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課外古詩詞賞析
一、《贈從弟》(其二)
魏晉●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特色探究】這是一首詠物詩。
【名句研讀】
1、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這兩句繼承了孔子的“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調(diào)也”的這種思想,勉勵他的弟弟要學習松柏,越是風聲凄慘,那么越是要挺立風中。2、豈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這里用“松柏有本性”,實際上是一種“比德”之說。所謂“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來比喻人的道德境界,從而進一步喚起人們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喜歡用松、竹、梅、菊來比喻人格。在這里,劉楨以松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號召人們處于亂世的時候要有一種堅定的人格追求。
二、《蘇幕遮》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咀g文】
蔚藍的天空下,黃葉鋪滿了大地。一望無邊的秋色與湖水、遠天相連,水上泛起迷茫蒼翠的霧氣。在水天相連的地方,遠山銜著夕陽。無情的芳草,一直伸展到了斜陽之外的天邊。思念故鄉(xiāng)的憂傷,追憶旅途的愁苦,徹夜難眠,除非夜夜做一宿好夢,才能使人安睡。月兒高高的掛在天上,映照這高樓,(我)獨自倚在欄桿上。想喝杯酒兒解解愁,酒入愁腸,都化為點點相思淚。
【賞析】這首詞通過對深秋景色的描繪,抒寫了詞人離鄉(xiāng)去國的憂思。上片寫深秋景色。起二句“碧云天,黃葉地”寫深秋天空和大地的景色。秋高氣爽,在晴空萬里的天幕上飄蕩著薄如蟬翼的云彩,那云彩被碧藍的天色映襯著,看去也是淡淡的碧色;金風陣陣,枯葉飄落,大地鋪滿了金黃色的樹葉。廖廖六個字為讀者勾畫出一個色彩鮮明的碧天、黃地,靜中有動,云飄葉墜、空曠遼闊的境界!扒锷B波,波上寒煙翠!睂懬锼_@充滿秋意的天地與江水連接匯合在一起,碧翠的秋水,在金風的吹拂下,泛起層層的漣漪,遠遠望去不甚清晰,似有煙霧籠罩。詞人把握了秋色水波的特點,將水色碧翠、水勢連波并帶有寒意的特征描繪出來!吧接承标柼旖铀笔菍懩抗鈽O處的景物。天色將暮,落日余暉映得萬山紅遍,天水相連之處水天一色。這就將前幾句所描寫的景物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秋色圖!胺疾轃o情,更在斜陽外!笔菍懴胂笾械木拔,并抒寫詞人的相思?吹搅诉@千里秋色,,客居他鄉(xiāng)的詞人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那思鄉(xiāng)之緒,好象隨著這落日的余暉一直來到斜陽之外的芳草凄凄的故鄉(xiāng)。詞中化用了《楚詞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芳草生兮凄凄。”的意思,以芳草指代家鄉(xiāng),“斜陽外”是斜陽尚可見,而家鄉(xiāng)卻望不見。極言離鄉(xiāng)之遠,“無情”二字是將詞人胸懷憂國憂民之志卻被貶京都、遠離家鄉(xiāng),因而產(chǎn)生離鄉(xiāng)之情、去國之憂的怨意表露出來。
下片借景抒情。
起句“黯鄉(xiāng)魂,追旅思”直抒詞人鄉(xiāng)愁國憂,是下闋的總提部分,在結(jié)構(gòu)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镑鲟l(xiāng)魂”承上闋直接抒寫看到秋景后所引起的感想以及思念家鄉(xiāng)和懷念京都的憂傷之情!白仿盟肌笨倢懽窇浟b旅、逆境中的情思和憂緒。以上兩句借寫“鄉(xiāng)魂”、“旅思”,含蓄地抒發(fā)出詞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懷以及詞人極力謀求革新政治受到權(quán)勢的阻撓而不得實現(xiàn)的愁緒!耙挂钩,好夢留人睡。明月高樓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边@最后幾句具體形象地寫出了詞人旅思之愁,是分承“追旅思”的部分!耙挂钩,好夢留人睡。”是寫旅思難以排遣的情景,除非是夜里做了好夢時方能入睡!懊髟赂邩切莳氁小笔菍憳O力躲避這種愁思的情景,“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是寫借酒消愁反而更使愁思更苦的情景!熬迫氤钅c,化作相思淚”遂成千古絕唱。
這首詞構(gòu)思謹嚴,上片寫景,景中有情,并為下片抒情做好鋪墊,上下片銜接緊密,過渡自然,前后貫通、渾然一體。寫景有序,自上而下,由近及遠,先分后總。抒情采用總提分承方法。全詞層次井然,錯落有致。全詞意境開闊并有詠嘆之佳句,不僅對宋豪放派的詞作有較大影響,而且對元曲的創(chuàng)作也有影響,是一篇有名的佳作
三、《登飛來峰》
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是北宋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詩人和散文大師。他的詩繼承了杜甫、韓愈的傳統(tǒng),善于翻新出奇,無論是思想內(nèi)容還是藝術(shù)手法都具有很高的成就。公元l050年夏天,30歲的王安石在浙江鄞縣(今寧波)做知縣,任期滿后回故鄉(xiāng)江西臨川,路過杭州時,登上靈隱山東南的飛來峰,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篇《登飛來峰》。首句“飛來山上千尋塔”,八尺是一尋,千尋塔極言塔高。次句“聞說雞鳴見日升”中的“聞說”是“聽說”的意思。這兩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飛來峰頂高高的塔上,聽說每天黎明雞叫的時候。在這兒可以看見太陽升起。另外,在這兩句詩中,詩人還提到了一個傳說: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海上日出。請想想飛來峰那高聳云天的氣勢吧!寶塔雖高,卻不是高不可攀。轉(zhuǎn)眼間,詩人已登上塔頂,世界萬物盡收眼底,那飄蕩的云再也擋不住視線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钡谌、四句寫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層,站得高看得遠,眼底的景物一覽無余,再也不怕浮云把視線遮住了!白跃墶钡摹熬墶,是“因為”“由于”的意思。這兩句乍聽起來,作者像是在談論觀賞風光的體會;可細細品味,便會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yǎng)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嗎?對于詩人,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對于讀者,這是引入向上的啟示。
本詩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的理想和抱負。其中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用了典故。西漢人曾用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佞小人在皇帝面前對賢臣進行挑撥離間。王安石把這個典故反過來用,他說:我不怕浮云遮住我遠望的視線,是因為我站得最高。這是多么有氣魄的豪邁聲音呀!由于他在政治上能高瞻遠矚,能看清社會向前發(fā)展的趨勢,堅信變法能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使國家強盛。所以后來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時候?qū)嵭凶兎,任憑保守派怎么反對,他始終如一推行新法,毫不動搖。
總之,全詩短短二十八個字,把作者的理想、抱負和對前途充滿信心的心態(tài)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全詩借景抒情,表現(xiàn)了作者變革現(xiàn)實的雄心壯志,感情奔放,氣勢磅礴,不愧是名作。
四、《相見歡》①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②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③,別是一般④滋味在心頭!举p析點津】
詞牌名為《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于他宮廷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后,此詞所表現(xiàn)的則應當是他離鄉(xiāng)去國的錐心愴痛。
上闋:“無言獨上西樓”,攝盡凄婉之神。“無言”者,并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霸氯玢^”,是作者西樓憑樓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承載著他人生的無常之悲。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凹拍嗤┥钤烘i清秋”,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痕。全句摹畫了一幅意境朦朧、浸染著哀愁的圖畫。下闋:“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表現(xiàn)了心宇深處深深的寂寞、萬般的無奈和無法排遣的離愁,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jié)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如果說前文還用“剪”和“理”的動作對離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則將離愁寫得無可形狀、無以陳述,為更深一層的寫法。
五、《無題》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白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首詩記敘的應是兩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暫相見后即又離別的景況,這從首聯(lián)“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可以知道!皷|風”即春風,隱指季節(jié);緊隨著用“百花殘”點出時令,是為春暮。在這樣的時節(jié),兩個相愛的人兒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卻又不得不面臨著分離。相見本已是萬分“難得”,而離別就更為“難舍”。按一般而言,詩歌是先寫景,后抒情;在這里,作者卻是先述離情,再描悲景,更襯出詩人處于“兩難之境”的傷悲心情!半y”之一字,是為全篇的詩眼。
緊接著,作者在頷聯(lián)連設兩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兩個意象的出現(xiàn),極為熨貼。“春蠶”自然承上,并用“蠶吐絲”、“蠟流淚”巧妙比喻,用“絲”諧音“思”,用“到死”、“成灰”與“方盡”、“始干”兩相對照,妙句天成,傳達出刻骨銘心、生死不渝的兒女至情。纏綿悱惻,熾熱濃郁,成為表達堅貞不渝的愛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還寓含著一種超越詩歌本身內(nèi)容而更具普遍意義的哲理:對工作或事業(yè)的忠誠執(zhí)著,無私奉獻。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義雋永,耐人尋味。頸聯(lián)“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擬想兩人別后幽思孤寂的情狀。早晨對鏡梳妝的時候,擔心因飽受思念之苦而愁白了頭發(fā);夜晚對月低吟的時候,害怕不能表達出那一份思念而倍覺月光的清寒。對“鏡”,是顧影自憐;對“月”,則是形只影單;再加上一“曉”一“夜”的時間點示,寫盡了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并使因受相思之苦而坐臥不安的戀人形象躍然紙上。
末聯(lián)“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帶有夢幻般的神話色彩。“蓬山”,本來是指傳說中的海上仙山蓬萊,這里用來借指戀人住處玉陽山西山靈都觀,是很恰切的!扒帏B”,是神話中給王母娘娘當信使的神鳥。當時,詩人處于玉陽山東山,雖與戀人同處一山,距離不算遙遠,但因為他們的愛情不能見容于社會,所以會遭遇到種種的波折和阻礙。句中的“無多路”,可作“沒有多遠的路”或“沒有別的什么路”來理解,但無論是哪一種解釋,詩人卻都只能寄希望于“青鳥”來探聽消息,可見他們的相見是多么的難!以此回扣“相見時難”,也更進一步突顯出“別亦難”,這樣就使得全詩首尾圓合、渾然一體了。六、《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鑒賞: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yōu)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后的景色。以遠看似青,近看卻無,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膳c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三、四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yōu)勝,別出新意。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jīng)令人稱贊,后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這首小詩,詩人只運用簡樸的文字,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坍嫾毮,造句優(yōu)美,構(gòu)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jié)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shù)美。七、《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賞析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這首李白是寫給自己的族叔李云(又名,李華)的,他曾經(jīng)擔任過的秘書省校書郎,也是唐代一個散文家。兩個人相遇在宣州,一起同登謝眺樓,李白為和他告別而作。一句“棄我去者”,讓人感到歲月的無情流逝,一個“留”字又寫出心中對那流逝時光的無限懷念。那擾亂我心緒的是現(xiàn)在的時光。在這“棄”“亂”的心情中,詩人筆鋒以轉(zhuǎn),看到的是一幅萬里長風送秋雁高飛的壯麗景象,不僅產(chǎn)生了對飲高樓的豪情逸致。李白終究是李白,有著豁達的胸襟。
五六句李白在總結(jié)自己和李云的創(chuàng)作風格,李云的風格有建安文學的風骨,又有一份“仙氣”,傳說中,蓬萊仙山收藏著許多幽經(jīng)秘錄,漢代中央書庫的東觀藏書極多,當時有學者稱之為“蓬萊山”。而李云本人擔任過校書郎的職務,“蓬萊文章”也暗合著李云的這一身份。自己的詩歌風格則如同小謝(謝眺)清麗俊逸。
七八兩句,一個“俱”字寫出兩個人的志趣相投,都懷有超逸的興致和遠大的抱負,那欲飛上青天之上,攬明月入懷的渴望,是一種掙脫塵世羈絆束縛的渴望,也鋪墊了后面“不稱意”的情緒。抽到斷水”的意向極佳,本就是不可能之事,那似水難斷的恩怨讓人生增添了幾多感嘆,水不但不能斬斷,反而會流得更加湍急,如同人借酒澆愁一樣,醒來后只會更痛苦。豪放如李白,也依舊不能拜托那現(xiàn)實的紛擾。又豈止我輩呢。
回首昨日的種種不稱意,今日的諸多煩憂,詩人在最后思考了明朝該走的路,最后兩句有著一種飄逸隱退,絕跡江湖尋求一種自由的灑脫。
這首詩句句都已經(jīng)成為名句,千古流傳,愁緒難遣,人生終有遺憾多多,能如李白所書一樣,泛舟滄海之上,未嘗不得自由快樂。八、《終南別業(yè)》①王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②。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③。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④。[譯文]
(自己)中年以后厭塵俗喧囂,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邊陲,常游山水。每有閑情逸致,就獨自到山中游玩。隨意而行,不知不覺,竟走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來,看那悠閑無心的云興起漂游。遇見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與他談論山間水邊之事,相與留連,忘了回去的時間。[賞析]
這首詩把退隱后自得其樂的閑適情趣,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興致來了就獨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盡頭就坐看行云變幻,這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如見其人。同山間老人談談笑笑,把回家的時間也忘了,何等自由愜意,這是作者捕捉到了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現(xiàn)了退隱者豁達的性格。詩語平白如話,卻極具功力,詩味、理趣二者兼?zhèn)洹M蹙S晚年官至尚書右丞,職務可謂不小。其實,由于政局變化反復,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他吃齋奉佛,悠閑自在,大約四十歲后,就開始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這首詩描寫的,就是那種自得其樂的閑適情趣。開頭兩句:“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敘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厭塵俗,而信奉佛教!巴怼笔峭砟辏骸澳仙节铩敝篙y川別墅所在地。此處原為宋之問別墅,王維得到這個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麗、寂靜的田園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與裴秀才迪》的信中說:“足下方溫經(jīng),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興寺,與山僧飯訖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睆倪@段描述,我們就可知道詩中第二聯(lián)“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中透露出來的閑情逸致了。上一句“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致;下一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詩人同調(diào)無多,興致來時,惟有獨游,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隨處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會其趣而已。第三聯(lián),即言“勝事自知”!靶械剿F處”,是說隨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坐看云起時”,是心情悠閑到極點的表示。云本來就給人以悠閑的感覺,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因此陶潛才有“云無心以出岫”的話(見《歸去來辭》)。通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詩人此時心境的閑適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為后代詩家贊賞。近人俞陛云說:“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云起,見妙境之無窮?晌蛱幨朗伦冎疅o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保ā对娋硿\說》)這是很有見地的。再從藝術(shù)上看,這二句詩真是詩中有畫,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畫。毋怪《宣和畫譜》指出:“‘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及‘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之類,以其句法,皆所畫也。”最后一聯(lián):“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蓖怀隽恕芭既弧倍。其實不止遇見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來出游便是乘興而去,帶有偶然性:“行到水窮處”自然又是偶然!芭既弧倍謱嵲谑秦灤┥舷,成為此次出游的一個特色。而且正因處處偶然,所以處處都是“無心的遇合”,更顯出心中的悠閑,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跡毫無拘束。它寫出了詩人那種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風采,對于我們了解王維的思想是有認識意義的。
擴展閱讀:八年級下冊語文課外古詩詞曲賞析
八年級下冊課外古詩文賞析及試題
禮辛初級中學王建紅
一、《贈從弟》(其二)魏晉●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這是一首詠物詩。1、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這兩句繼承了孔子的“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調(diào)也”的這種思想,勉勵他的弟弟要學習松柏,越是風聲凄慘,那么越是要挺立風中。
2、豈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這里用“松柏有本性”,實際上是一種“比德”之說。所謂“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來比喻人的道德境界,從而進一步喚起人們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喜歡用松、竹、梅、菊來比喻人格。在這里,劉楨以松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號召人們處于亂世的時候要有一種堅定的人格追求。
1、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贊美了松柏能夠挺立風中不倒,經(jīng)嚴寒不凋。勉勵弟弟要像松柏一樣堅貞。2、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對“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币痪溥M行畫面描寫。那筆直聳立在高山上的青松,傲然面對瑟瑟襲來的山谷寒風。3、畫面描寫“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嚴冬季節(jié),冰霜凜凜,青松魏然挺立,毫不動搖。二、《蘇幕遮》(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譯文】蔚藍的天空下,黃葉鋪滿了大地。一望無邊的秋色與湖水、遠天相連,水上泛起迷茫蒼翠的霧氣。在水天相連的地方,遠山銜著夕陽。無情的芳草,一直伸展到了斜陽之外的天邊。
思念故鄉(xiāng)的憂傷,追憶旅途的愁苦,徹夜難眠,除非夜夜做一宿好夢,才能使人安睡。月兒高高的掛在天上,映照這高樓,(我)獨自倚在欄桿上。想喝杯酒兒解解愁,酒入愁腸,都化為點點相思淚。
【賞析】這首詞通過對深秋景色的描繪,抒寫了詞人離鄉(xiāng)去國的憂思。
上片寫深秋景色。起二句“碧云天,黃葉地”寫深秋天空和大地的景色。廖廖六個字為讀者勾畫出一個色彩鮮明的碧天、黃地,靜中有動,云飄葉墜、空曠遼闊的境界!扒锷B波,波上寒煙翠!睂懬锼。這充滿秋意的天地與江水連接匯合在一起,碧翠的秋水,在金風的吹拂下,泛起層層的漣漪,遠遠望去不甚清晰,似有煙霧籠罩。詞人把握了秋色水波的特點,將水色碧翠、水勢連波并帶有寒意的特征描繪出來。“山映斜陽天接水”是寫目光極處的景物。天色將暮,落日余暉映得萬山紅遍,天水相連之處水天一色。這就將前幾句所描寫的景物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秋色圖!胺疾轃o情,更在斜陽外!笔菍懴胂笾械木拔,并抒寫詞人的相思。看到了這千里秋色,客居他鄉(xiāng)的詞人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那思鄉(xiāng)之緒,好象隨著這落日的余暉一直來到斜陽之外的芳草凄凄的故鄉(xiāng)。詞中化用了《楚詞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芳草生兮凄凄!钡囊馑,以芳草指代家鄉(xiāng),“斜陽外”是斜陽尚可見,而家鄉(xiāng)卻望不見。極言離鄉(xiāng)之遠,“無情”二字是將詞人胸懷憂國憂民之志卻被貶京都、遠離家鄉(xiāng),因而產(chǎn)生離鄉(xiāng)之情、去國之憂的怨意表露出來。
下片借景抒情。起句“黯鄉(xiāng)魂,追旅思”直抒詞人鄉(xiāng)愁國憂,是下闋的總提部分,在結(jié)構(gòu)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镑鲟l(xiāng)魂”承上闋直接抒寫看到秋景后所引起的感想以及思念家鄉(xiāng)和懷念京都的憂傷之情。“追旅思”總寫追憶羈旅、逆境中的情思和憂緒。以上兩句借寫“鄉(xiāng)魂”、“旅思”,含蓄地抒發(fā)出詞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懷以及詞人極力謀求革新政治受到權(quán)勢的阻撓而不得實現(xiàn)的愁緒!耙挂钩,好夢留人睡。明月高樓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边@最后幾句具體形象地寫出了詞人旅思之愁,是分承“追旅思”的部分!耙挂钩,好夢留人睡!笔菍懧盟茧y以排遣的情景,除非是夜里做了好夢時方能入睡。“明月高樓休獨倚”是寫極力躲避這種愁思的情景,“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是寫借酒消愁反而更使愁思更苦的情景。“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遂成千古絕唱。這首詞構(gòu)思謹嚴,上片寫景,景中有情,并為下片抒情做好鋪墊,上下片銜接緊密,過渡自然,前后貫通、渾然一體。寫景有序,自上而下,由近及遠,先分后總。抒情采用總提分承方法。全詞層次井然,錯落有致。全詞意境開闊并有詠嘆之佳句,不僅對宋豪放派的詞作有較大影響,而且對元曲的創(chuàng)作也有影響,是一篇有名的佳作。
1、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描繪“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碧藍的天空點綴著朵朵白云,金黃的落葉鋪滿大地。秋天的景色映進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著寒煙一片蒼翠。2、本詞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情懷?表達了詞人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
三、《登飛來峰》王安石北宋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是北宋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詩人和散文大師。他的詩繼承了杜甫、韓愈的傳統(tǒng),善于翻新出奇,無論是思想內(nèi)容還是藝術(shù)手法都具有很高的成就。公元l050年夏天,30歲的王安石在浙江鄞縣(今寧波)做知縣,任期滿后回故鄉(xiāng)江西臨川,路過杭州時,登上靈隱山東南的飛來峰,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篇《登飛來峰》。
首句“飛來山上千尋塔”,八尺是一尋,千尋塔極言塔高。次句“聞說雞鳴見日升”中的“聞說”是“聽說”的意思。這兩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飛來峰頂高高的塔上,聽說每天黎明雞叫的時候。在這兒可以看見太陽升起。另外,在這兩句詩中,詩人還提到了一個傳說: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海上日出。請想想飛來峰那高聳云天的氣勢吧!寶塔雖高,卻不是高不可攀。轉(zhuǎn)眼間,詩人已登上塔頂,世界萬物盡收眼底,那飄蕩的云再也擋不住視線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钡谌⑺木鋵懽约荷碓谒淖罡邔,站得高看得遠,眼底的景物一覽無余,再也不怕浮云把視線遮住了!白跃墶钡摹熬墶保恰耙驗椤薄坝捎凇钡囊馑。這兩句乍聽起來,作者像是在談論觀賞風光的體會;可細細品味,便會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yǎng)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嗎?對于詩人,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對于讀者,這是引入向上的啟示。
本詩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的理想和抱負。其中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用了典故。西漢人曾用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佞小人在皇帝面前對賢臣進行挑撥離間。王安石把這個典故反過來用,他說:我不怕浮云遮住我遠望的視線,是因為我站得最高。這是多么有氣魄的豪邁聲音呀!由于他在政治上能高瞻遠矚,能看清社會向前發(fā)展的趨勢,堅信變法能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使國家強盛。所以后來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時候?qū)嵭凶兎ǎ螒{保守派怎么反對,他始終如一推行新法,毫不動搖。
總之,全詩把作者的理想、抱負和對前途充滿信心的心態(tài)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全詩借景抒情,表現(xiàn)了作者變革現(xiàn)實的雄心壯志,感情奔放,氣勢磅礴,不愧是名作。1、詩歌前兩句運用了怎樣的寫法?有何種作用?運用了夸張,極言塔高聳入云,為下兩句議論蓄勢。2、本詩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表明了自己不畏艱難,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情感。
四、《相見歡》①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②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③,別是一般④滋味在心頭。【賞析點津】詞牌名為《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于他宮廷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后,此詞所表現(xiàn)的則應當是他離鄉(xiāng)去國的錐心愴痛。
上闋:“無言獨上西樓”,攝盡凄婉之神。“無言”者,并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霸氯玢^”,是作者西樓憑樓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承載著他人生的無常之悲。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痕。全句摹畫了一幅意境朦朧、浸染著哀愁的圖畫。下闋:“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表現(xiàn)了心宇深處深深的寂寞、萬般的無奈和無法排遣的離愁,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jié)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如果說前文還用“剪”和“理”的動作對離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則將離愁寫得無可形狀、無以陳述,為更深一層的寫法。1、本詞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詞人亡國的哀痛和對故國的思念。
2、畫面描寫“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我默默無言,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天空月彎如鉤,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凄涼的秋色
之中。
五、《無題》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白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首詩記敘的應是兩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暫相見后即又離別的景況,這從首聯(lián)“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可以知道!皷|風”即春風,隱指季節(jié);緊隨著用“百花殘”點出時令,是為春暮。在這樣的時節(jié),兩個相愛的人兒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卻又不得不面臨著分離。相見本已是萬分“難得”,而離別就更為“難舍”。按一般而言,詩歌是先寫景,后抒情;在這里,作者卻是先述離情,再描悲景,更襯出詩人處于“兩難之境”的傷悲心情!半y”之一字,是為全篇的詩眼。
緊接著,作者在頷聯(lián)連設兩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兩個意象的出現(xiàn),極為熨貼!按盒Q”自然承上,并用“蠶吐絲”、“蠟流淚”巧妙比喻,用“絲”諧音“思”,用“到死”、“成灰”與“方盡”、“始干”兩相對照,妙句天成,傳達出刻骨銘心、生死不渝的兒女至情。纏綿悱惻,熾熱濃郁,成為表達堅貞不渝的愛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還寓含著一種超越詩歌本身內(nèi)容而更具普遍意義的哲理:對工作或事業(yè)的忠誠執(zhí)著,無私奉獻。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義雋永,耐人尋味。
頸聯(lián)“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擬想兩人別后幽思孤寂的情狀。早晨對鏡梳妝的時候,擔心因飽受思念之苦而愁白了頭發(fā);夜晚對月低吟的時候,害怕不能表達出那一份思念而倍覺月光的清寒。對“鏡”,是顧影自憐;對“月”,則是形只影單;再加上一“曉”一“夜”的時間點示,寫盡了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并使因受相思之苦而坐臥不安的戀人形象躍然紙上。
末聯(lián)“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帶有夢幻般的神話色彩!芭钌健,本來
是指傳說中的海上仙山蓬萊,這里用來借指戀人住處玉陽山西山靈都觀,是很恰切的!扒帏B”,是神話中給王母娘娘當信使的神鳥。當時,詩人處于玉陽山東山,雖與戀人同處一山,距離不算遙遠,但因為他們的愛情不能見容于社會,所以會遭遇到種種的波折和阻礙。句中的“無多路”,可作“沒有多遠的路”或“沒有別的什么路”來理解,但無論是哪一種解釋,詩人卻都只能寄希望于“青鳥”來探聽消息,可見他們的相見是多么的難!以此回扣“相見時難”,也更進一步突顯出“別亦難”,這樣就使得全詩首尾圓合、渾然一體了。1、賞析“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春蠶至死絲才吐盡,蠟燭燒成灰燭淚才流盡。原本表現(xiàn)了愛情的堅貞,現(xiàn)在多用來比喻奉獻精神。2、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詠嘆了忠貞愛情,含蓄蘊藉地寫出了濃郁的離別之恨和纏綿的相思之苦。3、最后一句用了怎樣的傳說?有何用意?
青鳥是傳說中為西王母傳遞信息的神鳥。這里寫出了作者認為對方居住不遠,希望有人前去傳遞書信的想法。但這并沒改變相見難的痛苦境遇,不過是無望中的希望,痛苦仍將繼續(xù),前途依舊渺茫。
六、《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鑒賞: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yōu)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后的景色。以遠看似青,近看卻無,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膳c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三、四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yōu)勝,別出新意。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jīng)令人稱贊,后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這首小詩,詩人只運用簡樸的文字,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坍嫾毮仯炀鋬(yōu)美,構(gòu)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jié)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shù)美。污的清高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1、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對早春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畫面描寫“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京城大道上空細雨綿綿,像油酥一樣細滑潤澤,遠望草色朦朧,連成一片,近看卻顯得稀疏凋零。3、如果朗誦三四句,你認為最該重讀的是哪幾個詞?為什么?
最,表示到了極致;絕勝,遠遠勝過。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的超過了煙柳滿城的晚春景色。這里把小草初長的早春與煙柳滿城的晚春進行對比,突出早春之美,表達了作者對早春的喜愛和贊美。七、《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賞析
《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這首李白是寫給自己的族叔李云(又名,李華)的,他曾經(jīng)擔任過的秘書省校書郎,也是唐代一個散文家。兩個人相遇在宣州,一起同登謝眺樓,李白為和他告別而作。一句“棄我去者”,讓人感到歲月的無情流逝,一個“留”字又寫出心中對那流逝時光的無限懷念。那擾亂我心緒的是現(xiàn)在的時光。在這“棄”“亂”的心情中,詩人筆鋒以轉(zhuǎn),看到的是一幅萬里長風送秋雁高飛的壯麗景象,不僅產(chǎn)生了對飲高樓的豪情逸致。李白終究是李白,有著豁達的胸襟。五六句李白在總結(jié)自己和李云的創(chuàng)作風格,李云的風格有建安文學的風骨,又有一份“仙氣”,傳說中,蓬萊仙山收藏著許多幽經(jīng)秘錄,漢代中央書庫的東觀藏書極多,當時有學者稱之為“蓬萊山”。而李云本人擔任過校書郎的職務,“蓬萊文章”也暗合著李云的這一身份。自己的詩歌風格則如同小謝(謝眺)清麗俊逸。
七八兩句,一個“俱”字寫出兩個人的志趣相投,都懷有超逸的興致和遠大的抱負,那欲飛上青天之上,攬明月入懷的渴望,是一種掙脫塵世羈絆束縛的渴望,也鋪墊了后面“不稱意”的情緒。
抽到斷水”的意向極佳,本就是不可能之事,那似水難斷的恩怨讓人生增添了幾多感嘆,
水不但不能斬斷,反而會流得更加湍急,如同人借酒澆愁一樣,醒來后只會更痛苦。豪放如李白,也依舊不能拜托那現(xiàn)實的紛擾。又豈止我輩呢。回首昨日的種種不稱意,今日的諸多煩憂,詩人在最后思考了明朝該走的路,最后兩句有著一種飄逸隱退,絕跡江湖尋求一種自由的灑脫。這首詩句句都已經(jīng)成為名句,千古流傳,愁緒難遣,人生終有遺憾多多,能如李白所書一樣,泛舟滄海之上,未嘗不得自由快樂1、本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抒發(fā)了虛度年華、壯志難酬的苦悶,盛贊主客雙方的才華和抱負,最后以揮灑出世的幽憤作結(jié)。2、描寫激起詩人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的萬里秋空圖。
秋高氣爽,長空萬里無云,目送排著整齊的隊伍的大雁向南飛去。3、賞析“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我們都懷有超逸的興致和抱負,幾乎想要飛上青天去摘去月亮。詩人用瑰麗的想象表現(xiàn)了豪邁的氣魄和恢弘的志向。4、談談你對“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理解。
抽出刀來想砍斷水但水流得更急,舉起酒杯來想要借酒消愁但愁苦卻更加深重。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就像是用好刀斷水一樣,借酒消愁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表達作者內(nèi)心的愁苦、憤懣。5、你是怎樣看待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最后兩句是詩人對現(xiàn)實不滿的激憤之詞,李白長期處于不稱意的苦悶之中,不得不尋求另一種超脫,即“散發(fā)弄扁舟”。逃避現(xiàn)實不是他的本性,但當時的歷史條件和他不愿意同流合污的清高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八、《終南別業(yè)》①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②。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③。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④。[譯文](自己)中年以后厭塵俗喧囂,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邊陲,常游山水。每有閑情逸致,就獨自到山中游玩。隨意而行,不知不覺,竟走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來,看那悠閑無心的云興起漂游。遇見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與他談論山間水邊之事,相與留連,忘了回去的時間。
[賞析]這首詩把退隱后自得其樂的閑適情趣,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興致來了就獨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盡頭就坐看行云變幻,這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如見其人。同山間老人談談笑笑,把回家的時間也忘了,何等自由愜意,這是作者捕捉到了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現(xiàn)了退隱者豁達的性格。詩語平白如話,卻極具功力,詩味、理趣二者兼?zhèn)。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職務可謂不小。其實,由于政局變化反復,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他吃齋奉佛,悠閑自在,大約四十歲后,就開始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這首詩描寫的,就是那種自得其樂的閑適情趣。
開頭兩句:“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敘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厭塵俗,而信奉佛教!巴怼笔峭砟辏骸澳仙节铩敝篙y川別墅所在地。此處原為宋之問別墅,王維得到這個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麗、寂靜的田園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與裴秀才迪》的信中說:“足下方溫經(jīng),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興寺,與山僧飯訖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從這段描述,我們就可知道詩中第二聯(lián)“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中透露出來的閑情逸致了。上一句“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致;下一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詩人同調(diào)無多,興致來時,惟有獨游,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隨處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會其趣而已。第三聯(lián),即言“勝事自知”!靶械剿F處”,是說隨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坐看云起時”,是心情悠閑到極點的表示。云本來就給人以悠閑的感覺,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因此陶潛才有“云無心以出岫”的話(見《歸去來辭》)。通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詩人此時心境的閑適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為后代詩家贊賞。近人俞陛云說:“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云起,見妙境之無窮?晌蛱幨朗伦冎疅o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詩境淺說》)這是很有見地的。再從藝術(shù)上看,這二句詩真是詩中有畫,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畫。毋怪《宣和畫譜》指出:“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及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之類,以其句法,皆所畫也!蔽猜(lián):“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蓖怀隽恕芭既弧倍帧F鋵嵅恢褂鲆娺@林叟是出于偶然,本來出游便是乘興而去,帶有偶然性:“行到水窮處”自然又是偶然!芭既弧倍謱嵲谑秦灤┥舷,成為此次出游的一個特色。而且正因處處偶然,所以處處都是“無心的遇合”,更顯出心中的悠閑,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跡毫無拘束。它寫出了詩人那種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風采,對于我們了解王維的思想是有認識意義的。1、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詩人隱居山間時悠閑自得的心境。
2、“行到水行處,坐看云起時!边@是倍受人們喜愛的詩句,請分析人們喜歡它的原因。
詩人隨意而行,不知不覺,竟走到流水的盡頭,于是索性就地坐下看那悠閑的白云興起飄游。
這兩句詩寫詩人徜徉在山水之間,寫了山水景物,詩中有畫,又蘊含詩人愉悅閑適的心情,語言極其自然,可謂語淺而意深;也讓人體會到一種深遠的人生境界,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并稱“初唐四杰”,一起倡導文學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
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一種主題。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離,再會難期,就連通信也不容易,所以在詩中,難免染上凄涼、傷感的色彩。但古人寫的別詩也有明朗樂觀之作,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字里行間體現(xiàn)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首聯(lián)點明送別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地,并勾勒出兩處的地理形勢!巴弊,將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聯(lián)系起來!帮L煙”突出友人去處的卑濕荒遠、上任路途的艱險。運用借代的修辭。頷聯(lián)從正面寫離情而話語急轉(zhuǎn),變?yōu)閯衩恪N液湍愣际请x鄉(xiāng)遠游以求仕途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長安,去和留雖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別之意卻是一樣的啊!頸聯(lián)以理性的議論展現(xiàn)友情和別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情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無所不在的。在這詩人忽然將筆鋒一轉(zhuǎn),轉(zhuǎn)而去寬慰那即將遠行的友人:“我們分手之后,雖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傷。海內(nèi)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遠隔天涯,也像是近鄰一樣。詩人用廣闊博大的胸襟去勸慰友人,表達了詩人相信真摯友情不因時空改變而改變。尾聯(lián)以幽默的口吻勸慰對方。此兩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進一層。離別固然是悲傷的,但互為知己,雖各處天涯,亦似比鄰,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樣別淚沾巾。全詩意境曠達,哀而不傷,孕豪邁于悲涼,別離中寄寓樂觀豁達的感情。1、展開聯(lián)想想象,描繪首聯(lián)畫面。
三秦護衛(wèi)著巍峨的長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卻是一片風煙迷茫。2、賞析“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連,那么即使遠隔千山萬水,也像近鄰一樣。詩句一掃送別詩的傷感,氣勢豪邁,意境開闊。3、全詩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既表現(xiàn)了詩人寬闊襟懷,又充滿了對朋友真摯的情誼。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一)、本詩的時空背景:幽州臺
幽州臺即黃金臺,又稱薊北樓,為戰(zhàn)國燕昭王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的大興縣,當時是戰(zhàn)國時候燕國的國都。燕昭王在公元前213年執(zhí)政后,勵精圖治,廣招賢士,為了使原來國勢衰敗的燕國逐漸強大起來,燕昭王建黃金臺,置金于黃金臺上,延請?zhí)煜缕媸浚芸炀驼械搅藰芬愕荣t能之人,國家迅速強大,后來樂毅帶領大軍攻打齊國,攻陷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使齊國幾乎滅亡。燕昭王在建黃金臺之前還曾建碣石宮,把梁人鄒衍延請入內(nèi),師禮事之,廣籌振興國家大計,并樹立了自己賢明哲睿、招賢納士的良好聲譽。
(二)背景意義:對于我國封建歷史上數(shù)之不盡的懷才不遇的文人,燕昭王和黃金臺都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義。陳子昂非常仰慕燕昭王這樣的圣明君王,深恨自己生不逢時,不能趨歸燕昭王這樣的明君麾下建功立業(yè)!
陳子昂少懷壯志,關心國計民生。入仕伊始,對武則天任用酷吏及重大政治、軍事問題,屢陳已見,卻屢受打擊,乃至入獄。萬歲通天元年(696)從武攸宜征計契丹,任隨軍參謀,力圖報國立功,一展抱負。次年先頭部隊大敗,時武攸宜大軍駐淦陽(今河北薊縣),聞訊震恐,不敢進軍。陳子昂屢提批評與建議,并請自領萬人,沖鋒陷陣;但得到的卻是降職處分。“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边@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象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可見,后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shù)桥_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本篇以慷慨悲涼的調(diào)子,表現(xiàn)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本篇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也很出色。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念這首詩,我們會深刻地感受到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面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而在這個圖景面前,兀立著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因而深深為之激動。
1、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感慨時空無限,人生有限,表達了壯志難酬、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八年級下課外古詩詞賞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八年級下課外古詩詞賞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