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自己成就他人
后小河小學郝曉怡
涓涓小河已靜靜流淌過八十余載,而我的二十年青春歲月也與小河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二十年來,我見證了小河的變遷,小河見證了我的成長。
一、有一種選擇叫無怨無悔
小的時候,很喜歡田震的一首歌,叫《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教師這一職業(yè)成了我童年時期對未來人生最美好的憧憬。很幸運,1998年,我實現了自己兒時的夢想,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后小河小學則是我夢開始的地方。報到第一天,校長征求工作意向,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做語文教師和班主任。時至今日,我仍堅守在這兩個崗位上,那是因為有一個詞叫眷戀。
我喜歡和孩子們在課堂上一起學習語文,透過那一串串靈動的語言文字,我們可以跨越國界,領略中外民族風情;可以穿越時空,與書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可以親近現實,在大千世界里暢游;可以潛心會文,發(fā)現文字背后的秘密;可以牛刀小試,用稚嫩的文字描繪自己的生活。
我喜歡當班主任。每當孩子們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時,我會很有成就感;每當聽到別人批評他們時,我的臉上也會火辣辣的;每當他們真心地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我會倍感欣慰;每當他們遭遇家庭變故,我會為孩子今后的命運擔憂;每當他們意外受傷,我會心疼不已。我不否認班主任工作的瑣碎,繁雜,但對我而言,處理好瑣碎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也是我班主任工作智慧之光的閃現。
二、有一種生活叫與書相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真正快樂的人,會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點點滴滴。而我的快樂生活來源于讀書。我始終認為:有一種生活叫與書相伴。
蘇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給教師的建議》中疾呼:“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取決于此!狈_那些凝聚著偉大思想的教育著作——在教育家馬卡連柯的書中,我們讀到了對學生的充分信任是要擁有一顆博愛之心;在孔子與學生的對話中,我們讀到了這位智慧的老人在幾千年前就對弟子進行“因材施教”和擁有“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钡闹t虛;在陶行知先生的書中,我們讀到了“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的高尚師德以及“捧著一顆愛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身體力行的奉獻……于永正、賈志敏、支玉恒、竇桂梅、魏書生、李鎮(zhèn)西等教育大師成了我心中的偶像,拜讀他們的專著,是我課余生活的重要內容。夜深人靜之時,我在書中與大師對話,聆聽大師的諄諄教誨,常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作為教師,我們免不了要跟學生家長打交道,很多時候,家長跟我們反映的許多關于孩子的問題都很棘手,有時,我們也會顯得有些束手無策。我想:家長既然找到我們,一定是到了黔驢技窮之時,一定是想尋求解決問題之策的,如果我們告訴家長自己也無能為力,或令家長多么的失望與沮喪。這時,我又想到了從書中尋找叩開家庭教育之門的鑰匙。盧勤老師的《把孩子培養(yǎng)成財富》,孫云曉老師的《孩子,別慌》,尹建莉老師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魯道夫·德雷克斯的《孩子:挑戰(zhàn)》走進了我的閱讀視野,為我?guī)椭议L解決家庭教育問題開出了一劑劑良方。
作為老師,在自己取樂于書籍之時,在家長受益于書籍之際,更應讓自己的學生愛上閱讀,引導學生在書的海洋里盡情遨游,在書的土壤中汲取營養(yǎng)。我利用每個早讀時間,和孩子們背誦《三字經》《弟子規(guī)》《笠翁對韻》《聲律啟蒙》《論語》等國學經典,感受唐詩、宋詞等傳統(tǒng)文化,,讓他們個個滿腹經綸;我會每學期給孩子推薦一些優(yōu)秀閱讀書目,也會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自主選擇閱讀書目;我會每周和孩子們上一節(jié)課外閱讀課,課堂上,我與孩子們在童話、寓言中明辨事理、豐富想象,在小說作品中觀察社會、體味人生,在歷史典籍中穿越古今、啟迪智慧,在自然科學中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我會引導學生完成“閱讀銀行儲蓄卡”,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制作讀書卡片、剪貼積累的習慣;我還會引導學生閱讀自然之書、社會之書、生活之書,學生們用“觀察日記”“班級日記”“悅讀新聞記錄卡”的形式記錄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文學就像一條清甜溪流,可以滋潤學生心田,啟迪學生心智,完善一個人的人生。我想:我所做的這一切就是要讓學生在閱讀中享受生活的樂趣,在閱讀中體驗成長的快樂。
三、有一種成長叫痛而后快
從小到大,我都是那樣一個驕傲的人。2003年,因為在山西省首屆班主任素質展示大賽中的表現出色,我被授予“山西省優(yōu)秀班主任”的榮譽稱號。
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沉浸接受嘉獎的喜悅之中,似乎有種“一證在手,高枕無憂”的感覺。還是父親的一句話驚醒了夢中的我,他說:“一個教師除了要懂得育人之外,還應擁有過硬的教學能力!蔽耶敃r很不服氣,心想:用不了多久,就拿回個教學能手的證書來證明我的能力。
很快機會來了,區(qū)里要舉行第三屆“金鑰匙“教學大賽,我全力以赴,希冀再一次一鳴驚人。一次次地翻閱教學雜志,一次次地登錄教學網站,制作教學課件,只為能讓自己的課堂錦上添花。最后我照搬了教學雜志上的一篇獲獎的教學設計卻鎩羽而歸。
比賽過后,我一直很頹廢,覺得自己或許并不適合當語文教師,覺得自己不知該如何教語文了,更不知自己使用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為什么卻上了失敗的一課。
承受失敗的日子是漫長的,痛苦的。雖然并沒有人埋怨我,但那時我就有了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來的想法。
之后,校領導為我們請來任慶世、李文俊等一個又一個的語文教學專家,前輩。也讓我以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待語文教學。如果說過去自己在教學方面只停留在翻閱雜志,聽課中獲得經驗,那么專家的引領,讓我懂得了學會思考,學會鉆研教材,處理教材,提煉教材,更懂得了語文課歸根結底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成功的語文課是讓學生學有所得,扎扎實實教語文才是正途。學習他人的教學經驗是必要的,但應該帶著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名師和經典教學。畢竟,經典的并不是最適合自己的,正所謂“學我者生,仿我者死”。我也終于明白了自己當年失利的真正原因。
我開始真正地鉆研教材,像一位不太老練的小裁縫,學習著處理教材,嘗試著尋找語言文字的訓練點,開始體會提煉教材的好處,為自己的點滴發(fā)現而感到欣喜。我不放棄學校為自己提供的每一次講課機會,課前,自己依然會緊張,會痛苦,但我相信:黑暗之后必是黎明,成功與失敗都是經驗的累積。只有不放棄歷練的人,才能不斷成長。
2004年,我迎來了區(qū)第四屆“金鑰匙“教學大賽,有了近兩年的準備,我收獲了期待已久的成功。之后還先后獲得太原市教學能手、教學標兵,山西省教學能手、山西省骨干教師等榮譽稱號。
我欣賞賈志敏老師經歷磨難,矢志不移的堅定;我佩服于永正老師面對病魔,笑對人生的樂觀。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經歷越多,成長越快,生活如酒,苦中有甜,不去品味,不知滋味。
四、有一種付出叫樂此不疲
近些年來,我把課題研究作為個人專業(yè)成長的突破口,力求做一名研究型教師。201*——201*年,我連續(xù)三年承擔了太原市教師“個人課題”,并順利結題。有人問過我:“你不累嗎?課題研究又不是學校要求教師必須要做的事,干嘛沒事找事?”我笑而不語。
其實,我當然知道做課題研究很辛苦。查閱相關資料、閱讀專業(yè)書籍、撰寫研究案例,有很多工作要占用自己的課余時間。記不清多久沒有逛過街,多久沒有追過劇,多久沒有淘過寶了,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我在想:一個真正成功的教師不正是應該一邊投身實踐,一邊進行研究嗎?不去研究現象背后的原因,怎能發(fā)現教育的規(guī)律?不去總結教育教中的點滴經驗,怎能助力學生更好地成長?不去找到自己工作的興趣點,怎能享受工作帶給自己的愉悅?當我們的工作不再是為了取悅別人之時,定是我們找準自己的職業(yè)坐標之日。
五、有一種擔當叫責無旁貸
何謂擔當?簡而言之,就是承擔、負責。進而言之,擔當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接受與責任的彰顯;擔當是一種勇氣,一種無畏與慷慨的豪邁;擔當是一種人格,一種精神與思想的跨越。
201*年11月,我隨山西省教科院的專家團隊來到了山西省臨汾地區(qū)永和縣、隰縣進行支教活動。經過近5個小時的顛簸,我們首先來到了永和縣,聽說縣里的領導已經協(xié)同教育部門的負責人等候多時了,我們每個人都不約而同地放下疲憊,趕緊前去參加縣里專程為我們舉行的歡迎會。會上,我聽到的是縣里領導對教育工作的支持,是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現狀的深入思考,我看到的是他們一雙雙期待的眼神,我感到的是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我認真地記錄著每個人的發(fā)言,多希望自己在接下來幾天里能對他們的工作有所幫助,哪怕只是一點點啟發(fā)也好。
在為期一周的活動中,我主要參與了所在學校的聽課、評課及作示范課活動。我的聽課本上留下了近30節(jié)聽課記錄,每一篇聽課筆記上都留下了我對這節(jié)課的思考與建議。每天聽完課后,我都會與老師們有一個交流活動,活動中我與聽課老師一起交換各自對一天展示課的看法。老師們的學習熱情非常高漲,經常是夜幕降臨,活動還沒有結束。老師的問題一個接一個,而我總想給她們一個盡可能滿意的回復。我在想:她們放下了家中年幼的孩子,患病的老人,繁重的家務來參加此次活動,不就為了能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教好自己的學生呢?這種在艱苦環(huán)境下所體現出的敬業(yè)精神有怎能不令我感動呢?這里的教育經費有限,老師們出去學習一趟不容易,我又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的教學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她們呢?
泰戈爾說過:“生命賜給了我們,我們必須奉獻于生命,才能獲得生命!边@幾年的支教經歷,讓我體會到教師就是要在三尺講臺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教師最大的快樂就是能夠幫助到更多關注教育、樂于投身教育事業(yè)的人。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