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認真學習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該書用真實的歷史細節(jié)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故事,再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歷程。書中生動的故事詳實的細節(jié)記錄了總書記的家國情懷、理想追求、蘊含著信仰、真理和人格的力量。這使我深受啟發(fā),也給我們基層的黨員干部在思想和人格上樹立了榜樣。作為一名駐村第一書記,我覺得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要學會植根群眾,這是成長的途徑和力量的源泉。習近平同志回憶說:“腳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眾中,會使人感到非常踏實,很有力量。”深深植根群眾,是梁家河蘊含的崇高精神的精髓,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真摯為民情懷、強烈歷史擔當、務實思想作風和科學思維方法的重要源泉。只有我們置身于群眾,才如植物扎根于大地,方能汲取成長的豐富養(yǎng)分。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始終不渝地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深入基層、貼近實際,與群眾交朋友、拜群眾為老師,從群眾中吸取我們成長的營養(yǎng)和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智慧和力量。
二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吃苦耐勞、剛毅堅定的品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這也是我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不可缺少的精神,我們要勇敢選擇吃苦精神,在基層工作時,要真誠地和鄉(xiāng)親們打成一片,自覺接受艱苦生活的磨煉,與鄉(xiāng)親們苦在一起、干在一起,就是敢于吃苦、樂于吃苦、善于吃苦,就是在艱苦奮斗中淬煉成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我當時和村民們辛苦勞作,目的就是要讓生活能夠好一些,但這在當年幾乎比登天還難”。就是在當時條件下,他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盡自己所能,帶領鄉(xiāng)親們不屈不撓地與命運抗爭,為大家爭取美好生活。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我們就要敢于擔當,確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不浮躁敷衍,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記住造福于民是我們黨員干部應盡的責任,是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與落腳點。
三要牢記學習是人生進步的階梯,學習能改變命運。這是不爭的事實。與習近平一起到延川縣梁家河插隊的知青戴明說:“近平在梁家河從來沒有放棄讀書和思考。”另外兩個與習近平一起到梁家河插隊的知青趙華安、張春富也說:“近平很喜歡讀書學習,也喜歡寫東西。”習近平到梁家河插隊期間,裝滿了兩個箱子的書。他在田間地頭休息間隙抓緊讀書,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書到深夜。他勤奮好學,到了夜以繼日的程度。今天,我們要把學習和工作充分結合起來。堅持學中干、干中學,做到學習工作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習近平說得好:“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