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從當年那些與習近平總書記同吃同住同勞動的鄉(xiāng)親和知青們的角度,講述了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里的點點滴滴。讀罷,不禁被總書記求知若渴、堅守初心、實事求是、團結群眾的情懷所打動。“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想必不過如此。
七年知青歲月是坎坷的,也是幸福的。從“黑幫子弟”的迷茫、彷徨,到直面現(xiàn)實的“過四關”,再到離開時村民的遙遙相送,與黃土地朝夕相伴的歲月把生活的落差熬成了腳踏實地的堅韌,把家庭遭遇的苦悶磨成了沉穩(wěn)堅毅的性格,把初來乍到的隔閡鍛成了同甘共苦的向心力。四十八年過去了,習總書記的七年知青生涯給梁家河大隊留下的回憶與改變,即便是時光也無力消磨。在艱難困苦時,總書記仍不忘勤奮好學、不斷前行,廣大年輕干部更應永葆好學、信仰、實干、團結“四心”,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要有“一寸光陰不可輕”的好學之心。腹有詩書氣自華。習近平同志初到梁家河時帶了個箱子,不算大,一拎卻死沉,打開一看全是書。平日里炕頭上總是堆了滿滿的書,雖然白天高強度的體力勞作已經(jīng)很累,但晚上他“吃過晚飯總是拿起書本,開始學習”。也正是因為習近平同志如饑似渴地讀書,古今中外涉獵廣泛,才能夠團結群眾,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夠充分借鑒前人經(jīng)驗,走出困頓,收獲自信,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該做的事情;才能夠在成為總書記之后,用溫文儒雅的“書卷氣”得到全國千千萬萬人民的擁戴。年輕干部應以“寸寸光陰寸寸金”的好學之心,珍惜每一段可以讀書的時光,像習總書記一樣如饑似渴地廣泛閱讀,不斷增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高文化水平,勤學勤思勤想、善謀善斷善辯,用馬克思主義思想筑牢愛黨愛國精神堡壘。
要有“人間正道是滄桑”的信仰之心。人不能沒了信仰。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的“鈣”。即使頂著“黑幫子弟”的帽子,近平同志始終堅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守著一顆共產主義信仰之心,以滿腔熱血投入到了工作中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宗旨,是我們一切行為的初心。只有不忘初心,堅守共產主義信仰,永葆政治本色,才能做得人心、暖人心、穩(wěn)人心的事,才能解決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當前,部分黨員干部理想信念不堅定,得了“軟骨病”,背離了人民群眾,自然就會被歷史所淘汰。年輕干部要堅守信仰,堅持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不畏艱難困苦,只為理想信念執(zhí)著。
要有“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實干之心。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倳浽凇段沂屈S土地的兒子》一文曾寫到:“七年多上山下鄉(xiāng)的經(jīng)歷,最大的收獲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在當了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后,他積極前往四川綿陽學習經(jīng)驗,動員全社修建沼氣池,一舉打破“沼氣不過秦嶺”謬言;他下到井里和村民們一起挖了一口井,解決了全村的吃水問題;他辦了一個鐵業(yè)社,用于制造和修理鐮刀、鐵锨、鋤頭等工具,為村里增加了收入;他修筑了五大塊結實的“水墜壩”,給村里增加了幾十畝優(yōu)質良田……這些實實在在的“好事”讓他成為了梁家河村民心里的“好后生”,成為了一心為民、實事求是、守土盡責的好干部。年輕干部在享受前人栽好“綠蔭”的同時,也不應忘記革命先輩拼搏奉獻、踏實肯干的精神。只有求真務實、真抓實干,才能真正干出有益于黨和人民的實事,才能真正建立起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的實績。
要有“同舟共濟揚帆起”的團結之心。“他用縣上獎勵給他的三輪摩托,換了一臺磨面機,為全村人開了個磨坊,還換了一臺手扶拖拉機,為全村人耕地、拉莊稼。”梁家河村民石春陽如是說。習近平同志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時刻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優(yōu)先,牢記父親的教導:做一個講團結和善于團結的人。他用尊重與誠懇讓50多歲不務正業(yè)的“二流子”好好勞作,也用耐心和真誠讓犟性子隨娃同意再當一回生產隊長。就像司馬遷在《史記·魯周公世家》中所說的那樣:“平易近民,民必歸之。”同舟共濟揚帆起,乘風破浪萬里航。年輕干部應常懷團結之心,要甘于為普通人彎腰屈膝,懂得尊重他人、懂得感恩,只有把群眾當成親人,才能密切與群眾的聯(lián)系,才能建立起濃厚的魚水之情。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