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課堂”專題講座心得
教師快樂地教學生快樂地學
“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專題講座學習心得
建湘小學陳昕
今年,我校舉辦了“暑假教師培訓班”,我有幸聆聽了區(qū)教育局教研室桂主任作的題為“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專題講座。桂主任以其豐富的教學教研經(jīng)驗,深入淺出地給我們分析了目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新理念,闡述了“如何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新觀點,最后給在座的教師提出寶貴建議。聽后我受益匪
淺,感受很深。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談心得:
一、要想課堂變得高效,教師一定要對學生有普遍的關注。1、要經(jīng)常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這是實現(xiàn)普遍關注的前提。
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注,感受到一種溫暖,獲得一種支持。
2、用欣賞、夸獎的手段來體現(xiàn)你的關注。
對學生的欣賞、夸獎、鼓勵往往表達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老師器重我。要把他們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
3、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不經(jīng)意的允許能滿足學生的被認可感,滿足學生被承認的需要。4、用“中斷定勢”的形式表現(xiàn)你的關注。
當學生表現(xiàn)得沒有積極性,否認自己的成績的時候,教師用“中斷定勢”的方法打斷其對自己的消極認識來表現(xiàn)對學生的認同。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讓每一個學生都不再產生自我貶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為。
二、要想課堂變得高效,教師對課堂一定要有創(chuàng)新。1、啟發(fā)激趣,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
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為活潑、最為現(xiàn)實的成分。有了興趣,還會萌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而在創(chuàng)新過程中產生的無窮無盡的興趣,又再次促進創(chuàng)新。興趣越大,學習的效率就越高。2、質疑交流,讓課堂變得有理有趣。
教師要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chuàng)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通過師生平等交流,培養(yǎng)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感覺學習是講理的心智活動而不是硬“灌”。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yōu)橹鲃右獙W,學習的效果肯定也會提高。3、提倡“合作”,讓課堂變得融洽愉悅。
合作學習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的情感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生群體這種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當好導師,及時起點撥導向的作用。4、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讓課堂變得豐富直觀。
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5、體現(xiàn)現(xiàn)代課堂結構,讓課堂變得熱烈主動。
要把課上活,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獨占式和教師主講式而學生則單向靜聽式的課堂結構,代之以多向立體式現(xiàn)代課堂結構。傳統(tǒng)的單向靜聽式結構其教學方式方法是填鴨式、注入式,教師積極性高,學生主動性差,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是低下的。而多向立體式結構的教學方式方法是現(xiàn)代啟發(fā)式,學生自學,老師進行針對性精講,師生之間互相質疑問題,探討真理。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上。課堂教學活而不空,實而不死。6、分層次教學,讓課堂變得滿園花開。
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才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就必須徹底拋棄“一刀切”,實行分層次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jù)他們的起點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們在各自的起點上都有提高。如此堅持下去,就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三、要想課堂變得高效,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1、營造能夠給所有的學生以自信的氛圍。
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對自己有自信心。此時的學習是最有效的。2、營造讓所有學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圍。
在這樣課堂里,學生感到輕松、活躍、精力充沛。如果學生覺得自己沒有活力,甚至消沉、憂慮、緊張,高效的課堂是無從建立的。3、營造能夠讓學生自我管理的氛圍。
在這樣的課堂里,每個學生都能實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對自己負責。如果總是覺得自己被控制著,自己對自己毫無責任,也是沒有學習效率可言的。
4、營造讓所有學生都有歸屬感的氛圍。
學生間彼此聆聽,彼此認同,彼此尊重,不僅能提高其學習效果,亦可修養(yǎng)其人格品質。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都在提倡給學生減負,不能占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畢生都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
擴展閱讀:高效課堂途徑與方法專題培訓心得體會
高效課堂途徑與方法專題培訓心得體會
轉變觀念,做一個新型的教師
為了全面提高課堂效益,進一步提高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我區(qū)于201*年2月18日邀請了資深教育專家高萬祥,著名教育記者李炳亭,實戰(zhàn)派課改專家張四保攜最新觀察與思考做了現(xiàn)場專題學術報告,聽了三位專家的報告,對我一個年輕教師而言,我感觸頗多,甚至是震驚。
本人就根據(jù)本次高效課堂培訓,從如何做一名能夠承擔高效課堂的教師;如何打造地方性高效課堂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如何做一名能夠承擔高效課堂的教師
(一)教師應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一個善于學習,勤于思考,善于反思,善于總結的教師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和知識緊密聯(lián)系起來,形成自己新的思想和方法。未來社會是一個極具挑戰(zhàn)性的社會,需要發(fā)揮我們的聰明才智,我們應具有敏銳的洞察力,所以教師應不斷學習先進經(jīng)驗和教育模式,不斷反思,轉變教育觀念,把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精神、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活動擺在教育首位,鼓勵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去社會生活中去學習,汲取更加豐富的營養(yǎng),獲取生活生活知識,在社會大學科中學習大科學,以適應時代的挑戰(zhàn)和社會的需求,認識到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課堂中的存在價值,進一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從而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為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路標
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教師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所以說教師是旗幟,學生如影隨。我們教師若不是路標,你講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藝術性再強,都是無根之樹,無源之水,無雨之云,無光之燈!我們每個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態(tài),都清晰而準確的印在學生的視網(wǎng)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無意的進行著現(xiàn)場的觀摩表演,這就是無聲路標的示范性,這種示范性將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內化力。(三)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服務生
作為一名教師,應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想盡一切辦法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使學生能夠生活得舒適,學習得快樂。
作為一名教師,應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心靈平臺,應走進學生的心靈,和學生談心交流,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校園生活的溫暖,進而真正感受到學校是我家的思想,從而有一顆熱愛學校的癡心,促使他們認真思考,努力學習,誠實做人,激勵他們走向成功的未來。
二:如何打造地方性高效課堂
通過培訓,我認為高效課堂不能只喊在后頭,而應落實在實際行動上,雖然我們都身處安定區(qū),但我們面對的學生由于環(huán)境的差異,地域的差異,學校條件的差異,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等種種原因,根據(jù)專家的講座和安定區(qū)教體局提出的“3+X”教育教學模式,我就如何打造地方性高效課堂談幾點心得:
(一)備好課上好高效課堂的前提
高效課堂必須在備課上下功夫,就是和以前的備課相比較,高效課堂的備課應該更加充分,老師應每節(jié)課上課前給自己提幾個問題:打算讓學生本節(jié)課獲得什么?用多長時間,如何獲得。
備課應充分備教材,備學生,老師應在新課的前一天給學生任務,讓學生通過預習解決任務,讓學生對預習有一個新的認識。在課堂上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預習設計程度不同的問題,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之中,讓學生對學生解決問題,探討交流,共同展示,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體驗,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當堂達標測試,讓學生的潛能在課堂上釋放出來,讓學生們的思維在課堂上動起來,學生的靈感生發(fā)出來,課堂精彩起來;想盡一切辦法使學生能夠在40分鐘里獲取盡可能多的知識。
(二)教師應成為一名藝術家
教育是一門藝術,我們教師就應成為一名藝術家,這就需要我們必須提高我們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我們的教育科研能力,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提高自身修養(yǎng)。豐富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使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
(三)在思考中應用先進經(jīng)驗和模式
我認為,我們老師首先應有先進的教學思想和理念,其次是借鑒先進經(jīng)驗和應用好模式。
我們應以先進的經(jīng)驗和模式為指導,切不可死板硬套,更不能照抄照搬,我們應轉化思想和理念,根據(jù)我們學生的認知水平,牢牢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大膽將學習交給學生;牢牢樹立教師為課堂的主導和靈魂的思想,切不可讓學生在沒有任務的前提下盲目的進行自我學習,在教學前和教學中要認真設計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問題,對每一個學生認真設計,在教學中合理點撥和引導,使學生更好更快的獲取知識,切不可代替學生去思考。我們要用我們安定區(qū)的“3+X”教學模式設計課型,使模式應用的靈活,巧妙,實效。
作為教師,每日離不開三尺講臺,應該認真思考,怎么樣的課堂,怎么樣的老師是新時代的學生需要的,家長歡迎的、社會認可的,當我們總是想這個方向奮斗時,我們的課堂將一定豐富多彩。
總之,我們教師應抱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以打造高效課堂為契機,積極投身教育教學,不斷反思和運用先進經(jīng)驗和模式,轉變觀念,做一名新型教師。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打造高效課堂”專題講座心得》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打造高效課堂”專題講座心得: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