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態(tài)高低杠,高三那年
高三是我成長蛻變的分水嶺,我一度畏懼過退縮過迷惘過,但是自從思索到了這調(diào)整心態(tài)的高低杠,我走得平靜而自信,我用它在我今后的拼搏中繼續(xù)穩(wěn)定重心,堅強地面對人生。
高三的我十八歲,已經(jīng)到了思考的年紀。其實高三是我很“閑”的一年:身體上我忙得不可開交,題山題海壓迫著我,但是心靈上卻有了許多的空隙。放學的路上、入睡的前幾分鐘、吃飯時走神的一小會等思維上的邊角時間,原來我用它們來回想今天的開心事情、上網(wǎng)的計劃、去哪兒玩等等,但從這一年開始,我的娛樂活動幾乎減到零,這點時間沒有這個需要了,這樣思想上的空隙騰了出來,于是我從這一年開始在這點時間里詳細地思考和規(guī)劃我的人生。想得多了,仿佛就頓悟了,有一種醍醐灌頂?shù)母杏X。自我感覺心理上成熟了,心態(tài)放輕松了,靠的主要是這兩點:把眼界放高,把心境放低。雖然高高低低的仍然有一些起伏,但是重心還是穩(wěn)穩(wěn)當當?shù)模易罱K搏擊到了高考結(jié)束的鈴聲響起的那一刻。
把眼界放高,就是不只看到高考這座大山,而是放眼山外的廣闊天地。這一招強迫我自己領(lǐng)悟許多“游戲規(guī)則”,增強了克服瓶頸的毅力。比如數(shù)學。我高中以來數(shù)學一直學得比較艱苦,我對它漸漸失去了興趣?墒,不學好數(shù)學是不行的,這個社會哪里都要用到數(shù)學,而且數(shù)學還能提高智力,如果放棄數(shù)學,必然是“違軌操作”,后果不堪設(shè)想。還有從小以來粗心的錯誤就纏繞著我,而我總是以粗心為借口自我安慰“要是不粗心就可以得多少多少分”“只是粗心而已又不是不會做,下次不粗心就好了”。就是這樣,我的惰性讓這粗心的毛病永遠改不了。到了高三這個問題成為了我在數(shù)學上突破的一大瓶頸。我仍然沒有決心來戰(zhàn)勝這個弱點,給我毅力的是我放眼長遠領(lǐng)悟出來的:如果要成為優(yōu)秀的人,細心是必備的品質(zhì)。加之我爸爸從小就用類似的話苦口婆心地勸導我,如“火箭發(fā)射要算準啦,橋梁建設(shè)弄錯小數(shù)點就會出大事故”之類的,到高三下學期我真正領(lǐng)悟了:細心不只是學數(shù)學用得上,不只高考考好需要,在今后的人生奮斗中不能不細心,否則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我開始向老師請教,把粗心的錯誤分門別類整理好;請父母監(jiān)督,任何題目的草稿都打工整;自己也不斷地提醒自己要一次做對,圈點勾畫關(guān)鍵字,檢查時要細致有效。這樣做真的讓我的數(shù)學有了小小的飛躍,每次考試每次作業(yè)的遺憾都減少了。在多次經(jīng)歷中,我把眼界放到了數(shù)學和細心對于我將來人生的意義中,使我咬牙克服了一時的消沉。
放高眼界也很有助于克服緊張情緒。記得高考體檢的時候要抽血,前面幾個女生痛得都哭了,本來一直很膽大的我一下子變得害怕起來。這時候我突然想到:抽個血都緊張,高考的時候怎么辦?于是馬上就不緊張了。就連護士最后給我拔針頭的時候失誤了一下,弄得我很痛也咬牙沒叫出聲。面對高考誰能不緊張呢,老師家長都巴望著你考上好學校,社會無形中也會“不考上好大學人生就沒有希望”這樣的壓力。但是我在零碎的思考之中,想象高考以后的局面。進入大學以后我面對的將是更激烈更接近社會的競爭,這樣的競爭遠遠不如高中的學習競爭這樣單純而純潔;離開校園之后走向社會,必然會遇到更有壓力、更殘酷的時刻,甚至有命懸一線、千鈞一發(fā)的時刻,那需要我更堅強的意志和心理素質(zhì),F(xiàn)在的我還有父母老師無私的關(guān)懷和支持,純潔的友情做為精神上的依靠,可是將來也許我不得不獨當一面,以一己之力苦苦支撐。高考還是一個可以倒計時的比賽,而今后陷入了低迷、挫折,很可能只能正著數(shù),看不到時間的盡頭。
我對自己說,如果我要成為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人,那么高考只是我萬里長征的起點,今后的機遇和挑戰(zhàn),比它大得多、強得多、難得多。高考算什么難的,高考有什么不公平,高考有什么好緊張?它是擺在眼前的機遇,并不需要你周旋著而得到它;它是目前來說最公平的選拔,因為它完全是用分數(shù)說話,它不過是一次小小的考驗,并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我對自己說,人生不是由高考決定的,如果我真的想活出自己的價值,那么高考真是微不足道。我把眼界放高放遠,勾勒了高考以后我可能會面對的人生前景,堅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感覺老師家長社會給的壓力小了很多,我在心理暗示自己:真正的荊棘之旅開始于高考之后,高考算什么,上了大學才真叫一個緊張呢。就這樣,我就微笑著走上了考場。我很高興,我即將把命運握在自己的手中了。以后我也會這樣,無論是抽血這樣的小事,還是高考這樣的大事,都要朝著更高更遠的方向看看,看到前路更加的艱險,就會看到自己當前的緊張是多么的無謂、多么的幼稚。這樣給我堅定了信心。
看得太高太遠,難免好高騖遠。心比天高,對于繼續(xù)前進是雙刃劍,可能負面作用更加明顯。所以還是要把心境要放低,才能夠夯實基礎(chǔ)塌實地做當下的每一件事情。我以前總是考第一名,學習有些浮躁。從小到大一直很順暢,受到的挫折太少了,總是把自己看得太重。班主任諄諄教誨,在期末評語里寫下一句“天地間有真滋味,唯靜者能嘗之”,直到高三上學期結(jié)束我還沒有體會到“靜”的內(nèi)涵和力量。寒假過后的第一次月考我遭遇了滑鐵盧,細究原因,首先與自己寒假間的放松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考上了北大的自主招生,覺得自己很是一回事情,休息一下也沒什么不好;其次,過去的一個學期里并不是真正的高三狀態(tài),還是覺得自己基礎(chǔ)不錯啊,不需要像別人那樣努力。可是慘白的分數(shù)擺在眼前,不反思不行了,必須尋找出路。“靜”的力量在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班主任在學生手冊上留下的那句評語,還有以前的前桌向我感慨過的“要是能做到心如止水的境界就好了”,我就決心從此要“舍得一身寡”,心境要如古井深潭之水不起波瀾,就當自己是個什么都不懂的小家伙,舍命搏擊一百天,從認真做好每一道題目,充實利用每一天開始。當我下了這個決心以后,我曾經(jīng)崇尚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佛教中“禪”的境界都涌上心頭,雖然我至今還不能做到,可是每當我戰(zhàn)勝了自己小小成功了一次的時候,我能夠壓制浮躁的情緒,即使偶有小失敗也不會讓失落的心情影響太久。
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不再患得患失。心境放低其實是一個簡單的道理,謙虛使人進步,別把自己太當回事,只有保持一顆平常心,踏踏實實完成當下的任務,才能成為波瀾不驚的高人。這樣的心理素質(zhì)簡直是必勝的法寶,也是我的追求。眼界之高與心境之低可以互為補給相得益彰,看得高才能以前途艱險擊碎過度膨脹的自信和浮躁,而平和的心態(tài)所帶來的塌實和基礎(chǔ)又能讓眼界清明,找到正確的方向。(勵志文章)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