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才感受到冬。雪離西北歷來遙遠,來得及時迫切的還是風,冬天的風。
似乎沒怎么聽人叫冬風的。春風拂面,夏風拂煦,秋風送爽,個頂個地膾炙人口。冬風有什么呢?冬風都被寒冷給零碎了;蛘摺案咛鞚L滾寒流急”,或者“北風破南極,朱鳳日威垂”,抑或“朔風扣群木,嚴霜凋百草”、“愁霖腹疾俱難遣,萬里西風夜正長”……反正自古以來在騷人墨客筆下,找不到說冬風如何如何的。為什么不講冬風呢?大約是冬風這個風沒什么好處,不是割人的刀就是凍人的寒,沒什么值得稱道的;而多用北風、朔風或者東風西風來替代,能把文化的那一面表現(xiàn)得更好。
冬風是下午抵達,傍晚耍起威風的。電話打去約朋友散步,他問候我之后馬上就說今天好冷,剛剛騎車回家,凍得手疼。上午出去轉(zhuǎn)了一圈再沒有出去,晚飯時倒聽到窗戶上有風聲,沒想到它會凌厲得那么快。電話那頭說,走嗎?我說走走吧。他說那我就找帽子。
穿上羽絨服,是想到它上邊帶著帽子的。走出樓門與冬風撞了個滿懷,卻沒感覺出它有朋友講的那么厲害。我知道是因為我剛從房子出來,身上的余熱正盛,與冬風帶來的寒冷還有一拼。過去是有過這樣經(jīng)歷的,別人講,天變了,要加衣服。打開窗戶用手一試,還好還好啊,于是不去增添衣服。剛走出樓門覺得一點兒也不寒,就想別人講的話水分太大。想法還在縈繞之際,忽然感覺到背寒身冷,天氣用事實打斷了我腹誹別人的想法,印證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再眼前”的話,F(xiàn)在風聲正響,殘葉飄零,這情景與朋友講的天寒了的說法不謀而合。走到大馬路上,冬風的威風正在抖動:樹干殘余的幾片葉子尖叫著,清瘦的楊枝榆桿嗚咽著,柳樹午時陽光下無精打采耷拉的葉兒們鼓勁飄揚著,展現(xiàn)出最后的決絕的意志。當然,它的決絕只能是個姿態(tài),它們飄上天也無法阻擋冬風侵略整個世界的嚴酷現(xiàn)實。
路上人跡了了,迎面跑來的車子也像風里的人一樣身姿萎縮,連在樹葉上軋軋的聲音也遲暮而委頓,像受了委曲說話吃力的人。我的羽絨服很好地維護了我的尊嚴,沒讓我像它們一樣委曲求全。初冬時節(jié),西北冬風正在形成時期,還沒把它慣有的、老辣的風格表現(xiàn)出來。它現(xiàn)在雖然也用一種近乎嚴酷的貌相示人,卻未免外強中干;它用這種方式嚇唬沒經(jīng)歷過北方寒冬的人還管用,要想讓我這類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冬風、各種寒流的人相信它的勢不可擋,幾無可能。
說實話,與我從小就經(jīng)歷的冬風相比,今天的風甚至還能算到春風或者秋風里去,至少能算是冬日港灣里那一縷輕風。過去經(jīng)歷過的冬風,那家伙(此處用小品大師老趙的口吻比較形象),沒經(jīng)歷過那個時代、那種生活狀態(tài)的人是無法想象的。不說小學時半夜三更往學校跑時渾身被冬風吹透的事情,也不說上中學時被安排“學農(nóng)”到農(nóng)田里干活,穿著單薄的我們在凜冽的寒風里瑟瑟發(fā)抖的情景,只說冬季假期趕著驢車從沙窩往農(nóng)田里拉沙的事情。十三四歲的我和伙伴們跟大人們一樣,每人一輛架子車,天亮太陽出來之前要完成從地頭到沙窩好幾公里來回五六趟的拉沙任務。風有多寒、天有多冷沒法說得清楚,說的清楚的標志是:車轅里的牲口身上一身寒霜,寒霜里蒸騰出一股股霧氣;趕車人像個白眉大俠,棉帽上眉毛胡子間一層冰霜,棉衣后背也背著一層霜白,在高強度勞動中寒風冷凍早已被人忽略,只有空車回去、停下勞作的時候才知道冬風的寒砭人肌骨、透徹身心。
那個年代的冷是要加倍的,因為既沒有“抵擋”的厚實穿著,又沒有食物的豐富與油水,也沒有而今明顯冷不到那里的“氣候變暖”。過去冬天動輒零下20多度往零下30度上跑,現(xiàn)在最冷能到20度,已經(jīng)成為稀罕的寒冬了。今天這個冬風,才零下七八度,若與過去經(jīng)受過的寒冷相比,簡直能把它叫小溫柔了呢!
然而也不能因為它的不凜冽、不強勁、不猛烈而掉以輕心。冬畢竟是冬,冬風的寒冷就是寒冷,這是它的基本品質(zhì)。誰輕視并認識不到這一點,誰就會吃虧。上午打電話給大妹,她說外孫又感冒了,幼兒園一個班沒剩下幾個都感冒回家了。感冒的原因既有給孩子穿得太多的問題,也有房子太熱娃娃們出汗、起床后帶到外邊活動,一熱一冷得不到好好照管的因素。散步路上見一個年輕女孩上穿大衣,腿上是絲襪,心就跟著她的腿冷了下來。年輕人是抵抗力好,但不代表他們的身體素質(zhì)好,也不代表現(xiàn)在不注意不會留下什么后遺癥。什么氣溫穿什么衣物,這才是“順其自然”。本來要穿棉襖的時節(jié),為了風度你還穿出透視裝、長絲襪,不凍出毛病才怪!我上學的時候因為衣物單薄凍下的膝關節(jié)病,40多歲后犯了好些年,直到近年每年早早注意,才有好轉(zhuǎn)。我經(jīng)常給孩子講這個事情,不是我喜歡嘮叨,而是希望他能引以為戒,別像我一樣落下什么生理性疾病,到了一定年齡再吃苦頭,F(xiàn)在年輕人生活條件比過去好太多,他們對許多事情都不在意,也對父輩的諄諄教誨不以為然,覺得大人永遠是“老一套”,就喜歡大驚小怪。他們往往錯怪父母,父母只是不希望你們重蹈覆轍罷了,并沒有替代你們認識世界、開辟生活新天地的想法啊。
說到孩子對過去的教訓不以為然的事情,很容易讓人想起唐人杜枚《阿房宮賦》里的那幾句話:“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這段話放在這兒多少有些小題大做。然而其道理、其表達人們不容易接受歷史教訓的意思是一致的。古人的志向是“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在前。齊家的前面又是修身--做好自己!耙晃莶粧,何以掃天下?”好些立志做大事的人,如果他連自己的事情都處理不好,連自己的身體這一最基本本錢都保不了康健,怎么可能為他人、為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呢!
被冬風一扯扯得有些遠了。與朋友在體育場的塑膠跑道上走了好幾圈。一路行來一路說話,冬天的事情就只剩下寒風欲語凝咽的期期艾艾了。圓形的跑道是很公平的,既迎著風來,也背著風走。迎風的時候感受到它的阻滯,背風的時候體味到它的推送。冷冷的天氣里,跑道上快走的人比前一段明顯減少?磥恚m應冬風確實需要時日。不過我知道,等人們多往冬風里走幾趟,肯定會喜歡它的。因為冬風,沒了蚊蟲的騷擾,沒了一走一身汗的煩惱,卻有越走越舒服、爽快,渾身血液加快流通、走一次全身通透的感覺。健康生活,快樂相伴,在冬風相隨的日子里,別有風味。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