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觀后感 3篇 本文簡介: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觀后感:在平“語”近人中學做“好后生”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二集:治國有常民為本,在這期節(jié)目中,習近平總書記在陜北趙家河村“好后生”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好后生”是老百姓對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自內心的最質樸、最崇高的評價。在短短七八個月時間里,習近平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觀后感 3篇 本文內容: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觀后感:在平“語”近人中學做“好后生”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二集:治國有常民為本,在這期節(jié)目中,習近平總書記在陜北趙家河村“好后生”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好后生”是老百姓對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自內心的最質樸、最崇高的評價。在短短七八個月時間里,習近平總書記用為民、務實、擔當的精神贏得了當地人民的支持,也讓群眾深深記住了這個“好后生”。
人民最重,人民最親。盡管“年齡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隊時間最長”,但青年習近平積極響應號召,到陜北農村插隊,把自己看作黃土地的一部分,心里始終裝著百姓、想著百姓,在艱難困苦境遇中磨礪,在豐富基層實踐中成長,造就了習近平總書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格品質,成就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人民立場。
“動人心者,莫先乎情”——善說“土”話,做有人情味的“好后生”。“一聽說近平開會,都趕緊過去。”“他講得可有意思了,講路線教育,講咱農村的這些事,特別實在,都是跟我們社員密切相關的。”語言是干群交流的重要媒介,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必要條件。說群眾喜歡聽的話、貼心的話,說群眾愿意聽的話、聽得懂的話,才能密切干群魚水情。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打鐵還須自身硬”“老虎蒼蠅一起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等一系列既通俗又深刻的重要思想和論斷,為我們如何運用群眾語言樹立了典范。站在群眾的立場上說話,說群眾聽得懂的話,把話說到群眾心里去,這是每一個黨員干部不可或缺的基本功,也是共產黨人應有的政治品格,更是黨的執(zhí)政根基牢不可破、堅不可摧的重要保證。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善走“土”路,做有泥土味的“好后生”。2012年12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驅車300多公里,來到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fā)工作,連夜聽取了省市縣主要領導同志的工作匯報。冒著嚴寒來到幾個貧困村,走訪貧困群眾。盤腿坐在炕頭上,仔細地詢問群眾收入、糧食、取暖、上學、看病等關乎百姓生活的每一個細小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的牽掛、親切的囑咐,令人如沐春風、倍感振奮,集聚起無窮的信心和力量。坐在同一條凳子上方能拉近心的距離,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就能贏取多少民心。主動到田間地頭去,到農民家里去,到生產一線去,與群眾同吃同喝同勞動,和群眾說百姓事解百姓情,深深扎根群眾、緊緊依靠群眾,我們黨才能風雨無阻、奮勇向前。
“利民之事,絲發(fā)必興”——善用“土”法,做有汗水味的“好后生”。在趙家河“蹲點”期間,為了治理神車溝,習近平帶領群眾白天大干、晚上夜戰(zhàn),不到三個月,就把神車溝平平整整地填好了,打好了壩,趙家河這一下就增加了近百畝的土地。辦掃盲學習班、培養(yǎng)基層干部,搞農田基本建設、糧食生產,半年多時間里,習近平辦成了一件又一件實實在在的事,為趙家河村帶來了深刻的變化。以百姓之心為心,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從一點一滴的細微具體之處抓好民生問題。以“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的務實情懷,厚植實干精神,鼓足實干勁頭,練就實干本領,始終堅守人民立場、始終捍衛(wèi)人民利益、始終做利民之事。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比不上老百姓的夸獎。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說群眾話、走泥土路、干實在事,以奮力拼搏展現風采,以務實作為贏得民心,以沾滿泥土的腳步砥礪前行。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觀后感:如此“平語” 怎能不“近人”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創(chuàng)作的《百家講壇》特別節(jié)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連續(xù)幾日在央視綜合頻道晚間播出。此后,《平“語”近人》立刻刷爆朋友圈,短短幾天時間里,在基層黨員和群眾中更是引發(fā)了收視狂潮,掀起了學習的熱潮,習近平總書記的許多金句也成為黨員干部的熱搜詞和話題榜。
《平“語”近人》之所以火遍大江南北,刷爆朋友圈,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從《平“語”近人》中,我們讀出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沉情懷,明白了什么叫“以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己任”,看到了什么叫“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于天”。啟發(fā)這我們在“近人”的位置,用“近人”的服務,做“近人”的實事。所以,如此“平語”,必能“近人”,豈有不火之理。
他,是最接地氣的。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沒有高高在上,沒有“官話”連篇,生動平實的語言背后,是他平等、親民的作風,是他與群眾心心相印的感情。比如“真扶貧,扶真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個不能掉隊”,再比如“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一字字、一句句,總是那么的朗朗上口、合轍押韻,習近平總書記用簡單明了的大白話、大實話和群眾語言深入淺出、釋疑解惑。
他,是最重民生的。一枝一葉總關情,一舉一動系民生。幾十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投入精力最多,他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就是民生問題。每年元旦、春節(jié)前后,走基層、訪民生幾乎成為他的“必修課”,困難群眾永遠是他最牽掛的人。每每深入基層與群眾交流,總是盤坐炕頭,用聊天般、談心式的語言娓娓道來。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過冬的棉被有沒有?一年的糧食夠不夠吃?取暖的煤炭夠不夠用?小孩上學遠不遠、看病難不難?這些最細微、最樸實、最貼心的民生關懷,總能直觸人心。
他,是最得民心的。以人民為中心,與百姓心連心。習近平總書記金句精彩不斷,話語之間透露著濃厚的為民情懷,句句話語都落在老百姓的心坎里。一句“共產黨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人民群眾什么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讓我們看到他心中有民;梁家河的“沼氣池”讓我們看到他一心為民;“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抒發(fā)了總書記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的偉大情懷;“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詮釋了他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村民的一句“好后生”,百姓的一句“好口碑”,道出了民心之所向。
他,是最具能量的。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充滿了正能量,充滿了自信,他常常用詩一般的語言抒發(fā)內心洶涌澎湃的家國情懷。他用“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教導我們立德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積累,養(yǎng)成好思想、好品德。他告訴我們,明大德的就應立志報國,守公德就應為民服務,嚴私德就應克己奉公。他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告誡我們要有家國情懷,要向道德模范學習,要向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學習,修德就要落到實處、從小做起!镀“語”近人》中釋放出的強大正能量,恰如智者般教誨、長者般鼓舞,讓人慷慨激昂、熱血沸騰。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四集“國之本在家”觀后感:家國“家”為本 “復興”夢可成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四集“國之本在家”于10月11日晚播出,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與“家”的關系的重要論述,深入淺出地剖析了家庭建設、家風建設對于國家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在這一話題上,習近平總書記引用《孟子》中的“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左傳》里的“愛子,教之以義方”,《周易·文言》中的“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典故來闡釋“家國天下”,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指點了“家國”迷津。
“修身”以律己。記得兒時,常聽祖父念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當時不懂個中含義,只是將其爛熟于心,后來才明白這是古代仁人心懷家國天下的遠大追求。這里將“修身”列在第一位,就是針對個人而言,必須先“修身”,嚴于律己,在道德、能力等方面做好自己,然后才能建設和諧美滿的家庭。而整個國家是由無數的小家組成的,倘若實現“家家安”,那國家也就自然安定了。《孟子》所云“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其理念上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與郡縣關系的論述是一致的。
“齊家”教有方。“愛子,教之以義方”,是要求每個成年人在“修身”的基礎上,用道義來引導孩子,讓小孩子沿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做到了這樣,家庭建設就會順風順水,省去了諸多麻煩坎坷。這里強調的是教育孩子要以“道義”為準繩,才能體現出真正的父母之愛!督逃龑W》告訴我們,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梢姡芊襁_到“齊家”之目的,關鍵在父母的言傳身教。倘若自己“修身”不到位,就難以有“義方”,“齊家”更沒有保障。
“治國”源家風。在《平“語”近人》第四集中,楊善洲同志的女兒楊惠蘭和楊慧琴談到了楊家的家風,對待權力大公無私、公而忘私;對待事業(yè)艱苦奮斗、吃苦耐勞;對待家庭廉潔持家、甘于清貧。在這樣的家風下,家庭一定興旺發(fā)達。“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但看楊善洲、焦裕祿、谷文昌等同志,他們的家風澤被后代,真是“積善人家慶有余”。“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也不是危言聳聽,近年落馬的諸多官員往往都是因不正的家風而毀了前程,那“余殃”肯定是躲不過的。良好的家風可促成清廉的黨風、政風,“治國”也就順暢,天下也就太平。
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我們常說“國家國家,沒有國,哪有家”,強調的自然是公民當以愛國為前提。但這句話是可逆的,如果“沒有家”,哪有國呢?沒有興旺的“小家”,哪來的國富民強?“國之本在家”,理論從典故中來,還得運用到黨員干部以及群眾中去。修好身,建好家,治好國,天下太平,同奔小康;家庭夢,民族夢,復興夢,偉業(yè)可建,夢想可成也!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觀后感 3篇 本文關鍵詞:用典,近人,觀后感,總書記,習近平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