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1)查明地形、地貌特征及其與地層、構造、不良地質作用的關系,劃分地貌單元;(2)巖土的年代、成因、性質、厚度和分布;對巖層應鑒定其風化程度,對土層應區(qū)分新近沉積土、各種特殊性土;(3)查明巖體結構類型,各類結構面(尤其是軟弱結構面)的產狀和性質,巖、土接觸面和軟弱夾層的特性等,新構造活動的形跡及其與地震活動的關系;(4)查明地下水的類型、補給來源、排泄條件,井泉位置,含水層的巖性特征、埋藏深度、水位變化、污染情況及其與地表水體的關系;(5)搜集氣象、水文、植被、土的標準凍結深度等資料;調查最高洪水位及其發(fā)生時間、淹沒范圍;(6)查明巖溶、土洞、滑坡、崩塌、泥石流、沖溝、地面沉降、斷裂、地震震害、地裂縫、岸邊沖刷等不良地質作用的形成、分布、形態(tài)、規(guī)模、發(fā)育程度及其對工程建設的影響;(7)調查人類活動對場地穩(wěn)定性的影響,包括人工洞穴、地下采空、大挖大填、抽水排水和水庫誘發(fā)地震等;(8)建筑物的變形和工程經驗。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