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田中心小學語文組達標課活動小結
火田中心小學語文組達標課活動小結
在學校統(tǒng)一部署和教研室精心組織下,根據(jù)縣教育局的相關文件精神要求,我校于三月中旬開展了語文課堂教學達標課活動,活動歷時兩個星期,于三月底圓滿結束。全校共有11名語文教師,人人上課,個個參與。并要求每位教師都上第一課時的內容,而且都必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活動中,每位教師精心備課,認真上課,課后積極反思,取得了不錯的教學實效。通過相互聽課評課、相互交流研討、相互借鑒學習,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同時教學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下面,我根據(jù)李校長和楊主任的點評,以及各位老師的評課記錄對本次活動出現(xiàn)的問題做個小結,并提幾點建議。希望對教師有所幫組。
一、出現(xiàn)的問題:
1、對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絕大部分教師的課時目標都有點往第二課時靠。
2、對“一、三、五”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理解不深,教學思路不太清晰。教師講的時間過多,給學生的時間太少。
3、忽視了課堂生成的精彩美。教師的引導語巧妙、過渡語流暢、評價語多樣、總結語飽含激情,這些課前預設讓課堂似乎成了一節(jié)節(jié)富有詩意的課堂,但有時這些語言卻顯得蒼白無力,沒能做到因“生”而評、因“文”而評。
4、忽視了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在課堂上,學生間的合作學習普遍比較少,有的課堂雖然有,但也只流于形式,教學中低估了學生的群體力量。
5、忽視了老師與學生的間的交流。課堂上,有的老師不能讓學生充分的說,經(jīng)常是教師打斷學生的回答,或教師代以回答,甚至是教師直接說出答案,不給學生說的機會,這樣大大打消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6、忽視了各學科間知識的整合。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暴露出一些知識性錯誤,部分教師運用多媒體的技術還不夠熟練,不能很好地做到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
二、改進建議:
1、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具體要做到:多閱讀各種教學雜志,從理論上提高自己,每天讀一篇文章,每月讀一本雜志,每學期讀一本教育專著,多寫讀書筆記,多寫教學反思。
2、加強課堂教學反思,提升教育教學策略。在教學后要結合教學實際,靜心反思,吸取教訓、總結得失、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3、繼續(xù)抓好年級組集體備課活動,加強綜合教研組的研討活動。在組內開展學習交流,開展相互學習,共同探討,共同提高。
4、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和年輕教師的作用。在教師間開展相互聽課,相互交流活動,提高每堂課的實效。
5、加強課堂組織教學和課堂評價,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樂于學習。尤其是低、中年級要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還要關注每一個學生,針對不同學生的表現(xiàn),適時給于評價和不同激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此次開展的達標課活動在學校領導的正確領導、全體教師的積極參與下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了教師素質的提升,對提升我校教育教學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
語文教研組
201*年3月30日
擴展閱讀:王會瓊10-12達標課總結
龍泉鎮(zhèn)中心小學“質疑探究”“互動探究”課堂教學模式推廣運用
活動總結
為了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深化我鎮(zhèn)課堂教學改革,更好地落實國家課程標準,檢驗我鎮(zhèn)教師有效實施易門縣小學語文質疑探究和小學數(shù)學互動探究教學模式的成果,推動我鎮(zhèn)基礎教育的發(fā)展,探究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全面提高全鎮(zhèn)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和業(yè)務能力,龍泉鎮(zhèn)中心小學于201*年10月至11月舉行了全鎮(zhèn)教師人人參與的新模式推廣應用活動(既過關達標活動),近兩個月的研究活動現(xiàn)已圓滿結束,現(xiàn)將幾點收獲與體會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二、“質疑探究教學模式”運用成果(語文課堂)優(yōu)點:
1、突出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語文姓“語”,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決定了語文學科的目標和根本任務必須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在教學中,通過字、詞、句、段、篇等內容的訓練,讓學生學會語文基礎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說、讀、寫、思等語文能力。此次達標活動,多數(shù)教師的課堂都凸顯了這一特點,能緊扣文本進行語言文字的聽說讀寫訓練,能力培養(yǎng)得到了較好的落實。(1)生字的掌握扎實有效:例如王榮老師執(zhí)教《掌聲》時,生字教學處理巧妙、有效。老師將生字讀、辨、寫、用有機結合,出示生字后,引導全體學生參與讀讀、互相糾正發(fā)音,辨一辨、說一說生字中兩個讀音相近的詞語(憂郁和猶豫)音、形、義有何不同,緊扣文中句子理解了詞義,然后寫一寫這兩個詞,并進行選詞填空,最后又讓學生說說難讀的句子、難讀在哪里、誰會讀?多人說多人讀且又進行了全文通讀,這樣教學,突出了重點難點,使學生對易混淆的生字詞、句子記憶深刻,做到了音形義結合,扎實有效地落實了“學會本文生字,能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一目標。(2)注重讀的訓練。課堂中讀的形式多、次數(shù)多,有通讀、重點句段的朗讀、理解感悟式讀、感情朗讀、背誦等,如潘春華、陳艷華、謝天安等教師的課,讀背較扎實。課中多數(shù)教師有齊讀、自由讀、小聲讀、默讀勾畫、邊讀邊想象、練習讀出感情等,如姚亞萍和朱艷華教師的課堂,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教師啟發(fā)得當,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對比、理解、想象、說詞說句,學生說得有聲有色,讀得有情、有味、有趣,在讀中充分理解了內容、感受到了文章要表達的情感。(3)注重詞句感悟理解。注重感受、領悟、積累、運用,是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之一。許多教師能依據(jù)課文重點,在“多元導悟”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讀讀課文,勾勾畫畫感受深的句子,標標體會,匯報中抓住重點句段引導學生反復讀,理解詞義、句意,談談體會,從而感悟事物、人物特點。(4)說寫訓練有所加強。課中很多教師結合重點內容的理解,巧妙設計了不同層次的說寫訓練,啟發(fā)學生大膽想象,放時間讓學生說
說、寫寫,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說寫能力。如《小動物過冬》一課,許多教師在結尾環(huán)節(jié)時,都讓學生想想說說:“第二年春天,三個小動物朋友再見面時,它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上《鞋匠的兒子》時,柳云梅老師讓學生想想、說說:“聽完林肯的演講后,假如你是其中一位參議員你會怎樣想怎樣說?”再如《水鄉(xiāng)歌》一課,許多教師讓學生仿照課文寫一寫“,,水鄉(xiāng)多”或“,,家鄉(xiāng)多”,《石榴》和《黃山奇松》一文,則仿照課文二三自然段寫一種水果或植物、一處景物,《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中,代高爾基的兒子寫一封回信,《滴水穿石的啟示》中,寫一寫自己收到的啟發(fā)等,寫的訓練都較實在。
2、放手多了,學生更自主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體,必須放手讓其思、讓其讀、讓其說、悟才能在語言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大部分教師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較強,從導課開始,能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圍繞所提問題,啟發(fā)學生認真讀書、思考、勾畫、標注,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經(jīng)歷探究過程。難懂的問題組織學生合作交流,創(chuàng)造互動平臺,互議互補,加深理解。匯報交流中,能尊重學生個性理解,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體會,給學生時間練習朗讀、背誦、寫字、寫話。如楊天平等人《九色鹿》的教學,都能圍繞“故事中出現(xiàn)了哪些角色?你最喜歡誰?從課文中找到相關理由來說一說”這一問題和要求,放手讓學生自學,反復讀讀課文,找找畫畫感受深的句子,想想從中體會到什么,或簡要標注一下你的感受當學生充分自學后,又讓學生展開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匯報活動,在組內各抒己見,說出自己對文中人物特點的感悟和見解,在學生充分的匯報交流中,相關詞句和課文內容得到理解,文中人物形象飽滿地展露在學生面前,加上教師激情昂揚的過渡語,文章要表達的善惡美丑思想也就漸漸地根植于學生心中。在這樣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雙基和人文目標均得到了較好的落實。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注重激勵,創(chuàng)造民主氣氛,“你是怎么想的”“你喜歡哪兒”“你覺得應該怎么讀”“你說得真好”“你真聰明”這樣的話使人覺得親切平等,備受關注,學生信心倍增,學得更積極主動。
3、教材處理恰當,內容選擇合理。許多教師克服了以往一篇課文一節(jié)課完成、面面俱到卻毫無效果的弊端,都不貪多貪全,能根據(jù)學生接受能力和接受效果,選擇一個課時的內容來教學,密度適中、環(huán)節(jié)緊湊、過渡精煉、有啟發(fā)性,訓練適度,重難點也得到了突出。教學中,去掉了以往丟開課本空想空談、熱鬧討論、表演的毛病,緊扣文本來啟發(fā)學生讀文、理解、思考、感悟,巧妙引導學生獲得與文本相關的情感體驗,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融合。
4、注重教給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學會讀書。讓學生學會讀書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學中有的教師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有的教給理解詞語的方法,有的讓學生利用學習古詩的方法繼續(xù)學古詩,有的教給學生理解句子的方法,有的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這些方法的運用,促進了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5、多媒體運用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活動中全體教師都運用多媒體手段
制作了課件。利用課件創(chuàng)設出適宜的情景,活躍了氣氛,幫助學生理解了重點難點,如許多教師執(zhí)教的《詹天佑》,制作了開鑿隧道的示意圖和人字形線路示意圖,通過演示,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突破了重難點,激發(fā)了學生讀文、感悟的興趣。
6、充分挖掘教材資源,進行有效拓展,豐富學生語言積累。教師們能認真研讀教材,緊扣教學目標,尋找文中的空白點,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大膽想象,對課文內容有效拓展,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相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豐富語言積累。如《給家鄉(xiāng)孩子的新》一文的教學,教師的拓展訓練點在“讓學生扮演文中角色給巴金寫回信”。存在的不足
1讀的形式少、朗讀指導機械匱乏、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
新課伊使,教師常常要求學生“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但我們聽到的都是高聲朗讀,這種方式表面上是尊重學生的自主權,但學生讀的方式比較單一。在學生自主選擇時,往往避難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歡的方式讀,極易讓學生產(chǎn)生遇難逃避的不良心理。而默讀和瀏覽,要求學生將字碼直接譯為意碼,這是一種高心智的活動,學生極易逃避。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時適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默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課文特點,在不同的時機采用不同形式的讀,如默讀、個人讀、竟賽讀、角色讀、大聲讀、輕聲讀、小聲讀等方式的讀,在學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在教師巧妙的指導下,在充足的時間里,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走進文本,與作者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情感得到升化。讀出韻味,讀得字字有聲,聲聲有情。2、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在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沒有要把握好自身的角色,恰到好處地進行點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教師的評價弱,少啟發(fā)性與導向性。有些課堂教師包講多,教學方式單一,用教師的感悟代替學生的感悟。一問一答的形式仍然存在。沒有切實把學生的“自主”和教師的“主導”相結合。教師沒有把握好講的度,還在進行繁鎖的分析講以及機械的訓練,學生沒有充分自主學習的時
間,學生自主思維的空間被局限。3、教學重點不突出。
對重點的處理浮光掠影,一晃而過,比較膚淺。體現(xiàn)在:
(1)對重點字詞的理解不到位。理解詞語的方法單一,用一個學生的理解代替全班學生的理解,教師滿足單一的答案,有的甚至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2)學生對文中的情悟得不到位。文中的情學生沒有通過自己的換位思考,想象,說體驗,舉列等方式與作者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而是教師通過講解,把情強加給學生。
(3)讀得不到位。教師沒有發(fā)揮導讀思疑的作用,精心設計閱讀提綱或思考題,突出“讀”這個重點,沒有抓住關鍵和精髓,做到學有目標,讀有方向。(4)說的機會少。教師沒有根據(jù)文本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說話興趣,讓學生能說,想說,樂說,會說,從而提高學生的說話的膽量和說話的能力。(5)寫的能力弱,范圍窄。寫的訓練僅僅停留在仿寫排比句、比喻句、擬人句的基礎上。教師沒有讓學生根據(jù)課文主題,文章的寫作特點,把握時機,聯(lián)系生活實踐,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讓學生尋找寫話的內容。
4、問題的設計缺乏概括性和層次性。表現(xiàn)在有些教師在初讀課文時,就一次性把整節(jié)課設計的問題一次性出示,這樣會使學生一開課就產(chǎn)生畏難情緒,這樣不便于后面的教學。概括性的問題要能統(tǒng)領全文,能讓學生從整體角度去把握文章。層次性是指要解決文章的一個重點或者難點,往往靠直接問題解決不了的,這時教師要站在整體的高處,設計出一組系統(tǒng)的必要的問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調動學生的思維,從而完成教學任務。5、小組合作學習形式?jīng)]有把握好。、
(1)小組合作組成方式單一。幾乎都是每組四人。
(2)小組成員沒有明確責任分工,討論時沒有形成良好的秩序。(3)合作學習實效性不強,合作的問題價值不大。(4)討論之前自學準備不充分。。
(5)教師沒有積極參與到小組學習中。有些教師以為合作學習就是學生的事,教師沒有介入;有的教師在學生開始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就輕輕松松地站在講臺旁邊袖手旁觀,或是在學生中間漫無目的地走來走去。教師沒有把自己當作學習中的一個成員,溶入各小組傾聽,和學生共同探討,交流。
(6)教師沒有組織好全班交流匯報學習成果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在交流時,沒有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面向全班同學作出匯報。不是以:“我們組認為……”的方式來匯報,而是以“我認為……”或是“我覺得……”的方式讓學生進行進行交流。交流時教師沒有根據(jù)匯報的內容營造出一種比較積極的氛圍。
5、教師的過度語不簡潔。沒有發(fā)揮出過度語渲染課堂氣氛,使課堂教學變得緊奏的作用。
6、多媒體課件運用不熟練。
課件在教學中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在本次達標活動中,每一位教師都能利用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沒有讓課件發(fā)揮充分的作用。在運用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以下幾方面有待改進:
(1)有些課件使用不恰當。有的教師在課堂上要探討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教師完全可以直接說出來,就沒必要制在課件上。有的教師把大段文字打在課件上,淡化了文本?傊,可用可不用的課件就不要用。
(2)課件背景圖案使用不要喧賓奪主。有的課件花邊圖案色彩過于鮮艷奪目,淡化了文字的作用;有的課件背景圖案和文字色彩對比不當,文字看不清;有的使用動畫背景,干擾了學生注意力。
(3)課件出示時機把握不住。部分教師在句段還未讀熟、還未進行理解、感悟就先出圖,以看圖來替代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有的教師在講解完后才出示課件。課件出示時機把握不住,使課件沒有達到正真的作用。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火田中心小學語文組達標課活動小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火田中心小學語文組達標課活動小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