“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使我們的教育在制度、目標、措施與方法層面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真正做到“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特別是能夠公正對待毎一個人,向他們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賦、潛能,不同氣質(zhì)、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充今的發(fā)展,以便他們在社會生活中能夠找到他們應處的位置,最充分地實現(xiàn)他們作為“大寫的人”的價值。
那我們怎樣做到“教育就是服務”呢?肖川先生認為:將“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落實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之中便是,盡可能地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機會;讓學生更多地體驗到被人關注、被人愛護的溫暖與幸福,更多地體驗到自由探索與成功的快樂和自豪,更多地感受到人性的光明與和煦,感受到仁慈、寬容與敬業(yè)的力量。
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最具服務精神的教育。我深信,“教育就是服務”落到實處之日,便是教育的春天真正到來之時!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