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禮儀論文
公關禮儀論文
一、為什么要選修禮儀課
作為一名大一新生,來到新的環(huán)境,必然會遇到許多交際、交往的情景,無論是與學長學姐、老師、舍友、一面之交的陌生人等等這些人的交往,都需要我們拿出能夠獨當一面的形象來應對。公關禮儀,能夠提升我們在交往中的形象,使之成為交往中的潤滑劑,為我們將來可預知及不可預知的事做好準備。
許多人都經歷過交往、交際中的尷尬,如著裝不當、舉止失禮、不會說話……,事情雖小,但常常挫傷我們的自信,影響我們的形象。如果在未來的求職、工作、業(yè)務溝通中這些尷尬依然與我們行影相隨,我們的命運會否因此改變?公關禮儀,作為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工具學科,應運而生。
無論是從“實用”的功利性的角度,還是從“深遠”的道德修養(yǎng)方面來考慮這門課程的存在意義,學習這門課對于我們必將走向社會的大學生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通過這學期選修課的學習,領略到公關禮儀學的博大精深,我更是深深的體會到學習這門課程的重要性。
二、我對公共禮儀的認識
公共關系指的是塑造形象的藝術。準確地講,它是一個社會組織用來塑造自身形象的藝術。
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于受歷史傳統(tǒng)、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的總和。簡言之,禮儀就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
由此可知,為了能夠在公共關系中有更好的表現,禮儀是我們能與外界有良好交流的有力保證。
對企業(yè)而言,公關禮儀的目的是內求團結,外求發(fā)展,塑造良佳的組織形象。所謂組織形象就是公眾對組織行為的整體評價和看法,是組織行為及其文化在公眾心目中的投射。組織形象的建樹與維護,總是離不開公共關系禮儀的滋潤與化育。實際上,公關禮儀不僅是促成組織形象定位與升華的有效手段,而且本身即是一種目的化的組織形象。
對個人而言,公關禮儀的目的是內修文化,外強能力,塑造優(yōu)良的個人形象。所謂個人形象就是別人對個人綜合素質的印象和定位,是個人涵養(yǎng)在大眾眼中的展現。個人形象的建立,離不開公共禮儀的潤滑,它使我們以理想的狀態(tài)在行為規(guī)范中與各方自如交流,促進我們達到本想要的目標。
講求公關即是注重形象。公關禮儀的基本手段是傳播溝通。所謂傳播溝通指的是利用各種傳播媒介,將信息有計劃地與社會公眾進行交流并以此密切聯系、增強情感互流的溝通活動。傳播溝通有人際傳播、大眾傳播、群體傳播和組織傳播等形式,它們均是公關禮儀必須借助的手段或有效方式。公關禮儀正是借助或依靠語言和非語言、人際和大眾的傳播等方式來溝通組織與公眾的關系,塑造和提高組織的良佳形象的。
三、學習感受
禮儀方面的一些小的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能養(yǎng)成的,但只要有一點點的修繕與進步,對我們的好處都是極大的。得體的禮儀會在公關活動的進行中起到積極作用。
1).迎送:先握手后獻花,禮賓人員引導應走在外賓左前方約1米處,左手指點方向,右手引領,一般不要觸及客人的身體。上樓時應與客平或低階而行,樓道拐角或廳廊處當駐足待客人通過再照前面所說的做,送行時目送客人離去。2).介紹:低職介紹給高職,年少介紹給年長,資淺介
紹給資深,男性介紹給女性,未婚介紹給已婚(金正昆,位高者居后,我的后來居上)。3)稱謂:高職位以職銜相稱,突出學歷,職稱,榮譽,盡量使用敬語,如先生,小姐,女士,陛下,殿下,閣下。4).握手:目視對方,面帶表情,用力適當,上下輕搖,避免交叉。高職、年長、女士和主人先伸手。5).乘車:小臥車客人坐第二排右側,主人坐左側,翻譯坐副駕駛座位。大轎車客人坐前排。6).會見、會談及座位安排會見:沙發(fā)半圓形排列,客人在右側,主人在左側。翻譯記錄坐后面。會談:長條桌,客方座位面向門或入門的右側,主人背向門或入門的左側。
本學期該課程的上課形式多樣,有同學與同學間、同學與老師間的互動,學長學姐與學生的互動,有老師理論知識的講授,專家的視頻播放……如果有時間加上些實際演練、操作,讓我們有情景的練習所學的交往技巧,會有更深刻的體會。在這里,也算是作為學生的一個小建議,希望老師能夠采納。
最后,再強調一下學習這門課的好處,以使我繼續(xù)學習的態(tài)度加強,在潛移默化中,增進自己的公關交往能力。
學習現代禮儀,首先可以內強素質。在人際交往中,有道德才能高尚,講禮儀方算文明。學習禮儀,講究禮儀,無疑會使人們提高自己的內在素質。
學習現代禮儀,其次可以外塑形象,F代禮儀講究尊重,強調溝通,重視認知,力求互動。得法地運用禮儀,不僅會令自己更易于被人所接受,而且還會有助于維護自身乃至所在工作單位的良好形象。
學習現代禮儀,最后還可以增進交往。
擴展閱讀: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公關禮儀論文》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公關禮儀論文: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