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開會為什么要發(fā)言
開會,是每個職場人的必修課。會議室就像是跑馬場——在眾目睽睽之下,每個參與者都能在同一起跑線上,得到展示自己的公平機會。
讓領導和n多同事同時停下手中的工作聽你說話,這樣的事在職場里并不是隨時都會發(fā)生。因此,學習如何在會議上以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僅可以迅速提升你的職場形象,甚至還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額外獎勵”。
你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所在崗位
會議的類型多種多樣,但其目的歸結起來無外乎兩個:傳遞信息和形成決策。 先說第一種。以傳遞信息為目的的會議,是團隊合作中常見的一種形式,是不同分工的合作者之間通過交流達到信息共享的過程。比如,企業(yè)的生產部門需要通過會議,向市場部和銷售人員講解產品的性能和賣點;市場部需要通過會議,向銷售人員傳達產品推廣戰(zhàn)略,統(tǒng)一行動步伐;而銷售部門也需要通過會議,向生產部門反饋來自市場的聲音。
這時候,無論愿意與否,只要身處這條信息鏈上的某一個環(huán)節(jié),你就需要在會議上發(fā)言——你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所在的崗位。
例子不勝枚舉。一年一度的校園宣講會,負責招聘的hr需要站在幾百人面前發(fā)布招聘信息;辦公室里專業(yè)電腦軟件升級之后,客服人員都會上門開個培訓會,幫助每個員工盡快適應新系統(tǒng);高考前,班主任老師通常要召集家長們開個會,囑咐一下備考的注意事項;或者僅僅是因為你工作成績卓著,也有可能被單位領導拉進會議室,讓你在同事們面前介紹介紹經驗。
再來看第二種。在職場上,很多問題在常規(guī)流程中無法解決、無法協調的時候,就需要通過會議的形式,借助團隊討論達成一致意見。在這種以形成決策為目的的會議中,每個人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都希望通過溝通、交流甚至是交鋒,獲得一個盡可能對自己有利的決策結果。
無論是企業(yè)制定新規(guī)章新制度之前的意見征求會、某個產品發(fā)布之前的策劃會,還是廣告公司對設計方案進行闡述的競標會,抑或評選先進工作者的部門年終總結會,在這些場合,每一個與會者都有可能獲得發(fā)言的機會,闡述自己的想法,適度地自我展現。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躲(一篇好范文帶來更多輕松:www.taixiivf.com)在角落里保持沉默——如果你想在職場中一直這么“低調”下去的話。
言不及義空話套話都是忌
冗長的會議除了是對與會者的一種精神消耗之外,更會導致真金白銀的損失。 日本太陽工業(yè)公司曾經算過這么一筆賬:會議的機會成本=每小時平均工資的3倍×2×開會人數×開會時間(小時)。之所以平均工資要乘以3,是因為參會人員創(chuàng)造的勞動產值通常是平均工資的3倍;而乘以2是因為參加會議要中斷日常工作,因此損失要以2倍來計算。
效率是衡量一個會議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所以籠統(tǒng)來說,一切圍繞效率二字的規(guī)則,比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主題清晰、言之有物等,都是對會議發(fā)言者的最基本要求。
如果你需要當眾進行主題發(fā)言,或者作為消息源在某個以傳遞信息為目的的會議上講話,那么你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有備而來。具體來說,有準備表現在:在進入會場之前,弄清楚參加會議的都有誰?自己為什么來開這個會?會議內容大致是什么?會議要解決什么問題?針對這些,提前查閱相關數據、材料、歷史記錄,并且事先思考一下會議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聽過一個真實的笑話。單位里兩個同事同名同姓,分屬不同部門。一次開會,不
知怎么就通知錯了人,結果該來的沒來,不該來的卻莫名其妙地在會場里坐了半個小時,白白耽誤了時間。其實,他如果在走進會場之前有所準備,了解清楚會議的主題是什么,跟自己有什么關系,這個誤會就完全可以避免。
在會議上發(fā)言,尤其是占用大塊時間進行主題發(fā)言時,切忌套話、空話,要盡量做到提綱挈領,先講主張再說理由,按照一定的邏輯把自己想說的內容列成條目,每個條目都能用幾個詞或者一句話概括重點。如果時間充裕,則可以在相關條目下用事先準備好的數據、材料展開論述。
別人剛剛談了對任務量考核方案的建議一二三四,其中三條與你不謀而合。這時候,即便你針對這三條建議做了充分的發(fā)言準備,論點論據也更為有力,但無論如何也沒必要展開來再重復一遍——否則只能是浪費大家的時間,并且是對之前發(fā)言者的不尊重。
要知道在會議上,當你的身份從發(fā)言者轉變?yōu)槁牨姷臅r候,認真聆聽別人的講話是必需的——尤其是在討論環(huán)節(jié)。因為只有了解別人說了什么,才會讓你在隨后的發(fā)言中有的放矢。
認真地聽別人在說什么,適當地做些記錄,在會議過程中不斷調整、理清自己的思路,這些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你完成一個得體的發(fā)言。至于那些被別人搶先提到過的內容,其實也并非雷區(qū)——你再次提到它們的時候,盡可能地用三言兩語概括核心觀點,并且加上一些“正如剛才××談到的那樣,我還想補充一點”,或者“在這個問題上,我特別贊同××的意見”。這種對他人發(fā)言的承接,不僅能強化自己的觀點,更重要的是,這充分體現出你在會議上有準備、專注、尊重他人、思路清晰和富有創(chuàng)見的良好職場形象。
承擔與自身角色相匹配的責任
有句話說,成功的關鍵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情。依照這個邏輯,除了“正確地說話”之外,恰當地選擇說話時機也是一次成功的會議發(fā)言的關鍵。 發(fā)言的時機選擇,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一個人在團隊中的角色和位置。
在決議形成之前,核心成員或者意見領袖通常習慣于率先表態(tài),而他們的意見往往會決定整個會議的走勢。接下來說話的是資深員工,他們會針對先前發(fā)言者提出的意見做進一步闡釋,或是贊同,或是委婉地提出不同看法。然后才輪到新人,這時留給他們的討論空間已經十分有限,多數人只能“跟票”表態(tài),很難再提出什么新的見解。到了會議的最后階段,團隊大佬會根據大家的意見進行總結發(fā)言,并結合他自己的態(tài)度形成最終的決議。
實際上,發(fā)言的時機更像一個“潛規(guī)則”——沒有成文的規(guī)定,卻實實在在地存在于每一間會議室里。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有著十幾年工齡的資深員工僅僅在會議后半段表態(tài)“同意,沒意見”,很可能會被認為是敷衍了事,不是帶著情緒,就是態(tài)度不端正;相反,如果一個職場新人在眾目睽睽之下第一個跳出來說話,則很可能被詬病為“不知深淺,自以為是”。
如何選擇合適的發(fā)言時機,需要判斷力——你必須搞清楚自己在團隊里究竟占了多大的權重,自己的意見到底有怎樣的影響力。在此基礎上,你才能通過對發(fā)言時機的把握,承擔與自身角色相匹配的責任,并且規(guī)避不必要的風險。
這么說起來,職場新人要想在會議上一鳴驚人,確實存在一些難度。作為菜鳥,更切實可行的做法是,在會議之前認真準備,在會上抱著學習的態(tài)度多聽聽別人怎么說;在需要自己說話的時候,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必過分謙卑,更不能過于自信。至于那些憋著通過一次會議躥紅的年輕人,雖然這種進取心值得肯定,但切忌不能從一開始就盯著別人這兒說得不對那兒說得不好。會議室里確實
有可能給新人提供機會,但癡迷于此難免導致用力過猛,傷及他人,讓自己在職場起步階段就陷入困境。
隨機應變是一種能力
會議室是職場生態(tài)的濃縮版。在這里,人與人的關系,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不同解讀,以及人們處理事情的不同方法,都會被集中在小小的一張會議桌上。面對層出不窮的狀況,如何隨機應變從容應對,是對情商的重大考驗。
在會議上發(fā)言,切不可以為有理就能走遍天下。要知道,這種時候,用怎樣的方式表達才是更重要的。尤其是在意見相左時。
某地的公務員面試中就有這么一道題:假如讓你組織一次會議,在會上同時有幾位同事就你的發(fā)言提出反對意見,使你很難堪,你該怎么辦?當然,標準答案無外乎“虛心聽取大家的不同意見,認真調查和了解各方面的情況”等等。但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在這個尷尬的場景中,那幾位提出反對意見的同事是不是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呢?
當別人發(fā)言時,就算你再反對、再鄙視、再想辯駁,表面上也要保持克制,不動聲色。輪到你說話時,首先要提到的不是“我不贊同??”,而是在對方的發(fā)言中,尋找你和他可以達成共識的部分。隨后再以恰當的方式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既達到了討論的目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又不至于傷及同事。
而所謂“恰當的方式”,就是說話的藝術了,這在職場的人際交往中尤其重要。試著在開場白里,向那位和你意見相左的同事說“我認為××提到的這種方式很獨特”,“在這次活動中的積極態(tài)度非常值得我學習”,或者“感謝××對我工作的關注”。誰都好面子,因此說話的時候就必須體察周圍的氣氛和對方的情緒——是該直抒胸臆,還是點到為止,或者暫時擱置。
總之,要把握一個原則:針對事,而非針對人。畢竟,人在職場,大家想的都是怎么把事情做好。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否定了別人的方案,就一定要再至少提出一個新的想法。畢竟,破壞總是比建設來得容易,只破不立并不能解決問題。
在會議中發(fā)言時還有個小技巧。有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試驗,他們讓發(fā)言者頻頻注視會場上的某一個人。試驗結果發(fā)現,對于發(fā)言者頻繁的目光注視,被注視的人在心理上就會覺得自己必須有所反饋——或是頻頻點頭,或是在那人發(fā)言后表達補充意見。
這個試驗告訴我們,在會議上發(fā)言時,可以一邊進行自己的闡述,一邊注視著會場里的聽眾,尤其是那些直接關系到你此項工作成敗的“主要聽眾”,把自己和他們的關注點聯系在一起,這樣沒準兒會取得意想不到的發(fā)言效果。
第二篇:開會時該如何發(fā)言
開會時該如何發(fā)言
身在職場的你還在為開會不知道怎么發(fā)言,或何時發(fā)言而發(fā)愁么?我給大家推薦一篇文章,希望能幫你解除開會疑惑~~~
每周都會有大大小小的會議,大家共同討論著最近幾周公司情況,也會討論工作內容等,當領導和上司發(fā)完言之后,坐在一旁的你,心頭冒出一些想法,該如何表達出來呢?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討論一下,在會議過程中,發(fā)言、討論等各方面的禮儀問題!
你是否常常遇到下面的情況:在會議中你突然冒出了一些很好的想法,很想和大家分享,卻不知道應該在什么時候提出來;在會議的進程中你突然意識到,前面一個同事的發(fā)言是錯誤的,你很想指出來,但是不知道應該選擇怎樣的時機。還有一種更糟糕的情況:在整場會議中,你一直在不停地點頭、微笑,以表示贊同,但是你一點都不清楚大家到底在討論什么。
在會議的進程中說出自己的想法,無論是插話、糾正別人的錯誤或是要求別人再一次闡明觀點,這些做法似乎都顯得有些咄咄逼人。記住下面幾個有用的短語將給你帶來自信,使你在團隊討論和會議中有效地插嘴,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當你有一個想法時
通常,人們在會議中遇到這種情況會選擇保持緘默,因為他們害怕自己說錯、被別人視為無知,或是提出了一個在別人看來很傻的觀點。要克服這種恐懼心理的方法是,你要你的想法不帶個人色彩,要針對整個團體來發(fā)問。如果你覺得自己可能有一個很好的觀點,但是你對此還不夠自信,你可以這樣說:
* 我們是否考慮過……要讓史蒂夫直接加入到公關活動中來?
* 是否有人提到過……布萊雷的報告?我似乎記得現在安德魯所提出的一些主題在布萊雷的報告里也提到了。
* 我們也許需要考慮的另一個選擇……是將截止日期推到十月初?
* 是否值得我們重新評估一下…上周已經達成一致意見的關于產品規(guī)格議題的會議記錄?
上述這些問題的潛在信息是:你在為團隊的討論做貢獻,在為團隊增加價值——你不是在全權負責一個議題或是要控制整個談話。通過使用非正式的問題或闡明性的陳述,你能夠很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時自己又不用為這個提議承擔過多的責任。
當你要表示異議時
要提出質疑,首先要找到對方提議的不足和瑕疵。如果討論正朝著你不贊同的方向發(fā)展,要保持緘默似乎是很難做到的。當然,如果你有一些相反的意見,你有權利(甚至是責任)來提出你的想法;關鍵是,你要掌握發(fā)表自己看法的技巧,避免自己聽起來像個笨蛋。下面是一些技巧和有用的短語,你可以在遇到這種尷尬而又緊張的情況下加以靈活運用:
* 要直言不諱:對不起,喬恩,我尊敬你,但不太贊同您的評估。或是:根據我的經歷,我覺得或許不是這樣的……我發(fā)現這個團隊的參與度很高。
* 要保持謹慎:我要故意唱一唱反調了。讓我們來試想一下,如果我們采用相反的途徑,使用直郵營銷而不是僅僅依賴于社交媒體的效應,那結果會怎樣呢?
* 要帶有“挑釁性”:在這里,我想誤導大家一下……對不得不接受這筆交易的前提條件提出質疑。
當你感到困惑時
最后要說的是,還有什么比坐在那里卻完全不了解會議到底在說什么更糟糕的事情呢?你或許在理解上晚了一步,在錯的時候發(fā)表了看法,或者根本不清楚正在進行的議題是什么,而且隨著會議的持續(xù)進行,你覺得自己越來越難跟上了。無論當時是什么情況,你讓別人闡明觀點的要求提出得越晚,你就越難讓自己跟上對話。下次當你發(fā)現自己跟不上會議進展時,你可以試著使用下面這些很好的短語:
* 原諒我,我有點跟不上了,覺得有些困惑……你建議我們討論哪個營銷方案?
* 我覺得有點跟不上你的思路,您剛才說要考慮什么來著…是八月份交付貨物嗎?
* 我敢肯定這一點已經說過了,不過能否重復一下…剛才說到,下周的會議大概會有多少出席者?
* 很抱歉,或許在座的各位都已經很清楚了,但是我想問一下caf??是什么?
* 這個問題或許很傻,但是我還沒有完全明白,為什么……我們不用鐵路,而要用卡車來運輸?
如果你能在會議中說出自己的想法,無論是提出新的觀點、糾正一個錯誤概念,抑或是讓自己搞清楚會議的進程,最終你會發(fā)現自己在會議中能表現得更好。這得感謝你自己和你的團隊,讓你有機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而且,這并不像你所想象的那么咄咄逼人。
小編語錄:在會議上,也許你有很多想法,但是必須得遵守會議禮儀的同時,積極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不要埋沒自己,才能夠更好的表現自己,進步更快!
第三篇:開會發(fā)言臉紅心跳怎么辦?
開會發(fā)言臉紅心跳怎么辦?
人的能力有許多方面,其中口頭表達能力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也是最基本的方面?陬^表達是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徑,不通過這一途徑,自己就無法得到別人更多的理解。有的人很有才氣,可就是不善于表達,結果是茶壺里煮湯圓——有貨倒不出。還有的人,平時說話好好的,一到班務會上發(fā)言主臉紅心跳、支支吾吾、結結巴巴,想得好好的一大篇,到了發(fā)言時只能說出幾句來。
這種現象從心理學上就是一種“社交緊張情緒”,用通俗的話說就叫“怯場”。也就是指一個人由于過分在意別人的注意,怕說錯話,心理負擔過重,導致暫時性的言語功能失常。最初幾次在正式場合發(fā)言出現緊張應該說是正常的。但是,過了一段時間還是這樣,那就是問題了。久而久之,會導致害怕在眾人面前出現,更害怕在公共場合說話,甚至一到正式場合發(fā)言就會出現發(fā)抖、臉紅、出汗、說前忘后等現象,嚴重影響自己能力的發(fā)揮,降低自己在同志們中的威信,對自己的成長進步不利。因此,必須加強鍛煉,努力提高自己在正式場合下的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排除自我意識中的消極因素。有些人的怯場,是因為一些不必要的自我顧慮或自我擔心等消極意識引起的,如擔心“我講得一定沒有別人好”,“大家肯定會笑話的”。你越是想這些,心情就會越緊張;相反,一旦丟掉這些顧慮,充滿自信地走上講臺,你的臨場發(fā)揮就一定會相當出色。
轉移注意力。一般說來,在非正式場合說話,由于大家都比較隨意、自由,同時你自己并沒有感覺別人都在注意你,所以說話自然、隨意,甚至很幽默。但到了正式場合,由于大家都看著你,豎起耳朵聽你講,你就會覺得大家都在注意你的講話內容,評論你的講話水平,這時就會格外緊張,一緊張就會支支吾吾、結結巴巴。因此,消除緊張的關鍵是你別在意別人是否注意你,要像平時一樣說話。如在第一次講話時,最好不去看別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講話上,這樣你就不會太緊張,話就能講好。等到不再緊張后,你就可以和聽眾進行視線交流了,于是,你的講話就能達到交好的效果。
不要對發(fā)言效應期望過高。在思想上不要把正式場合的發(fā)言與自己的進步聯系過于緊密,這也是減輕和消除緊張的重要方法。實際上,班務會上的講話只代表自己的學習體會、自己的認識、自己的決心,這些都只是當時的思想言論,對自己的進步會有某些影響,但不會是決定性因素。一個人是否能進步重在于行,而不取決于言。所以,你初次講話不要刻意要求自己一鳴驚人,更不要把自己的發(fā)言看得太重,只有這樣,才能壯起膽子發(fā)言。 加強心理訓練。消除正式場合言語緊張的狀況,還可進行心理行為訓練。首先可以采取“放松訓練”,既每次講話之前閉上眼睛,做做深呼吸,放松一下肌肉,這可以緩解緊張情緒。其次可以進行“承受力訓練”,既越怕在正式場合講話,就越有意識地到正式場合講話,講多了就習慣了,也就不會害怕了。此外,還可以進行“脫敏訓練”,既先照本宣科,等適應之后,再逐步脫離講稿,然后完全脫稿,最后進行即興講演訓練。
此外,認真仔細地做好發(fā)言準備也很重要。俗話說,“有備無患”、“藝高人膽大”。要說些什么、怎么說,都要想好,然后逐字逐句地寫在紙上。有時間的話還可以先進行練習,反復練講幾遍,直到確實熟悉了要講的內容。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平時要加強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心里有底了,負擔就減輕了,到正式發(fā)言的時候也就不會再緊張了。
第四篇:開會發(fā)言的火候
開會發(fā)言的火候
朋友大李近幾年在職場可謂順風順水、平步青云。三年前還是副科長,如今已坐到了局總工的位置,比網上熱議的29歲市長周森峰升得還快。有人不解,紛紛猜測這小子上面指定有人,要不然不可能如此春風得意、好事占盡。其實,他上面除了空氣,什么人也沒有。他之所以能夠在職場火箭式上升,得益于兩次重要的會議匯報。
在他當副科長的時候,列席了一次局務會。會上,科長向局長匯報本科負責的一個重點項目。沒想到一向只管大事的局長這次問得相當仔細,科長準備不足,一時語塞。局長扭頭問大李。大李由于事前做了比較多的功課,對項目了解得比較全面。局長一問,他便有條有理地匯報開來,局長問的他說了,局長沒問的他也說了。也就短短的十分鐘,卻在局長大人的腦海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不久,局里組建技術中心,大李在局長的點名之下,破格當上了副處級的技術中心副主任。
技術中心副主任沒當多久,又趕上一次廳里召開技術研討會,分管技術工作的副局長帶著大李參加會議。會上,主持會議的副廳長對某項新技術非常感興趣,想聽聽與會同志們的高見。正巧大李這段時間正在研究一個項目,收集了不少這方面的資料。會上,在副局長的鼓勵下,他做了主題發(fā)言。沒想到他這么一說,搞得副廳長“龍顏大悅”,連稱大李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技術好,口才也好。此事過后半年多,局里的總工退休,在副廳長的力薦下,大李又破格當上了局總工。
在職場中,像大李這樣因會議匯報出彩而獲得上級賞識并提升的人,并不鮮見。這說明,會議發(fā)言對于職場中人來說,實在是一條鶴立雞群的快速通道。因為在等級森嚴的職場中,越級匯報工作被看作是職場大忌。所以對于職場身份較低的人物,平時要想直接接觸到大領導是非常困難的。連接觸都難,被注意和賞識就更不容易了。而在會議上,大領導和小人物之間的距離就只剩一桌之隔了。如果有機會發(fā)言,一定不要怕說不好而一言不發(fā)。應該大膽發(fā)言,反正說得不好對自己也不會有任何不利影響。而如果能說出新穎觀點,則可能立馬吸引大領導的注意,進入大領導的視線。一旦你被大領導惦記上了,那就不是你等機會,而是機會會找你了。
但也有另外一種人,不太懂得會議規(guī)則,有時為了表現自己亂說話而得罪領導。一次,局長大人主持召開規(guī)劃審查會,聽取各個部門負責人的意見和建議。這個規(guī)劃是由局長親自
抓的,組織了十幾個人搞了大半年,已經幾易其稿。這次與其說是審查,不如說是走個程序,讓大家認可通過一下,把局長的意志變成大家的意志。很多人都知道這個背景,會上也就沒多說什么,大不了提點似是而非的小問題。但有一位處長不看事,為了表示自己很博學,大談戰(zhàn)略和規(guī)劃的關系,最后得出一條:由于在戰(zhàn)略上沒有搞明白,所以做出的規(guī)劃也根本不切實際,從根本上把局長組織十幾人搞了大半年的規(guī)劃給否了。這下子可把局長惹火了,當場斥之:有些同志只知道夸夸其談而不做實事。如果都像這個樣子,那么我們什么事也不用做了,都坐在這里擺龍門陣好了!這位一心想顯擺一下的處長弄巧成拙,不但沒討到好,還因在這次會議上和局長唱了反調而遭冷落。
《論語》中有一句話,叫作: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這句對職場中人如何把握會議發(fā)言的度很有幫助。但凡職場中的重要會議,大致有三種。一種純匯報性質的,一種是征求意見性質的,一種是走程序性質的。第一種匯報會,由于領導想了解情況,發(fā)言重在事實清楚、條理分明、言簡意賅。第二種征求會,由于領導心里也沒譜,發(fā)言重在觀點新穎、有理有據、有建設性。第三種程序會,由于事情已經定了,發(fā)言則重在表態(tài)擁護、錦上添花。因此,在參加會議之前,一定要搞清楚會議的性質是什么。如果是第三種會議,由于是“成事”,最好“不說”。即使憋不住一定要說,也只能清湯寡水地扯兩句,切不可輕易否定他人的勞動成果。否則,你草率地、不負責任地加以否定,把領導的面子一掃而光,這種話比其他任何話都容易得罪領導。
第五篇:插花課程設計(開會發(fā)言)
插花課程設計
(開會討論發(fā)言)
一、學情分析:
下學期,學生重點要求掌握理論知識部分:設計(花材均勻布局設計、花材對稱不均設計、花材色塊組合設計)(花材不均衡布局設計)。養(yǎng)護管理與陳設。
操作技能方面:花材與容器的選擇,花材整理與加工,插花工具,制作(對稱式花籃制作,對稱式缽花制作)。
分析:
學生在上學期已經學過了一些相關的基礎知識,比如,花材的識別,花材的分類,四面觀花束的制作及包裝,絲帶的制作等,單面觀花缽的制作等。初步掌握插花的基本知識,也具備一些動手制作插花的能力,多半學生能基本掌握這些能力,三分之一學生還不能達到制作花束、絲帶、打包裝、單面缽花的制作的能力。
學生對插花課興趣還比較大,改變教學方法也許可以讓后進的學生有所提高,首先要讓學生養(yǎng)成動手操作的習慣,有些學生比較懶,不愿意動手操作,插花是個比較辛苦的任務,要讓學生多練習,形成一種動手的習慣,會對提高插花技能有很大的幫助。
學生對于不對稱式花型(l型)和四面觀花束兩項專業(yè)技能掌握較好,有極個別學生沒有符合要求。
學生能做到顏色搭配和諧,包裝美觀,有個別學生能有自己的創(chuàng)意,能夠獨立制作絲帶花結。
個別學生基本功不夠扎實,反映出平時實操過程中不夠認真、仔細。
絕大部分學生能夠按規(guī)定時間完成花型設計和制作,極個別學生沒能按時完成作品,反映出學生缺乏技能熟練度。
1、 改進方法:加強平時對學生技能訓練,基本功要扎實。
2、 反復熟練技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
3、 加強學生考勤要求,對缺課較嚴重的學生不予學科結業(yè)。
4、 學習態(tài)度分析,學習用具不帶齊、插花工具不帶齊、上課有遲到早退現象、課后不愛做值日,要求教師嚴格規(guī)范考勤、重點強調學習用具、工具,對表現好的學生給與表揚和成績傾斜。加強職業(yè)指導教育,平時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清潔衛(wèi)生環(huán)境的良好習慣。
5、 培養(yǎng)學生學習插花的興趣。定期請行業(yè)人士來校講座,參與課堂學習的環(huán)節(jié),使學生逐步對專業(yè)感興趣。學生差距比較大,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的策略。
6、 教法多以探究式學習為主,重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但同時還要
加強學生基本功的訓練。今后要注意讓學生能夠接受的語言去輔導學生,鼓勵學生。
二、課程位置分析:
插花藝術在社會發(fā)展中起著改善人際關系的作用。插花作品的
創(chuàng)作不僅凝聚了插花者的心血和智慧,而且陶冶了情操。因為要使自己的插花作品有所提高,首先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然后才能獲得更多的創(chuàng)作靈感;對于插花作品的鑒賞者來說,也是陶冶情操的一個過程,充分體現了鑒賞者精神文化素質的提高。插花行業(yè)是園藝行業(yè)的一個分支,插花行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其輔助行業(yè)的發(fā)展,兩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所以,插花行業(yè)的掘起,使得鮮切花的生產、干燥花的生產、花器制作業(yè)等輔助行業(yè)都相應的得到了推動發(fā)展。例如:花束、花籃、瓶花的發(fā)展,促進了各種包裝業(yè)、花器業(yè)的發(fā)展;藝術類插花的發(fā)展,帶動了藝術設計的發(fā)展;插花作品需要擺放在各種機架上,從而促進了木器、塑料器具等工藝的發(fā)展。插花行業(yè)的發(fā)展程度,在某種程度上標明了一國經濟的發(fā)展程度。閉門造車不可以求發(fā)展,對外交流是發(fā)展的上策,這樣必然會推動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從而推動國際經濟的發(fā)展。
三、教學措施:
1.理論知識這部分,可以采用課堂講授和課后練習相結合。通過各章節(jié)的思考練習題加強對所授知識的掌握和鞏固,每周作業(yè)量1-2學時。
2.通過各章節(jié)的參考書目給學生提供進一步學習的路徑,增加對本課學習的興趣。
3.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結合課堂現場演示,通過圖片及實物對基本理論作深入淺出的講解,增加 學生的感性知識,并喚起學生的學習
興趣。
4.通過向學生展示優(yōu)秀作品的圖片,增強本課程的藝術欣賞性,達到使學生在學習中提高藝術修養(yǎng)的目的。
5、實踐課是本課程的重頭部分,應該鼓勵同學開拓創(chuàng)新,同時通過動手操作,從模仿到創(chuàng)作,盡可能獲得較多的實踐機會。
6、插作課中通過對學生作品的點評,把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滲透到學生的實踐中,使學生學以致用;
7、基本技能的訓練主要通過插作課完成,采用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教師在練習中指導、在練習后點評。
8、為了彌補課堂理論教學的不足,應完善《插花藝術》課程的網絡資源庫,包括各種《插花藝術》教學光盤、視頻課件、圖片閱覽等,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
9、.在校內開展有意義的插花比賽,提高學生的插花興趣。提出獎勵措施,鼓勵學生考取插花員職業(yè)資格證書。
10、在《插花藝術》課程教學的后半階段與市場接軌,讓學生進入社會定崗實習,親自體驗有關插花行業(yè)的工作。
11、教學內容應滿足時代感,應及時將插花藝術的前沿知識傳授給學生,以適應崗位工作的需要。
12、增加《插花藝術》課程的總學時數,進一步延長實訓環(huán)節(jié)的課時數,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在實踐教學中緊抓時代感與民族性,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因為插花藝術具有日新月異的變化趨勢。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