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不知道是不是產(chǎn)后抑郁在作怪,隨著諾諾的長大,我也省心了不少,最近的工作也不忙,也有更多自己的時間來支配,但是卻越來越不快樂,時不時情緒就會很down。經(jīng)常會有抽離出來的感覺,看著一個人在隨著時間向前漂泊,這段時間是沒有光芒的。《幸福的方法》里面講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意義+快樂,也講到了如何通過一些改變?nèi)ヌ嵘腋8。幸福是人一生的終極目標,值得我們不斷去探究找尋。
什么是幸福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作者在書中提供了四種“漢堡模型“,代表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和行為模式。
“享樂主義者“,是指為及時行樂而出賣未來人生的幸福人生。追求及時行樂,逃避痛苦。這種類型的人認為只有過程是重要的。
“忙碌奔波型“,是指只追求未來的快樂,承受現(xiàn)在的痛苦,認為痛苦的過程是幸福的必由之路。這種類型的人只追求結(jié)果,不享受過程。
“虛無主義者“,是指對生命喪失了希望和欲望,及不享受眼前的所有,對未來也沒有任何期望。這種類型的人同時放棄了過程和結(jié)果,處于麻木無感的狀態(tài)。
“感悟幸福型“,是指不但享受當下所做的事情,而且通過目前的行為,也可以獲得更加滿意的未來。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頂,也不是在山下漫無目的地游逛,幸福是向山頂努力攀登過程中的種種經(jīng)歷和感受。
回想自己,我以前可能處于忙碌奔波型,包括之前得學習和工作,我期待從一個個的成果中獲得成就感而罔顧生活。記得前幾年還在和byhan談戀愛,在談及要不要在一個城市時,我用了幾個證書拖延了幾年的時間。那時候,我期待從工作中獲得幸福感,從一個目標轉(zhuǎn)移到另一個目標,而這幸福感持續(xù)得時間卻很短暫。
這兩年,忽然覺得以前的生活太累,工作忙到?jīng)]有生活,所以我渴望放松、舒適的生活感受。其實內(nèi)心覺得不應該這樣,可就是會沉迷。這也是“享樂主義型“的特點,會一直沉迷。
很久以前我對于人生的目標是:27歲之前找到共度一生的人,30歲之前有個孩子。事實上,我做到了。但是短期目標的達成之后,帶來的是空虛,似乎找不到生活的抓手。仿佛童話故事戛然而止的結(jié)局:公主和王子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當日子一天天過去,我有時覺得自己很幸福,有時又覺得很迷茫,究其原因,沒有一個長期的目標,對于幸福的感受不具備持續(xù)性。
作者認為,幸福的定義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jié)合”。真正快樂的人,能夠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點點滴滴。
幸福的誤區(qū)
幸福是個無限游戲,而我們經(jīng)常把它作為一個有限游戲進行參與。我們期待一段時間看到結(jié)果,我們期待的是結(jié)束。然而幸福是個終生話題,需要長期追求、永不間斷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可以終結(jié)的句點。換句話說,沒有最幸福,只有更幸福。
幸福不是一直情緒高漲,沒有負面情緒。只是在整體上保持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一直本積極情緒推動,不受制于憤怒或者內(nèi)疚之類的負面情緒。把正面情緒當作收入,負面情緒當作支出,只有當正面情緒大于負面情緒時,才能實現(xiàn)幸福的盈利。
幸福不是有明確目標,而是有目標感。要過真正有意義的生活,目標必須是自發(fā)的,它是為了實現(xiàn)自我存在的意義,而不是為了滿足社會標準,或是迎合他人的期望而設(shè)定的。做一個幸福的人,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目標向我們及他人傳達了一種克服困難的信念,也就是“把背包扔過去“:一個人在下決心之前容易犯猶豫不決的毛病,容易退縮,效率降低。但重要的是,當你真正決定兌現(xiàn)承諾的時候,命運也開始幫助你。目標是為了讓我們能享受眼前,目標是意義,不是結(jié)局。只有當我們確認目標之后,我們才能把注意力放在旅途本身上。目標不是空想,包括長期目標、短期目標以及行動計劃。自己與他人
在育兒中,關(guān)于學會分享這部分的知識學習中,有一句話對我觸動很大,大致意思是只有自己這里充盈了,才會自然分享。延申到愛,只有足夠愛自己,才能自發(fā)地去愛別人;延申到幸福,只有自己感受幸福,才能將幸福的感受分享出去,不怕失去。這與書中現(xiàn)代幸福科學的基本假設(shè):要幫助別人,我們得先學會完善自己有異曲同工之處。
浪漫的親密關(guān)系是幸福真正的基石。在親密關(guān)系中,我們經(jīng)常會說“無條件的愛“,但是任何付出都不能傷害其中任何一個人的核心價值,否則就會變成”犧牲“,而犧牲是不幸福的。親密關(guān)系不是零和游戲,而是一個雙贏的游戲,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應該有助于雙方的成長,以雙方的幸福為標準進行衡量,做一些對兩人都有意義并且快樂的事。
Byhan昨天晚上接我回來的路上說,他斥巨資讓我運動的原因是運動完會產(chǎn)生多巴胺,我開心就會給他一些愛。額,我最近沒空給他愛嗎?看來,我們需要一起去運動了,一起做有意義并且快樂的事情。
本書中還提到一個概念叫幸福催化劑:那些能夠確定符合自己內(nèi)在價值和興趣目標的人,更富有效率和彈性,并且會更有創(chuàng)意地把這些優(yōu)勢覆蓋到生活的其他領(lǐng)域。一個人的與家人共處的時光、運動、閱讀甚至獨處,都可能讓整個生活煥然一新。當我們讓自己的光芒閃耀時,我們會不自覺地感召他人也加入這個行列。當我們擺脫自己的恐懼時,我們充滿朝氣的變化自然也會解救他人。
如何找到幸福的工作
發(fā)問才會有答案。我們只有開始質(zhì)疑自己,才會去探索和征服自己,才能看到一些以前看不到的事,發(fā)現(xiàn)一些以前被遮攔的道路。
MPS模式,指的是意義(Meaning)、快樂(Pleasure)和優(yōu)勢(Strengths)。
三個關(guān)鍵問題來問自己:什么能帶給我意義?什么能帶給我快樂?我的優(yōu)勢是什么? 找出這其中的交集,這樣的工作就是最能使你感到幸福的工作。
在工作上,可以挑戰(zhàn)自己假設(shè)的情景及傳統(tǒng)的思考方式:我工作快樂嗎?如何才能更快樂?我會為了更快樂、更有意義的工作而辭職嗎?如果我不能離開,有什么辦法可以使我現(xiàn)在的工作更開心呢?
育兒
我們大多數(shù)人所受地教育都是“先苦后甜“,過度強調(diào)目前所受的痛苦,學習是痛苦的,工作是痛苦,目標就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成績,更高的薪酬和職位,所以我們大部人可能都是偏向“忙碌奔波型”。“忙碌奔波型”的想法本身和情商相沖突,更不要說既快樂又成功地生活了。
因此,現(xiàn)在比較推崇的一種學習方法是“玩中學”,我想它的意思就是能夠快樂地獲得知識,把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在家庭教育中,我們要幫助孩子平衡當下和長遠利益,同時獲得快樂和意義,即獲得幸福的體驗。
“我們應該教給所有的孩子:生命中真正的幸福和成就感必須依靠自己的付出與努力,而不是借助別人的幫助。“掙扎、困難和挑戰(zhàn)都是豐富的生活不可或缺的,幸福之路并無捷徑。也就是說,父母是起到腳手架的作用,提供環(huán)境支持,找尋幸福的最大責任還是在我們自己身上。
在目標和任務的設(shè)置中,要注意營造較好的壓力環(huán)境,如果壓力過大,可能會導致孩子的焦慮情緒,如果沒有挑戰(zhàn)性,也會導致孩子感覺枯燥乏味,因此,度的把握變得至關(guān)重要。
做出一些改變
練習:寫感恩日記;記錄日常時間分配,并盡量增加給你帶來意義和快樂的事情的時間;冥想,往正面情緒引導;在期望做的改變上養(yǎng)成習慣。
接納自己:接受自己的核心價值,接受真正的自己,把虛榮的東西拋開。我們必須相信幸福是應該得到的,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因為我們生來就有享受快樂和意義的權(quán)利。
嘗試:一個增強幸福感的方法,就是增加想要做的事并減少不得不做的事。在選擇道路前,先確定自己能做的事。在這些首先做的事中,做那些你想做的;然后再細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最后,把你最想做的事付諸行動。
前路尚不明朗,就先從腳下的路出發(fā)吧。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