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論》是毛主席一生當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不妨說這是中國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因為這篇文章拯救了當時的中國。為了揭露這種不好的現(xiàn)象,從而推動中國革命的發(fā)展,毛主席寫了這篇著名的文章。毛主席憑借著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深刻的揭示了“知和行”的關系。即我們應該通過實踐而發(fā)現(xiàn)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fā)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fā)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huán)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
讀完這篇文章,使我對辯證唯物主義有了一些了解,以前只知道有這個名詞,卻不知道它代表這什么。首先,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一切有關知識,離開生產活動是不能得到的。再者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實際的情形是這樣的,只有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物質生產過程中,階級斗爭過程中,科學實驗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時,人們的認識才被證實了。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觀外界的規(guī)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這充分的表明了,認識對社會實踐有著依賴性的關系。
剛開始讀這篇文章感覺有點讀不懂,因為感覺有些哲學的思想。讀著讀著覺得這篇文章和自己走的越來越近,讓我漸漸明白了知與行的道理。認識來源與實踐。在實踐過程中,人們通過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個表象、各種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聯(lián)系,即對事物的感性認識。然后,隨著社會實踐的繼續(xù),人們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全體以及事物的內部聯(lián)系,感性認識達成飛躍,成為理性認識。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質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離的,它們在實踐的基礎上統(tǒng)一起來了。我們的實踐證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感覺只解決現(xiàn)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只有感覺的材料十分豐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實際,不是錯覺,才能根據(jù)這樣的材料造出正確的概念和論理來。因此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于發(fā)展到理性認識,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哲學上的“唯理論”和“經驗論”都不懂得認識的歷史性或辯證性,雖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認識論的全體上則都是錯誤的。
而認識的飛躍,是絕對不能離開實踐的。而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毛主席曾說過:“如果以為理性認識可以不從感性認識得來,他就是一個唯心論者。理性的東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來源于感性,否則理性的東西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只是主觀自生的靠不住的東西了。”而認識的飛躍,是絕對不能離開實踐的。認識的目的不是認識本身,而是用于實踐、改造世界。因而認識來源與實踐,并要回歸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為十分重要的問題,不在于懂得了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性,因而能夠解釋世界,而在于拿了這種對于客觀規(guī)律性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并不實行,那末,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認識從實踐始,經過實踐得到了理論的認識,還須再回到實踐去。毛主席在文章中說過:“如果要直接地認識某種或某些事物,便只有親身參加于變革現(xiàn)實、變革某種或某些事物的實踐的斗爭中,才能觸到那種或那些事物的現(xiàn)象,也只有在親身參加變革現(xiàn)實的實踐的斗爭中,才能暴露那種或那些事物的本質而理解它們。這是任何人實際上走著的認識路程,不過有些人故意歪曲地說些反對的話罷了。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識里手”⑷,有了道聽途說的一知半解,便自封為“天下第一”,適足見其不自量而已。知識的問題是一個科學問題,來不得半點的虛偽和驕傲,決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誠實和謙遜的態(tài)度。”人類認識的歷史告訴我們,許多理論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經過實踐的檢驗而糾正了它們的不完全性。許多理論是錯誤的,經過實踐的檢驗而糾正其錯誤。所謂實踐是真理的標準,所謂“生活、實踐底觀點,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我們現(xiàn)在的許多大學生腦子里都只是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很少有親自動手去實踐的時候,等有了實踐機會的時候,又對自己缺乏勇氣與信心。為什么缺乏勇氣與信心,或許毛主席一語中的就是因為我們對于這項工作的內容和環(huán)境沒有規(guī)律性的了解,或者他從來就沒有接觸過這類工作,或者接觸得不多,因而無從談到這類工作的規(guī)律性。因此我們要積極提升自我,積極了解各方面知識與經驗及至把工作的情況和環(huán)境給以詳細分析,這樣當機會來臨時,我們才能把握機會,創(chuàng)造成功。正如“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組織同性質,你就得實行物理學和化學的實驗,變革原子的情況。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論和方法,你就得參加革命”正如我們學英語一樣,為什么我們漢語學的那么快,因為我們天天都在用漢語進行交流,而出了上英語課之外,我們很少嘗試用英語去進行交流,畢竟實踐出真知,因此我們的英語提升的很慢。另外,人們在實踐中經常會失敗,現(xiàn)在我們許多人經歷了很小的挫折后,就會一蹶不振,我們經常會聽說某人因為公司破產而跳樓自殺;蛟S古人說的好“吃一塹,長一智”,但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很少有人做到這一點,一道數(shù)學題我們往往是一錯再錯,現(xiàn)實中我們犯下的錯誤不止一遍,這使我們的道路越來越坎坷。善于總結是成功的基礎。及時總結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和得失成敗,是保持強勁動力的有效途徑。成功的人士不是不走彎路與錯路,而是少走彎路與錯路,特別是在走彎路與錯路后懂得及時回頭,糾正錯誤,以利再戰(zhàn)。所以我們在經過失敗之后,應該從失敗取得教訓,總結自己失敗的原因,并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于外界的規(guī)律性,我們就能變失敗為勝利,這就是“失敗者成功之母”。而毛主席在文中又提到了認識有待于深化,認識的感性階段有待于發(fā)展到理性階段——這就是認識論的辯證法⑺。如果以為認識可以停頓在低級的感性階段,以為只有感性認識可靠,而理性認識是靠不住的,這便是重復了歷史上的“經驗論”的錯誤。要完全地反映整個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質,反映事物的內部規(guī)律性,就必須經過思考作用,將豐富的感覺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1][2]下一頁 讀后感》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
《實踐論》讀后感》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整理提供,轉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www.taixiivf.com/gongwen/327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