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讓家長明白孩子自理能力缺乏的原因和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2.讓家長知道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重點難點:知道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掌握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
教學用具:自制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
1.和家長交流:您的孩子在家都幫著做哪些家務勞動?(深入提問:他還會做哪些事?或您試著讓孩子洗衣服或做飯嗎?為什么?)
2.結合交流過渡到“中國城市獨生子女人格發(fā)展與教育”的調查報告(課件顯示)。
3.補充《中國教育報》中的一篇關于一碩士研究生被指定留法而最終休學的故事。
4.小結:由此可見,不會自理就有能獨立生活,不能獨立生活就會影響工作和學習。因此,現(xiàn)代家庭教育中,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仍是家長應該密切關注的問題。
二.互動交流:
1.孩子自理能力缺乏的原因:(課件出示)
(1).家長不讓孩子勞動,長期“包、保、抱”。
(2).家長小時候難圓求學夢,想讓孩子無憂無慮地生活。(3).“望子成龍”心切,想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讀書。(4).家長怕孩子干活受傷或有危險。
2.培養(yǎng)“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課件出示)(1).“自理”是生存的基本能力。(教師簡介“虎皮鸚鵡”出籠后餓死和璐璐小朋友參加夏令營大哭的故事。并小結:依賴性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絆腳石,從小養(yǎng)成依賴習慣的孩子,長大后很難適應社會!白岳怼辈攀巧娴幕灸芰Γ。
(2).“自理”是創(chuàng)業(yè)的基本前提。(教師簡介美國的世界著名大富翁在碼頭開吊車的故事。并講明他這樣做的原因,同時與中國的“富不過三代”的說法進行對比。)
(3).自理是獨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教師結合孩子馬上要上中學的實情,讓家長明白:一個人如果不具備洗衣、做飯、整理房間等基礎的能力就無法生存,更談不上發(fā)展了。)
(4).自理是“五自”的基礎。(教師簡介江總書記的“五自”要求,告訴家長:對于孩子,不僅要注重知識和智慧的培養(yǎng),更要注重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自我生存和發(fā)展的能力,使他們的個性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同時介紹我校在培養(yǎng)學生素質方面的一些做法,讓家長知道“自理”是孩子必備的素質,只有從一點一滴的小事著手,從最基本的能力訓練開始,引導孩子在實際活動中懂得生活、學習、勞動、創(chuàng)造的基本常識,就可提高孩子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
3.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的要求和內(nèi)容:(指導家長看書中160
至163頁的內(nèi)容,教師簡介各年齡段的孩子訓練的要求和內(nèi)容)
4.交流互動:
(1).對于這些,您的孩子都能做到哪些?舉例說說。(2).您打算從哪些方面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怎樣培養(yǎng)?5.對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給家長的幾點建議:(課件出示:(1).在家庭勞動中培養(yǎng)。(2).在社會實踐中培養(yǎng)。(3).在鼓勵中培養(yǎng)。
(4).培養(yǎng)自理能力家長要以身作則。)(課件相機出示孩子進行家務勞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情景的圖片或影視片段,并參看書本中的事例,讓家長知道具體從哪些事中如何著手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6.交流互動:對于您的孩子,您將從哪里著手來培養(yǎng)他的自理能力?
7.小結。
三.活動總結:
通過今天的交流探討,大家都認識到了培養(yǎng)自理能力的重要性,知道了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的訓練內(nèi)容、方法,我相信,從今天開始大家一定會改變自己的一些作法。
只要大家根據(jù)自己孩子的特點和家庭情況,以身作則,作孩子的榜樣,并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讓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還
有什么問題不能自理呢?
21世紀是能力的社會,讓我們從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做起吧。讓我們的孩子以強有力的姿態(tài)在充滿競爭的社會激流中勇進!
四.學后體驗:
回家后和孩子一起對照“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的要求和內(nèi)容”,制定一個培養(yǎng)自理能力的活動計劃,并督促孩子按計劃進行訓練。
擴展閱讀:父母怎么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
父母怎么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
關鍵詞:自理能力孩子收拾爸爸父母培養(yǎng)事務媽媽可以個人事務的自理能力是學前兒童需要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它能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心,為孩子將來獨立生活、成功走向社會打下基礎。但是,在重智育的今天,個人事務的自理能力常常被忽略。不知道爸爸媽媽們都是怎么做的呢?下面這些建議可以供你們參考:讓孩子樹立自我服務的意識
自己處理自己的事,不光是一句口號,也不是讓孩子掌握幾種技能就可以了,它需要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天天堅持。因此,爸爸媽媽除了讓他們體會到其中的快樂,愿意堅持以外,更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事應該自己做,不是幫爸爸媽媽做。如果孩子自己收拾了房間,不妨說:“真棒,能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間了”,而盡量少說:“真棒,能幫媽媽做家務了”。如果孩子撒嬌,不愿意自己做的時候,也要堅持到底,讓他明白他長大了,以前爸爸媽媽幫他做的事情現(xiàn)在該他自己做了。提供機會,讓孩子盡情體驗
能力是在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孩子只有更多的參與到個人事務的處理過程中,才能發(fā)展他們的個人事務自理能力。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讓36歲的孩子自己去決策,自己去做了,比如進餐、選衣服、分配看電視和玩玩具的時間、收拾房間等等。在做中,孩子自己去思考、去體驗,去成長。爸爸媽媽可以成為幕后的把關者。營造寬松的氛圍,學會耐心等待成長需要時間。孩子們可能拿著筷子卻夾不起飯菜;可能想穿衣服卻找不到衣袖的入口;可能想親近某個伙伴,卻被別人討厭;再或者想下棋,卻亂走一氣。不要要求孩子第一次就做得好,他們需要的時間。當他嘗試的時候,等著他,鼓勵他。如果遇到早上趕著上班,那么請早點叫孩子起床,給他充足的時間。當他苦惱的時候安慰他,幫助他。當他進步的時候,表揚他,激勵他。相信孩子在爸爸媽媽的支持下會成長得很好。要求積少成多,讓孩子逐步獨立
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對孩子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難度也不一樣。爸爸媽媽可以幫他們安排一個進度表,一樣一樣地學,逐漸增多。比如可以先學自己用勺吃飯,做到不灑出來;再學自己端飯、添飯,讓孩子知道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添合適的量;接著是端湯、使用筷子這樣,孩子就漸漸能獨立完成進餐的所有活動。教給孩子必要的方法
個人事務不是想做好就能做好的,它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穿褲子就需要先看褲子的前后,坐下來,把腿伸進褲腿里;想玩小朋友的玩具,就需要和別人協(xié)商,想辦法征得同意,而不能搶;玩玩具就得知道玩具的特性和相應的規(guī)則。因此,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適當?shù)姆椒ㄒ龑潜匾摹?/p>
自理能力是指幼兒運用各種方法解決所遇問題的能力,既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服務能力,也包括在游戲、學習和交往過程中自我決策、自我調整和自己解決困難的能力,它是一項綜合能力。個人事務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自信心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0-1我會表達我的需要
誰說小嬰兒只會被動地依賴媽媽,瞧,他們在用哭聲、用面部表情和舞動的手腳述說饑餓、滿足、痛苦和快樂,吸引媽媽為他們服務。這就是寶寶管理個人事務的最初手段。發(fā)展特征
初生寶寶一切要靠父母,但他們是一個主動的人。他們想盡辦法認識和控制這個世界及他們自己。他把腳放進嘴里,嘗嘗這是啥;更會用各種手段吸引父母以滿足自己的需要。慢慢長大后,他們開始不滿足讓父母包辦代替了。餓的時候,他會自己把奶瓶往上抬,讓牛奶流快一點;吃飽了,他會把奶瓶推開。因為他覺得自己最明白自己的需要,他要自己做主。媽媽手記
最初,只要聽到寧寧哭,我就情不自禁將他抱起來喂奶。有一次,他不肯吃奶,檢查尿布也沒濕,可寧寧卻越哭越厲害,小臉脹得通紅,我急得抱起他準備送醫(yī)院。后來細心的奶奶發(fā)現(xiàn)是席子扎到寧寧。
哭是寶寶表達需要的重要方式,他們用哭聲引導父母關注和滿足他們。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寶寶需要不同時,他們的哭聲也不一樣呢。
我女兒平平,作息時間沒規(guī)律,飯不好好吃,入睡也非常困難,常常要哭鬧半天,才能將她哄睡著。更讓人煩惱的是她一哭就停不下來。
遵守生活規(guī)律,在該吃飯的時候餓了,該睡覺時能睡著,這對小寶寶來說,并不簡單。尤其是一些愛哭鬧的寶寶,特別需要父母多費心,幫助他們形成生活規(guī)律感,這對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
13歲的孩子已逐漸會用語言表達需要,更重要的是他們將經(jīng)歷人生第一個獨立關鍵期,孩子渴望自我服務并從中體會快樂。發(fā)展特征
獨立的需要和不斷增強的能力使他們希望脫離成人的控制和調節(jié),喜歡自己決定和做一些事。這個階段的幼兒會用“我”這個詞來代表自己,隨著使用工具、語言交際、想象和思維等能力的發(fā)展,他們不再對成人惟命是從,“不”字開始掛在他們口中,這就是最初的自我決策。此時,勞動是快樂。他們喜歡用毛巾使勁地擦臉、把豆子倒出來又收回去、喜歡看著牙膏被自己擠出來勞動的意義他們并不明白,他們只是體驗著動作的快樂。以至于他們在學習時很有興趣,而掌握之后卻不愿堅持。媽媽手記
軒軒1歲半時就不肯要我們喂飯,自己拿勺子,一勺一勺地往嘴里塞。開始我們很高興,覺得寶寶長大了,可她掉的飯粒比吃的還多,弄得一片狼藉,收拾起來很麻煩。
13歲的孩子喜歡通過自己做事,來增強對自我、對世界的控制感。不過想歸想,做起來卻很不容易。對成人來說一個簡單的用勺的動作,孩子卻需要反復練習。教給他們并給予充分的練習機會,鼓勵和等待都是必要的。
我們想利用佳佳喜歡玩具的特點,培養(yǎng)她收拾的習慣。剛開始佳佳很愉快地學著把玩具送“回家”,可不久,她就沒興趣了,留下滿地的玩具等我們收拾。
利用孩子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自我服務的習慣是非常好的方法。但孩子的興趣點變化很快,需要父母多提醒,幫助他們堅持下去。
36歲的孩子會做的自我服務型勞動越來越多。而且,他們開始學習管理游戲、同伴交往。他并能夠提出任務,在一定的要求和過程完成任務,也有一定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特征
生活自理能力是3-6歲幼兒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自己吃飯已不是困難的事了,一些更難的活動成為他們“挑戰(zhàn)目標”,比如自己穿衣、疊被、系穿鞋等。這些活動是一系列動作的組合,需要孩子雙手協(xié)調活動,隨著雙手的靈活性增強,這些任務也難不倒他們。
而自己安排活動對孩子來說比較困難。3歲幼兒能根據(jù)家庭和幼兒園生活的規(guī)律,知道一天活動的順序,并按此順序活動,但在生活和游戲中他們還不會自己安排活動,一般是看到什么做什么,或成人要求做。在父母的幫助下,5歲幼兒就已經(jīng)能按照自己的計劃做事了。3歲寶寶的生活已不再局限于家庭,和同伴交往,解決生活、游戲和學習中的問題成為他們需要處理的個人事務。孩子最初采用的方法簡單而“粗暴”,拒絕、搶奪、哭鬧、求助、嘗試錯誤是他們最常用的但在成長過程中,他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方法并不有效,于是他們開始學習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比如改拒絕為提出新的建議,改搶奪為輪流使用,改盲目的嘗試為有計劃的嘗試。媽媽手記
樂樂上幼兒園了,自己穿鞋是的難題。不是左右弄反,就是鞋帶系不好。我只好事先把鞋按左右放好并幫他系好鞋帶。
孩子處理個人事務的能力是和認知、動作技能等發(fā)展密切相關,相互促進的。比如,穿鞋不僅需要手部肌肉的靈活性,還需要孩子能分清左右。父母可通過在鞋子上做記號等方法幫助他們學習。
我家小靜喜歡自己拿主意。帶她去買衣服,她都自己挑。她挑的衣服件件漂亮,她自己也美滋滋的。
3歲幼兒有了初步的決策能力。對父母提供的飯菜、衣物和玩具,他們開始挑挑揀揀。此時,若給予他們選擇和安排的機會,不僅使他們學會自我決策,也能使他們的興趣和風格逐步形成。
瑤瑤快6歲了,她想邀請幼兒園的小朋友來家玩。她還告訴我這些都是她的好朋友的。她和阿良玩蹺蹺板,合作得可好了;玩玩具的時候,菲菲總有好點子;小燕每次帶吃的總分給她一點可她不愿意請隔壁的彤彤,因為彤彤不愿意分玩具給她玩,又老愛哭。
在交往過程中,孩子開始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玩伴,并在交往過程中主動地使用各種辦法,處理交往中的問題,以爭取同伴的喜愛。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