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骨是最復雜的腦顱骨之一,位于顱底的中心,通過對它的學習有利于對顱底、顱內(nèi)(前中后顱窩、蝶鞍等)和顱外各空間(眼眶、鼻腔、翼腭窩、顳窩、顳下窩、)的理解,以及加深對他們之間的溝通理解。
蝶骨(sphenoid bone)及其相關(guān)顱底解剖:
1、蝶骨概述:
、俚(sphenoid)是一塊“蝴蝶形(butterfly-shaped)”的顱骨,分為蝶骨體、大翼、小翼、翼突。→每部各有特征(feature)。
、诘俏挥陲B底的中心,與多塊顱骨(額骨、篩骨、顴骨、頂骨、枕骨、顳骨巖部、顳骨鱗部)連接。→所以蝶骨有多個邊緣(margin)。
、蹍⑴c構(gòu)成多個空間的壁【鼻腔的后上壁;眼眶的部分下外側(cè)壁;翼腭窩的后壁;顳下窩的內(nèi)壁;前顱底的后部的一小部分;中顱窩底及垂體窩;后顱底的上斜坡】。→所以蝶骨具有多個面(face)。
、艿侵械目缀土咽且陨细骺臻g之間神經(jīng)血管溝通穿行的通道【眶上裂——眼神經(jīng)、眼動相關(guān)神經(jīng)(動眼、滑車、外展)、眼靜脈;視神經(jīng)管——視神經(jīng)和眼動脈;圓孔——上頜神經(jīng);卵圓孔——下頜神經(jīng);棘孔——腦膜中動脈;蝶骨大翼后緣與顳骨前緣之間有破裂孔(顳骨內(nèi)的頸動脈管內(nèi)口開放于此)——頸內(nèi)動脈,等等】。→理解蝶骨的“孔、裂、管”溝通(Communication)很重要。
、菘梢哉J為蝶骨是以上各空間(鼻腔、眼眶、翼腭窩、顳下窩、垂體窩、前/中/后顱窩)之間的屏障,在神經(jīng)外科手術(shù)中,通過磨除蝶骨的某些部分,就可以將這種屏障轉(zhuǎn)變?yōu)橥ǖ,令我們從一個空間以最小損傷最短距離到達另一空間去清除病變,解決病患。總結(jié)一句話“屏障有時也是通道”。
2、特征(feature):
1個蝶骨體(body of sphenoid);2個蝶骨大翼(greater wings of sphenoid);2個蝶骨小翼(lesser wings of sphenoid);2個翼突(pterygoidprocesses)。
(1)Body:
蝶骨體呈長方形,內(nèi)包含蝶竇(sphenoidal air sinus)。蝶竇前壁參與構(gòu)成鼻腔的后上壁,蝶竇的后壁參與構(gòu)成鞍底,蝶竇氣化程度變異很大,根據(jù)其氣化程度可分為甲介型,鞍前型、鞍形、鞍枕型。蝶竇內(nèi)有分隔,分隔的數(shù)量和部位變異都很大,手術(shù)中不能將蝶竇分隔作為判定中線的標志。
蝶骨體有六個表面:上、下、前、后、右和左表面。各具特征:
superior surface(前→后):
蝶骨的篩棘(ethmoidal spine of sphenoid)——兩個小翅膀之間的三角形突出結(jié)構(gòu)。它與篩板的后緣相連。
蝶骨平臺(Planum sphenoidale)= 蝶軛(Jugum sphenoidale or sphenoidal yoke)——蝶骨的篩棘后面的一塊扁平的骨板。
視交叉溝(Sulcus chiasmaticus)——為蝶骨上表面的溝槽,橫貫于視神經(jīng)管之間,其前界為蝶骨緣(sphenoidal limbus)后界為鞍結(jié)節(jié)(tuberculum sellae);其外形與是視交叉(optic chiasm)相適應!就x詞:sulcus prechiasmaticus(交叉前溝), chiasmatic groove, chiasmatic sulcus, opticgroove.】
鞍結(jié)節(jié)(Tuberculum sellae or tubercle of saddle)——是蝶骨體上垂體窩(蝶鞍)前面的輕微水平隆起,構(gòu)成交叉溝的后界。每邊都有小的錐形突起,即中床突(middle clinoid process)。
垂體窩(Hypophyseal fossa or Pituitary fossa)——是蝶骨體上表面一個容納垂體的深凹(deep depression)。
鞍背(Dorsum sellae or dorsum ephippii)——垂體窩后面的一塊向上突出的方形骨板,每邊都有小的錐形突起,稱為后床突(posterior clinoid process)。
注:蝶鞍(Sella turcica)是鞍結(jié)節(jié)、垂體窩和鞍背的總稱。形如馬鞍。
lateral surface:
有頸動脈溝(carotid sulcus)。頸動脈從破裂孔入顱后在此溝內(nèi)向前走行。
anterior surface:
蝶骨嵴(sphenoidal crest)——是一垂直正中脊(vertical median ridge),與篩骨垂直板(perpendicular plate of ethmoid)的后緣相連,構(gòu)成鼻中隔(nasal septum)的一部分。在蝶骨嵴的兩側(cè)各有一個蝶竇開口(opening of sphenoidal air sinuses)。
蝶骨甲的上垂直部分(Upper vertical parts of sphenoidal conchae)——位于蝶骨嵴的兩側(cè)的薄骨板。參與構(gòu)成蝶竇的前壁。
蝶竇口(Aperture of sphenoidal sinus)——位于蝶骨嵴兩側(cè)的蝶骨甲上。蝶竇口在內(nèi)鏡下鼻蝶入路鞍區(qū)手術(shù)中非常重要,打開蝶竇前壁也是以蝶竇口為中心環(huán)形打開。常用蝶竇口至蝶鞍的最近距離作為蝶竇的深度(Rhotom教授的數(shù)據(jù):成人蝶竇腔的前后徑12-23mm,平均17mm)。這一深度對手術(shù)器械長度選擇非常重要。
Inferior surface:
蝶嘴(Sphenoidal rostrum),向下突出的中間脊,它與犁骨形成關(guān)節(jié)。
蝶骨甲(Sphenoidal concha)的下半部——為蝶嘴兩側(cè)的三角形的骨板!镜羌(Sphenoidal concha)為蝶骨體前部和下部兩側(cè)的一種彎曲的薄骨板,形成鼻腔頂部的一部分。有人稱其為蝶鼻甲骨(sphenoidal turbinated bones)】
鞘突(Vaginal process)——一個三角形的骨架子,從每個翼內(nèi)板的底部向下和內(nèi)側(cè)突出。它有助于形成犁鞘管(vomerovaginal canal)和腭鞘管(palatovaginal canal)。
posteriorsurface:
蝶骨體的后表面呈四邊形,由一塊透明軟骨板(plate of hyaline cartilage)與基枕骨(basiocciput)連接。成年后完全骨化。
鞍背和后床突向后下至巖尖連線為上斜坡。再向下至頸靜脈孔為中斜坡。
(2)蝶骨小翼(leeser wing of sphenoid):
每個小翼以兩個根的形式從蝶骨體的前部產(chǎn)生?亢蟮母环Q為視神經(jīng)柱(optic strut)。
在這兩個根之間是視神經(jīng)管(optic canal)。視神經(jīng)和眼動脈經(jīng)視神經(jīng)管,從顱內(nèi)穿入眼眶。
小翼突出的內(nèi)側(cè)端稱為前床突(anterior clinoid processes)。前床突位于視神經(jīng)管內(nèi)口的外后方,在閱讀顱腦CT片鑒別眶上裂和視神經(jīng)時,前床突是一個重要標志,位于前床突外側(cè)的不會是視神經(jīng)管,應該是眶上裂。
蝶骨脊(sphenoidal ridge):①翼點入路需要磨除,以增加暴露空間,減少腦組織牽拉損傷。②是腦膜瘤的好發(fā)部位。
蝶骨小翼下緣與蝶骨大翼共同圍成眶上裂(Supraorbital fissure)。
(3)蝶骨大翼(greater wing of sphenoid):
每一個大翼從蝶骨體側(cè)面向外延伸,形成中顱窩的底部。大翼有以下三個表面(上、前、外):
Upper surface:
蝶骨大翼位于中顱窩(middle cranial fossa),其上表面從前向后有四個孔(Four foramina)大致呈半圓形的(semicircular)排列:
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是一個位于蝶骨體、小翼和大翼之間的,細長的三角形裂。眶上裂內(nèi)有眼動相關(guān)神經(jīng)(動眼、滑車、外展)、眼神經(jīng)、視上靜脈和視下靜脈通過。→通往眼眶。
圓孔(Foramen rotundum)它向下和向前進入翼腭窩(pterygopalatine fossa)。其內(nèi)有三叉神經(jīng)第二神經(jīng)(上頜神經(jīng))通過。→通往翼腭窩。
卵圓孔(Foramen ovale),三叉神經(jīng)第三支(下頜神經(jīng))經(jīng)卵圓孔出顱。→通往顱底下表面。
棘孔(Foramen spinosum)位于大翼的后部,位于最后面。之所以叫棘孔,是因為它靠近蝶骨大翼下表面的蝶骨棘(spine of sphenoid)。腦膜中動脈經(jīng)棘孔入顱。→通往顱底下表面。
Lateral(infratemporal) surface:
顳下嵴(infratemporal crest):顳下嵴是蝶骨大翼外表面的一個橫嵴。它將蝶骨分成上半部(參與顳窩的構(gòu)成)和下半部(參與顳下窩的構(gòu)成);蛘哒f是蝶骨大翼垂直的(vertical)顳面和水平方向的下表面之間的骨嵴。
Anterior(orbital) surface:
參與構(gòu)成眼眶后外側(cè)壁(lateral wall of the orbit),它將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和眶下裂(inferior orbital fissure)分開。
(4)蝶骨翼突(pterygoid processes of sphenoid):
翼突(Pterygoid process)從最后一顆臼齒(molar tooth)后的蝶骨體與大翼的交界處向下突出。
它分為翼突內(nèi)、外板(medial and lateral pterygoid plates),每側(cè)翼內(nèi)、外板之間為翼窩(pterygoid fossa)。
每個翼板都有一個游離的后緣。翼內(nèi)板后緣上端包繞一個稱為舟狀窩(scaphoid fossa)的三角形凹陷,下端呈鉤狀突起,稱為翼鉤(pterygoid hamulus)。
翼突內(nèi)外板的前緣是融合在一起的,作為翼腭窩的后壁。
3、易混解剖概念解析:
(1)蝶骨嵴(sphenoidal crest)和蝶嘴(sphenoidal rostrum):
蝶骨嵴(sphenoidal crest):A vertical ridge in the midline of the anteriorsurface of the sphenoid bone that articulates with the perpendicular plate ofthe ethmoid bone.【與篩骨垂直板連接的蝶骨體前表面上的垂直嵴】。
蝶嘴(sphenoidal rostrum):the anterior projecting part of the body of thesphenoid bone that articulates with the vomer.【與梨骨形成關(guān)節(jié)的蝶骨體前突部分】。
總結(jié):上方的蝶骨嵴(sphenoidal crest)和下方的蝶嘴(sphenoidal rostrum)共同組成了蝶骨體前表面的中線上的垂直嵴,是經(jīng)蝶手術(shù)入路判定中線的重要標志。
(2)蝶骨脊(sphenoidal ridge)是翼點入路的價值所在:
sphenoidal ridge:sharp posterior margins of the lesser wings ofthesphenoid bone that end medially in the anterior clinoid process; thesphenoidalridges demarcate the anterior cranial fossa from the lateral part ofthe middlecranial fossa.【蝶骨小翼的銳利后緣,在前床突的內(nèi)側(cè)結(jié)束;蝶骨脊把前顱窩和中顱窩的外側(cè)部分開】。
蝶骨脊(sphenoidal ridge)的橫截面為三角形,三角形尖的深度與側(cè)裂池的深度呈反相關(guān)性。
The floor of the cranial cavity is divisible intothree descending ‘steps’ by two sharp bony ridges on each side, viz. theposterior free border of the lesser wing of the sphenoid (sphenoidal ridge) infront, and the sharp superior border of the petrous temporal bone (petrousridge) behind.【顱腔底部可被兩側(cè)的兩個尖銳的骨脊分成三個下降的“臺階”。前方為蝶骨小翼后游離緣(蝶骨脊),后方為顳骨巖尖上緣(巖骨脊)】。
蝶骨脊(spheniodal ridge)與sylvian fissure的關(guān)系:
(3)、蝶骨棘(sphenoidal spine):
sphenoidal spine:a posterior and downward projection from thegreater wing of the sphenoid bone on either side, located posterolateral to theforamen spinosum, so named for its proximity to this spine; gives attachment tothe sphenomandibular ligament.【從兩側(cè)蝶骨大翼向后和向下的突起,位于棘孔的后外側(cè),棘孔因其靠近蝶骨棘而得名,蝶骨棘為蝶下頜韌帶的附著處】。
4、邊緣(margin)和面(face):
蝶骨與多塊顱骨之間有縫隙連接→多條骨縫,同時構(gòu)成多個面。蝶骨本身的銳利邊緣。以下從前向后、從上向下、從中間向外側(cè)的順序梳理:
(1)蝶骨的緣與面參與構(gòu)成眼眶的外側(cè)壁及眶尖:
蝶骨小翼連于蝶骨體的兩個根圍成了視神經(jīng)管,也是錐形眶尖。
蝶骨體的前外側(cè)緣與篩骨紙樣板連接。
蝶骨大翼眶面的內(nèi)側(cè)游離緣與蝶骨小翼的下游離緣之間為三角形眶上裂。
蝶骨大翼眶面的上緣與額骨眶面后緣連接。
蝶骨大翼眶面的前緣與顴骨眶面的后緣連接共同參與構(gòu)成眼眶外側(cè)壁。
蝶骨大翼眶面的下游離緣與上頜骨眶面的后游離緣之間為眶下裂,眶下裂向下通往翼腭窩。
(2)翼腭窩:
蝶骨翼突前游離緣和蝶骨體前外側(cè)面參與構(gòu)成翼腭窩的后壁。
蝶骨大翼與上頜骨眶面之間的眶下裂通向翼腭窩。
蝶骨大翼上的圓孔自中顱窩通向翼腭窩。
翼管位于蝶骨體的外下方蝶骨翼突的根部,前后走行,后通破裂孔,前通翼腭窩,翼管在翼腭窩內(nèi)的開口位于圓孔的內(nèi)下方。
(3)蝶骨大翼參與翼點構(gòu)成的骨縫:
蝶頂縫(sphenoparietal suture):蝶骨大翼——額骨。
蝶額縫(sphenofrontal suture):蝶骨大翼——頂骨。
蝶鱗縫(sphenosquamous suture):蝶骨大翼——顳骨鱗部。
(4)參與顳窩和顳下窩的構(gòu)成:
顳下嵴之上的蝶骨大翼參與構(gòu)成顳窩的內(nèi)壁的骨縫:
蝶顴縫(sphenozygomatic suture):蝶骨大翼——顴骨。
蝶額縫(sphenofrontal suture):蝶骨大翼——額骨。
蝶頂縫(sphenoparietal suture):頂骨大翼——頂骨。
蝶鱗縫(sphenosquamous suture):蝶骨大翼——顳骨鱗部。
顳下嵴(infratemporal crest)
顳下嵴之下內(nèi)側(cè)的蝶骨大翼幾乎呈水平,構(gòu)成顳下窩的上壁的界限:
顳下嵴(infratemporal crest)
眶下裂(inferior orbital fissure)
翼突外側(cè)板根部與蝶骨大翼連接處
蝶巖縫(sphenopetrosal suture):蝶骨大翼——顳骨巖部。
卵圓孔(foramen ovale)和棘孔(foramen spinosum)都在蝶骨大翼上,棘孔位于卵圓孔的后外方。
5、溝通(Communication)
(1)、中顱窩與翼腭窩和破裂孔的溝通:
圓孔:上頜神經(jīng)→翼腭神經(jīng)節(jié)
翼管(破裂孔→翼腭窩):翼管神經(jīng)。
(2)、中顱窩與顱底下表面的溝通:
棘孔→腦膜中動脈。
卵圓孔→下頜神經(jīng)。
(3)、中顱窩與眼眶的溝通:
視神經(jīng)管
眶上裂
(4)翼腭窩的溝通:
與中顱窩——圓孔
與中顱窩破裂孔——翼管。(破裂孔在顱底內(nèi)面,由蝶骨大翼與顳骨巖部共同圍成,顳骨巖部內(nèi)的頸動脈管向顱內(nèi)開口于破裂孔)
與顳下窩——翼上頜裂
與鼻腔——蝶腭孔
與眼眶——眶下裂
6、神經(jīng)外科手術(shù)入顱中變屏障為通道的例子:
翼點入顱:磨除蝶骨脊,增加外側(cè)裂暴露空間,減少腦腫脹牽拉。
鼻蝶入顱鞍區(qū)手術(shù):鼻腔與蝶鞍之間有蝶竇相隔,通過打開蝶竇前壁,磨除蝶竇后壁骨質(zhì),從而打通到達鞍上、鞍區(qū)、鞍旁,甚至斜坡區(qū)的通道。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