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人類思想的寶庫、進步的階梯和智慧的鑰匙。當讀到古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安東尼《沉思錄》中“屬于身體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屬于靈魂的只是一個夢幻,生命是一場戰(zhàn)爭,一個過客的旅居,身后的名聲也迅速落入忘川”的文字時,不禁拍案叫絕。
《沉思錄》是馬可•奧勒留領兵打仗間隙寫成的一本哲學筆記。全書共分12卷,核心內容是馬可•奧勒留與自己進行的對話和反思,解析了生命本質以及馬可•奧勒留終身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文字充滿睿智,富含哲理,給人以思想的啟迪和智慧的引領,引導著我們冷靜而達觀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在人的潛意識中,哲學書籍大都是晦澀難懂的。然而,《沉思錄》卻是一個個隨筆的組合,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勵志的資料,來表述思維性極強的內容。它猶如一個有生命的導師,正確地開啟每一個翻開它的讀者的思緒,從而將其引向理性的思考,得到更高層次的上升。
凡事皆有道,要遵從法度。在馬可•奧勒留看來,人生最高理想即是按照自然之道去追求美好的生活。所謂自然之道,主要有四:一是智能,可以明辨善惡;二是公道,以便應付人事;三是勇敢,藉以終止苦痛;四是節(jié)制,不為物欲所役。一個人真正的偉大,來源于對以誠實為目的的生活方式的認知。它建立在經常的自我反省、堅定的遵守,和對自己對一切都公正評價的基礎上。馬克•奧勒留用自省的筆調和精彩的意象,將斯多亞學派哲學的核心觀點論述得通俗易懂,發(fā)人深思。
《沉思錄》告訴我們,“一個人退到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如退入自我的心靈更為寧靜和更少苦惱”。“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感到痛苦,打擾你的不是這一事物,而是你自我對他的確定”。面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名利的誘惑,《沉思錄》讓我們重新找回“逝去的文明”的鑰匙。我們一定要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用黨性守護心靈的凈土,歷練內心的從容。吾日三省吾身,清理思想污垢,查找自我不足。不斷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不爭名奪利,不沽名釣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為利所動,不為名所惑,不斷磨礪情操,堅持一身正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用平常心對待自我,以心靈的超越對待個人得失,以高貴的品質和崇高的境界不斷塑造、提升自己。馬可•奧勒留還堅持從整體的視角去看待宇宙中的一切。這種宏觀的視角能夠給人帶來更加豁達的心胸,看淡周圍那些紛繁的變化。跳出小我一時的得失,把自己融入整個宇宙的宏觀圖景,體現出真正的智慧。
人可以通過雙眼看世界,但往往存在一個視覺的死角,那就是看不清自己。所以,如何看清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能簡單靠眼睛來實現。而反省自己,與自己對話,更需要絕對真誠、平和的心態(tài),需要超凡、決絕的勇氣。“你錯待了自我,我的靈魂,你將是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一個人不能只過分追逐名利,過分關注個人得失!墩撜Z》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正是對該段話穿越時空的遙相呼應。不可否認,在巨大的誘惑面前,一些人喪失了立場和原則,一失足成千古恨,令人痛恨和惋惜。無論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堅守內心的信念,堅持黨性原則,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不趨利媚俗,不畏權貴。“要像峙立于不斷拍打的巨浪之前的礁石,它巍然不動,馴服著它周圍海浪的狂暴”。
“人總是想退隱鄉(xiāng)間、海濱或者山林,你必定也對這種退隱生活十分渴望?蛇@種想法只是多見于最庸碌的常人,而你則有能力決定何時隱退到自己的內心。只有隱居到人的內心,一個人才能收獲最多的平靜和最少的煩憂,尤其是如果他內心思緒萬千,只需凝神內視,即可立刻回復平靜。我確信寧靜正是心靈深處井然有序的表現。不斷地隱退到自己的心靈深處吧,這樣你就可不斷獲得新生。”當讀到這段話時,我們就會明白尋求“世外桃源”隱士的心境。在當今以金錢和名利為代表的諸多欲望無法滿足而感到煩躁不安的滾滾紅塵中,要想解除自己內心的焦灼,保持內心的從容,守護心靈的凈土,就需要我們具備“退隱到自己的心靈深處”的勇氣與能力。
《沉思錄》告訴我們“當你做擺在面前的工作時,你要認真地遵循正確的理性,精力充沛,寧靜致遠,不分心于任何別的事情。”“只要我們遵循著理性行事,便無所畏俱,因為只要我們是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對于人民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我們每時每刻都要堅持著一顆進取向上的心,堅定地“懷著友愛、自由和正義之情感去做手頭要做的事情”,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我們要珍惜好現有的工作崗位,保持清醒的頭腦,遇到詆毀不失志,遇到苦難不自卑,榮辱不驚,經得起風浪。在其位謀其職。我們要加強學習,創(chuàng)新進取,在實踐中總結新經驗,探索新方法,以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耕好自己的責任田,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yè)績。
“努力成為這樣的人吧:樸素。善良、嚴肅、高尚、不做作、愛正義、敬神明、溫柔可親、恪盡職守。”一位古代皇帝的思想境界甚至超過了現代受過教育的人,他努力從哲學中去尋求生命的意義,他沒有故弄玄虛,而是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從他身邊人和親屬中學習別人長處和優(yōu)點,嚴格要求自己。當他把生死看透后,并沒有消極對待現實,而是在盡自己的責任,把手里的工作做好。抓緊時間奔向自己的目標。“若要使品德臻于完善,就要把每一天都當做生命的末日,既不放縱情感,也不麻木不仁,或者顯得虛偽。”“不管別人說什么做什么,我自己一定要做個好人”。他就像一塊裴翠,始終保持著天生的光彩。
在相對物化的今天,每當我翻閱《沉思錄》的時候,感受到的不僅僅是歷史的過往,更是作品的厚重,常為作者寬廣的胸懷和優(yōu)秀的品質所感動,為其豐富的內涵所折服,時刻鞭策自己努力學習作者追求自身內心寧靜,自我完善提升的精神境界,都會發(fā)現每讀一次,就會得到新的感悟與收獲……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