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活動總結
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活動總結
201*年8月28日至8月30日,我院舉行了為期三天的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活動。聽了院長、教授、教授的講話后我深受啟發(fā),深刻的認識到了我國高職院校目前的嚴峻形勢,了解了我院今后的發(fā)展方向;觀摩了骨干教師的講課比賽后,學習了優(yōu)秀教師的先進課程設計理念,找到了差距;聽了典型教師的發(fā)言,了解了其他高職院校的優(yōu)秀案例和我院課程改革的成果,這三天的學習時間雖短,但是我受益匪淺。
高職教育已成為高等教育體系中不容忽視的“半壁江山”,成為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主要載體。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存在一些共同的弊。阂弧⑸鷰煴炔缓侠
生師比平均為15/1,15所院校中8所院校的生師比均超過15/1,其中絕大多數為民辦院校,生師比最高學院為19/1。因此目前整體師資量缺口較大,教師的工作量超負荷。專業(yè)教師的缺口更大。二、雙師比例太低
雙師型教師比例(占專任教師比例)只有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一所學校剛好達到優(yōu)秀標準;平均為40%,6所院校均低于平均值,其中最低的學院僅為15%。三、高級職稱比不符合要求
高級職稱比例(占專任教師比例)平均為33%,其中10所院校均低于平均值,最低的學院僅為17%。且高級職稱的教師主要集中在基礎課的退休教師中,而專業(yè)課的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卻很少
四、兼職教師比例各院校不平衡;平均為37%,其中較高的學院為66%,較低的學院為12%。公辦院校中兼職教師占的比例較低,民辦院校中為了降低師資的工資成本,兼職教師占的比例較高。
五、年輕教師比例不合理,(占專任教師比例)平均為50%,其中碩、博比40%以上,在整體專任教師中。新、老教師呈兩極分化,其中中5所院校新教師比例高于70%,還有3所院校的老教師占教師總數的70%,而具有專業(yè)教學經驗的中年教師卻很少。
調查發(fā)現我市高職高專師資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a.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兩頭大中間小呈啞鈴狀b.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缺乏現代職教理念
c.教師的教學方法仍然按照學科體系的傳統(tǒng)模式,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脫離。
d.教師缺少針對性、持續(xù)性的業(yè)務培訓和相應的培訓制度的保障。一所高職院校辦學定位明確之后,最重要的發(fā)展因素就是師資。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教師的教學水平是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是學校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石。但是,從不少學校的發(fā)展現狀來看,最大的瓶頸問題就是師資隊伍建設。高職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學科教育,它培養(yǎng)的是社會經濟發(fā)展中面向生產、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這種人才的知識結構是圍繞生產一線的實際需要加以設計的,在課程設置和教材建設等環(huán)節(jié)上,強調的是傳授職業(yè)素質、職業(yè)技能和工作流程,而相對減少了對學科理論的追求和對前沿性未知領域的探尋關注。二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過程更強調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更加重視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三是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在模式上常常不是演繹型的,往往采用由真實職業(yè)任務引領的職業(yè)活動導向教學。換句話說,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以職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導向,創(chuàng)造一種學與教、學生與教師互動的社會交往情境,把教與學的過程視為一種社會的交往情境。具體來講,就是在教師的設計帶領下,引導組織學生心、手、腦并用,教、學、做結合,身體力行獲取知識和技能,完成學習任務,進行反饋和評價。面對這些問題,作為一名高職教師,我們要做到:人才培養(yǎng)模式制定以崗位群為基點進行制定,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也要以崗位需求為基準,另外課堂教學模式也由有傳統(tǒng)的理論灌輸式式教學轉向學習方法的教授以及實踐經驗教授,堅持育人為本,加強職業(yè)責任感和道德感,為社會培養(yǎng)實用的人才、有職業(yè)道德的人才、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才。
擴展閱讀: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活動心得體會
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活動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這次很榮幸的獲得了這次極其寶貴的提升專業(yè)素質和業(yè)務素質的機會,參加了我院舉行的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活動。無論是從專家專題講座,骨干教師示范課觀摩與比賽,教師典型發(fā)言,還是從所聽到所聞,每時每刻、每一堂課,都讓我有所感動和收獲,許多不可言語表達的收獲。經過活動,我無論在思想上,還是教學技能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以下是這些天的幾點體會:
一、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01*年8月28日,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活動暨教學工作會如期舉行。首先由田校長介紹了我們的主講人,之后主講人進行了以創(chuàng)新為主題的講座。在創(chuàng)新的四個方面中,他認為創(chuàng)新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而以人為本的內涵是堅持育人為本,堅持學生主體等,而堅持學生主體要把學生當成權利主體,行為主體和生命主體。而且不管是專家講座還是骨干教師示范課中,學生完全處于一個主動地位,整個課堂在教師的掌控之下學生自己出主意,想辦法,是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才能。他們的做法使我真正看到什么才是教師的主導作用,怎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操縱者,而知識的獲得,智力的發(fā)展,能力的形成,要靠學生自己去理解、感悟。老師的思維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我們千萬不能拖著學生跑。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是凌駕于學生之上,而是一種民主平等的關系,教師不能包辦代替學生的活動。他的作用是一種規(guī)范和引導。包括設計、調動、指導、調控和監(jiān)督,教師全部活動的目的,在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自覺和積極性,最終教會學生學習。
二、注重實踐
丁立孝教授從國內外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模式一直介紹到日照職業(yè)技術學院和其他國內先進高職院校的發(fā)展。我們從中了解到高職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高職教育必須面向社會需求,面向崗位,這樣才能供有所求。這就要求我們高職老師注重實踐,積極地進行掛職鍛煉,進工廠或單位實習。而且在我們學生的學習中存在嚴重的只學而不用的現象。語言的實踐性很強,如果只學而不用,就永遠也學不好。我們學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要學會在用中學習,這樣才能提高興趣,達到好的學習效果。不管是田建國教授還是丁立孝教授做專題報告,以及骨干教師的講課當中,都注重了實踐的作用。在實踐活動課中,教師不應僅限于三尺講臺,而是更多地融入學生之中,領著學生走向實踐活動,親身體驗,去指導、幫助、誘發(fā)學生的新的發(fā)現。教學由“我說你聽”變?yōu)橐黄鸷献饔懻、商量,真正體現出了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三、重視課前師生互動交流
注意課前與學生的溝通,采取玩游戲、聊天等各種形式的師生互動。(如:通過讓學生不斷改變對自己的稱呼、讓學生判斷自己所講話語的真假。)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情緒,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減輕課堂學習的枯燥感。從教師們的講課中我發(fā)現,有效的課前熱身是調動孩子積極性的必備條件。四、好教師不僅是教學方法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教育觀念的轉變8月28日至29日沃索思對外語學院的英語教師進行了現培訓。北京斯坦福英語的馮風博士講到,英語教師要反思語言與語言教學,大學教師處于教育的末端,學生表達交流有障礙,是由于他們教育前端基礎不好,而我們大學教師要從根源上分析并解決這些困難。語言的性質是技能,它的功用是用以交流的工具。因此要改變以前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改變教育理念,讓學生多加練習,多問,多說。我們手中是一個個成長的生命,今天的孩子,明天的未來,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他們。田建國教授列舉了愛迪生、愛因斯坦等一系列名人的成長事跡,說明了我們要轉變人才觀。這使我不禁想起我課堂上的孩子們,有的是渴望求知的眼神,有的好奇的問這問那,有的漫不經心,好像另有心事,有的在搞小動作,甚至是惡作劇。其實,他們都是有思想的,各有各的個性。這就不同于工廠里的生產,用一個統(tǒng)一的模具去塑造出相同的產品,這里需要教育的機智,要懂教育,要有正確的教育思想作指導。所以,過去一味責怪他們調皮搗蛋,上課不專心,學習不努力,把責任全推在學生身上,真是有點糊涂。結果導致很多不良心理反應,抑制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專家們的演講以及骨干教師的授課使我如夢初醒,每一個人總有強項和弱項,我們要調整好心態(tài),善待每一個學生,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多找成功的辦法,為學生們的未來考慮。
五、加強專業(yè)文化學習,做一專多能的教師
要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具備一桶水。這三天來專家的講座以及骨干教師的課就充分印證了這句話。他們用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旁征博引給學員們講述深奧的理論知識,講得通俗易懂,讓我深受啟發(fā)。我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的責任和義務。就像心里亮起了一盞明燈,通過各個方面的學習,讓我更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yǎng)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
六、改進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
首先要課前充分做好備課準備。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從觀摩課可以看出,老師上好課的關鍵在于課前備課準備充分,要求學生做什么、怎么做、用多少時間做,非常清晰,學生的自主學習要求教師課前備課做足功夫。從教學程序也可看出,每一步要求老師備課做大量的工作:準備練習、出示嘗試問題、自學課本、第一次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第二次嘗試練習。同時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心理學實驗證明,有明確的目標可以節(jié)省60%的時間而獲得相同的學習效果,目標越明確,學生的學習動機越強烈。學習目標可以在課前集中展示,也可以在課中分散展示,展示的學習目標不宜太多,要明確而精簡,要突出重點和難點。其目的是用任務去驅動,確保學生“動”起來。提高課堂效率還要求教學形式多樣化,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動力源泉,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圍繞學習多開展不同形式的嘗試活動,如講、練、評、問、答、上黑板演練、多媒體視頻、音頻和動畫的使用、討論、表演、實驗、游戲、小組競賽、學生的互助學習等活動,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思維,尊重學生的回答,尊重學生的提問,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起點。田建國教授要教師必須澄清的一個問題是什么叫課堂教學答案,為了闡述這個問題,他給我們講了很多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切資源性答案都是正確答案。這是我們在教學中容易忽視的問題,也是大多數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只許答對,不得答錯,否則不能坐下。在我所接的幾個班級中都有這樣的現象,學生不敢回答問題,甚至怕回答問題,老師提出問題。他們盡可能回避,就怕抽著他,要么回答的聲音很小或者是干脆不開口,為什么?他怕說錯,同學們要嘲笑他,老師要批評他。試想,這能有效促進教學信息的溝通嗎?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嗎?聰明的孩子大多是數都是調皮的孩子,都是奇思怪想的孩子,當一個人在問為什么時,說明他會,如果“為什么”都不會問,說明他什么都不會,根本沒有思考。我們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這是一種能力的訓練,要營造一種氛圍,激起學生參與的熱情,激起學生創(chuàng)造情感的沖動,千萬不要認為學生的怪想是異端邪術,一棍子給打死,這樣不是在培養(yǎng)人才,而是在扼殺人才。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提倡質疑,大膽質疑,對不同的回答,給予鼓勵,錯誤的回答給予引導糾正?傊,不以勝敗論英雄,不以結果定對錯。
八、注重科學研究
教師教書是一方面但是科研也很重要,我們要學做一名研究型教師。對于我們新教師來說可能參與一個大的課題比較難,但是科研意識卻不能忘記,它應該伴隨著我們的成長。因為這種實踐加理論的科學方法可以加快我們的成長速度。例如,我們的教后感。把每次的成功之處和不足、困惑記錄下來。可以方便我們從中找到不足,總結經驗。當然,不足要通過教育專著或者向專家、老教師請教解決。
總之,能參加這次活動是一個難得的展的機遇,我必須抓住這次機會更好的發(fā)展自我,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適應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新觀念;提高將知識為智慧、將理念為方法的能力,適應綜合性教學、研究性教學、實踐性教學的新要求;提高將學科知識、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有機事例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教育和學習提供廣闊空間;增強理解學生和促進學生道德、學識和個性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水平。
最后,再次衷心感謝學校領導提供給我繼續(xù)學習的機會。并盼望以后能有更多、更廣泛的繼續(xù)學習的機會讓我們年青教師提升專業(yè)素質和業(yè)務素質,從而推進整個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活動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活動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