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習慣養(yǎng)成教育研究小結
《中小學校學生文明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研究》課題
201*-201*學年階段總結
歧坪小學課題組
為了貫徹執(zhí)行《教育部關于印發(fā)〈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教基〔201*〕7號)文件精神,加強對小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和規(guī)范性,201*年9月,我校申報的《小學校學生文明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研究》課題通過市教育局批準立項,201*年10月,《小學校學生文明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研究》課題開始在我校展開,預計研究周期三年。主要研究內容是:1、加強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研究,以養(yǎng)為主,養(yǎng)教結合。指導學生自覺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培養(yǎng)文明、健康、向上的心理,通過具體的行為指導,促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2、堅持以自我教育為主,加強“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研究”,以評價為突破口,讓學生在評價中主動受教育,在自評、互評、教師評、家長評等各方面教育作用的相互影響下,進行自覺的思想轉化和行為控制活動。3、加強對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養(yǎng)成教育研究,營造齊抓共管、習慣共同培養(yǎng)的教育環(huán)境。把學生培養(yǎng)成熱愛祖國,具有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引導他們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思想覺悟,成為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我們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認真開展了實踐與研究,取得了階段性進展,現小結如下:
一、本階段的主要工作方法
課題研究中,我們根據實際,因地制宜采取了以下幾種方法:
①認知導行!爸笔恰靶小钡南葘。學生的行為又受先行因素的影響,先行因素就是通過人的認知形成期望。這種期望的力量能左右人的各種行為,有助于學生了解良好文明行為習慣的內容。
②知行合一。對多數學生進行文明習慣養(yǎng)成教育時,注重兩個轉化,即:由認識向行為轉化,由行為向習慣轉化。
③行為訓練。學生轉化是長期、艱巨的工作。每一次轉化都是一次飛躍,要想具有成效,離不開反復的訓練。在訓練時,要注重以下幾個結合:一是與少先隊活動相結合;二是與家庭教育相結合;三是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④道德轉化。道德轉化需要道德意志的幫助。所謂道德意志,是指一個人戰(zhàn)勝自己的道德動機,克服內外困難、實現社會道德要求,最終上升到道德信念的心理過程。有的學生愿意遵守禮儀規(guī)范,卻因為道德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而產生了違反規(guī)范的行為。所以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意志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這將直接影響學生的一生。
二、繼續(xù)開展實踐與研究。
1.學習宣傳。什么是“文明”?學什么樣的文明?這兩個問題是此課題實踐與研究首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我們首先組織學生學習《規(guī)范》、《守則》、“坐、立、行”正確姿勢、待人接物的規(guī)范等等,然后發(fā)動學生查找中華傳統禮儀知識,把歷史上知禮儀,懂禮儀的名人故事收集起來,利用班會時間交流學習。通過這兩個步驟活動的開展,學生對禮儀有了較全面的認識,明白了懂禮儀、有禮儀對一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從而產生主動參與學禮儀的活動的想法,既調動起積極性,又為以下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2.評議辨析。各班根據禮儀教育內容和要求,組織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事例、道德行為和學生的思想、行為現象進行評議辨析。通過辨析,使學生分辨美丑善惡,知道好與不好,遇到問題懂得思考“為什么、怎么辦”,以加深對文明要求的進一步理解,強化學生的行為意向,也能鍛煉學生的思考、分析、辨別能力,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學科滲透。我校要求各位教師在各科教學之中滲透文明習慣的知識,切合時機地進行文明行為禮儀的引導與教育。充分挖潛教材中的禮儀教育因素,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資源,引導學生和同伴合作時、參加各種學習討論時、回答問題時要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禮儀,同時也和師德建設相結合,要求教師保持應有的教學禮儀,不體罰、變相體罰、謾罵侮辱學生,注重教學中教師文明禮儀的誘導作用。每個學期,要求每位教師上交一份滲透禮儀教育的學科教案。
4.榜樣示范。首先由教師示范,通過直觀形象的示范,指導和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行為方法,給學生樹立行為的榜樣,如:升國旗時要嚴肅,立正站好,目視國旗;接待客人來訪要有禮貌,主動問好;上課舉手發(fā)言,起立回答問題,向他人請教習題,上下樓梯右行,讓路右退一步,請長輩或客人先走等等,教師以規(guī)范化的動作示范,學生仿照老師的示范動作進行練習。再請做得好的學生示范,各班自行比賽,選出班級“禮儀之星”,張榜表揚。5.實踐體驗。實踐體驗,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文明行為規(guī)范訓練時,我們將文明行為進行分解、逐一強化練習,以達到學生能掌握具體行為技能的目的。由少先隊把每周模擬訓練的項目羅列計劃出來分發(fā)給各班,然后各班利用班隊課進行模擬行為訓練,如在進行“如何做客”的行為訓練時,教師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然后指導學生參加“做客”練習,要求學生準確用好“您好”、“謝謝”、“再見”等文明用語。由教師細心指導學生,讓座、開門、走姿、坐姿等,使其不僅語言文明而且行為文明。當學生掌握基本要點之后,可以由各班開展各種競賽,推選出“禮儀之星”上報學校德育室。
6.故事啟迪。愛聽故事是小學生的一大特點。在禮儀教育中,我們提倡教師充分發(fā)揮語言和情感的作用,恰到好處地講禮儀故事,對學生深明道理,強化道德認識有較大幫助。再請學生收集交流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我們身邊的禮儀小故事等,用故事中人物的正確禮儀來感染熏陶學生,把外因作用逐步轉化為內因動力。
7.活動競賽。這是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比賽形式進行訓練的方法。五月份我們開展了“文明禮儀伴我成長”故事比賽、書法比賽、英語朗誦比賽。各班教師針對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開展禮儀規(guī)范比賽,如“禮儀知識知多少”、“看看誰的儀表美”、“禮儀演講賽”、“禮儀小品表演”等。根據實際表現,評出“文明禮儀示范班”、“禮儀之星”。
8.環(huán)境熏陶。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不僅具有情感陶冶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為的制約作用,學校努力創(chuàng)設傳統美德、行為規(guī)范、禮儀教育的育人氛圍。如懸掛偉人像、禮儀教育格言,黑板報、等圍繞禮儀教育進行宣傳。
9.家校合力。禮儀教育要取得整體效應,就要使家庭教育影響與學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做到教育原則一致,內容互補,時空充實。因此在禮儀教育中,我們利用各班家長會向家長提出禮儀教育的目的、要求、家庭禮儀規(guī)范,使家長意識到良好的行為養(yǎng)成教育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定的禮儀訓練的內容和方法,從而自覺地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
三、課題研究成果
1.通過一年的努力,我校學生的禮儀知識增加了,他們對于禮儀的重要性也增強了。這些都是禮儀教育的成果,是課題組教師在學校的帶領下,取得的成績。各個學段的學生對于文明禮儀和文明素養(yǎng)的認識都有了不同層次的提高:低年級學生知道禮儀的重要性,愿意主動和客人打招呼,尊重師長;中年級學生在講究儀表、大方自信、保護環(huán)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高年級學生處事態(tài)度更加理性,展現了文雅的素質。
2.課題研究加快了學校教育科研的步伐,使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走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實驗教師在進行研究過程中,特別是個案研究,都積累很豐富的案例,老師們紛紛把案例記錄下來,進行交流。通過這個課題的研究,絕大多數教師對教育科研已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投身教育科研的熱情也空前高漲。科研案例、論文等的獲獎也把教師的科研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3.通過課題研究,學校領導和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思想,不斷改進學校管理方式、班級管理方式,促進育人方式的變革。升旗集會、班隊會、班級評比、誦讀等活動有聲有色的開展,我校的文明習慣教育已經形成了特色。
4.學校得到社會各界認可。在一年的研究實踐中,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得到了家長、社會的認可,學校的知名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學校對學生文明禮儀的培養(yǎng)中有很多關于家庭禮儀的內容,學生經過學習,在家里的表現有了很大改善,家長們對我校培養(yǎng)學生文明禮儀的做法非常認同。另外,通過與街道等社會組織的合作,學生們文雅的表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四、問題與思考
1、教育過程同樣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但我們在德育工作中仍注重教師的教育作用,輕自我教育的傾向。如果學生缺乏自我教育能力,沒有形成向真、向善、向美的內動力,那么,外在的教育必將大打折扣。
2、從德育的內容與形式相互統一的關系看,由于種種原因,重德育形式輕德育內容的現象還較為普遍,割裂了德育內容與形式的統一,還存在形式主義的隱患。
3、從德育的延續(xù)性看,在習慣培養(yǎng)研究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注重片斷性教育,輕習慣培養(yǎng)內容的延續(xù)性、整體性。
以上這些不足將是本課題后續(xù)研究的重點。
擴展閱讀:小學校學生文明習慣養(yǎng)成教育研究小結
《中小學校學生文明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研究》課題
階段總結
歧坪小學課題組201*年秋
為了貫徹執(zhí)行《教育部關于印發(fā)〈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教基〔201*〕7號)文件精神,加強對小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和規(guī)范性,201*年9月,我校申報的《小學校學生文明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研究》課題通過市教育局批準立項,201*年10月,《小學校學生文明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研究》課題開始在我校展開,預計研究周期三年。主要研究內容是:1、加強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研究,以養(yǎng)為主,養(yǎng)教結合。指導學生自覺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培養(yǎng)文明、健康、向上的心理,通過具體的行為指導,促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2、堅持以自我教育為主,加強“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研究”,以評價為突破口,讓學生在評價中主動受教育,在自評、互評、教師評、家長評等各方面教育作用的相互影響下,進行自覺的思想轉化和行為控制活動。3、加強對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養(yǎng)成教育研究,營造齊抓共管、習慣共同培養(yǎng)的教育環(huán)境。把學生培養(yǎng)成熱愛祖國,具有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引導他們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思想覺悟,成為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我們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認真開展了實踐與研究,取得了階段性進展,現小結如下:
一、主要研究工作及階段成果:
(一)201*年10月8日,及時成立了課題組。劉文貴校長任組長,李少石校長、王小琴主任任副組長,成員由其余中層領導、班主任老師組成。課題組成員進行課題開展的認真研究和詳細分工,調動起各位成員的積極性。
(二)201*年10月12日,《小學校學生文明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研究》課題開題,參加開題會的有歧坪教育督導站領導、學校行政及課題組其他成員。
(三)健全制度,完善規(guī)范訓練體系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是靠幾次教育、幾個活動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期的、嚴格的、持之以恒的規(guī)范訓練才能形成。建立一套完整的養(yǎng)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應的監(jiān)督機構是持之以恒抓好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要保證。為此,我校除了將《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作為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行動準繩,在校園最醒目的地方用瓷磚貼上永久性條文,努力營造學習規(guī)范的濃厚氛圍外,還根據《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基本精神,從學校的實際出發(fā),制訂并實施了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規(guī)章制度,如《學生學習、生活規(guī)則》、《學生禮儀常規(guī)》、《公物保護制度》等,從校內到校外規(guī)定了學生言行所必須遵守的內容,并把它們作為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具體要求,去引導和規(guī)范著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品質與行為習慣的形成。
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員由領導、教師、學生干部組成,負責檢查每天學生在校的行為表現,發(fā)現問題,及時教育、矯正,并將情況及時記錄。把學生個人的行為表現與期末文明示范連隊的評比結合起來,讓學生平時的行為表現時時處于集體的輿論監(jiān)督之下,使學生能比較自覺地遵守規(guī)范。該制度的實施,從細小處入手,把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真正落到了實處。
“希望之星”評比制度:每學期期末,根據學生日常的表現,通過自評、小組評、班主任推薦、學校確定等方式評比“希望之星”。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進行自我教育,即由“他律”逐步轉向“自律”。
“交接班”制度:低、中、高換段時,新老班主任、任課教師要做好交接班工作。原班主任、課任教師要向新接班教師詳細介紹本班學生行為、習慣、學習等方面情況,并輔導新教師盡快熟悉工作。這樣的交接班制度,有效地防止了段與段之間的教育脫節(jié),克服了教育工作的盲目性,使各段教育工作都能順利地進行銜接。
我們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能實現自我教育,但從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看,必要的監(jiān)督手段能有利地保障學生克服不良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的集體輿論,喚起學生強烈的集體意識和主人翁精神。為此,我們還成立了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方面的相關監(jiān)督機構班級文明監(jiān)督崗”。也就是說全校師生從一進校園開始,其所有的言行舉止在自覺履行規(guī)范的同時,也在接受著禮儀崗、衛(wèi)生崗、紀律崗等學生管理機構的監(jiān)督。于是,學校門口的“不文明行為曝光臺”和“文明之窗”則成了同學們檢查、激勵自己的一面鏡子。每天,同學們經過這里總要細心的看一看,仔細的“照一照”,隨時發(fā)掘自身的優(yōu)點,改正自身的缺點。研究實踐證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與他律有機結合,是實現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最有效手段。
(四)構筑網絡,形成全員育人格局。
自我教育能力是學生在自我教育活動過程中形成、發(fā)展和表現的。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過:“學校中道德教育重要的問題,是關于知識和行為的關系。”他指出:“所需的信仰不能硬灌進去,所需的態(tài)度不能粘貼上去!笨聽柌裨诮o德育教師的十條建議中提出“用直接教的方法灌輸某些條文是無用的,德育應鼓勵學生進行道德認識沖突的自我選擇,發(fā)展道德認知力。”事實證明,擁有知識并不一定具有教養(yǎng),關鍵在于通過學生的思維把道德內在的本質轉化為學生自己所具有的信念和行為。為此,我們通過校內組織機構、校外教育基地的建設、社區(qū)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社團的發(fā)展,著力組成三個機構,培養(yǎng)三支隊伍,建立三大體系,構筑起了校內外結合的立體德育工作網絡,形成了全方位育人的生動格局。把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的觸角延伸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打破了傳統德育封閉的局限,建立起了學生自立、自治、自理的機制。
1、三個機構指:(1)、以黨組織和行政組成的德育管理的決策機構領導小組,負責德育工作的決策和指揮。其具體任務是:①明確目標,制訂計劃,使德育的內容生活化。②組織隊伍,統一思想,使德育途徑整體化。③完善各項制度,形成優(yōu)良校風,重視德育質量考證的科學化。(2)、由德育處、大隊部共同組成的中層執(zhí)行機構德育工作檢查小組。其任務是負責布置并檢查每項德育工作的落實情況。
(3)、由年級組、教研組、班集體、家長代表等組成的德育工作落實小組,他們是德育工作管理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他們不是一級行政機構,但他們擔負著德育管理的具體任務實施,是德育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基層組織。
2、三支隊伍為:(1)、主管德育工作的校長、黨支部、德育處、大隊部。(2)、全體教職員工。(3)、學生干部和全體學生。
3、三大體系是:(1)、學校教育體系。學校黨、政、工、隊、年級組、教研組、全體教職員工齊抓共管,全員育人,創(chuàng)建優(yōu)美校園環(huán)境,構成學校德育工作教育系統。
(2)、家庭教育體系。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全體學生家長,全面關心學生,構建與學校教育和諧協調的家庭教育系統。
(3)、社會教育體系。由政府部門、教育職能部門以及社區(qū)居委會等聯合構成,努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校內外一體化的“空氣清新”的大環(huán)境。
以上三個機構、三支隊伍和三大體系共同構成了一個合作育人的網絡,它們既能發(fā)揮各自的獨特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五)活動實踐,培養(yǎng)良好行為品質。
讓道德認識實踐化,具體化,是實施主體性德育,提高學生道德素質,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方法。為此,我們努力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個性的機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自身的潛能得到充分地發(fā)展,以促進學生良好個性品質與行為習慣的形成。
1、班級管理體現自主性。班級管理不僅要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更要突出學生在管理過程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努力使之成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笆芙逃娜吮仨毘蔀榻逃约旱娜,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多年來,我校一直堅持施行大隊委干部競爭上崗制、班級干部民主選舉制和值日班長制,使學生們早日適應社會,學會主動學習,主動競爭,主動進行自我選擇教育。在班級管理中實行值日班長制,能讓每位學生得到自我鍛煉的機會,全班同學每人輪流值日一天,每天放學前都要對值日情況進行小結,遇到周五,還要自己設計并主持班隊會等等,這些活動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無疑是一種最好的方式,而且學生能干得主動、干得開心、干得有激情,充分體現了教育的自主性。
2、興趣活動突出主動性。素質教育特別重視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和發(fā)展,認為“個性的多樣性、自主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甚至是愛好挑戰(zhàn),這一切都是進行創(chuàng)新和革新的保證!眲(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注重因材施教,特別鼓勵學生發(fā)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要求評價學生的標準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我們學校開設有乒乓球、棋類、繪畫、器樂、舞蹈、英語、計算機、科技制作等各種興趣小組,每周三下午是半天的興趣組活動時間,學生想參加哪類興趣組活動全由學生自己選擇,并且中途允許換組,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和潛能得到充分地發(fā)展,發(fā)掘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興趣愛好與藝術天賦,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各種素質,為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陣地建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活動能力。學校紅領巾廣播站、黑板報等都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陣地,讓學生自己參與這些陣地的建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活動的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組織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如每期的黑板報都由班上的學生主動組織承辦,從內容選定到排版設計全由學生自己選擇與規(guī)劃,就連檢查評價也是他們在通過與其他班比較之后自己說了算;學校的紅領巾廣播站,完全交由學生自己組稿、審稿,自己主播,輔導員老師只是在需要時略加指導而已;另外,“紅領巾飄揚在社區(qū)”的假日小隊活動、“我是歧坪文明小天使”環(huán);顒拥鹊,均是由學生自己設計,自己組織并開展的。
4、實踐活動展示學生的自主教育潛能。學校本著一切從學生發(fā)展的需求出發(fā),讓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在社會實踐中體驗鍛煉自己的道德意志,激發(fā)自己的道德情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專門設置了“我為校園添光彩”、“我是清潔小能手”等少先隊服務崗位,最大限度地為隊員提供參與實踐的機會,培養(yǎng)他們從小不怕累、不怕臟的良好品質。歧坪鎮(zhèn)是四川省省級衛(wèi)生城市,為了使歧坪鎮(zhèn)永遠文明而美麗,我校學生義務承擔起了清掃校園周邊環(huán)境的任務。全校學生不僅聯合制訂了《文明廣場公約》,還利用周六、周日的時間三五成群地到廣場上拾煙頭、紙屑;為游人講解宣傳《公約》內容,用實際行動維持了歧坪場的文明。學生們在體會勞動的辛苦與光榮的同時,也養(yǎng)成了愛勞動、講衛(wèi)生的習慣。
5、以各種節(jié)日為契機,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自我教育能力。如教師節(jié)給老師一聲祝福;十一國慶節(jié)向祖國母親道一聲祝福;元旦節(jié)向親人表示新年祝福。
此外,學校還通過組織開展各類有益的大、中、小隊會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個性和高尚的思想品質。如以“愛國”為題開展“祖國知識知多少”知識競賽、“歌唱祖國”歌曲競賽、“頌祖國”演講比賽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以“環(huán)!睘橹黝}開展保護母親河考察泗溪的活動;以“我為學校添光彩”、“我用小手扮亮母校”為內容進行畫畫、作文、演講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保護環(huán)境的教育;以“做合格的小軍人”為主題,開展軍訓、體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軍人的辛苦,感受做軍人的威嚴,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愛軍擁軍的思想感情。以“軍人風采”為主題,開展讀軍人故事、講軍人業(yè)績、編寫軍人故事集的活動;以“安全伴我行”為主題開展道路交通法規(guī)知識講座后,六年級學生自發(fā)承擔起交通維護的責任;以“學軍人,見行動”為主題,開展“手拉手”互助活動。
本學期,我們又組織開展了“儲蓄快樂陽光,積累心靈財富”的體驗教育活動。讓學生走進學校、走進家庭、走進社會、走進公共場所,去體驗愛校、愛家、愛國、愛學習、愛勞動、愛創(chuàng)造、講誠信等快樂,并以日記的形式寫出快樂之體驗,儲存到自己的“快樂體驗”儲蓄簿中,“銀行”(即班級)定期(每月)公布“儲蓄戶”(每位學生)的“儲蓄”情況,并發(fā)放“利息”評選出“快樂文明好少年”;開展了“好習慣伴隨我成長”的行為養(yǎng)成教育活動。要求學生對照全校師生共同討論制定的“希小學生十好行為習慣”,在學校、在家里、在社會上自覺規(guī)范行為,根據自己的行為打分,積極參加校園“希望之星形象大使”的評選。學校則根據學生自評和家庭、社區(qū)、教師、同學的推薦,公平公正地評選出校園“希望之星形象大使”,為其授發(fā)標志,進行表彰,號召全校同學向他們學習;開展了“用自己雙手扮靚校園”的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校園環(huán)境建設,成立愛花護草小隊。每班在班主任的帶領下自己認領校內包干區(qū),不僅要負責包干區(qū)的整潔,還要維護本包干區(qū)的綠化,更提倡自己在綠化帶內種上喜歡的花草樹木。指導學生創(chuàng)作自己喜愛的校園文明兒歌、健康童謠,親手布置學校的校報、櫥窗、墻壁,變原來的變動接受宣傳為主動投入宣傳,使校園的每一面墻壁都能說話,每一個角落都能育人,處處洋溢著濃郁的文化氛圍
以上這些實踐活動的開展,既有效地增強了學生們的愛心、孝心、誠心、自信心和責任心,培養(yǎng)了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提高了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主要研究效果:
1、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位
學生文明行為養(yǎng)成教育的研究提高了我校教師德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明確的辦學目標。通過研究,我們把文明行為細化為三個具體的內容,即做人、做事、學習,形成了系列化的內容體系。在每一個內容的具體的目標實施過程中,我們形成“認知明理實踐導行評價反思”這一德育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在養(yǎng)成教育的研究中,我們調動了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力量,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將養(yǎng)成教育融入常規(guī)教育、學科教學、家庭教育和重大慶;顒又校㈤_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使養(yǎng)成教育落到實處。我校連續(xù)幾年被評為縣德育先進學校,我們還準備開發(fā)和實施德育校本課程。
2、養(yǎng)成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養(yǎng)成習慣必須實踐,換一句話說,那不僅是知識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樣,未必就養(yǎng)成好習慣,必須經常去做,才可能養(yǎng)成好習慣!比~老的話告訴我們習慣不是單靠說或學就能形成,而是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德育活動課程的開設為受教育者開辟了更廣闊的天地,提供了更充分的條件。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有充分準備的德育常規(guī)活動課程的開展,有利于學生用一種全新的觀念看待自己和他人,及時矯正不良行為;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能力,幫助學生學會自尊、自強、自立,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如開展“愛心”系列活動:舉行“炎黃子孫孝敬父母”演講會,開展“孝敬長輩關心他人”活動,在活動中要求學生做到“五個一”(給父母燒一個菜、洗一次腳、端一次茶、捶一次背、介紹一種健身的方法),讓學生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做一些事,盡到孝心。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勤工儉學,把自己的書法、繪畫作品和親手制作的工藝品等進行義賣,用掙到的錢為敬老院的老人添置寒衣。由于該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操作性強,孩子們紛紛響應,并從中受到了教育,在活動中尋找到了比金錢更寶貴的東西人的精神和價值,也知道了生活的艱辛,錢的來之不易,使愛的暖流傳遍校園。再如組織學生參觀、訪問,搞一些社會調查,讓他們廣泛接觸社會,用具體生活中的典型實例教育學生,讓學生耳聞目睹,開闊視野,吸取豐富的思想營養(yǎng),在德育活動中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我校涌現了一大批品學兼優(yōu)樂于助人的優(yōu)秀學生。
3、課題研究促進了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工作。
該課題實驗的實施還促進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促進了學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研究實踐中,老師們積極參與教科研工作,利用業(yè)余時間,主動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認真討論班級管理方法,探索創(chuàng)建優(yōu)秀班集體的有效途徑,互相交流經驗,每月撰寫一篇典型教育案例,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圍,研究經驗性論文成績喜人。
四、問題與思考:
1、教育過程同樣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但我們在德育工作中仍注重教師的教育作用,輕自我教育的傾向。如果學生缺乏自我教育能力,沒有形成向真、向善、向美的內動力,那么,外在的教育必將大打折扣。
2、從德育的內容與形式相互統一的關系看,由于種種原因,重德育形式輕德育內容的現象還較為普遍,割裂了德育內容與形式的統一,還存在形式主義的隱患。
3、從德育的延續(xù)性看,在習慣培養(yǎng)研究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注重片斷性教育,輕習慣培養(yǎng)內容的延續(xù)性、整體性。
以上這些不足將是本課題后續(xù)研究的重點。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文明習慣養(yǎng)成教育研究小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文明習慣養(yǎng)成教育研究小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